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建设融入乡风文明与宜居特色

2024-12-31 00:00:00刘品益刘纯青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9期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民族文化乡村振兴

摘 "要:当今乡村振兴中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合理引导宗族文化,有利于推动农村多元化的发展、增强地方文化的特色,从而达到地区和谐稳定与经济发展。该文以江西省永丰县上田洲村为例,采用现场调研的方法,涉及村落规划、宗族文化、乡风文明、支柱产业和乡村经济发展特色等方面,综合反映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振兴乡村经济与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结果表明,上田洲村经过2年来的建设,区域特色显著,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即对居住环境进行村落规划与基础设施建设,塑造良好的空间布局,创建卫生的水系环境;强化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将宗族文化传承下去;营造宜居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激活闲置资源,开展乡村休闲旅游;发展多种产业,振兴乡村经济。建议从智慧生态、休闲广场、农村历史博物馆等方面进一步提升区域品质,将乡村建设成宜居与经济发展的典范。

关键词:宗族文化;乡风文明建设;民族文化;乡村振兴;新农村建设

中图分类号:S-01 " " " "文献标志码:A " " " " "文章编号:2096-9902(2024)09-0179-05

Abstract: In today's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civilization and reasonably guiding clan culture will help to promote the diversified development of rural areas and enhanc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ocal culture, so as to achieve regional harmony and stability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Taking Shangtianzhou Village in Yongfeng County, Jiangxi Province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adopts the method of on-the-spot investigation, which involves village planning, clan culture, rural civilization, pillar industry,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and so on. It comprehensively reflects the important measures to revitalize the rural economy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civilization in the process of new rural construc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after two years of construction, Shangtianzhou Village has remarkable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as follows: It has shaped a good spatial layout and created a sanitary water system environment by implementing village planning and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to the living environment; it has strengthened the importance of rur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inheriting clan culture, creating a livable environment and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life; it has activated idle resources to carry out rural leisure tourism; and it has developed a variety of industries and revitalize the rural economy.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regional quality should be further improved from the aspects of smart ecology, leisure square and rural history museum, so as to build the countryside into a model of livabl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Keywords: clan culture; rur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national culture; rural revitalization; new rural construction

关于乡村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要“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1]。随着我国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乡风文明建设提出了新要求。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宗族文化在乡风文明建设中可以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2];当今,宗族文化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地方管理、文化特色等依然能产生深刻的影响。自改革开放以来,宗族文化不再被严格禁止,民间的宗族活动逐渐恢复起来,表现出修家谱、建祠堂及村落文化建设。族谱是一个家族的发展历史,一个家族要发展壮大,除物质条件外,还要足以“强宗固族”的精神条件;修缮族谱,让家风、家规、家训等流传后世,有利于规范子孙后代的德行。但宗族文化要与时俱进,以应对新时代的变迁。伴随着乡村脱贫攻坚转向乡村振兴战略,许多村民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注重发展地方经济建设的同时也要注意保护地方特色传统文化,这也是避免“千村一面”的重要途径[3]。本文以永丰县上田洲村为例,通过人居环境现场调查与对比分析,在大幅度提升居住环境质量的基础上,对宗族文化如何更好地融入民族文化继而推动乡风文明建设进行了探讨,对乡村振兴战略及美丽乡村建设有重要意义。

1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现场

以永丰县坑田镇上田洲村自然村为调查对象,2021年7月以来多次到村庄进行现场调研,基本情况如下:离县城2.7 km,有108户,人口数大约360人,2020年底开始美丽乡村建设,家族性居住特征显著(黄姓占95%以上);有完善的生活污水管网。

1.2 "研究方法

采用现场调研的方法,涉及村落规划、宗族文化、乡风文明、支柱产业和乡村经济发展特色等方面,综合反映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振兴乡村经济与乡风文明建设的举措。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经现场实地考察,上田洲村在村落规划及环境整治、宗族文化、乡风文明、支柱产业和乡村经济建设等方面有自己的特色,调查结果如下所述。

2.1 "村落规划与基础设施建设

上田洲村2020年底把握农村生活污水改造的机遇,将新农村建设与宅基地制度改革相结合,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对本村环境进行了全面规划,突显农村社会稳定和发展大局,扎实推进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拆除了各家自建的奇形怪状的围墙,进行了庭院整治。村容整治后,农户住房面积户均约106 m2,美丽庭院面积户均约38 m2。村内现有空置宅基地8宗约900 m2,占比8%,能满足未来10年农户建房需求,非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无占有农房情况。

