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策略

2024-12-24 00:00:00杨燕中
教育界·A 2024年36期
关键词:课堂教学评价初中数学核心素养

摘要: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更为关注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情况。文章探讨核心素养视域下在初中数学课堂开展教学评价的重要意义,并结合教学实践阐述构建多元化、立体化的评价体系与实施情境化、实践性教学评价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

作者简介:杨燕中(1973—),男,江苏省无锡市凤翔实验学校。

现如今,核心素养成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成效的重要指标。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数学教师应将其作为教学活动的导向标,以此精准定位教学目标,确保课程内容紧密围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设计与实施,有效落实教学评价,有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因此,教师需要重视评价体系的多元化与立体化建设,积极推动教学模式的创新,在评价过程中全面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提升初中数学教学质量与育人效果提供有力支撑。

一、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意义

(一)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

在小学阶段,数学核心素养主要表现为数感、量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等。构建评价体系考查学生的学习表现,能够检验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情况,推动教学从单纯的知识技能传授转向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有助于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

(二)优化教学过程与方法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评价是对教师的教学策略、方法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效果等的反馈,有助于促使教师改进教学设计,优化教学过程与方法,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三)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课堂教学评价注重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关注,尊重并鼓励学生发展多元智能和特长。通过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教师可以发现每个学生的优势与不足,为因材施教提供依据,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能力,最终促进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四)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与自我效能感

建立一个系统完善的评价体系,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与自我效能感。当评价不仅仅关注最终的成绩,而更多地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进步幅度以及解决问题时所展现出来的思维品质时,学生能深刻感受到自己的价值,认识到即使面对挑战也能通过不断尝试和改进取得成功,从而增强学习动力和自我效能感。

二、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策略

(一)聚焦核心素养,构建多元化、立体化评价体系

1.全面考查,兼顾知识与能力的发展

以往的数学教学往往更侧重于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与理解,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能力和思维的培养。构建多元化、立体化的评价体系,既能检验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又能评估其能力和思维的发展情况。教师需设计包含基础知识测试、解题技巧考核、创新项目展示等多种形式的评价任务,全面考查学生的能力。

以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解一元一次方程”这一课为例。教师可以采取如下评价策略。首先,设计综合性评价活动,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以及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现实情境的能力。比如,在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和解法之后,教师可以呈现这样的题目:“假设你在超市买苹果,每个苹果的价格是元,你买了5个苹果,付给收银员50元,找回了20元,请建立方程并求出的值。”这样的问题设置既考查了学生运用方程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增强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

接下来,教师可要求学生思考“如果苹果的数量变化或者找回的钱数不同,方程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以引导他们探索不同情境下方程的变化规律,从而培养他们的变通能力和创新思维。例如:“如果买的苹果数量变为6个,找回的钱还是20元,方程应该怎么列?如果苹果数量不变,但找回的钱变成了30元呢?方程又该怎么列?”这样的提问促使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加深对一元一次方程的理解,学会灵活应对不同的问题。

2.过程追踪,注重学习回顾与反思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有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为此,教师可以通过建立学习档案袋的方式,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收集作业、测验、课堂表现等学习数据,定期进行回顾与总结。

以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互逆命题”这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为每一名学生都建立一个学习档案袋,收集学生的课堂笔记、作业、小测验以及小组讨论的表现记录。教师在讲解互逆命题的概念后,可以布置一项任务,让学生尝试构建几个原命题及与其对应的互逆命题,并解释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完成后将作业提交给教师归档。

通过定期回顾学习档案袋的内容,教师能够了解学生对互逆命题的掌握程度。例如,一名学生最初可能只是简单地抄写教材上的例子,但在后续的作业中,该名学生开始尝试构建更为复杂的命题,并能够准确地写出对应的互逆命题,这表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逐渐深入。此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并与同伴互评。比如,在研讨会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撰写反思文章,分析自己在研讨会上的收获;再让学生互相交换和批阅,给出建设性意见。这不仅能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反思和交流能力。

3.综合考量,坚持定量与定性相结合

定量评价可以直观反映学生的学习成绩,但无法全面体现学生的综合素质。对此,教师可以结合定性评价更全面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品质和综合素质等方面的表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除了常规的成绩评定,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并将其纳入评价体系。具体而言,教师可采取观察法来收集定性数据,并结合定量成绩进行综合评价。

