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农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研究

2024-12-31 00:00:00蒋鹤立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9期
关键词:专创融合高素质创新创业教育

摘 "要:涉农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农业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路径。该文以乡村振兴战略为背景,通过分析涉农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及存在问题,探索创新创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可以进一步推动涉农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和创新,实现高职教育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同时充分发挥涉农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作用,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关键词:涉农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乡村振兴;高素质“双创”人才;专创融合

中图分类号:F323 " " "文献标志码:A " " " " "文章编号:2096-9902(2024)09-0155-04

Abstract: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agriculture-related vocational colleges is an important way to train high-quality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talents in agriculture, so as to serve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This paper takes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as the background. By analyzing the significance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agriculture-related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exploring the ways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to help rural revitalization, it is supposed to further promote the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agriculture-related vocational colleges, to achieve the connotativ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t the same time, it is expected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agriculture-related vocational colleges, to contribute to the overall promotion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Keywords: agriculture-related vocational college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rural revitalization; high-quality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talent; innovative integration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长期以来都是党中央、国务院着力解决的重大课题,是关系国家经济和民生的根本性问题,紧密关联着中国农业农村的现代化进程。精准扶贫政策的有效实施解决了农村地区长期存在的绝对贫困问题。贫困地区经济不断发展,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然而,与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目标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振兴需要一支具备农业专业知识、对农村有深厚情感并关心农民的“三农”创新创业人才队伍,涉农高职院校在推动农村人才振兴中具有重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是“三农”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如何深化涉农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培养具备高素质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为乡村振兴战略服务,是当前亟需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

1 "乡村振兴背景下涉农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

1.1 "服务乡村振兴:涉农高职院校承担的重要使命

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人才振兴,人才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主力军。缺乏“三农”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将削弱乡村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的基础和保障。因此,涉农高职院校应根据乡村振兴战略要求,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主动承担培养具备高素质的农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热爱乡村、关注农民的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重任,为全面实现乡村振兴的宏伟目标贡献力量[1]。

1.2 "推动学生就业:涉农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价值

就业乃民生之本,高校毕业生就业对于民生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各级党委和政府、全社会都应切实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采取有力措施、多措并举,千方百计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2024年,应届毕业生人数将达到1 187万人,同比增加29万人,再创历史新高。面对如此巨大的就业压力,涉农高职院校应把推动毕业生高质量就业作为当前重要的政治任务[2]。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学校应制定培养“三农”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计划,同时联合乡村振兴乡镇企业,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资源和实践平台,这样涉农高职院校学生不仅可以获得实习实践的机会,还能更好地了解农业领域的就业前景,有利于毕业生更好地实现就业创业。

1.3 "实现个人价值:涉农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

创新创业教育是涉农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落实“五育并举”的重要媒介,也就是在“专创融合”教育中,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审美观、创业观、劳动观及对农村农民和农业发展的情感。提高学生在创新创业、专业技能和服务乡村振兴方面的水平和能力,助力他们不断成长并实现个人价值,这是涉农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3]。

2 "涉农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现状分析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涉农高职院校“双创”教育改革应明确重点、发展方向及路径,培养一支适应乡村振兴战略所需的高素质“双创”人才队伍,因此对创新创业教育现状的分析非常重要。以下从“双创”师资队伍、“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学生返乡创业的意愿以及“政府、企业、学校”三方协同培养水平4个方面出发,对乡村振兴背景下涉农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2.1 "创新创业师资队伍有待加强

创新创业教育综合性很强,不仅包括创新知识、创业能力和文化素养的培养,还包括中小企业法律、金融、市场营销、团队管理和投融资等方面的培养[4]。因此,创新创业教育对师资队伍的创新创业知识、能力和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需要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操作能力,还必须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然而,目前大部分涉农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师主要由辅导员或行政教师兼任,他们本身就缺乏创业经历或企业工作经验,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均不足。其次,“专创融合”教育不仅要求教师具备专业方面的知识,同时还需要具备创新创业方面的知识和实践经验[5]。因此,创新创业师资队伍有待加强。

2.2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不够

为了培养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三农”创新创业人才,涉农高职院校应根据市场需求,对接产业发展,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然而,当前大部分涉农高职院校的“专创融合”教育存在一定的不足。

一是人才培养目标有待明确。当前涉农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和创新创业教育目标实质上是分离的,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更多强调的是理论知识和就业技能,人才培养方案中虽然提及了“创新创业”,但并未明确要求创新创业能力目标、创新创业课程内容及教学安排。二是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有待完善。在课程设置方面,涉农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存在脱节的现象。创新创业课程多为通识课程,形式为创新创业公共选修课、创业讲座或创新创业大赛,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加理论知识。即使少数高职院校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专业教育中,仍存在不足之处,例如在专业教育大纲中,未明确要求创新创业教育的实际教学,也未将教学组织活动融入到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之中[6]。三是教学方法有待优化。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起主导作用,负责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思想,而学生则负责聆听。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其中关键是创业实践。

