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农村“基层党建+集体经济(合作社)”引领乡村振兴的现状及路径研究

2024-12-31 00:00:00梁明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9期
关键词:党建引领农村基层党建

摘 "要:要实现中国式现代化首先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实现农业现代化离不开乡村振兴。河南省通过“基层党建+集体经济(合作社)”引领乡村振兴。在现实实践中,存在基层党建人才缺乏、党建引领动力不足、基层党建流于形式、党建治理能力不强、缺乏有效人才激励保障机制,以及基层党组织凝聚力不足的现状。针对以上问题,从基层党组织人才队伍建设、基层党组织自身建设、基层党组织体制建设等几个方面提出新时代农村“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有效实践路径。

关键词:农村基层“党建+”;集体经济;乡村振兴;党建引领;路径

中图分类号:C912.82 " " " 文献标志码:A " " " " "文章编号:2096-9902(2024)09-0188-04

Abstract: In order to realize Chinese-style modernization, we must first realize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which is inseparable from rural revitalization. Henan Province leads the revitalization of rural areas through Party building and collective economy (cooperatives). In practice, there remain problems such as a lack of grass-roots Party building talents, inefficient leadership in Party building, absence of drive in grass-roots Party building, weak governance ability of Party building, lack of effective talent incentive and guarantee mechanism, and lack of cohesion of grass-roots Party organizations. In view of the above problem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effective practice path of rural grass-roots \"Party building plus\" lead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the new era from several aspects, such as the construction of talent team of grass-roots Party organizations, the self-construction of grass-roots Party organizations and the system construction of grass-roots Party organizations.

Keywords: rural grass-roots \"Party building plus\"; collective economy; rural revitalization; Party building leadership; path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形成新发展格局,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也指出要实现城乡融合、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中央一号文件中多次强调党要领导乡村振兴工作,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要振兴,组织是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体人民取得了脱贫攻坚战的胜利,在脱贫攻坚的战斗中,离不开基层党组织的引领。脱贫后的农村走向乡村振兴同样需要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和改进党对农村基层工作的全面领导,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质量,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强政治和组织保证”。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实现党在农村的领导及乡村振兴的战斗堡垒,是贯彻落实党中央政策及在农村发动团结群众的桥梁与纽带。

1 "“基层党建+集体经济(合作社)”引领农村乡村振兴的现实意义

要实现中国式现代化首先要实现农业现代化,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目前我国农村仍存在农业生产质量有待提高、乡村发展整体水平落后、基层治理能力不足等问题。如何解决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均等与农村高质量发展的矛盾?农村“基层党建+集体经济(合作社)”嵌入乡村振兴为破解上述困境提供思路。

1.1 "以党建引领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实现农村共同富裕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前提条件。乡村振兴则国家兴旺,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首先要实现农业的现代化,以农村“基层党建+集体经济(合作社)”嵌入农村产业、文化、生态发展中,推动党建工作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

乡村振兴,大力发展产业经济是重点,没有产业带动就没有乡村经济发展,就无法实现农民共同富裕。农村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重要经济基础。发展有特色的产业首先需要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农村基层党组织具有组织、引领作用,是乡村振兴的基石。通过农村“基层党建+集体经济(合作社)”的方式,培育各村龙头企业,打造出特色产业、优势农产品的品牌,提升农业产品质量。通过基层党组织牵头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共同富裕。例如,河南南阳通过农村“基层党建+集体经济(合作社)”的方式,大力发展本地区特色艾草产业,打造以艾草加工、艾灸制品加工生产为核心的“南阳艾”千亿级产业链条,带动了南阳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致富。

其次,通过基层党建的引领带动作用,有助于整合农村集体资源,盘活闲置土地、林地。例如河南南阳淅川县九重镇邹庄村通过党组织引领立足本村现有特色资源,整合下孔、孔北、水寨3个村的土地及资金。按照产业一体化抱团发展草莓、苕尖产业。通过党建带动发展数字经济、电商平台实现特色农产品产供、销一体化。通过“基层党建+集体经济(合作社)”模式大力开发乡村旅游资源,实现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均等与农村高质量发展的矛盾。最终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

