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读写一体化”教学的基本内涵

2024-12-11 00:00:00张松涛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4年12期
关键词:主客言语预设

罗卫东在《“读写一体”与“读写结合”》一文中认为,“‘读写一体化’的呈现方式为‘读’‘写’是一体两翼,其根据是‘部分之间相加大于部分之和’的整体理论,让‘读’‘写’形同一个整体,产生‘化学反应’,即不仅有数字、形状、功能的变化,更具有事物性质的变化”。这一论述较准确地对“读写一体化”进行了说明。

基于上述观点,笔者对“读写一体化”这一概念进行概述:在全方位、多元化的“全语文”学习环境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立场”“文本特质”,以“读”“写”为“两翼”,两者互为目的,互为手段,引导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完整的“一体化”语文学习,最终实现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读写一体化”是一种具有全新意义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我们可以从教学内容、教学关系、教学效果的角度,尝试描述其内涵。

一、“读写一体化”教学是多元教学内容的建设途径

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从总体上看,属于“能力目标”和“素养目标”,这是显著区别于数学、物理等课程的教学目标的,即语文教学存在要研究“教什么”的问题,合宜的教学内容是一堂好课的最低标准。

“读写一体化”教学构想下,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的时候,可以整体或局部地整合、拓展、删除教材内容,将教材内容分成一块块的、针对不同学生的、训练能力的、可操作的教学内容。教师如此确立教学内容,因教学情境、教学目标、教师素养、学生储备等的不同而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比如,针对“反复多写”这个教学任务,教师设计的主要学习实践活动是围绕“问题”展开的,对教材的文本内容进行取舍,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内容,表达自己的观点。

二、“读写一体化”教学是教学二重性的共存及互补

开展“读写一体化”教学,教师首先需要准备好关于教学目标、教学活动的预设,预设的架构内应该有生成的空间。当学生读完课文或片段后会产生哪些想法,又会和学生自己的哪些经验和储备相结合,会有怎样的言语产品出现,这些都是不可完全预知的。

其次,“生成性”在课堂教学中是不可避免的,假若课堂没有生成性问题的出现,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教学活动就失去了其重要的一部分,也正如教育家布鲁姆所言:“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学生生成的言语产品又会反作用于教师接下来的教学实施,教师需要再一次的预设,此时的预设可能在教师课前的预设大范围内,只需要简单调整,也可能完全背离教师当初的设计需要重新预设,不论是哪种情况,教师都必须要积极面对。

再次,“读写一体化”的教学活动,就是这样的一个过程:预设(教师课前设计)——生成(言语产品)——预设(调整)——生成(言语产品),这一过程的完成,就是教学活动的完成,也就是教学效果的达成。

由此可见,在“读写一体化”教学活动中,预设与生成呈现为一种或共存、或互补的关系。

三、“读写一体化”教学是主客一体的理性实践系统

在“读写一体化”教学实践中,教师和学生是一种主客关系,但是,这种主、客角色并不是固定的,甚至会发生多次变化,而且还有可能主客关系瞬间就会发生变化。课前预设时,教师是主,学生是客,“主”预设什么,一般来说“客”就需要完成什么;学生言语产品生成时,学生是主,教师是客,“主”提供了什么,一般来说“客”就需要在学生言语产品的基础上再预设。当然,为了完成某一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进行的过程中,教师可能会反“客”为“主”,临时破坏这种关系,进行新的预设。这种主客关系就像金币的正反面一样彼此不能分离,主客一体则一荣俱荣,主客分离则两败俱伤。

在“读写一体化”教学实践中,学生之间的关系也表现为一种主客关系。比如,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小组内交流会形成同学之间思维的碰撞,思维间的碰撞会对各自的理解有所启迪,从而形成高质量的、各自的或群体的言语产品。主客关系交融在一起,很难划分出明显的界限,但在理论上,主客关系是存在的,而且主客是一体的。

“读写一体化”教学活动,是围绕教学目标展开的,有学科特性约束着,课堂上出现的非语文学科的问题不在交流的范围内;注重的是实践,是需要在实践过程中完成的,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的。因此,“读写一体化”教学就形成了主客一体的理性实践系统。

四、“读写一体化”教学是生成言语产品的有效途径

言语能力不仅是影响学生终生发展的重要能力,而且是语文课程区别于其他课程教育功能的显著标志。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是语文课程的核心任务。学生的言语能力提升了,才能顺利进行写作训练。

作为“读写一体化”教学构想之一翼的“写”,是指学生受语文学习材料所蕴含因素的刺激而矫正或拓展自己体验的一种生产活动,这种生产活动的基础特性可以概括为生产性和建设性。

第一,“写”是建立在学生对语文材料仔细地阅读,有意识地接受的基础上的。在“仔细地阅读”这个过程中,学生一方面巩固了已明了的内容,如对课文结构(内在逻辑)的把握;另一方面,在材料蕴含的因素对学生进行刺激的过程中,学生做好了“写”的“思维的准备”。

第二,“写”无疑要涉及一些基础知识,如标点符号的使用、修辞手法的运用,学生就会在调动原有知识储备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学习“写”所需要的一些技巧;另一方面,学生“写”的时候就要进行构思、谋篇、布局、修改,对这些活动的训练,又能锻炼表达能力,这就为“写”做了“技术的准备”。

第三,“写”的过程,学生自然而然地会调动原有的价值判断和情感体验,从而发表自己的见解。这一见解就是学生个性化的感悟。学生在表达自己独特情感经历、体验的同时,还可以训练自己直面社会现实生活的意识和勇气,增强社会责任感,这就为“写”做了“思想的准备”。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获得了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有了“思维的准备”“技术的准备”和“思想的准备”,学生自然就能写出合格的言语产品了。

作者简介:甘肃省陇南市礼县王坝农业中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主客言语预设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吕魁:难以用言语表述的特定感受
都市(2022年12期)2022-03-04 09:11:46
《红楼梦》中的“打趣”之妙
经验与存在
学理论·下(2018年9期)2018-10-24 11:03:34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预设留白 生成精彩
旅游目的地主客关系研究——以永定土楼为例
关于冬天
中国诗歌(2013年3期)2013-08-15 00:54:22
关于言语行为的现象学思考
外语学刊(2011年6期)2011-01-22 05:5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