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式学习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在真实情境中通过解决问题来建构知识,与高中语文课程的核心价值不谋而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从深度解读教材、获取核心知识出发,到根植教材内容、创新设计项目,再到设定明确目标、驱动问题探究,最后通过搭建学习支架,全方位实施项目式学习,这样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语文课程的核心知识彰显其独特魅力和价值,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掌握这些核心知识,学生便能够洞察语文知识的内在结构和规律。在项目式学习的初期阶段,教师的首要任务是深入解读教材,从中提炼核心知识,明确学习的重点和方向。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精心设计的单元结构,为项目式学习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以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为例,这一单元精选了跨越多个历史时期、风格多样的优秀诗词作品。如曹操的《短歌行》巧妙地利用历史故事表达了作者对人才的渴望和对国家统一的期盼;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则体现了他对政治腐败的反感以及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此外,唐代的李白、杜甫与白居易等诗人的作品展现了他们豪放、沉痛或感伤的情感,这些情感与他们的个人经历及真挚的感情紧密相关。宋代文人如苏轼、辛弃疾和李清照等,也以其独特的文风吸引了众多读者。该单元的导语强调了“古诗词鉴赏”作为一项核心技能的重要性,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提升这一能力。通过对诗词的语言美、艺术风格进行品味,深入挖掘其情感内涵,学生能够锻炼并提高自己的鉴赏力。因此,在本单元的项目式学习中,教师将专注于培养学生的古诗词鉴赏技巧,引导他们从多角度深入解读古诗词的深意。这样的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古诗词的魅力和价值,还为他们未来的文学创作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深度解读教材后,教师需要识别每个单元的关键知识点。然而,这些知识点往往不能直接用作项目式学习的内容,因此必须对其进行拆分和转化,设计适合进行深入探究的主问题。以“古诗词鉴赏”为例,教师应分析这一主题包含的不同层面的鉴赏方法。这样的思考过程有助于确立符合项目式学习要求的中心议题。比如,教师可以选择“通过诵读与想象来体验古代诗人的人生观念”作为主题。在这个主题中,“诵读”与“想象”构成了阅读鉴赏的途径,回答了“怎样鉴赏”的问题;而聚焦“人生观念”,则指明了古诗词鉴赏的具体内容,回答了“鉴赏什么”的问题。
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按照人文主题和学习任务进行单元划分。在项目式学习中,教师需深入理解课程目标和教材内容,为每个章节的主题量身定制学习项目。在设计项目的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学情,突破传统单元结构的限制,重新整合教材内容,确保学习的连贯性和有效性。
例如,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以“青春风采”为主题,选录了《沁园春·长沙》《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峨日朵雪峰之侧》《百合花》等作品,涵盖诗歌和小说两种不同的文学形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项目式学习。
1.明确项目学习主题
在本单元教学中,教师将项目学习的主题设为“多彩青春”,旨在通过阅读和研究多种体裁的文学作品,使学生能够归纳出诗歌与小说的独特风格及表现手法,从而深入理解这两种文学体裁的特点。
2.设计项目学习活动
在本单元教学中,教师可以策划“为青春喝彩,让梦想发声”的志愿宣传活动,目的是营造一个符合项目主题的教学环境。在这个活动中,学生可以选择演讲、报告或表演课本剧等多种形式,展现他们在项目学习中的收获。学生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情境中,突出了这些知识的实用价值。
3.整合项目学习资源
在信息化时代,课外知识的重要性愈发凸显。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网络的广泛普及,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愈发便捷与多元。因此,整合课外资源成了提高学习效果的关键途径。
项目式学习法将项目作为传递教学内容的媒介。教师需要设计一个与学科内容相关的中心问题,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吸引学生积极地参与项目的探索。
比如,在教学《雷雨》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设定一个项目学习的核心任务:学生需要阅读整个剧本,深入分析各个角色的性格和思想观念。这个核心任务不仅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学生学习成果的展示。在项目设计的初始阶段,教师应采取“以终为始”的教学策略,设想学生可能获得的学习成果。这样的设想能激励学生主动探索问题,找到完成项目的最佳路径。
经过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的阅读视野得到了拓展,他们深入理解了《雷雨》反映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现实,分析了角色的典型语言,进一步揣摩了人物的性格与内心世界。这种教学方法将阅读、分析、互动交流以及课堂探究等多种语文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学生开展项目式学习时,往往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来克服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因此,教师应具备搭建学习支架的能力,预先考虑并解决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包括提供方法的指导、必要资源的补充,以及有针对性的问题解决方案。教师的支持不仅能帮助学生顺利完成项目,还能提高学习效率,教会他们如何调整学习策略以应对不同的困难。
例如,学生阅读名著《红楼梦》,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时,除了依托教材内的资源,还可以巧妙地整合课外资料。比如,教师可以推荐学生参考《蒋勋细说红楼梦》《周汝昌谈红楼梦》《红楼梦探佚》等文献、学术文章或专家解读,这些资料能帮助学生更全面地把握书中复杂的人物关系,深入剖析人物的个性特点。在筛选这些课外材料时,教师应确保其内容与教学目标紧密相连,既能丰富学生的认知,又不会给他们带来额外的负担。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红楼梦》阅读体验,教师可以精心设计一系列教学策略,包括组织师生共读活动,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章节进行深入研讨;教给学生有效的批注技巧,帮助他们更好地记录和理解阅读过程中的点滴感悟,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和质量。这些措施能够显著地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使他们在项目式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效。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项目式学习,不仅能够让他们掌握语文核心知识,还能学会如何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促进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创新能力的提升。
作者简介:浙江省嵊州市长乐中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