2.1.1 "塑造了良好的空间布局

新农村改建强化了乡村空间“集中式布局”[4]这一特点,上田洲村对原有的乡村景观进行了保护和修复,优化了原有布局的不足;整体空间布局紧凑集中,形成了“林-水-田-村”的基本空间格局;以黄氏祠堂为整体布局的结构中心点,组织层次分明、整体建筑布局由北向南依次展开。道路布局呈现“丁”字状,村子的主干道西接江西省223省道,道路依旧保持着东西通透的主路布局,道路翻新后成为宽5 m的沥青双向通道;交通流通性强,主次分明。道路两旁进行了景观绿化改造,种植了金叶女贞、红花檵木、山茶等景观树种。强调了公共休憩空间的应用,如中心停车场,作为村落中心部位最为广阔的一片空间,白天作为游客们车辆的停车点,也是村民们集体活动的区域,如广场舞等;布局上进一步将产业化的实体空间与村民娱乐需求相结合[5],丰富了场地功能。整体空间布局体现了序列严谨的人工空间,周边以农耕用地为主,再加上建筑由北向南的布局,整体贯通的气场对环境起到了很好的调节作用。

2.1.2 "创建了卫生的水系环境

随着农村经济水平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生活污水量也逐渐增加,大多数村庄采用污水直排的方式排出污水,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放对农村生态环境造成潜在危害。农村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也是实施振兴乡村战略、保护青山绿水、建设美丽乡村的关键[6]。上田洲村基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结合宅基地改革,利用县里下达的近200万元专项经费,完善了农村生活污水管网建设,进行了雨污分流,生活污水集中后通过组合式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地埋式污水处理站改良的A2O处理工艺进行了无害化处理,出水水质达到江西省DB 36/1102—2019《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一级标准。在原有池塘的基础上,进行了生态修复,通过渠道引进活水提高了水环境质量;并构建了邻水及亲水设施,如小桥流水及小船游玩;强化了精品意识、提升了人居环境品质(图1)。

图1 "上田洲村的水环境

2.2 "宗族文化与乡风文明建设并存

2.2.1 "宗族文化的传承

祠堂作为上田洲村的中心建筑,修缮上并未大幅翻新,只是在祠堂前方大约15 m的地方修建了一座门楼,产生空间限定感也突出了祠堂的庄严;祠堂门朝西,西北侧为停车场,旅游旺季和平时作为村民集散活动的场地,一些宗族活动也在此场地进行(图2)。

宗族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宗族制度起源于氏族社会的末期,在西周时期逐渐走向成熟,由于宗族制度有利于历代封建王朝的地方性统治,宗族文化也逐渐系统化,最后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地方宗族文化具有地域性、时空性的特点[7]。宗族也称氏族,是源于同一祖先血脉流传至今的后裔群体,也称家族群体[8-9],上田洲村黄姓人口占居95%以上,有明显的家族居住特征。在我国以这种血脉关系为羁绊的集体通常具有地方性的历史文化特征,这种集体在常年生活的区域内有着共同的土地、资产、宗祠、族规、族谱和墓地。宗族文化有着其特定的内涵,一般是以宗族的生存需求与发展为基础,以宗族的归属感与推崇感为自豪;是一个以宗族的延续、宗族群体的稳定并有族群向心力的特殊系统。宗族文化包含着宗族群体的构成、行为、伦理、观念和礼节等方面。

上田洲村东侧保留了一墙体,是历史黄姓名人建筑的遗存,修饰之后保留下来,作为上田洲宗族群体的历史记忆载体之一。村庄南侧的土地庙得以保留,作为宗族文化的一部分体现,该庙依然保持着其祭祀的功能。上田洲村在注重经济建设和村庄产业发展的同时,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利用宗族文化祭祀先祖,分享信仰、价值观,传承、发展民族文化遗产;丰富了历史文化元素底蕴,铸就了宗族文化升华的基础。

图2 "上田洲村的文化传承

2.2.2 "乡风文明的建设

充分利用道路两侧的村民建筑,巧妙设计成大型宣传栏,以简洁明亮的字体宣传党的政策,如“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图3);宣扬党的政策,从思想上给村民树立新的思想标杆,逐渐将地方宗族思想拓展升华融入家国情怀;这类宣传栏可及时根据国家政策进行翻新,起到党建引领的作用。

