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逆向教学设计理念的小学英语表现性任务设计

2024-12-24 00:00:00钱璟星
教育界·A 2024年36期
关键词:小学英语

摘要:采用逆向教学设计理念设计小学英语表现性任务有利于教师关注单元教学的整体性,从而使学生更易在大情境中建构大概念。文章围绕译林版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7“Atweekends”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探讨基于逆向教学设计理念的小学英语表现性任务设计路径。

关键词:逆向教学;小学英语;表现性任务;设计路径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专项课题“大概念视角下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实践研究”(立项编号:XC-c/2021/24)、南京市江宁区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专项课题“核心素养视角下绘本融入小学英语教学的实践研究”(立项编号:JN2021/077)、南京市江宁区第十五期教研课题“核心素养视角下绘本与小学英语融合教学的实践研究”(立项编号:2023JNJK15-L07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钱璟星(1990—),女,南京市潭桥小学。

一、逆向教学设计理念的概述

逆向教学设计的思路一般为先明确预期的教学结果,再列出评价任务,最后设计教学活动。区别于以往的单课教学设计,逆向教学设计模式往往采用单元模板,兼顾整体与局部,在最大限度上避免同一单元下分课时情境不连贯或脱节而造成的学生无序思考、认知错位、知识掌握碎片化等问题,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大概念,从而提升学科核心素养。本文基于逆向教学设计理念,采用单元模板,以译林版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7“Atweekends”大单元教学设计为例,探讨表现性任务设计的路径与教学实践。

二、基于逆向教学设计理念的小学英语表现性任务设计路径

(一)围绕大概念,制订单元教学目标

逆向设计始于细致的课标解读、学情诊断与教材分析。在课标解读的过程中,教师应寻找教材的关键点,获取或提炼大概念。若大概念不明显,教师则可增补同一主题或相似主题的语篇以支撑大概念。接着,教师应围绕大概念,明确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与技能,从而制订单元教学目标。

本单元的话题是“weekendactivities”,属于“人与自我”主题范畴下“生活与学习”主题群;核心语言知识是询问、描述周末活动的表达方式,以及频率副词的用法。本单元由8个板块组成,主要内容是谈论自己或他人的周末活动、特点和意义。经过分析,笔者提炼本单元的主题大概念为“客观评价他人或自己的周末安排,合理设计并安排自己的周末活动”;语言大概念为“运用谈论周末安排的相关词汇、表达方式、语篇结构及一般现在时,介绍并评价自己或他人的周末活动安排”。

围绕本单元的大概念,笔者制订如下单元目标:①了解周末活动及如何安排周末活动的价值内涵;②运用一般现在时在真实情境下询问他人的周末安排;③观察并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体育活动,描述、分析和评价自己与他人的周末安排,思考并阐述合理安排周末活动、度过有意义的周末的方法。单元目标指明了后续任务设计的方向,有利于实现教学评的统一。

(二)依据单元目标,设计单元表现性任务

在单元教学目标制订后,教师可对应目标一一列出评价任务。笔者与同仁设计如下单元表现性任务。

任务1:通过对语篇的观察、倾听、阅读,进行批判性分析,将周末活动归类,反思其背后的价值内涵(对应目标①)。

任务2:通过对语篇的观察、倾听、分析与比较,明确安排周末活动需要考虑的维度,询问、描述和评价他人或自己的周末安排(对应目标②)。

任务3:通过对语篇的观察、倾听、分析与比较,获取不同文化背景下体育活动的信息,比较自己与他人的周末活动,总结有意义的周末活动标准,以写作的方式描述自己的周末活动安排(对应目标③)。

以上表现性任务实现了单元知识、技能与策略的整合,体现了真实情境下任务的复杂性,为学生进行连续性探究学习提供了保障。

罗列单元表现性任务可以帮助教师再次梳理单元目标,规划并整合单元的各板块,形成单元目标与评价的框架(如表1所示)。

(三)结合表现性任务,制订评价规则

教师要设计并实施目标、活动与评价相统一的教学。在单元设计中,教师需要增加表现性任务的评价功能。为了更好地将评价贯穿整个单元教学设计,实现教学评一致,教师可以将单元目标分解成分课时目标,并制订分课时的表现性任务与评价规则。为了保证评价的有效性,教师需要遵循以下要点。

