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审美创造能力的语文教学路径

2024-12-11 00:00:00沈春艳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4年12期
关键词:小艇小燕子美的

审美创造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内容。统编教材课文中蕴含着大量的审美因素,如自然之美、情感之美、哲思之美等,都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抓手。教学时,教师要依据统编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在课文阅读实践中,通过感受、比较、理解、分析、欣赏、评价等活动,培养审美意识,提高审美体验,不断积累审美经验,逐渐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

一、在寻找与感受美中培养审美意识

虽然统编教材的课文中蕴含着大量的美的内容,但是在文本的具体描述中,美并不像花儿一样有清晰的样态,而是处于隐性状态,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研读文本中的语言文字,去寻找与感受,才能抓住美的描述,体会美的情境。

如教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燕子》,教师让学生先找一找:自己对作者描写的小燕子,有哪些内容是自己喜欢的,再想一想自己喜欢的理由是什么。作者在课文中描写的小燕子,外形是美的,飞行是美的,但作者把这些美抒发在文字中,美就被隐藏起来了,学生阅读这些表达燕子美的文字时,未必能够直接感受到文字中的美。所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文字中寻找自己喜欢的内容,这种喜欢中自然包含着美的判断,学生找到了自己喜欢的表达,也就感受到文本中对燕子美的表达,二者得到了有效衔接。当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内容,读出课文中描写燕子的具体语句时,教师可以提问“你觉得这些句子是写小燕子哪方面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如学生说自己喜欢燕子用翼尖或剪尾点出水面的小圆晕时,教师可以追问“你觉得这一语句美在哪里”,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明白这一句中是动态美的叠加,既表达了小燕子独特的飞行动态美,又突出了小圆晕荡漾开去的画面动态美。

二、在理解与欣赏美中丰富审美体验

课文中美的表达或者美的形象,具有立体、多元的特点。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沉浸在美的境界中,挖掘日常生活元素,提高审美分析能力,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

如教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威尼斯的小艇》,作者是这样描写威尼斯小艇的外形的:“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儿像独木舟……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课后练习中,有针对这段内容的训练,实际上含有欣赏美的表达的意思。但是,学生在理解关于小艇的外形描写时,遇到了问题:蛇在大家的心目中没什么好印象,怎么成为了作者欣赏的对象呢?对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分析:在生活中,我们见到的月亮是借太阳光来照亮夜晚的,但是,我们同样赞美它带来了光明;同样,蛇因咬人而遭到人们的厌恶,但是作者欣赏的是水蛇在田沟里游动时的轻快灵活,所以用来形容小艇在河道中来往穿梭的灵动感。有了这样的理解,学生丰富了对小艇灵动感的体验,学到了作者从侧面去描写事物的方法。

三、在创新与表达美中实现审美创造

审美创造处于审美能力的最高层次,学生只有在充分感受美、欣赏美、体验美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创造美。在小学语文学习中,学生的审美创造主要体现在追求创新表达方面。

如教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习作“变形记”,教师需要提醒学生不要总想着奇怪的变形,而要突破思维局限,实现创新表达。在教师的引导下,有的学生根据本单元的课文《花之歌》和三年级学习过的课文《花钟》,想象的变形目标是“花之脸”,说自己特别喜欢各种美丽的花,为了满足自己爱花的欲望,决定向《花钟》里的植物学家学习,在每个月开放的花中,精选最美的一种花,将种子种入特制的脸型花盆中;这样一来,花盆里每个月都会绽放出最美的花朵,还可以像川剧中的变脸一样,随时把自己喜欢的花“变”回来。这样的表达具有审美创造的效果。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以教材为抓手,引导学生在文本中不断发现美、体验美、欣赏美,逐渐积累表达美、创造美的经验。

作者简介:江苏省淮安市清河实验小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小艇小燕子美的
小燕子
池上
听小燕子唱《小燕子》
小燕子回来了
童话世界(2020年8期)2020-06-15 11:32:48
威尼斯小艇的“秘密”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小燕子,背把剪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
都市丽人(2015年4期)2015-03-20 13:33:05
母船带航速收放小艇实施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