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资源赋能乡村振兴研究

2024-12-31 00:00:00李云静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9期
关键词:红色文化资源实践路径乡村振兴

摘 "要:红色文化资源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精神动力,葛牌镇作为一个红色古镇,具有悠久的红色历史文化。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深入探究其中蕴含的红色文化资源,分析二者之间的联系,面对群众文化水平低、宣传意识淡薄、基础设施不完善影响游客体验感、发展方向单一和缺乏创新性等问题,针对性提出群众支持、拓宽宣传渠道、制度建设,完善资源配置、政府引领和发展特色产业的路径方案,在乡村振兴进程中使人们对于葛牌古镇地区的红色文化有更加全面深入的认识。

关键词:红色文化资源;乡村振兴;葛牌镇;现实挑战;实践路径

中图分类号:F323 " " " "文献标志码:A " " " " "文章编号:2096-9902(2024)09-0184-04

Abstract: Red cultural resources are an important spiritual driving force to promote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an all-round way. Gepai Town, as an ancient red town, has a long history and culture. In the context of implementing the strateg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this paper probes deeply into the red cultural resources contained in them,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and in the face of the low cultural level of the masses, weak propaganda awareness, imperfect infrastructure, affecting tourists' sense of experience, single development direction, lack of innovation and other problems, pertinently puts forward mass support, broaden propaganda channels, system construction, so as to improve the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government guidance. The path schem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aracteristic industries makes people have a more comprehensive and 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the red culture in Gepai ancient town in the process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Keywords: red cultural resources; rural revitalization; Gepai town; realistic challenge; practice path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1]。我国农村地区分布广泛,受交通、地理、文化和基础设施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整体发展水平较为缓慢,但不可否认的是,其蕴含着丰富的红色文化,凸显着特色的资源优势。发挥好红色文化的引领作用,充分挖掘农村地区中的红色文化资源,有助于使广大农民群众树立坚实的理想信念去营造崇德向善的乡村文明、促进民风民俗相融合,形成新的乡村文化产业,从而带动地区经济、文化、产业协同发展。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党组织要充分用好红色资源,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赓续红色血脉”[2]。必须清楚地认识到红色文化资源具有独特的价值,但受现实条件的影响,需要通过挖掘、研究才能彰显出其宝贵价值,从而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1 "蓝田县葛牌镇红色文化资源现状分析

葛牌镇位于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具有独特的地理优势、悠久的历史文化、光荣的革命传统和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见证了该地区的历史、人文风俗演变,彰显着沧海桑田的历史变迁。

葛牌镇地处秦岭山脉深处,森林植被覆盖面积高,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地势险要,山脉纵横,道路曲折盘旋,具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环境及丰富的自然资源。东邻商洛市商州区,南靠柞水县, 西接玉川镇, 北通辋川、蓝桥,地域人文成果和文化构成丰富,南北方文化融合交汇。夏季气候温良,冬季寒冷漫长,集爬山、美食、休闲、避暑、参观和娱乐为一体,受到广大城市、青年群体的青睐。

葛牌镇最为著名的便是其特有的红色革命历史。1935年从河南而来的红二十五军,在粉碎了敌人的“围剿”后,在此修整并建立了陕西关中地区第一个红色革命根据地。当地村民也在配合红军作战、支持地方政权的建立等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红二十五军从刚开始的2 000多人,逐步发展壮大到了4 000多人。至今,葛牌镇仍然保留着许多红军光荣的革命事迹,街道上能看到“中共鄂豫陕省委扩大会议旧址”“葛牌镇区苏维埃政府纪念馆”及“红二十五军军部旧址”等红色遗址,其中葛牌镇区苏维埃政府纪念馆是红军进入陕西建立的第一个红色政权,也是三者中保存最为完整的遗迹,纪念馆占地面积800 "m2,实物资料照片约400余幅,展现出红军当年枪林弹雨的艰苦岁月,被称为“陕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彰显出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程中,以及陕西省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大环境下,“红色葛牌”成为葛牌建设文化旅游古镇新的名片。红色文化资源为葛牌镇提供了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物质支撑,使其以优越的自然环境和重要的红色历史文化,不仅带动了附近村民经济物质生活水平的发展,而且打造了一系列的红色旅游服务来吸引广大游客,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去感受红色革命精神、传承红色信仰、赓续红色血脉和凸显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功能。

