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结合小学美术课程“造型表现”的特点,着眼于培养兴趣、审美鉴赏、传授良方、合作探究四个方面,提出小学美术教学策略,旨在发挥“造型表现”教学法的应用价值,顺应教学改革发展潮流,满足当代小学美术学科育人要求,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关键词:小学美术;“造型表现”;绘画
作者简介:庞嗣珍(1973—),女,江苏省苏州市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包桥小学。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培养小学生艺术核心素养及创造力的要求,重视学生的艺术感知以及情感体验。“造型表现”教学法是指让学生在造型的过程中适当利用材料进行艺术加工,提高学生对艺术表现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审美素养和艺术创作能力的教学方法。“造型表现”教学法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应用,有效改变了传统教学效果不佳的局面,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创造力,让学生通过学习与实践,掌握造型与表现的相关技能。在学生接受美术教育的渠道日益多样的新时期,教师有必要围绕“造型表现”教学法展开研究,以推进美术课程改革进程,落实育人目标。
一、“造型表现”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一)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绘画习惯
“造型表现”教学法的应用,能培养小学阶段学生的绘画习惯。《新课标》提倡教师利用多样化美术活动提升学生绘画方面的素养。教师在新课讲授、知识复习等环节使用“造型表现”教学法,带领学生通过动笔绘画来学习、复习,能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为学生的美术创作注入动力,让学生加深对所学内容的印象,在绘画中正确使用线条、色彩等,逐渐形成良好的绘画习惯。
(二)为美育的有效落实创造契机
小学美术课堂中的欣赏与感受,重在帮助学生积累经验,激发学生灵感和表达欲望。其间,“造型表现”教学法的应用,为美育的有效落实创造了契机。教师通过开展审美鉴赏活动的方式,指导学生观察、临摹和研究美术作品,深入挖掘学生的潜质,可以丰富美术教学活动,取得预期的美育成效。
(三)为学生打造高效美术课堂
传统的美术课堂以知识教学为主。学生往往仅能通过被动听讲来学习绘画技巧,很少有自主实践的机会。而教师立足《新课标》,应用“造型表现”教学法,向学生传授绘画良方,能为学生打造高效美术课堂,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教师打造的高效课堂中,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到了彰显,所进行的“造型表现”创作也得到了资源上的支撑。
(四)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发展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应用“造型表现”教学法,能发展学生的创造力。“造型表现”领域的学习不是一味地模仿,而是结合自身的经历和感受去创造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作品。教师鼓励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进行创作,开展不同形式的合作探究活动,能让学生在充分参考他人意见的基础上获得创作灵感,应用生活元素进行创作,逐渐积累创作的经验。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造型表现”教学法的应用策略
(一)培养兴趣,为学生的造型和表现注入动力
《新课标》重视培养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提倡教师转变教学方式。教师可以从兴趣培养入手,应用“造型表现”教学法,指导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把握造型与表现之间的联系,让学生产生对美术创作的内部动机。教师还可以利用直观的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分析不同美术作品中的造型理念,结合表现成果提升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为学生的造型和表现注入动力。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教材“黑与白”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制作精美的有关黑白线条的微课视频,为学生的创作提供参考。教师还可以设计富有趣味的美术游戏,激发学生的美术创作热情。
1.制作精美微课视频,为学生的创作提供参考
教师可以从黑、白两种颜色的对比入手制作微课视频,让学生通过观看微课视频,加深对颜色对比的知识的印象。教师可以展示以黑色和白色为主的颜色对比明显的画作,使学生感受颜色对比的美感,初步认识黑色、白色在画面中分别起到的作用。教师带领学生观察作品后,可以播放有关运用黑色、白色进行造型和表现的微课视频,从实际生活出发,指导学生在微课视频内容的提示下临摹、创作美术作品。
2.设计趣味美术游戏,激发学生美术创作热情
教师可以设计“黑白相争”趣味美术游戏,让学生在有限时间内分析黑色与白色在绘画表现上的不同之处,解释由黑色与白色的对比带来的造型上的效果,同时感受黑白画的独特魅力。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粗细、长短不一的黑白线条,创作视觉效果突出的作品,并根据学生的画作进行点评,鼓励学生互相传阅各自的作品,了解自己与他人所运用的造型与表现方法的不同之处。
(二)审美鉴赏,挖掘学生造型和表现的潜质
美育旨在培养学生对艺术之美的感知能力。而审美鉴赏活动是落实美育的一种手段。为了发挥美育的功能,健全学生的人格,教师需要在审美鉴赏活动中应用“造型表现”教学法。教师可以展示不同的美术作品,指导学生在发现美的同时,思考造型手段以及表现技巧,挖掘学生造型和表现的潜质。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从审美鉴赏中获得的感受,自行创作美术作品,将自己的想法与情感融入作品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素养。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教材“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一课教学中,为了使学生能发现美、表现美,教师可以梳理总结学生观察优秀美术作品的结果,通过审美鉴赏活动为学生的艺术表现积蓄能量,要求学生回答有关审美的问题。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在创作中交流审美观点,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1.梳理总结观察结果,为艺术表现积蓄能量