当地政府坚持群众的事情交给群众办,在村民民主推荐、民主协商的基础上,成立上田洲自然村理事会;制定村规民约,健全议事协商机制,在宅基地申请、退出、收益分配等重大事务中起了重要作用。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提高环保意识,不随便丢垃圾,不随地泼脏水,不在室外随意堆放杂物,及时打捞池塘里的漂浮物,农耕设施收拾整齐,经过深入宣传,村里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被村民称为“村里环境好,出门进公园”。

2.3 "营造宜居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上田洲村村容环境在优化的基础上进行了景观化处理,利用水泥砖驳岸明确蓝绿分界线,由一拱桥连接中央小岛,岛上设有儿童活动区域及休憩区,满足村庄内不同人群的生活娱乐需求。村里建有各式各样的便民基础设施,如便利店;设有专门的村庄环境管理处,提高文明乡村环境监管力度;设有老人活动中心,为村内的老人提供休闲活动场所,提高村民的幸福生活指数。老人们也可以在此互帮互助,遇到困难有专人反馈,确保养老舒适舒心。这些都有助于提升农村的人居环境品质,使乡土社会重建的福利环节得到体现。

2.4 "激活闲置资源,振兴乡村经济

在坑田镇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上田洲村通过宅改,进一步整合现有土地资源,全方位激活新时代文明实践动力,探索出具有乡村特色的实践模式,把村落景区造血功能创造出来,优化产业结构,优化由一村(上田洲自然村)、一园(千亩辣椒标准园)、一花(千亩油菜花基地)、多果(草莓、火龙果等特色果业)组成的生态农旅村落,依托旅游富民助推乡村振兴。经现场调研,上田洲村2021年户均创收比往年增加1万多元。

2.4.1 "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

为推进乡村旅游建设,促进村民致富增收,2020年底,永丰县按照省4A乡村旅游点的标准,通过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加速改善乡村境貌,将上田洲村打造成美丽乡村精品点。

2021年5月,邀请在外经商的村民黄某返村,利用村集体闲置土地资源,投资250余万元建设农庄、特色餐饮业、乡村童趣园和水上乐园等设施,打造县城周边地区短途旅行的网红打卡旅游地,既增加村民就业渠道,又增加村集体经济效益;打造了永丰县发展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10-12]的一个样板。

2.4.2 "现代农业的示范点

村庄产业以种植业为主,包括村庄内部的户外农作物种植、温室内的大棚蔬菜种植及村庄周边的农作物种植。上田洲村千亩油菜种植基地里(图4),油菜花竞相绽放,金灿灿的田园美景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踏青游玩。近年来,当地政府引领发展生态观光农业,以农旅融合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并与村民约定,退出的闲置土地资源,可以按约定的价格租赁给村民或游客种植蔬菜瓜果,实现“家门口”的菜园子经济;既涵养文明的乡风民风,又为产业发展增添了动力[13]。

图4 "千亩油菜花产业基地

3 "结论与展望

3.1 "结论

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以及乡村振兴计划等彰显了国家对农村环境整治的决心,以及宜居与发展并举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各地乡村应把握农村污水管网改造及宅基地制度改革的大好机遇,对居住环境进行重新规划,加大力度完善基础设施的建设;并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建设成宜居与乡村经济发展的典范。

从这次调查可以看出,科技的投入对农村的长远发展非常重要。永丰县城建局、农村农业局、坑田镇人民政府等部门以上田洲村为试点,把农村生活污水管网改造及宅基地制度改革结合起来,聘请省内相关专业的专家对村容规划及环境整治进行了科学论证,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上田洲村的乡村景观是永丰县乡村田野景观的凝练概括,也是重要的新型产业型农村的示范点,既传承宗族文化的遗产,又发扬现代文明的特色,对新农村建设和乡风文明建设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

3.2 "进一步的发展规划

上田洲村目前主要以宜居特色、田园风光及娱乐设施为主,今后应把把握城乡接壤处这一地理位置的优势,围绕黄氏祠堂强化其传统文化理念,突出“林-水-田-村”的村域空间特色,打造“生态相依、村旅相融”的生态乡村空间格局,进一步融入智慧生态、农村历史博物馆及休闲广场等元素,可提升景观特色,迎接新的发展机遇。