2 "红色文化资源与乡村振兴的内在联系

我国为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以实现农民生活富裕为远大目标,积极推动乡村振兴战略,促进产业繁荣兴盛。红色文化资源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文化振兴中,更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红色文化资源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乡村振兴为传承与发扬红色文化拓宽发展平台,为红色文化资源提供制度保障。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有利于在乡村振兴进程中更好地促进红色文化资源的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2.1 "经济赋能:红色文化资源为乡村振兴提供物质支撑

红色文化资源是革命先辈在斗争中积攒下来并传承至今的宝贵财富,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理想信念和精神谱系,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坚实的物质支撑,在推动乡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进程中起着强大的精神引领、价值引领作用,同样在乡村振兴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由于地理条件、自然环境、人口因素等限制,大多数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便是缺乏一定的产业优势。红色文化资源不仅为乡村地区的产业升级、旅游开发、文化创新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还为乡村振兴的路径选择和发展模式提供了重要的文化启示和资源借鉴,时刻激励着广大农民群众为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而努力奋斗。深度挖掘、传承、发展红色文化,创新红色产业,推动红色文化与现代乡村发展相互融合,有利于农村地区形成新的产业优势,实现乡村振兴与红色文化资源的有机统一。红色文化资源赋能乡村振兴有着广阔前景,不仅为乡村注入了厚重的历史和文化内涵,还提供了独特的发展机遇,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撑,助力乡村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2.2 "制度赋能:乡村振兴为红色文化资源提供制度保障

乡村振兴战略是根据我国特殊的国情及农村地区发展现状所提出的,对于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区域融合及带动乡村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制度保障。文化与制度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文化蕴藏于制度之中,制度中也体现着文化。文化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乡村振兴的灵魂,不仅蕴含着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先进传统文化,而且塑造了风清气正的乡村精神风貌。乡村振兴在传承和利用红色文化资源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

红色文化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离不开完善的制度体系。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进程中通过多方协调机制,以规范乡村治理、优化城乡布局为红色资源提供了多角度全方位的支持。在相关部门陆续推出政策、方案实施下,促进乡村振兴的同时带动产业、文化振兴,使农村地区改变了原有的单一的发展模式。促进了红色与旅游的结合,实现乡村红色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红色文化资源提供发展平台,带动了产业发展。此外,在提升经济效益的同时还促进了文化的传播,部分农村区域的知名度得到提升,农民的精神生活得以充实,从而确保乡村振兴工作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

3 "红色文化资源在乡村振兴进程中面临的现实挑战

乡村振兴为葛牌镇红色文化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该古镇的红色文化资源在社会各界及政府部门的支持与帮助下得到了一定的保护与传播,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是,以红色文化资源助推乡村文化振兴依然存在不足,在开发和利用方面也存在一些困难与挑战,乡村振兴任重而道远。

3.1 "宣传缺乏创新性,群众参与感不足

葛牌镇的大多年轻人出门求学或务工,目前在此生活的基本为中老年群体,其文化水平程度整体偏低,对于红色文化的内涵及内在价值认知模糊。虽然现在网络发展速度较快,但是他们对于外界的消息仍然相对闭塞,传播意识薄弱,这便导致在文化宣传方面能够依靠群众的力量相对比较少,未能与时俱进。传统意义上的宣传方式如贴宣传标语、发放宣传册、展览馆与纪念馆附近的广告牌宣传、摆放雕塑和游客口头相传等,以及打造红色革命旅游的形式,受众群体较少;采用的现代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较少,未能将革命历史资料进行数字化处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革命历史资料的传播与保管;景区的相关工作人员基本为附近村民,参观和学习其他地区的次数较少,缺乏专业的管理技能,宣传经验不足,使红色文化资源不能让大众了解和熟知,影响传播广度和力度,因此不利于该地区知名度的提升。

3.2 "基础设施不完善,游客体验感不强

葛牌镇地形复杂、土地贫瘠、交通不便,红色文化是葛牌镇的特色之一,再加上其温凉湿润、气候宜人的特殊环境,初春至秋初为旅游旺季。尤其适逢各大节日如清明节、七一建党节、八一建军节和十一国庆节,来往游客更是络绎不绝。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葛牌镇的村民陆续从山中搬至山脚下,依靠地区特色,发展古镇商业街道、开办农家乐、售卖农副产品等来发展经济,满足日常所需,改善其生活条件。

