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实验 建构高效化学课堂

2024-12-31 00:00:00陈连福
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 2024年11期
关键词:初中化学高效课堂实验

摘 要:化学作为一门典型的基础性自然科目,主要从分子和原子视角研究物质的结构、组成、性质、变化与用途等.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要想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离不开实验的辅助与支持.教师可引入实验带领学生学习化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建构高效化学课堂.本文针对如何引入实验建构高效初中化学课堂作探讨,同时给出建议.

关键词:实验;高效课堂;初中化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333(2024)32-0124-03

收稿日期:2024-08-15

作者简介:陈连福(1977.8—),男,福建省安溪县人,本科,中学一级教师,从事初中化学教学研究.

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化学通常是在初中阶段最后一个学年才开设的课程,尽管只短短学习一年,但是在中招考试中也占据着一定的分值比例.其实正是由于化学知识具有实验性与复杂性,才将化学安排至九年级,主要目的之一便是同高中相衔接.虽然初中化学知识较为抽象,不过丰富多样的实验可以把抽象内容变得具象化,教师应根据实际教学需求引入实验,既可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还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与记忆化学原理及规律.

1 引入生活实验,建构高效化学课堂

1.1 渗透生活实验理念,体现高效教学过程

化学教学和实际生活之间存在着较密切的关系,尤其是在初中化学课程教学中,以教授基础性化学知识为主,课本中本身就有不少生活化元素,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更是普遍存在,故而可引入生活实验建构高效化学课堂.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应渗透生活化实验教学理念,将一些生活现象引入到化学课堂上,或者直接将生活现象当作化学实验内容,引导学生在生活实验助力下轻松理解相应的化学知识,体现出高效的教学过程,改善学生的学习效果[1].

在进行“金属的性质和利用”教学时,当学习“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拿出一个装有可乐的易拉罐瓶子,并提问:装可乐的易拉罐是什么材质制成的?引发学生展开多元思考,使其结合自己喝可乐的经验及对易拉罐的触感认知自由回答问题.有的学生说易拉罐的材质是铝,有的认为是铁,以此激活他们的化学思维.接着,教师拿出两种不同可乐的易拉罐,重点指导学生观察易拉罐的制作材质,使其意识到易拉罐有铝制与铁制两大类,要求他们结合个人生活经验来描述金属的硬度、颜色、密度、导电性等物理性质,令其尝试设计实验进行操作和验证,深化对金属物理性质的认识.之后,教师指导学生利用生活中常见的铁丝、铝丝、铜片等材料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使其研究金属同酸、化合物等溶液的反应情况,得出相应的化学性质,也可提供一些生活中使用金属的案例,助推学生了解真实情境中金属表现出的化学性质,提高学习效率.

1.2 使用生活实验材料,学生深化理解知识

要引入生活实验建构高效初中化学课堂,教师应以渗透生活实验教学理念为前提,使用生活中的材料或者工具当作实验器材,辅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素材下操作实验,使其深化理解化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初中化学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收集道具与材料,甚至指导学生使用生活中的一些废旧物品来设计实验仪器与装置,使其亲身经历整个实验过程,不断产生创新灵感,推动实验教学的高效实施,促进高效化学课堂的建构[2].

例如,在开展初中化学“溶液的酸碱性”教学时,在这一实验活动中,通常使用紫色石蕊实验当作检验溶液酸碱性的指示剂.教师可先带领学生着重研究该指示剂的特性,鼓励他们尝试运用生活中一些植物果实或者花瓣自主制作酸碱指示剂,使其学会开发与使用生活中的实验材料.可以准备紫甘蓝、平底锅、榨汁机、滤网、注射器等材料,进行实验的步骤为:(1)把紫甘蓝清洗干净,以免表皮杂质影响指示剂效果;(2)利用榨汁机或菜刀把紫甘蓝弄碎,然后放到平底锅里面加入适量清水,开火煮沸,一直到紫甘蓝变软且变为浅蓝色;(3)把紫甘蓝煮好以后,利用滤网把液体过滤至容器里面;(4)把容器放到冰箱里面自然冷却.之后,在具体的测试环节,学生可用注射器吸取紫甘蓝指示剂,滴入到不同的溶液里面展开测试.当滴到白醋里面时,会变为红色,说明白醋属于酸性物质;当滴到小苏打溶液里面时,会变为绿色,说明小苏打属于碱性物质;当滴到食盐溶液里面时,指示剂颜色不会发生变化,说明食盐是中性物质.

2 引入趣味实验,建构高效化学课堂

2.1 利用趣味实验现象,吸引学生主动学习

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虽然知识较为抽象,但是难度并不是特别大,有的内容能够通过有趣的实验现象来呈现.教师可引入趣味实验构建高效化学课堂,为课堂注入更多趣味元素,吸引学生主动学习,让他们自觉踊跃地探索化学奥秘.

以初中化学“常见金属的性质”教学为例,教师可安排一个有趣的“滴水生烟”实验,具体操作如下:(1)往一个蒸发皿中添加适量的干燥碘粉与铝粉,或者锌粉、镁粉均可,混合以后,几乎不会出现特别明显的反应现象;(2)把蒸发皿放到一个垫有玻璃板的玻璃钟罩中,在钟罩顶部开口处塞上一个单孔橡皮塞,在塞孔里面插入一个装有水的分液漏斗;(3)将分液漏斗上的活塞打开,从分液漏斗滴入1~2滴水到蒸发皿里;(4)铝粉或者其他金属粉与碘在水的催化下,将会产生剧烈反应,且有碘化铝生成,这时钟罩里面将会产生“紫气腾腾”的壮观画面.接着,教师带领学生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引领他们结合所学知识及个人认知进行思考与探讨.

