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任务群理念指导下,小学数学跨学科学习通过构建以数学知识为核心,融合多学科知识的任务群,实现知识的综合应用与迁移.它还强调创设贴近生活的真实情境,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将数学知识与科学、艺术、技术等学科有机融合的路径.同时,跨学科学习强调整合多样化的教学资源,采用探究式、合作式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创造力,最终通过多维度的知识迁移,全面强化学生的跨学科学习成效,促进其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任务群;小学数学;跨学科学习;实施路径
随着跨学科理念不断深入教学实践当中,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模式,也更能适应当前的学习需求.但是,在小学数学学科的跨学科学习实践中,“拼盘式”跨学科学习成为主流,导致跨学科的实施表现出更多单一性与机械性.针对这种情况,以任务群为依托,将跨学科学习与常态化数学教学融会贯通,也就具有了更多现实意义.
1" 任务群在小学数学中的界定
任务群,即学习任务群,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任务群思想在充分考虑学科特点的前提下,注重知识的脉络和逻辑结构,同时注重将学习内容、情境、资源等要素进行有效整合.小学数学中的任务群旨在帮助学生准确把握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构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增强实践经验.
2" 小学数学跨学科学习的含义与特点
2.1" 小学数学跨学科学习的含义
小学数学跨学科学习打破传统界限,将数学与其他学科有机融合,更侧重创新.这在很大程度上不仅能够整合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技能,还可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深化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优化解决方法,既能够拓宽视野,又可以提升综合素养.除了知识层面的融合,跨学科学习还鼓励学生运用不同的学科思维来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2" 小学数学跨学科学习的特点
2.2.1" 综合性与融合性共存
跨学科学习打破了单一学科的壁垒,将数学与其他学科紧密结合.这种融合不仅体现在知识内容的整合上,还涉及教学方法、学习资源和评价方式的综合运用.通过跨学科的方式,学生能够更全面地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同时也能够借助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方法来深化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2.2.2" 兼具情境性与实践性
跨学科学习强调在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情境中学习数学,使学生能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这种学习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促使他们将数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和解决实际问题中.通过跨学科实践活动,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2.2.3" 指向综合素养的培养
跨学科学习不仅关注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还注重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这包括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等多个方面.通过跨学科学习,学生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形成跨学科思维,提升综合素养,这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3" 小学数学跨学科学习的实施策略
任务群视角下的跨学科学习,更加重视以多个任务集合的形式来实现跨学科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帮助教师更直观地掌握小学数学跨学科学习的实施路径.例如,在学习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中“圆锥”的相关内容时,就可以看出任务群对跨学科学习的促进作用.
3.1" 分析主题,构建跨学科任务群
构建跨学科任务群对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促进知识融合与应用、激发创新思维具有重要意义.[1]在“圆锥”学习过程中,对于主题的分析,教师应聚焦于圆锥的基本特征、体积计算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为了构建跨学科任务群,教师可以设计一项融合数学、科学与艺术的活动,让学生动手制作不同大小的圆锥模型,通过测量计算其体积,探索其在日常生活中的模拟应用.此过程中,学生需运用数学技能进行计算,同时结合科学知识理解实验原理,并通过艺术创作美化模型.此外,教师鼓励学生用英语简单描述制作过程或发现,促进语言能力的发展.这样的跨学科任务群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圆锥知识的理解,还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激发了跨学科思维.
3.2" 设计多维目标,凸显跨学科特性
设计多维目标,有助于全面发展学生能力,促进知识的融合与创新思维的培养.教师在设计“圆锥”学习的多维目标时,可以融合跨学科特性,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2]教师将目标设定为,通过圆锥的学习,学生不仅能掌握圆锥的基本特征、体积计算公式等数学知识,还能在探究过程中培养空间想象能力,理解几何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教师引入物理学科中的“稳定性”概念,让学生探讨圆锥形状在自然界和工程中的应用,如沙堆、屋顶设计等,增强学生的跨学科思维.教师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圆锥形物体的体积,培养其应用数学的能力.这样的多维目标设计,既凸显了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又体现了跨学科教学的特点,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3.3" 整合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方法
整合教学资源与创新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跨学科学习中至关重要.[3]它不仅能够打破学科壁垒,促进数学知识的跨领域应用,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4]在“圆锥”教学中,整合教学资源与创新教学方法尤为重要.教师可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圆锥的三维图象与动态变化,直观呈现其特性与构造.同时,教师引入实物模型或动手制作圆锥的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加深理解,并结合生活实例,如冰淇淋筒、漏斗等,探讨圆锥的应用,增强学习的趣味性.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鼓励学生相互讨论、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协作能力.设计跨学科项目作业,如探究圆锥在建筑美学中的体现,促进知识迁移与综合应用.通过这些整合与创新,使“圆锥”学习更加生动、高效.
3.4" 创设真实情境,促进知识迁移
真实情境在数学知识迁移中至关重要,它能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促进理解与应用.[5]在“圆锥”学习中,创设真实情境是促进知识迁移的有效策略.教师可以模拟日常生活或自然场景,如引导学生观察沙堆、冰淇淋筒等圆锥形状物体,让学生直观感受圆锥的特性.通过实际测量这些物体的底面半径和高,引导学生计算其体积,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具体情境相结合.教师设计问题情境,如“如何为圆锥形的屋顶选择合适的防水材料”,激发学生思考,促进知识从课堂向生活迁移.教师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如计算家中圆锥形储物罐的容量,进一步巩固知识,提升其应用能力.
4" 结语
在任务群视角下,小学数学跨学科学习应该始终围绕着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以数学知识点“圆锥”为核心,设计跨物理、科学、美术等学科的任务群.通过真实情境模拟,如探讨圆锥在建筑设计中的稳定性应用,促进学生知识迁移与综合应用.整合多媒体、实物模型等资源,丰富教学形式,提升学习趣味与效果.评价时,不仅要考查数学掌握,更要重视跨学科思维、实践与创新能力,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这种路径促进了知识的整合与深化,有助于切实提升学生小数数学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彭国庆,陆军,黎阳.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跨学科主题学习教学路径[J].教学与管理,2024(23):53-57+71.
[2]查正美.跨学科学习视域下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学习有效路径的探究——以“认识人民币”教学为例[J].小学教学参考,2024(20):76-78.
[3]叶妙妙.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设计与实施[J].新教育,2024(17):75-76.
[4]韩吉祥.大概念下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策略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4(19):35-37.
[5]吴晓凤.小学数学课堂跨学科学习的实践及思考[J].理科爱好者,2024(3):136-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