但是由于其自身地理位置特殊,葛牌镇距离县城较远,通勤公交少,交通不便捷。近年来,虽然一些土石路已经进行水泥硬化处理,道路两旁也安装了路灯等基础设施,但若遇上雨雪等极端天气仍然交通受阻,致使村民和游客往来出行极为不便。此外,景区内部交通受古镇布局的影响,道路狭窄,安全等级低,部分基础设施欠缺,导致在发展红色文化旅游的过程中产生一定负面效应。近年来,虽然村民居住条件有所改善,从原来的茅屋土房陆续建成2至3层砖瓦混凝土住房,村民通过改造自家的自建房,为游客提供住宿、餐饮,但是在配套设施及卫生条件等方面未能达到一定质量要求,其他相关休闲娱乐等服务设施也相较匮乏,存在很多安全隐患;虽然是红色旅游景点,但附近商超总体数量较少,在面对城市居民或年轻群体时难以满足其消费需求;部分村网络通信信号尚未覆盖,个别区域信号不稳定影响与外界交流,红色文化景点、景观相对集中,占地面积较小,游客游览的范围较小,导致停留的时间短、参与感不强等。综合来看,上述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古镇的效益,不利于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3.3 "发展模式单一,地区特色彰显受阻

葛牌镇主要以发展红色文化旅游为依托来带动生态旅游及相关产业,在开发本地红色文化资源时,充分挖掘其经济价值,采取红色、民俗、生态和旅游的发展模式,以第三产业为主要的发展渠道。

在地势偏僻、经济基础薄弱等客观因素的制约下,该古镇同大多数红色革命区域一样,发展红色旅游产业,但是对于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依旧沿用传统的粗放型开发模式,缺少宏观的统一规划,更多的是照搬其他地区经验,区域特色不明显,独特性不强。想要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带来经济收益,但仍以简单的游红色遗址、看革命图片、唱红色歌曲和吃忆苦思甜饭等相对单一的产品形式来进行[3],则不利于第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红色文化资源对于乡村地区来说具有唯一性与专属性,部分乡村开发的红色文化旅游景点沿用自然景区服务模式,依靠导游的讲解介绍本地红色文化资源,无法为游客提供舒适的旅游体验[4],与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所预期的效果相差甚远。

4 "红色文化资源助推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不免会遇到各种坎坷与挑战,红色文化资源赋能乡村振兴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问题,只有打破壁垒、解决困难才能全面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的驱动作用,为促进葛牌镇文化发展提供可行的实践方案。

4.1 "群众支持,拓宽宣传渠道

红色文化的发展需要传播,多元的传播形式是提高红色文化传播效率的重要基础,同时也离不开广大群众的支持。因此,拓展红色文化的宣传方式,因地制宜地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是激发乡村文化创新动力,持续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手段。

旅游管理人员及相关部门应基于各大新媒体平台,及时调整信息传播策略,带动葛牌镇的村民通过网络平台优化宣传方式,精简宣传内容,吸引游客注意力,实现红色文化传播与日常生活的有机融合。可通过发布短视频、直播等方式带动群众参与宣传,鼓励乡民参与短视频平台直播带货推广农产品、发布有品质有“乡味”的内容[5],并寻找专业团队提升短视频质量,提高宣传短视频质感,增加短视频播放量,吸引更多人去了解红色文化,提升地区知名度。此外,还要意识到人才对于地区发展的重要性。西安市高校数量多,葛牌镇应发挥地区与自身优势与各大高校联合起来,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平台,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调研,宣传学习红色文化知识,展示乡村文化魅力,在推动乡村建设的同时传承好红色基因。

4.2 "制度建设,完善资源配置

红色文化旅游的发展同样也离不开相关基础服务设施的配套建设。不断完善基础服务设施,有助于葛牌镇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乡村文化氛围、促进乡村文明,更好地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的作用,因此,需要有关部门为有效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制定一定的制度措施。