2.3 "学生返乡创业的意愿不强

涉农高职院校未能对接乡村振兴战略对“三农”人才的需求,人才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一方面,乡村振兴战略需要一支理论知识丰富、实践技能强、懂经营和会管理的创新创业人才队伍。而另一方面,农业专业招生较为困难,学生报考农业专业兴趣不高,学习农业知识积极性不强,毕业返乡服务乡村振兴的意愿较差。同时,涉农高职院校毕业生的知识和能力与乡村振兴对人才的需求之间存在一定差距,导致毕业生下乡难,留下更难,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

2.4 "“政府、企业、学校”三方协同育人水平有待提升

高素质“双创”人才培养需要多方合作、协同育人,然而当前人才培养的主要力量是学校。近年来,尽管国家相关部门已出台一系列促进“双创”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工作的政策,但由于多种原因,对学校和企业的有效指导仍然不足[7]。同时,虽然部分涉农高职院校也在积极推进校企合作,但由于受到企业资源的制约,“政府、企业、学校”三方协同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水平有待提高。

3 "涉农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

为适应乡村振兴战略对农业领域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涉农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双创”人才培养的高地,应抢抓机遇,从加强创新创业师资队伍,构建“专创融合”的农业人才培养新模式,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文化建设,强化“政府、企业、学校”三方协作等方面出发[8],探索涉农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

3.1 "加强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应从增加数量和提升质量两方面进行。一方面是与农业企业加强合作,把乡村实践工作经验丰富的企业能手“请进来”,另一方面是鼓励学校教师“走出去”,到农业企业进行实践。

一是要加强创新创业教师培训。涉农高职院校应定期组织校内创新创业教师参加培训,推动教师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增强创新创业方面的专业知识。同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学校创新创业教师“走出去”,到农业企业进行实践或自己创业,增加创新创业实践经验,推动教师提升创新创业水平和能力。二是要优化创新创业师资队伍结构。学校与农业企业加强合作,把乡村实践工作经验丰富的企业能手“请进来”,与校内教师共同设计创新创业课程,参与创业实践教学或者担任创新创业教师,带领学生到农村或模拟农村工作场景进行实践,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只有在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的指导下,涉农高职院校学生才能真正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创业实践,发挥自身专业优势,为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奠定坚实的基础。三是要建立“创新创业导师库”,并整合校内外优秀的创新创业教师资源,根据教师的不同专业和优势组建创新创业导师团队,指导学生赴农村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服务乡村振兴。

3.2 "构建“专创融合”的农业人才培养新模式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明确指出,各高校应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创新创业教育要求,促进“专创融合”教育。涉农高职院校应结合乡村振兴对农业人才的需求,以专业教育为基础,明确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丰富课程内容,优化教学方法,不断构建“专创融合”的农业人才培养新模式。

3.2.1 "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明确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对“三农”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涉农高职院校应发挥人才培养主阵地的作用,根据乡村市场需求,对接农业产业发展,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方案,明确农业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3.2.2 "优化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丰富教学资源。

首先,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课程,专业课程主要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技能课和实践课程。在公共基础课中增加创新创业基础课,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在专业技能课中,突出农业专业特点和专业优势,组织学生参观农业企业,将工作任务变为工作内容,通过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工作任务,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拓宽行业视野、激发创造性思维。在实践课程中,增加农村实践活动、创新创业大赛和创业项目孵化,如以乡村振兴为背景,举办创新创业竞赛,促使学生在实践中真正提升创新创业水平、团队合作能力和综合能力。将创新创业教育持续融入专业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将不断提升。

其次,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当前农村经济的发展对传统农业的改造升级提出了要求,需要利用现代农业的生产技术和互联网。未来乡村振兴将需要更多乡村旅游、休闲农业、“互联网+”和文化旅游融合等方面的农业专业人才。在涉农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上,应将农业和“互联网+”结合起来,进一步调整学科结构、适当增加新的专业领域,适应乡村振兴战略的需要。

再次,融入乡村振兴战略内容,聚焦乡村振兴战略对农业人才的需求。涉农高职院校要深入农村地区,在实践中对农村发展进行细致全面的研究,全面把握当前农村发展对高素质“三农”人才在专业知识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方面的要求,同时将乡村振兴融入专业课程和创新创业课程中,并在课堂教学中加入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内容、专业知识和最新技术等,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当前乡村经济发展的最新动态,为将来到农村创新创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最后,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深入挖掘互联网上的乡村振兴和创新创业教学资源,如乡村振兴工作典型案例、特色产业项目、专业相关的实践案例和大学生创新创业成功孵化项目等,将这些网络资源整合到现有课程中,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思维视野,还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