3.2.1 "智慧生态

上田洲村活水源于渠道上游地表径流来水,通过村边第一口水塘后再流到其他水塘;水质难以保证,有漂浮物及悬浮物。拟在渠道水塘入口处设立多级粗格栅、细格栅,去除漂浮物及较大的悬浮物。第一口水塘种植沉水植物、挺水植物及生态浮床,增设音乐喷泉,既提升园林景观,又净化水质。沉水植物栽培在渠道水塘入口附近,有利于去除悬浮颗粒物,挺水植物(如毛笋、菖蒲、芦苇)可设置在入口对面水塘一侧,这样有层次感(图5)。

图5 "智慧生态景观的设计

宜在清澈的水中投入一些观赏鱼,强化临水及亲水景观,创造人与自然可互动的空间。上田洲村村内景观花卉不多,可以在道路两侧空置处或庭院围墙外种植各种草花,确保四季有花、季相色彩丰富。另外,村中增加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显示屏,实时显示PM2.5、O3、风向及风速、温度和湿度等常见参数,体现乡村良好的空气质量环境。

3.2.2 "迎宾休闲广场

从国道到上田洲村有一段距离(大约500 m),道路两边为空地(小丘陵地带),设计5~8亩(1亩约等于667 m2)的绿地草坪,搭设若干户外帐篷,方便游人休憩,丰富乡村旅游项目。此外,上田洲村庄内空地有限,果树不多,可在草坪外围种植各种果树(桃树、桔子树、柚子树和梨树等),营造农产的丰收景观(图6)。

图6 "迎宾休闲广场

3.2.3 "乡村历史博物馆————文化展示区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农村农耕方式及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建立农村历史博物馆,展示农具(犁、耙、风车和打谷机等)发展历程,交通工具(独轮车、板车),家庭生活用具(如陶器、泥碗、台浀和磨等),家谱与文房四宝等,体现怀旧情怀。黄氏宗族文化有着良好的儒家教育思想,每年黄氏家族会为高考优秀的族人举办升学仪式;保存了不少珍贵的照片。该活动经历了时代的变迁,将儒家礼学教化思想融入现代乡风文明实际建设行动,提升了黄氏家族成员的凝聚力,也起到很好的文化传承作用。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https://www.gov.cn/zhuanti/2017-10/27/content_5234876.htm.

[2] 黄云珊,曹浩然,王少君.宗族文化视角下漳州山重村聚落形态研究[J].华中建筑,2017,35(12):106-110.

[3] 桂华.论我国农村基层治理的不均衡性——村级治理的区域类型建构[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8(4):19-27.

[4] 李翅,吴培阳.产业类型特征导向的乡村景观规划策略探讨——以北京市海淀区温泉村为例[J].风景园林,2017(4):41-49.

[5] 陆林,任以胜,朱道才,等.乡村旅游引导乡村振兴的研究框架与展望[J].地理研究,2019,38(1):102-118.

[6] 谌建宇,骆其金,黎京士,等.中国农村水污染防治实施过程的共性问题与对策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20,45(3):21-24.

[7] 杨胜先,刘付靖.宗族文化的复兴与变迁——以刘傅氏为例[J].四川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8(4):48-51.

[8] 洪长瑾,唐祎汉,杨淼,等.基于宗族文化视角的徽州传统村落景观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9(1):37-42.

[9] 黄立安,梁建业.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民族地区传统文化的传播——基于广西村镇宗族文化的田野调查[J].新闻爱好者,2020(4):53-56.

[10] 朱烜伯,张家其,李克强.乡村振兴背景下民族传统村落旅游开发影响机制[J].江西社会科学,2021,41(3):229-237.

[11] 耿松涛,张伸阳.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与文化产业协同发展研究[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1(2):44-52.

[12] 程瑞芳,程钢海.乡村振兴:乡村旅游多元价值功能响应调整及开发路径[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9,40(6):75-81.

[13] 银元,李晓琴.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旅游的发展逻辑与路径选择[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8(5):182-186,193.

猜你喜欢
新农村建设民族文化乡村振兴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当代党员(2017年23期)2017-12-20 21:42:47
一个高中生眼中的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经济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环球时报(2017-12-02)2017-12-02 04:50:09
俄汉成语中动物形象特点分析
人间(2016年27期)2016-11-11 16:07:33
浅析民族文化和传统图案在面料设计中的应用
内蒙古民族文化对外传播效果研究
论仡佬族作家王华小说中的乡村镜像与民间想象
强化农机监理所经济管理,促进新农村建设
如何促进农民群众收入增长推动新农村建设探究
浅析做好测绘保障服务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