1.评价应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每个表现性任务都需要有对应的评价,以评估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因此,评价必须贯穿整个教与学的过程,既包含指向特定任务的评价,又包含诊断学习结果的评价。

例如,在本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中,笔者设定“学生能理解、掌握对话内容,能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对话,并初步复述课文”的目标。针对此目标,笔者设置的表现性任务为“参考板书与演示文稿的句型,介绍并评价文中一或两人的周末活动”。指向该表现性任务,笔者设置评价量表(如表2所示)。

2.评价应指向明确、可操作、可测量

评价应指向教学目标,评价的语言应当便于理解。因此,教师应当选用合适的评价工具来评价学生的兴趣、投入度、完成度、素养发展水平等情况,并根据学生的表现来调整教学过程与目标,提高教学效率。

在本单元第四课时的写作教学设计中,笔者设置“知道完成一篇好习作的标准,并能就周末安排进行主题写作”的目标。此外,笔者还设置如下评价任务。

任务1:通过阅读与比较SuHai、Mike、Helen关于周末活动的习作,发现它们的不同之处,分析一篇好习作的标准。

任务2:根据写作框架提示,完成关于自己的周末安排的习作,并运用评价表评价和完善习作。

学生在完成任务1的过程中,与笔者共同制作习作评价表。习作的评价要点主要包括:内容扣题、行文结构合理、恰当使用连词过渡、格式正确、书写美观、标点使用正确。这样的评价易于实施,可以发展学生的元认知策略。

3.评价应形式多样、层次分明

教师往往设计形式多样的任务,如纸笔练习、作品展示、口语表达、头脑风暴等。那么,其对应的评价形式也应是多样的。在选用评价工具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明确评价工具的使用对象,若是学生使用,就需要根据学情,设置合理且真实的情境,编制任务指南和通俗易懂的评分规则;若是教师使用,就需要明确该任务下的学生活动、教学指导及评价标准,以便教师及时调整教学。

例如,在本单元第二课时的教学中,笔者设置如下任务。

任务1:笔者展示课文插图,提示学生学习与周末活动有关的词组,进而就周末活动的话题与学生展开真实自然的交流。

在此任务中,笔者评价学生迁移运用谈论周末活动相关词组的表现。

任务2:学生通过“makean‘M’”的改错游戏,熟悉并巩固相关句型结构。

任务3:笔者展示Alice与Andy的周末活动图片,采用选词填空的形式让学生选择合适的频率副词,让学生理解不同频率副词代表的含义。

在此任务中,笔者通过学生的回答,评价学生是否可以区分频率副词。

任务4:笔者选择生活化的情景和句子,让学生感受频率副词的功能。学生需要尝试使用频率副词造句。

在此任务中,笔者关注学生造句的熟练度与准确度,评价学生对频率副词的掌握情况。

语法知识是“形式—意义—使用”的统一体。大概念理解具有不可传递性。学生只能通过亲身实践、完成探究性任务来理解大概念,这便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以上任务连贯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前两个任务侧重于语法知识的形式探索,后两个任务则侧重于语法意义的探究,并联系学生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可以在真实的语境中理解频率副词的含义与作用。

结语

总之,基于逆向教学设计理念进行表现性任务设计,不仅能避免单课设计的片面化问题,还能避免因单元目标、评价和教学不一致而导致的学生认知碎片化问题。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基于逆向教学设计理念,紧扣单元目标,设计凸显学科大概念的表现性任务,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秦洁.以单元主题意义指引探究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以译林版《英语》五(上)Unit7AtWeekendsStorytime为例[J].小学教学设计,2022(24):5-58.

[2]邵朝友,陈体杰,杨宇凡.论单元核心学习任务的设计:基于目标—教学—评价一致性的视角[J].当代教育科学,2021(3):73-78.

[3]杨素霞.英语课堂评价任务设计的问题与优化思路[J].江苏教育,2019(17):40-45.

[4]周善伟.小学数学生态课堂表现性评价的建构[J].小学数学教育,2022(20):12-13,24.

猜你喜欢
小学英语
趣味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英语综合版块教学活动层次性设计的策略
小学英语课堂情境教学法探讨
基于策略指导的语篇教学活动层次性设计
小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2:44:15
多元化单词记忆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9:30:17
营造小学英语课堂气氛的教学策略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9:27:27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9:26:45
趣学理念点亮英语教学课堂探微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28:52
英语情境教学中的问题探析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4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