“读—思—达”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2024-12-31 00:00:00张寒悦
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 2024年11期
关键词:初中生物应用策略教学法

摘 要:“读—思—达”教学法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以学生学习为本位,其目的是促进学生课堂参与,挖掘学生学习潜能.利用“读—思—达”教学法组织初中生物教学活动,可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引领学生从被动学习走向主动学习.笔者探讨了关于“读—思—达”教学法的含义,并从阅读、思考以及表达这三个环节,对“读—思—达”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进行总结,以期开创课堂教学新局面,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理念.

关键词:“读—思—达”教学法;应用策略;初中生物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333(2024)32-0143-03

收稿日期:2024-08-15

作者简介:张寒悦(1995—),女,江苏省昆山人,本科,中小学二级教师,从事初中生物教学研究.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围绕“核心素养”这一关键词出发,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基于核心素养的培育要求,“读—思—达”教学法逐渐走入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视野,以其独特的教学方式阐释了阅读、思考与表达三者之间的联系,表明三者在教学活动中缺一不可.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读—思—达”教学法组织教学活动,能够形成完整的学习周期,更好地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实现自身核心素养的不断发展.鉴于此,教师理应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关注“读—思—达”教学法的特点,积极围绕学科特色以及学生实际需求开展教学活动,凸显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更好地体现学科育人的价值.

1 解读“读—思—达”教学法

“读—思—达”顾名思义指“阅读”“思考”“表达”.“读”即阅读,象征知识的输入;“思”即思考,象征知识的消化吸收;“达”即表达,象征知识的表达运用,即学生将从外界阅读输入的知识通过思考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并在深入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进行表达和运用.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读—思—达”教学法中阅读是基础和前提,思考是关键和核心,表达是运用和提升,三者是有机统一的整体,彼此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共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1].

2 “读—思—达”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阅读、思考、表达是指向核心素养的“完整的学习”.为了进一步突出“读—思—达”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价值,笔者利用具体教学案例进行说明,分析“读—思—达”教学法的实际应用策略.

2.1 阅读环节——任务导向,加强指导

阅读是实现“读—思—达”的前提.目前,大部分初中生在参与阅读学习中容易出现阅读障碍,即难以完整地阅读、缺乏对重点信息的捕捉意识.对此问题,为了提高整体阅读的质量,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手段开展阅读活动,期望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1.1 课前阅读,明确学习目标

如何读、怎样读,是学生在阅读期间首先要思考的问题[2].阅读并非盲目地汲取文字信息,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要从阅读材料中汲取有效信息,了解本课学习活动的目标以及大致内容,这样才能实现“读”的作用.鉴于此,为帮助学生适应“读—思—达”教学法,在指导学生参与阅读期间,教师可以通过任务驱动的方式向学生分享任务清单,引导学生对照清单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在教材中寻找有用信息进行标注,提高学生阅读的有效性与质量.此外,教师还可以启发学生在清单旁标注自己在阅读中存在的疑问与困惑,帮助其形成良好的问题意识,为后续教学活动顺利进行奠定基础.

以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生物与环境”一课教学为例,本课教学中,学生需要了解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与分布的因素,掌握生物是如何适应环境的.围绕教学目标,教师布置阅读任务,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的内容,完整阅读清单中的相关任务,具体内容如下.

(1)总结并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与分布因素的内容,从非生物因素以及生物因素两种情况进行说明.

(2)整理非生物因素与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并举出具体例子.

(3)思考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什么样的作用.

以上3项阅读任务指向本课教学重点,学生根据教师清单上提出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参与阅读,进一步了解本课学习主题与重点方向.其间,有部分学生还会对阅读材料产生疑问,可以将其一并填写在清单内,以便教师阅览,掌握学生真实的预习情况.

2.1.2 方法指导,掌握正确阅读技巧

观察学生在阅读中的表现情况,教师可能会发现部分学生对文本信息的处理能力较弱,严重影响阅读的质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要在教学期间渗透方法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技巧.具体来说,在阅读学习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不同颜色的记号笔,一边读一边标记重点,提高对概念关键词的重视程度.对不同的阅读内容也有不同的处理方法,如实验信息阅读,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以实验目的、原理和数据为重点,指导学生从中提取有用阅读信息,对实验现象板块的阅读要适当进行提示,使学生的观察更有目的性.这样,有效的阅读指导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感知文字信息背后传递的重点,提高学生阅读收益.

以苏科版八年级下册“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一课教学为例,指导学生进行文本信息阅读期间,考量到生物知识具有一定的严谨性与科学性,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在阅读期间做好标注,将文本信息中的重点内容圈画出来.讲解“分析人口过度增长的危害”知识期间,教师要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标注人口增长带来的环境问题,如“人口增长导致耕地面积和森林面积减少、水资源危机等”“人口增长导致水污染、大气污染和土壤污染等”,直观的标注方式能够帮助学生了解文本阅读信息中的重点,继而获取有用知识.当学生适应这种标注方法后,其阅读收益将获得显著提升,而针对其在阅读中存在的相关问题,教师也要秉持以生为本的教育原则,及时对指导手段作出调整,保障“阅读”质量,使“思考”与“表达”自然地发生.