1.2 "有利于提高基层党建组织水平,强化基层治理能力

要建设好新农村,实现乡村振兴首先要坚持党的领导,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治理能力。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中央在农村开展工作的基层组织,也是实现农村基层治理、经济发展与组织动员农民的有力抓手。基层党组织作为党联系群众的最末端,起着战斗堡垒的作用。在党领导乡村振兴过程中,需要不断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健全基层组织体系,变革党建组织、结构,优化基层组织设置和联建方式,持续整顿软弱、涣散的村支部,提升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力、组织动员能力。其次,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通过实施农村带头人提质优化计划,吸收各方面优秀人员去基层党支部任职。建立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培养一支高素质能担当的基层党组织人才队伍。通过基层党建的内生动力,带动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态。为建成产业兴旺、绿色发展、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的美丽乡村提供组织保障。

1.3 "党建引领,推动乡村自治

乡村要振兴,组织是保障。农村基层组织在乡村治理中起着重要桥头堡作用。党的各项政策也需要基层组织来贯彻落实。通过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高质量发展带动乡村自治。统筹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村民自治组织和农村社会组织建设,形成“一核多元”的组织体系。

以村民委员会为依托,建立“一核三会”的村级治理体系,服务村民。通过村民议事会、村民代表会、村务监督委员会等群众组织开展监督、教育宣传、创建评比,带动乡风文明建设,构建一套乡村自治管理机制。

2 "“基层党建+集体经济(合作社)”引领农村乡村振兴的困境

2.1 "基层党建人才缺乏,党建引领动力不足

要实现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农村基层党组织党员数量与素质都偏低,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据中组部统计,截至2018年,我国农村党员数量为2 544.3万,占比28.1%。其中河南省共有4.66万个农村基层党组织、206.35万名农村党员。很多基层村委会存在人员老龄化、文化程度偏低的现象。很大一部分农村基层党建干部往往由村干部一肩挑,很少配置专门从事党建工作的干部。他们大多对党务、党建工作缺乏应有的技能与热情,很难将党的政策传达、落实到基层。还有些农村基层党建人员思想僵化、方法老化,不能适应新形势基层党建要求,在群众中缺乏权威与凝聚力,很难起到基层党建“领头羊”的作用。由于农村基层党建干部基础待遇偏低、上升空间不足、生活环境差,造成基层干部的一定数量的流失。

2.2 "基层党组织凝聚功能弱化,党建组织力不强

农村基层治理是党组织通过“基层党建+”嵌入社会各类组织和群体以达到提高党建凝聚力与引领力。随着社会变化与市场经济的发展,造成利益多元化,党组织凝聚功能出现弱化的现象。例如,在农村支部“两委”的组织结构中,不仅出现不同的经济组织独立于村“两委”之外,受农村宗法关系的影响,各种宗族势力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农村基层党组织治理能力的发挥,弱化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引领力。

2.3 "基层党建流于形式,党建治理能力不强

党员教育管理缺乏常态化、制度化。党员教育缺少制度化的管理形式,党员管理不严格,没有形成党员教育的制度化、常态化模式。党员教育存在应付、走过场情况,不能通过党员教育提高党员觉悟、主动性、担当性。此外党员组织民主生活不规范,制度形同虚设,对不合格党员过于宽松,没有起到有效的制度约束作用。

在很多基层党建工作中,很多基层党组织往往只注重政绩,注重材料堆砌;搞面子工程,做事流于形式。脱离农村基层群众和各地经济发展现状,导致基层党建凝聚力不足,不能有效发挥其在乡村振兴中的“头雁”引领作用。

2.4 "缺乏有效人才激励保障机制,基层党组织凝聚力不足

在乡村振兴过程中,人才是关键。在农村基层党组织中,由于农村基层党组织干部身份不明晰,具有“农民-干部”双重身份,且农村基层干部普遍工资不高,无法调动其积极性。由于缺乏有效的激励保障机制,农村基层干部上升空间有限,尽管在乡镇公务员招考方面有优先录用权,但是大多数乡村干部往往受年龄、学历限制,难以晋升。尽管国家大力施行选派驻村干部、第一书记等“输血模式”,但难以真正形成“造血机制”。如何建立有效的激励保障机制,将村里大学生、村里“能人”,以及复原退伍军人留在基层党组织中,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环节。

