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二语习得理论的小学英语教材语法知识编排的变革

2024-12-31 00:00:00刘冬梅伍姗姗
基础教育研究 2024年9期
关键词:语法知识小学英语

【摘 要】二语习得理论为我国的外语教学提供了许多启示,在语法教学中,借助二语习得理论来指导教学是提高语法教学实效性的重要手段。文章基于克拉申的二语习得理论对人教版的四套小学英语教材中语法知识的编排变化进行分析,提出“丰富课堂话题类型,加强语境与学生生活联系;创设贴近生活的情境,注重习得与学习相结合;淡化语法规则的传授,改进小学英语语法教学;遵循学生个性的发展,坚定语法教学信念”等教学建议。

【关键词】人教版小学英语教材 二语习得理论 小学英语 语法知识

【中图分类号】G623.31" "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75(2024)09-35-04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深入研究教材编排设计的特点,探索更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成为了教师的责任和义务。当下教学强调改变过于注重语法知识教学的理念,这并不意味着不教语法,而是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本,“用教材”取代“教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本文简称人教社)成立至今74年,为中小学外语教材的编研出版作出了巨大贡献,也见证了我国英语教学的变迁与发展。本文以人教社出版的1984年版、1994年版、2003年版和2012年版小学英语教材为例,基于克拉申的二语习得理论分析英语知识编排的变化发展。

一、克拉申的二语习得理论基础

二语习得指的是在自然或接受指导的环境中,语言学习者充分掌握母语后,通过有意识或无意识吸收掌握母语以外的一门语言的过程。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语言教育学家克拉申提出一套完整的二语习得理论系统,“包括语言习得与学习假说、语言输入假说、自然顺序假说、监控假说和情感过滤假说”[1]五大相关假说。

(一)习得与学习假说(Acquisition-Learning Hypothesis)

克拉申二语习得理论的出发点和核心是他对“习得”和“学习”的区分,他指出语言的习得指学习者在自然语言环境中,无意识地将隐性知识内化,下意识的学得与儿童语言习得相似,在习得的过程中,学习者不过多聚焦于语言的形式,只注重所要表达或理解的意义,是一个下意识的过程。习得的主要功能是语言的自动加工,是语言理解与生成的主要源头。语言的学习则是一个有意识的过程,通常是指学习者在正式的教室环境中有意识地学习语言规则、学习显性的语言知识,这种学习是正规的、系统的。学习的主要功能是控制语言的加工过程,在需要输出之前对所要输出的语言进行监察与调整。

语言习得是一个内化的过程,即把语言的语法和语用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大脑机制的一部分。近年来,越来越多学者认为,人们使用语言的能力不是通过外显性的学习获得的,而是通过内隐性的习得获得的。克拉申还指出习得的重要性高于学习,习得有利于第二语言口语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因而有助于交际能力的培养。而学习仅仅局限于对语言输出的监控,效果比较有限。克拉申也认为习得与学习是两种不同的学习方式,仅仅通过记忆和练习语法公式难以让学生习得语法知识。

(二)监控假说(The Monitor Hypothesis)

学习不仅是输入的过程,还应该是输出的过程。监控假说表达了语言习得和语言学习的内在关系,指出语言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时,不仅要通过习得来获得语言,生成输出语言,而且在语言输出前后还需要监控自己的语言是否准确,并根据反馈结果有意识地调整自己输出的语言。这种监控功能既可能在语言输出即说、写之前,也可能在语言输出之后。但是它能否发挥监控作用有赖于三个先行条件:第一,有足够的时间,即必须有足够的时间才能有效选择和运用准确的语言。第二,注意语言形式,即必须集中精力考虑所用语言的准确性。第三,明确语言规则,即必须对所用语言具有的规则有充分的了解。三者缺一不可,共同发挥作用。

通常而言,语言使用者在书面表达过程中有更多时间斟酌自己的遣词造句是否合乎语法规则,监控就能够发挥更大作用。然而,在日常口语交际中,语言使用者若过于注重语法规则,将精力更多地集中于表达语法正确与否而不是流畅表达内容,容易导致交际失败,阻碍沟通。

二、人教版小学英语教材语法知识编排变革分析

(一)语法知识的呈现方式

就教材中的知识呈现方式而言,语法知识的呈现方式分为显性和隐性两种。显性呈现是指在教材中直接呈现语言学家对语料进行分析规整得出的语法规则,通常是脱离情境的,要求学生以机械操练的方式来掌握语法规则以应对考试,忽略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与之相反,语法知识的隐性呈现方式指注重为学生创设各种各样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语法规则,唤醒潜意识中存在于人大脑里的语法规则或知识。以隐性方式呈现的语法知识尊重小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心理特征,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

克拉申将学得等同于显性学习,将习得等同于隐性学习。按照克拉申的观点,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语言使用情境和语言表达机会,尽可能避免过多的直接传授与灌输。

(二)教材语法知识编排设计

1984年、1994年、2003年、2012年人教版小学英语教材语法知识编排设计情况见表1。

1.1984年版:显性呈现语法知识,忽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

该版教材每节课分为4大板块:句型操练、对话或短文、单词和习惯用语、练习。句型操练呈现大量句子并配有相应的图片,要求学生看图片进行句型翻译的机械操练,旨在让学生掌握本课重点句型,脱离情境直接呈现显性的语法句型;围绕着操练部分呈现句子编排的对话或小短文;将单元重点单词、短语集中呈现于单词和习惯用语部分;在课后练习部分通过机械跟读、填字母完善单词、用语法句型进行合作问答、抄写句子等练习来机械记忆语法知识。