首先,在改善交通方面。虽然有直接通往古镇的高速收费站出口及国道,为葛牌镇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便捷的交通,但是在节假日旅游高峰期不免会出现交通拥堵等状况。因此,交通部门同政府之间应加强协作,完善交通运输服务设施,增强交通的便捷性,努力解决游客的交通难题,提供快捷、优质的交通服务。其次,在餐饮、住宿、停车及娱乐休闲等服务设施方面。葛牌镇可在其原有的基础上通过构建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民居产业发展方式,改善住宿环境,丰富娱乐休闲场所,以延长游客的停留时间,在提升旅游体验感的同时刺激消费,增加村民的收入,推动经济发展。最后,在旅游规划方面。除了硬件基础设施以外,软件的建设也是不容忽视的,相关旅游部门应集中财力、物力、人力等支持,优化公共服务供给方式,成立专业的服务机构,提升接待大型团队的能力,加大对红色旅游的场馆建设,完善扩展多方面的旅游项目,为游客提供多元化选择。

4.3 "政府引领,发展特色产业

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是拓宽农民致富的重要渠道之一。政府必须认识到红色文化资源对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积极作用,在政策、管理、资金和宣传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这样在开发、建设、融合中才更加有方向和动力。

葛牌镇如今面临的问题是红色文化资源在赋能乡村振兴中如何赢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这就需要以地方政府为主导,推动产业链建设,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促进乡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和持续性增长。政府部门是葛牌镇旅游业得以顺利开发的必要前提和保障,应将乡村旅游与红色旅游深度融合,以乡村自然资源、民族风俗、区域性文化元素为基础,以红色遗址、故事为主要驱动力,集中乡村旅游资源开发,成为提高乡村旅游产业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将红色文化资源与自然风光、地方文化、乡村生活等有机结合,带动特色农产品生产和销售,在做强自身红色核心产品的基础上,进行整合各类资源;通过将生态景观、人文风俗与红色景点结合起来,创新开发多方面、多层次产业发展,将红色文化遗址、自然资源等有效衔接,构建集文化、旅游、观光和休闲于一体的多元产业格局,为实现乡村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经济、多元可持续化发展,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找到符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5 "结束语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领导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在人民富裕的革命斗争及实践探索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6]。红色文化资源更是乡村振兴的深厚文化底蕴所在,葛牌镇作为陕西省重要的红色革命根据地之一,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更应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精神引领作用。在面临各项困难与挑战的情况下,全方位、多角度审视葛牌镇在红色文化资源的传播、开发与利用方面存在的不足,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通过不断创新红色文化宣传、完善资源配置,打造地域特色的乡村文化名片、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开展丰富的乡村文化活动,使红色文化融入群众的生活之中,深刻彰显红色文化资源所蕴藏的独特价值。葛牌镇孕育的红色文化资源不仅是体现地区特色的鲜活历史,同时也是带动村民走向富裕生活的重要内驱力,更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因此,要善于发掘红色文化资源与乡村文化建设的契合点,讲好红色故事,坚持以红色文化聚人心、凝人力,树立红色旅游品牌,将红色文化资源打造成乡村文化的助推器,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书写浓墨重彩的文化篇章。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 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http://jhsjk.people.cn/article/32551583.

[2] 习近平.用好红色资源 赓续红色血脉 努力创造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新业绩[J].求是,2021(19):5-8.

[3] 杨旭东.挖掘红色文化助力乡村振兴[J].云岭先锋,2021(9):36-37.

[4] 谭娜,万金城,程振强.红色文化资源、旅游吸引与地区经济发展[J].中国软科学,2022(1):76-86.

[5] 赵珣.“短视频+精准扶贫”模式中农民的身体形象传播探析——以“中国瑜伽第一村”张家口市玉狗梁村的实践为例[J].视听,2021(7):214-216.

[6] 马静.红色文化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5:38-39.

猜你喜欢
红色文化资源实践路径乡村振兴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当代党员(2017年23期)2017-12-20 21:42:47
一个高中生眼中的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经济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环球时报(2017-12-02)2017-12-02 04:50:09
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资源的路径探讨
科教导刊(2016年31期)2017-02-27 18:13:05
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民族精神教育中的实施策略
文教资料(2016年31期)2017-02-23 11:38:18
素质教育视野下的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实践路径探析
以“大扶贫”理念开辟精准扶贫新路径
人民论坛(2016年32期)2016-12-14 19:02:47
党的作风建设科学化的实践路径和保障机制研究
理论导刊(2016年11期)2016-11-19 15:52:20
浅析高校党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路径
企业导报(2016年13期)2016-07-19 18:22:53
贵州红色文化资源保护现状及法律保护对策
考试周刊(2016年47期)2016-06-29 22:2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