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发现自我、表达自我、超越自我。语文作为人类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载体,是实现创造教育目标的理想学科。在实施初中语文教学时,教师应带领学生深刻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及创作技巧,进而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创意表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不断地创新教学方法,确保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需求以及时代发展相适应,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真正达到陶行知倡导的“教育以生活为本”的教学目标。
创造教育理念下的语文探究学习,强调学生从文本中发掘更深层次的知识,探求文本的深层意义及文化背景。通过这种探究学习,教师能够让学生学会批判性地分析文本,发现作者的写作意图,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以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的《藤野先生》为例,这篇课文不仅讲述了“我”与一位日本教师之间深厚的师生情谊,也深刻地描绘了战争背景下的人性光辉与复杂情感。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传统的阅读理解转向对故事背景、人物性格及其行为动机的深层分析。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去探讨如何在困境中保持人性的光辉以及坚守道德的底线,这种探讨超越了文本的表面,触及其深层的文化底蕴。通过这种探究式学习,学生不仅能够理解文本的内涵,还能通过批判性思维分析文本中的历史资料,探讨不同历史时期的人文关怀如何在文本中得以体现。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藤野先生》中的主人公在极端的困境下展示的教育情怀,以及这种情怀对他的学生的影响。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讨论这种影响在今天的社会环境中是如何体现的。此外,教师利用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更是对其批判性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有效培养。通过深入探究文本的思维训练,学生能够在理解文学作品的同时,也能够更好地理解复杂的社会背景,全面地提升综合素质。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创造性思维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此外,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能够学到如何将抽象的思维具体化,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以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为例,这篇文章通过对历史典故和哲学思想的探讨,为学生提供了理解复杂概念的平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比现代社会与历史情境的不同,探索“忧患”与“安乐”的现实意义。教师还要鼓励学生不能只停留在对文章表面的理解,而要通过类推及假设,探讨这些概念在不同历史文化背景下的影响。通过这种探索,教师能够让学生发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不仅是对历史的描述,也是对个人以及社会行为模式的深刻洞察。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进一步探讨忧患与安乐之间的关系,将作者的智慧应用于现代的生活、学习中。此外,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小组中分享各自的见解,进一步促进学生之间的思辨交流,增强学生的沟通及批判性思维能力。在这样的互动中,学生能够听取并评价不同的观点,这不仅丰富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也加深了学生对生活哲学的了解。
创造教育理念下的合作学习成为学生思想交流的平台。通过小组合作,学生能够在讨论中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此外,这种学习方式还能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让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学会倾听他人的观点,理解不同的思维方式。
以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的《桃花源记》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文本中的哲学主题,提升其语言表达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在这种互动式的学习模式中,学生不仅可以练习如何清晰、有逻辑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还能学习其他人的不同思维方式。在教学《桃花源记》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探讨如何通过文字构建理想社会,并分析这种理想化对现实生活的潜在影响。教师通过设计具有挑战性的讨论活动,确保讨论的深入性,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文本内容。这样的讨论不仅增强了学生的文本分析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个人见解并进行创新思考的平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有效地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
创造教育理念强调通过实际操作来巩固知识,写作活动可以体现这一理念。在写作活动中,学生不仅能够运用语法规则及修辞手法,更重要的是通过自我表达培养创造性思维。通过反复的写作练习,学生能够学会从不同角度构思文章,在文章中体现个人的写作风格。
以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的《社戏》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讨文中展现的社会现象,深入分析其文化特征,并通过写作活动来深化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创作一篇反思性的文章,不仅要重现课文中的信息,而且还要融入个人的见解,从而实现对文本中蕴含的情感的深层次理解。在写作过程中,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写作指导,帮助学生学会组织文章结构,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将复杂的思想转化为清晰易懂的文字。同时,教师应通过阶段性的写作指导以及定期的反馈来支持学生的写作进程,分析学生文章中的亮点与不足,指导学生对文章进行修改。这种指导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熟练地掌握写作技巧,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更重要的是,写作活动是学生自我反思的过程,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不仅学会了批判性思考,也能从多个视角审视问题。此外,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在写作中表达个人感受,使学生能够将个人经验与文本内容相结合,从而更深刻地感知文本的教育意义。
总之,陶行知的创造教育理念强调通过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为初中语文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教师需要将这一理念融入语文教学中,锻炼学生的创造思维,提升学生的综合语文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作者简介:江苏省南通市启秀市北初级中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