2.2 亲自设计趣味实验,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化学知识具有典型的科学属性,这注定了化学教学应当以实验为前提.在以往的初中化学教学中,实验通常由教师来演示,学生鲜有亲自动手操作的机会,只是被动地看实验现象,然后教师直接呈现结论,学生仅仅对化学知识形成表面认识,学习效果显得一般.初中化学教师引入趣味实验建构高效化学课堂时,应该以演示实验为切入点,为学生提供亲自动手设计与操作趣味实验的机会,使其亲身参与整个实验流程,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与效果[3].

在初中化学“自然界中的水”教学中,当学习有关蒸馏水相关内容时,制取蒸馏水要使用冷凝管、锥形瓶、酒精灯等实验器材,操作起来比较麻烦与复杂,还有着一定的安全隐患.课堂上,教师可先带领学生了解制取蒸馏水的原理,再组织他们亲自动手尝试制取蒸馏水,使学生学会优化实验操作流程,高效完成趣味实验的操作.接着,教师指导学生使用家中常用的凹锅来操作制取蒸馏水的实验,往凹锅里面加入适量的清水,并放置一个陶瓷碗,盖好锅盖,当凹锅里面的水烧开以后,往锅盖上面放上适量的冰块,此时受到冷却处理的水蒸气将会自然形成蒸馏水,且滴到碗里面.在这一实验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认真观察有趣的实验现象:为什么水蒸气会变为蒸馏水?使其分析原因所在,学生会发现是水蒸气受到锅盖外冰块冷却作用的影响.如此,通过一个趣味十足、简单且易于操作的小实验,学生能够轻松制取蒸馏水,不仅有助于巩固课堂所学知识,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增进对化学原理的认知.

3 引入新式实验,建构高效化学课堂

3.1 信息技术演示实验,便于学生顺畅学习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与互联网的日益普及,为传统课堂教学带来更多新的可能与诸多便利,能转变知识呈现形式与教学模式,显得更为方便与高效.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新式实验,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或者专业软件演示实验,尤其是一些操作复杂、现象微观或者存在危险的实验,更是适合采用这种方式.不仅可以为学生带来直观化、宏观化的实验现象,还能够减少危险现象的出现,便于他们顺畅学习化学,从而生成高效课堂[4].

例如,在初中化学“物质在水中的分散”教学实践中,教师先罗列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溶解现象,像糖水与碘酒的制作等,引出问题:将不同物质分散至水中出现的情况都相同吗?学生简单思考以后指出不同,但是不知道原因所在,引发他们的认知冲突,使其主动学习新知识.接着,教师现场演示食用油、泥土、硫酸铜在水里面分散的实验,组织学生结合看到的现象展开交流与讨论,提示他们从相同与不同之处展开分析.同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展示食用油、泥土、硫酸铜在水里面的溶解现象,重点是展示微粒运动情况,使其获得直观且感性的学习资源,引出悬浊液、乳浊液和溶解的概念,以此为前提建立“溶液”的概念.之后,教师继续结合实验现象提出问题:溶液、悬浊液、乳浊液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溶液的特征是什么?引导学生根据看到的实验现象与信息技术资源进行对比研究与探讨,使其了解溶液的形成过程,让他们归纳出溶液的均一性、稳定性,知道溶液是一种混合物.以此帮助学生认识到不同物质分散到水中的不同现象,让他们深刻认知“溶液”的概念.

3.2 模拟虚拟化学实验,弥补实验材料不足

在之前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一般是在教室内演示,或在学校实验室中进行操作,无论哪种形式,都会用到大量的实验材料与试剂,这均属于消耗品.而且有的实现现象并不是特别明显,仅仅依靠肉眼很难观察清楚,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高效课堂的建构自然无从谈起.这就要求初中化学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模拟虚拟实验,将实验现象变得更为清晰明了,为学生带来高质量的学习资源,弥补固有实验材料的不足,推动他们高效完成学习任务.

例如,在讲授初中化学“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过程中,教师可依托虚拟技术与设备引入实验教学,摆脱实物实验材料的束缚与限制,指导学生通过操作专业软件在虚拟环境中配置出不同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无须担心实验材料的有无及使用情况,让学生拥有广阔的实验空间.接着,教师可引领学生摆脱课本的束缚与禁锢,尝试创新配置氯化钠溶液的配方,师生共同研究“在新溶液配方里面存在哪些化学物质,将会出现哪些化学反应”等,使其以完成理论层面的分析为前提,指导学生继续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对实验进行模拟操作,观察虚拟的实验流程和现象.其实引入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新式实验,显得更具趣味性与互动性,更加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能够有效弥补传统实验操作危险、材料不足等问题,将动手操作与模拟虚拟实验相结合,使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发展其化学综合素质.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化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明确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与特殊地位,把握理论知识教学与实验操作之间的关系,结合具体教学内容有的放矢地引入实验;丰富知识呈现形式,带领学生在实验助力下深入探索化学原理与规律;引入实验创新课堂教学流程与形式,使其轻松理解与掌握化学知识,提升学习效果,继而促进高效化学课堂的建构.

参考文献:

[1] 帅杰.新课标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新课程研究,2023(34):132-134.

[2] 吴新敬.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创新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2023(35):102-104.

[3] 谢婷婷.新课标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开展路径分析[J].考试周刊,2024(1):132-135.

[4] 蔡晖琳.基于新课标的初中化学实验有效教学策略[J].亚太教育,2023(23):142-144.

[责任编辑:季春阳]

猜你喜欢
初中化学高效课堂实验
记一次有趣的实验
做个怪怪长实验
绿色化学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
初中化学方程式的记忆技巧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13:13
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12:31
初中化学基础教学初探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57:49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46:47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36:03
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