3 "新时代农村“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

3.1 "夯实基层党组织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党建引领能力

一方面要加强基层党组织人才建设,培养一支高素质能担当的基层党组织人才队伍。除对贫困地区派驻驻村第一书记外,实施农村带头人提质优化计划,吸收各方面优秀人员去基层党支部任职。建立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通过向贫困村、经济欠发达地区派驻第一书记,实施乡村带头人“头雁”计划。另一方面,大力吸收高校毕业生及农村新乡贤,返乡创业青壮年及机关、企事业优秀干部,退伍军人到基层党组织任职,广泛吸收各种人才进入党内,增强基层党组织人才队伍建设,夯实基层党组织人才队伍。通过基层党建的内生动力,带动乡村产业发展、农民共同富裕。例如,河南省长垣市通过“五个一批”方法,分别从村“两委”成员、外出经济能人、退休干部和教师、退伍军人及机关党员干部中,累计选优配强村党支部书记381人,全市“双好双强”村支部书记在70%以上。为基层党建选配了一支有能力、敢担当、有作为的基层干部人才队伍,极大提高基层组织的引领力、组织力、凝聚力。

另一方面,健全农村基层党组织激励保障机制。加大从基层优秀党组织书记中选拔乡镇领导干部及乡镇公务员、事业编制人员力度。明确基层党组织干部身份,将基层党组织书记纳入基层乡镇事业编制,提高第一书记工资、待遇。搭建能够使基层农村干部干事成事平台。

3.2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考核机制

建立健全各级党组织、领导干部考核机制,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把农村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作为基层党组织评议、考核目标。及时对村级党组织书记进行“双达双评”的内容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干部评优评先挂钩。优化考核指标,改进考核方式,以目标为导向,注重工作实效,将过程与结果、任期考核与专项考核相结合,提高考核的科学性与实效性。通过定期考评、追踪评价、专项督察相结合建立完善的考核激励机制。压实各级组织、领导的工作责任,加强基层党组织桥头堡作用。

3.3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自身建设,筑牢乡村振兴的组织基础

3.3.1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思想政治建设

党员应加强党章党规及党的各项政策、制度日常学习,规范党员日常政治培训制度,坚持完善“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开展常态化党性教育,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思想意识。提高政治站位,确保党的方针政策在农村得到有效贯彻执行。定期开展支部党员日常理论学习,提升基层党组织理论水平与政策宣传组织动员能力。加强党员干部政治业务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使其能够更好服务群众,促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干部队伍整体优化。

3.3.2 "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

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政府负责,党委农村工作部门统筹协调的领导机制。建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责任制,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制定农村干部培训计划,提高干部水平,拓展县级“三农”干部和乡镇干部来源渠道,将农村一线工作经历作为培养选拔干部的重要条件之一。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完善基层党组织体制,通过变革基层党组织结构,优化基层组织设置和联建方式,持续整顿软弱涣散村支部。建立合理的基层党支部考评体系,落实党员民主评议制度,严格执行议事规则,提高村党群为民服务功能,加强对村“两委”及集体经济情况的监督,建设一支高质量、专业化的基层干部队伍。例如,河南省长垣市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载体,扎实推动“五星”党支部创建。经过创建,长垣市596个村中,创成“五星”党支部13个,“四星”党支部66个,“三星”党支部207个,有效整顿了软弱涣散党支部,软弱涣散村21个,经过整顿,软弱涣散党支部全部退出序列。以“五星”党支部创建为抓手,以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载体,不仅提升了基层支部的组织力、凝聚力,还发展壮大了农村集体经济,促进乡村文明风貌的改善,形成产业兴旺、乡风文明的局面,提高了群众的幸福感。

3.3.3 "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作风建设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两个责任”。加强对重点领域,如项目招投标、工程建设、产权交易等易贪腐的领域全方位监督。加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加强党员干部日常学习和党性锻炼,改善工作作风,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如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基层村党组织在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以前只是以传统方法应付,村党组织脱离基层群众需求,流于表面和形式,基层党建凝聚力不足。新时代以来,确山县基层党组织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不断完善基层党组织建设,通过“基层党建+集体经济”模式打造了一批红色旅游资源,如竹沟镇的中共中央中原局旧址、中共鄂豫边临时省委会议旧址等,不仅提高了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力、凝聚力,而且促进了本县红色旅游经济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了组织保障。

3.4 "通过“基层党建+集体经济(合作社)”,实现农村产业振兴

乡村振兴的基础首先要实现农村经济发展、产业振兴。要以“基层党建+集体经济”“基层党建+合作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共同富裕。