2.2 思考环节——精心设问,激发思维

思考是贯穿“读—思—达”教学活动的主线[3].有效提问能起到激活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学习思维的作用.教师为更好地体现“思考”价值,给予学生充足的自主探索与实践机会,应关注问题设计的重要性,根据教学主题与学生认知能力合理设计,发挥问题导向作用,更好地给予学生启发.

2.2.1 巧设问题链,促进学生逐级攀升

在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究的环节中,教师要设计问题,借助问题帮助学生巩固并深化所学知识,使其通过顺利解决问题积累经验、强化思维能力.然而,问题的设计并非随意安排的,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在阅读中的表现情况以及知识难度,通过问题链的设计来呈现问题.具体来说,教师可以选择某一话题为核心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再根据核心问题补充与之相关的子问题,使问题环环相扣.这样,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构建思维链,逐步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达成既定的教学目标.

以苏科版八年级上册“动物的行为”一课教学为例,在本课学习中,学生需要了解动物行为的基本方式,掌握动物行为对动物生存的现实意义.在前期阅读中,大部分学生都能初步感知先天性学习行为与学习行为之间的特征,根据教学主题,教师可以将本次学习活动核心问题设计为:如何区分先天行为和学习行为?此时,学生还不能给出确切的答案,为帮助其实现深入探究,教师根据核心问题又相继补充了“如何描述先天行为和学习行为?”“二者的行为方式在本质上有哪些不同?先天性行为是否存在局限性?”“不同动物的学习能力差别大吗?”的问题.以上问题的难度层层递进,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在深度思考中取得进步.

2.2.2 安排启发问题,充分激发学生潜能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题,“读—思—达”课堂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充足的自主思考空间,并为学生提供表达的机会.考虑到班级内学生学习能力存在明显的差异性,教师在设计问题的过程中,既可以直接安排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同时也可以在学生思维转折处或无法顺利解决问题时设计启发性问题,巧借问题唤醒学生的思维,真正实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使学生的思考朝着有意义、有价值的方向进行.

以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生物的遗传”一课教学为例,在教学活动开始前教师可以通过“卷舌游戏”进行导入,引导学生分析卷舌属于隐性还是显性性状,揭示本课教学活动的主题,并为学生介绍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借助实验来说明卷舌的基因性状.其间,为达到启发学生思考的目的,教师可以设计启发问题:“孟德尔研究了豌豆植株的哪些性状?”“你还能举例说出同种生物具有的相似特征和相对性吗?”引导学生对孟德尔的实验解释进行说明,激发他们发散思维,建立学科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在教师的启发下更好地掌握遗传现象.

2.3 表达环节——引导交流,规范表达

表达能够体现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以及其思维发展的程度,是对阅读与思考水平质量的检验[4].目前,部分学生在表达期间存在语言不规范、缺乏主动参与表达活动的积极性等问题,为改善这一情况,教师需要以提高学生表达积极性为重点设计教学策略.

合作学习是教育改革背景下大力倡导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学生在合作中参与意识与学习兴趣更为明显,有助于为学生的表达创造机会.

以苏科版七年级上册“饮食与营养”一课教学为例,在本课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合理营养的相关内容,了解营养物质对人体的作用并对中国居民平均膳食宝塔进行梳理,通过思考和分析,了解五类食物的大致比例以及人体每日摄取标准.根据教学主题,教师组织小组成员前往学校食堂进行调研,分析目前食堂午餐搭配情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制定科学的午餐食谱,然后在班级内进行分享.交流环节,各小组成员对食物种类、营养成分、价格、学生饮食习惯等进行说明,确保午餐食谱营养合理、经济实惠.表达过程中,学生的交流能力与口语表达能力能够获得有效发展.通过组间的交流,学生可以积累学习经验,继而提高对合理饮食、合理营养的重视程度,发挥学科育人的作用,使学生逐步建立健康饮食的良好生活习惯.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教育改革背景下应用“读—思—达”教学法组织教学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核心素养,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参考文献:

[1] 张玉明.提升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实效的策略探究 [J].华夏教师,2023(25): 84-85.

[2] 余芳.初中生物教学中项目式学习的开展 [J].亚太教育,2022(23): 72-74.

[3] 陈英.基于生活化的初中生物教学模式探究 [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2(1): 229-231.

[4] 黄小燕,陈金财.“读·思·达”教学法在“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一节中的应用 [J].生物学教学,2020,45(6): 39-40.

[责任编辑:季春阳]

猜你喜欢
初中生物应用策略教学法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甘肃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 07:57:40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10:04
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合作能力培养初探
薪酬管理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程理念下生物课堂教学艺术的“变”与“通”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14:59
初中生物学案编写的一些心得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13:55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2:28:35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54:42
技校制冷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探析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2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