3.2.3 "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

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老师起引导作用,引导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使用项目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将优秀的乡村振兴创新创业项目作为载体,搭建真实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通过在模拟的工作环境中完成工作任务,使学生掌握农业领域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并开阔视野。与此同时,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成功解决问题提高创新创业能力。在教学方法中,更多地采用体验式、启发式和讨论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3 "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双创”校园文化

“双创”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农高职院校应以服务乡村振兴为目标,进一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文化建设,引导学生返乡创业,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一是通过创业讲座、创业沙龙等第二课堂活动以及微信公众号、抖音、短视频等平台,宣传返乡创业宣传典型、乡村振兴优秀代表等,鼓励毕业生把热情和才华献给农村的广袤土地,为农村经济发展作出贡献。二是打造体现创新创业精神风貌的校园景观,包括横幅、海报、标志等,不断构建全方位、全过程的“双创”教育理念。三是以创新创业大赛为依托,构建创新创业校园文化。充分挖掘优秀创新创业项目,鼓励学生参加“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乡村振兴大赛等,聘请专家对参赛项目进行指导,助力学生在比赛中取得佳绩。并且对获奖项目进行奖励,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鼓励更多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活动,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校园文化。四是定期举办“双创”校园活动。涉农高职院校可以围绕乡村振兴定期举办校园活动,比如“三农”知识竞赛,鼓励学生通过参加活动,学习乡村振兴相关知识,掌握农业领域专业知识。五是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涉农高职院校可与农业农村部门或相关农业企业联系,为学生争取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如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科技服务活动和农业企业实习等。农业专业实践性较强,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加深学生对农业专业知识的理解,并提升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与此同时,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对“三农”事业的热爱,并激发他们毕业后从事农业农村工作的意愿。

3.4 "强化“政府、企业、学校”三方协作,构建涉农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育人共同体

高素质“双创”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作,需要整合政府、学校、企事业单位等社会各界力量。因此,涉农高职院校“双创”教育需加强与政府和企业的联系,加强“政府、企业、学校”三方合作,不断构建涉农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育人共同体,通过共同努力,推动涉农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迈上新台阶。

一是各地进一步建立涉农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政策支持体系。例如,通过有效的管理、资源配置及创新创业项目等方式提供资金方面的支持,并积极协调各院校之间的关系,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的协同育人机制。二是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是提升职业学校和产业发展的融合度,提高职业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及教育部等六部门下发的《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职业教育的基本模式是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涉农高职院校应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以加强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为重点,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校企共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大学生创业园等实践平台,将李克强同志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教育实践和学生的实习有机融合,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4 "结束语

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涉农高职院校作为培养“三农”人才的主阵地,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中应发挥重要作用。通过涉农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和乡村振兴的融合发展,有助于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发挥乡村振兴的引导作用,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米振生,孙晓慧,王闯,等.“乡村振兴”背景下地方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工作新策略——以聊城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安徽农学通报,2020,26(Z1):132-133.

[2] 潘燕.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多元协同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研究[J].就业与保障,2023(7):175-177.

[3] 毛传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大学生农业创业问题及实现路径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4(14):189-192.

[4] 李伟凯.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以东北农业大学为例[J].中国农业教育,2022,23(6):17-23.

[5] 乔游子.乡村振兴背景下“五位一体”赋能创新创业教育的探索[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22,39(3):63-67.

[6] 高延玲,朱妍,郭晓辉,等.乡村振兴背景下涉农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逻辑、困境与对策[J].河南农业,2023(27):4-5,11.

[7] 连金玉,郁昱,李锋利,等.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职业教育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研究[J].智慧农业导刊,2023,3(12):111-114.

[8] 袁小平,王仓.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耦合机制研究[J].创新,2021,15(4):52-59.

猜你喜欢
专创融合高素质创新创业教育
基于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有机化学教学改革
化工管理(2021年7期)2021-05-13 00:44:38
全国高素质农民超1700万人
今日农业(2020年22期)2020-12-14 16:45:58
高职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对策研究
浅析民办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科技视界(2017年18期)2017-11-16 09:01:36
创新德法兼修高素质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基于“创新工作室”的高职电子类专业专创融合教育改革的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影响因素及路径探索
企业导报(2016年20期)2016-11-05 19:12:50
新常态下系列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中国市场(2016年35期)2016-10-19 02:10:55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5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