首先,要加强党建的引领及头雁作用,通过“基层党建+集体经济”“基层党建+合作社”结合本地区地方特色,走一条区域优势产业发展之路。要推进土地流转,盘活本地优势资源。依托本地特色产业、区域资源优势,因地制宜,一村一策发展加工、种植、养殖和旅游等特色产业。例如,河南省光山县槐店乡通过“党建+合作社+农户”发展油茶种植产业,发展油茶深加工,实现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生态良好的特色产业发展之路。

其次,以党建为引领,实施产业兴村、强村计划。以党建引领、整合各村优势资源,打造电子商务及特色旅游平台,推动农业现代化。坚持“基层党建+集体经济”“基层党建+合作社”等模式,发展地方特色支柱产业。一村一策,错位实施,联动发展。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九重镇邹庄村通过整合下孔、孔北、水寨3个村土地及资金。按照产业一体化抱团发展草莓、苕尖产业。邹庄村依托整合后的土地及产业发展资金建设了375座温室大棚,其中310座租给农业公司发展草莓、苕尖轮作种植,65座由村民入股的合作社经营,在增加村集体收入的同时让农民有了地租、务工和分红3份收入。为探索实现共同富裕的新农村提供了实践经验。

3.5 "加强基层党组织体制建设,提高基层组织治理能力

实现乡村振兴,离不开党领导下的基层党组织。要完善基层治理领导体制,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政府负责、其他农村工作部门统筹协调以及各个部门各司其职的工作机制。加强基层组织体制建设,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自身执政能力。完善党组织领导下的乡村社会基层治理体系,积极发挥基层组织的党员带头作用。加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建设,以村民委员会为依托,加强村级议事协商机构建设。坚持党建引领,建立基层村级治理机制。完善基层农村村民代表大会、村民监督委员会、村民议事合议和多层次村民治理体制。通过,“一核三会”的村级治理体系服务村民,发挥基层群众的议事民主作用,实现三治融合的农村基层治理。例如,河南省长垣市通过聚焦群众关心的热点事情,召开“政策宣讲会”“个人谈心会”“群众议事会”,加强村民对于乡村建设、村庄治理的思考与建议。对于村级重大事项决策建立相关制度、规范。蒲西街道向阳社区坚持问题导向,在社区治理工作中先后探索了“五微”党建、“三社联动”和“五共治理”模式,调动了居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居民的事情自己解决。广大居民的精神面貌、社区环境、公共秩序焕然一新。

加强党建引领作用,对村集体经济进行监管。集体经济资产管理试行微权力清单制,建立农村基层党组织小微权力反腐败治理机制,加强巡察和审计监督,加大违法违纪行为惩处力度。严惩基层管理中的农业补贴、土地征收等方面的腐败问题。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作为基层党建考评、述职的重要内容。通过正面激励、反向纠偏,落实目标责任制,为乡村振兴奠定制度保证。

4 "结束语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形成新发展格局,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河南是农业大省,只有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引领力、凝聚力,通过“基层党建+集体经济(合作社)”引领乡村振兴,才能破解现有城乡区域发展不均衡,乡村治理低质低效的问题,通过高质量党建发展推进河南省农业产业、人才、文化和生态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基层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09-20(02).

[2] 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

[3]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4] 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5] 陈松友,周慧红.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J].山东社会科学,2022(12):5-14.

[6] 周永伟,李彦霖.新时代农村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价值意蕴、现实困境与实践进路[J].宁夏社会科学,2023(2):66-73.

[7] 颜俊儒,梁国平.乡村治理视角下新时代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提升[J].理论探讨,2019(2):145-149.

[8] 易卓.党建嵌入乡村治理的组织路径创新——基于某省Z镇党建示范区的实证研究[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20(1):102-110.

猜你喜欢
党建引领农村基层党建
如何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活力(2019年15期)2019-09-25 07:21:24
农村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
党建引领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共治的探索与实践
加强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思考
对党建政工工作实效性的路径和策略分析
新形势下切实解决国企党建工作弱化虚化问题的思考
浅议提升党支部“三会一课”质量的方法途径
国有企业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建设实践与研究
豫园街道党建引领下非公企业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探索
建设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引领强村惠民工作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