2.1994年版:语法知识仍以显性呈现为主,仍未关注学生能力发展

从教材编排来看,该版教材与1984年版教材有着鲜明的对比。该版教材中每个单元包括Lesson1~ Lesson6,Lesson1~Lesson5学习新知识,分为三个板块,说、练、娱乐时间,Lesson 6则为复习板块,集中复习每个单元的知识。在每课的“说”中有一幅大插图,配有讲解图片内容的对话,在对话中贯穿着大量本课的重点句型;“练”仍是以看图说话为主,即用本课重点句型翻译图片的方式进行操练,以及通过学习名次的单复数、背写单词句子来巩固语法知识。

3.2003年版:显性走向隐性的开端,开始关注学生的能力培养

随着21世纪的到来,社会环境日新月异,传统教育模式显然难以满足新时代的需求,小学英语教材的编排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2003年版教材与之前两版教材最大的区别是不再有直接的练、句型操练等环节,教材包含Unit1~Unit6,每个Unit中Lesson1~Lesson5学习新知识,Lesson6则是复习课。教材中语法知识编排逐渐显露出隐性的呈现方式,即教材编排者开始把语法知识融入各种情境中,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语法知识,语法知识主要分布在说的环节,更符合语言学习规律。

4.2012年版:注重创设情境,绝大多数语法知识隐含于情境中

2012年人教版小学英语教材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11版英语新课标”)的指导下应运而生。11版英语新课标突出英语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特性,更符合社会发展对外语人才培养的需求;强调语言学习的渐进性和持续性,更符合外语学习的内在规律,使小学阶段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更加详细具体,针对性更强,便于教师更好地把握教学目标。以11版英语新课标为指导,2012年版教材更加注重情境教学,注重突出英语课程的双重特性。教材每个单元分为A、B、C三个部分,都涵盖了说、做、学、写、唱、故事等多个板块,基本每个板块都有相应的情境,让知识融入情境,真正地让学生“在情境中学”。

总之,这四个版本的教材横跨了两个世纪,见证了我国英语教学的改革。通过研究可以发现,这四个版本教材中语法知识的编排从集中于操练部分转变为融入教学情境,从显性呈现转变为隐性呈现。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机械教学模式,要在课堂中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将语法知识融入情境中,而不是传统地将语法知识孤立出来进行教学。

三、基于二语习得理论的小学英语语法教学建议

(一)丰富课堂话题类型,加强语境与学生生活联系

从课堂二语习得视角来看,话题是构建语境的重要因素,语境又是发展语言使用能力的重要渠道。教材中的话题过于单一,多为日常生活类,包含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周末活动三个具体话题,所要实现的语言功能过于简单,难以有效促进学习者在语境中自动感知语法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考虑学习者认知能力的变化,并随之调整教学深度,帮助学习者提升语法使用能力。同时,话题选择不应拘泥于学生的日常生活,而应在教学环境下构建尽可能接近真实语言使用环境的语境,语境的设计应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提升语境与学生生活的适配度,帮助学习者在实际运用中体会语法的表意功能。

(二)创设贴近生活的情境,注重习得与学习相结合

克拉申指出,习得与学习是二语习得中两个不同的过程,习得与学习相辅相成,相互作用。小学英语教师在英语语法教学中应注重习得与学习相结合,不应厚此薄彼。在教学中若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语言交际能力,提高语法教学的成效,关键在于善用教材、依据教材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在情境中传授必要的语法知识,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运用习得的语法知识。同时,教师也不能忽视学习的重要性,营造英语教学情境、改善英语教学方法非常重要。教师要利用各方面的资源,巧用各式各样的教学方法,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增加语言学习的乐趣,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英语语法教与学的成效。

(三)淡化语法规则的传授,改进小学英语语法教学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言知识的讲解与传授的观念。为此,小学英语教师应树立正确的语法教学意识,正确理解“淡化语法教学”。“淡化”并非“不重视”,更不是“不必教”。教师在语法教学中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导入语法知识,有效创设直观语法情境;可设计寓教于乐的学习游戏,引导学生发现英语语法学习的趣味;利用思维可视化工具串联语法知识,帮助学生发现语法规则。总之,教师应走出传统的语法教学困境,改变强调语言知识传授的陈旧思想,聚焦于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培养,优化小学英语教学。

(四)遵循学生个性的发展,坚定语法教学信念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教师的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期望。教师应坚定以学生为中心的信念,在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的显性教学、应试教学,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进行教学。然而,科研意识和科研氛围的缺失是中小学英语教学领域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中小学英语教师考核或职称评定中科研不是必需条件,且历史原因导致部分教师学历水平不高,教师缺少科研动机与意识,在这样的大环境中所孕育的语法教学既忽视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也未取得实质性成效。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只有持续学习、与时俱进的教师才能在时代洪流中站稳脚跟。因此,教师在语法教学中应避免直接谈论语法规则,坚定以学生为中心的信念,让学生亲身体验语言、感悟语法,减少机械训练,在对语言的交际性运用中发现语法规则。基础教育中教师信念对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深化教师信念教育,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职业素养,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李航.基于二语习得理论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J].中学教学参考,2024(15):47.

猜你喜欢
语法知识小学英语
初中英语语法知识的输入管窥
从高考病句辨析看“语法知识”
初中英语课堂中如何提高语法教学效率
营造小学英语课堂气氛的教学策略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9:27:27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9:26:45
趣学理念点亮英语教学课堂探微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28:52
英语情境教学中的问题探析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48:46
英语语篇教学的策略探讨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45:58
寻求英语课堂对话真实性有效性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29:32
初中英语语法教学的实践与认识
考试周刊(2016年55期)2016-07-18 23:2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