以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解一元一次不等式”这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合作态度以及解决问题时的表现。比如,教师可以关注学生在求解不等式时是否能够主动提出问题,如询问如何确定解集中的端点是否应该包括在内。此外,教师还可以观察学生在遇到困难时的态度,比如是否愿意寻求帮助,或者是否能够独立思考并尝试不同的解题策略。

教师可以将收集的定性数据与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测验成绩等定量数据相结合,进行综合评价。例如,某个学生已经掌握求解不等式的方法,但在小组讨论中不太愿意发言,也不太愿意与其他同学合作,教师要如实记录学生的表现,并给予学生反馈,指出学生在合作与交流方面有待提高的地方,鼓励学生在这方面做出改变。这样,教师不仅能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能帮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长处与不足,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和数学核心素养。

(二)革新评价模式,实施情境化、实践性教学评价

1.创设情境,考查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

在数学课堂创设贴近生活的学习情境,不仅能帮助学生更高效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让学生直观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学习动力。教师要充分发挥评价的作用,掌握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情况,以帮助他们进一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以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普查与抽样调查”这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将课堂教学延伸至教室外,组织一次校园满意度调查活动。教师可创设如下情境:假设学校计划改善食堂的服务质量,需要了解学生对食堂现有服务的满意程度,请同学们设计调查问卷,调查学校学生对食堂现有服务的看法和建议。教师可以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各小组需自行设计一份调查问卷,调查范围包括食物质量、价格、卫生状况等方面的情况。接着,各小组需要决定采用普查还是抽样调查的方式进行调研,并说明理由。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观察各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情况,关注问题设计是否合理,判断学生能否正确区分普查与抽样调查的不同应用场景。在调查完成后,各小组需要汇总数据,并分析结果,最终形成一份报告。报告需要包含调查方法的选择依据、数据统计结果以及改进建议等内容。教师则需要根据自身的观察,对各个小组的表现进行评价,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同时对学生表现好的地方给予肯定。

2.强化实践,关注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实验或项目,让学生自主完成项目,如设计一座桥梁模型,自主选择材料、设计结构。教师可以在此过程中关注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以评价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以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下册“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这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一个以中心对称为基础的艺术创作项目,要求学生利用中心对称的原理设计一幅独特的艺术品。学生可以选择彩色纸张、画笔、树叶和石头等各种材料自由创作属于他们的作品。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要观察学生的构思和创意,以及学生是否在作品设计中融入中心对称原理。例如,有的学生设计了一个由简单的几何形状组成的图案,确保每一个形状都能沿着中心线对折重合;而有的学生创造出了更加复杂的作品,能通过镜像反射来展示中心对称的效果。这不仅反映了学生对中心对称原理的理解和运用情况,还反映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情况,为教师后续的评价提供了依据。教师要根据学生作品的创意性和中心对称原理在作品中的呈现效果进行评价,帮助学生拓宽视野,活跃思维。

3.合作交流,评价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如何与他人有效沟通、分工合作,还能发展批判性思维。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完成数学课题的研究。同时,教师可以组织成果汇报会,让各个小组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分享自己的想法和经验,促进班级学生的互评。

以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圆锥的侧面积”这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负责研究不同类型的圆锥模型。小组成员之间需要分工合作,比如有人负责测量圆锥的底面半径r,有人负责测量圆锥的高h,还有人负责计算斜高l。之后,小组成员共同推导圆锥侧面积的计算公式,即A=πrl。每个小组还需要完成研究报告,详细记录他们的探究和计算过程。

在项目任务完成后,教师可以让各小组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小组展示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其他组的学生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想法,以此推动学生间的互评。教师要从合作能力、研究成果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结语

总而言之,教师要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建立多元化、立体化的评价体系,实施情境化、实践性教学评价,对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发展情况进行全面考查,坚持以评促学、以评促教,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推动学生深度学习与主动探究,使学生成长为具备扎实数学基础、高阶思维能力和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韩延庆.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多样化教学探究[J].考试周刊,2023(49):57-61.

[2]黄文敏.“核心素养视野下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策略研究”结题报告[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23(8):53-56.

[3]杨芳.核心素养培育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评价优化策略探讨[J].天津教育,2023(1):137-139.

猜你喜欢
课堂教学评价初中数学核心素养
数字化环境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探微
新课程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评价研究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00:03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59:50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57:00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55:36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今日教育(2016年7期)2016-10-08 09:44:23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