教师可以对古代的青铜艺术作品做简短评述,向学生提供关于古代恢宏、灿烂的青铜艺术的图册,要求学生观察四羊方尊、商青铜兽面具等作品。教师可以让学生基于对作品的观察,分析中国青铜艺术蕴含的传统文化精髓。这样,学生能从造型和表现两个角度阐释青铜艺术的特点,对闻名世界的青铜艺术作品进行点评。
2.在创作中交流审美观点,获得积极情感体验
教师可以设计青铜器纹样分析、绘制活动,指导学生交流自己的审美观点,根据青铜器的用途,分析其造型理念,进一步认识青铜器的发展历程,增强文化自信。之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互相鉴赏彼此的画作,并结合青铜器上不同的纹样向学生提问:“哪些朝代是中国青铜器铸造的鼎盛时期?青铜器反映了古代的人们怎样的生活和思想观念?”利用问题驱动学生思考、表达、创作,可以让学生了解古代的人们的审美特点,从造型、表现的角度赏析青铜艺术,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三)传授良方,为学生提供造型和表现的支撑
在进行造型与表现时合理选择绘画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储备知识,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可以给学生传授不同的绘画方法,提供造型和表现的有力支撑。“造型表现”教学法的应用离不开对色彩构成、明度与纯度、平行透视等方面的各种知识的讲解。教师可以针对具体的课程开展临摹活动,让学生在模仿中掌握绘画技巧。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教材“风景写生”一课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临摹不同的建筑物写生作品,感受写生画的特点,尝试应用不同的美术创作技能。教师还可以坚持授人以渔的原则,丰富学生的美术创作经验储备。
1.临摹、感受,尝试应用美术创作技能
教师可以呈现教材中的《露天咖啡馆》《上海展览中心》等写生画,供学生临摹和感受,让学生从造型和表现两个角度解释写生的要点,再自制取景框,选取一处景色进行写生。在学生临摹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关于构图与色彩表现的思维导图,指导学生借鉴写生佳作,将客观事物与主观想法相融合。
2.授人以渔,丰富美术创作经验储备
教师可以坚持授人以渔的原则,向学生传授与速写等相关的写生技巧,让学生能快速了解和熟悉写生环境,进行构图,突出想要表现的重点。之后,教师可以结合学生所临摹的写生画内容,利用评价档案,让学生明确自己现阶段的写生学习情况,积极主动地进行反思,根据评价建议,对自己的写生画进行完善,巩固自己所学的绘画知识,学会使用多种绘画方法进行造型、表现。
(四)合作探究,帮助学生积累造型和表现经验
《新课标》要求教师突出美术课程的特点,加强与其他艺术的融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为了应用“造型表现”教学法,教师可以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探究不同的造型理念以及表现方法。教师可以在合作探究活动中,引导学生围绕造型、表现进行互相交流,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创作,在创作完之后互相鉴赏、点评,积累丰富的造型和表现经验。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教材“工笔花卉”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关于不同花卉的主题进行探究,营造积极的创作氛围。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鉴赏小组成员的美术作品,在鉴赏中获得更多的创作灵感。
1.围绕不同主题进行探究,营造积极的创作氛围
教师可以围绕起笔、运笔、收笔三个动作,要求各小组成员研究工笔白描花鸟画,进行勾线练习,对毛笔和宣纸使用的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使他们能直观了解工笔画的特点,感受画作的美感,熟悉绘画过程。在对比各小组的合作探究成果之后,教师可以展示某些画作,总结画家的创作方法,进行知识小结。
2.鉴赏小组成员的美术作品,获得更多创作灵感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工笔画展览”活动,指导学生从工笔画的色彩、笔墨变化等角度,对小组成员的美术作品进行研究和鉴赏,为学生打造氛围浓厚的学习环境,再以小组内部评比和班级评比相结合的方式,从学生的作品中选出两幅最佳画作,使学生在鉴赏优秀工笔画的同时,掌握工笔画的特点。同时,教师可以鼓励某些学生所在小组的成员结合个人的经验,向这些学生提出对工笔画进行优化的建议,实现小组内部的信息共享,并促进各小组之间的交流,提升活动的有效性。
结语
总而言之,“造型表现”教学法的应用,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保持造型与表现的热情,发展自我的创造力。教师应关注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为学生的造型、表现注入动力;指导学生开展审美鉴赏活动,深入挖掘学生的艺术潜质;传授多种造型、表现方法,为学生的创作提供支撑;借助合作探究活动,让学生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这样能助力学生的艺术核心素养发展,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廖荣添.基于最新课程标准的小学美术“造型表现”教学研究:以人教版为例[J].教师,2022(26):66-68.
[2]丁钰.小学高年级美术“造型表现”领域教学策略[J].新课程导学,2022(23):55-57.
[3]王晓仪.儿童绘本在小学美术教学“造型表现”领域中的运用[J].漫画月刊,2022(20/23):45-47.
[4]何丽明.“造型表现”教学法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有效运用:以人教版美术四年级“‘五谷’作画”为例[J].名师在线,2022(8):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