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的应有之味:正雅·素雅·风雅

2024-10-18 00:00:00徐建明
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 2024年9期
关键词:黄河颂语文课语文课堂

当前,语文课堂存在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语文课堂缺乏语言实践和运用,学生不能真正参与到课堂中去,导致课堂语文味不够;二是一些语文课不够朴素,教师普遍重视预设,对学生的生成不关心,或处理得不够机智;三是语文课堂缺少趣味性,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语文课无法进入高阶的“审美创造”。

基于以上原因,笔者结合新课标的相关理念以及从《诗经·小雅》中所受到的启发,提出了“崇雅”语文教学主张。这一主张,直接指向当前语文教学的突出问题。下面,笔者尝试用“正雅”“素雅”“风雅”三个关键词,阐释这一教学主张。

关键词一:正雅

《毛诗序》有“雅者,正也”,《风俗通·声音》载“雅之为言正也”,两者对“雅”的理解都强调“正”。语文课的“正雅”就是要把语文课上得像语文课,即语文课姓“语”。语文学习的通道是“听、说、读、写”,语文课堂的内在逻辑一定隐藏在“听、说、读、写”之中。语文课堂的教、学、评应当指向听、说、读、写。听、读考验的是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这种能力是需要进行培养的。工作室成员周逸灵的《简·爱》整本书阅读指导,第一个教学环节呈现了学生手绘的“人生地图”,这是“读”的输出,这张“人生地图”能证实这名学生的阅读是真实发生的。学生简述情节后,教师追问“一共出走几次,返回几次”,考查的是其余学生“听”的效果。工作室成员孙仙苗的《黄河颂》教学,听读贯穿课堂始终,读写任务不任意散漫,笔者认为这样的课堂就是“正雅”的充满语文味的课堂。“正雅”的语文课堂必须体现一定的思维训练。不难发现,孙仙苗、周逸灵两位老师的课堂都有明显的思维训练痕迹。《黄河颂》一课,孙仙苗老师引导学生深入探究黄河的具体形象;《简·爱》整本书阅读教学,周逸灵老师就封面中的意象谈作品的主旨,也是对学生思维的深度训练。

关键词二:素雅

语文课堂是“素雅”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生成是随机的,不可预料的。因此,具有程序性、设计性的语文课堂不是“素”的课堂,也不是黄厚江先生主张的“本色”课堂。我们认为,教师应主动完成三个“追问”。

追问一,自己关注学生的裸读吗?所谓裸读,就是学生的原初阅读。孙仙苗老师在教学《黄河颂》时,引导学生用心感受第一乐章,此时学生的阅读就是裸读。通过学生的裸读,教师能发现学生阅读文本时的真实感受。这些感受大多是不成熟的,但教师必须明白,学生的裸读感受及存在的问题是课堂教学的逻辑起点。教师只有了解学生真实的阅读感受,才能因材施教,让学生学有所得。

追问二,谁左右了你的课堂程序?课堂程序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比如,教师的预设愿景很好,可是学生的生成不理想,教师必须调动教学智慧重设原有的环节,甚至要增设一个或多个铺垫性的环节,那么课堂程序就被改变。一节课的推进轨迹常常是由学生的生成决定的,这样的课堂轨迹就是“溯游从之”“溯回从之”的过程。好的课堂轨迹,曲径通幽。周逸灵老师在《简·爱》整本书阅读指导中,要求学生找出简·爱的代表性台词。学生会找哪一句,教师无法控制,这就要求教师随机应变,这样课堂就有了张力。

追问三,是不是忽视了学生的质疑?我们主张“素雅”的语文课堂是兼容并包的,学生应有质疑、批判的勇气,教师应有宽容的雅量。课堂上,应经常出现这样的声音:“老师,您的分析我不太同意。”“我不赞成某某的理解。”“听了老师的分析,我还有这样的疑问。”“我不太认同作者的观点。”我们认为,课堂上没有质疑和批判的声音,语言的实践与应用就不可能高阶化,课堂就不可能达到具有深度思维的审美境界。周逸灵老师的《简·爱》整本书阅读指导,有教师对学生的追问:“你们认为海伦的忍受是一种逆来顺受,还是一种智慧?”也有学生对学生的追问:“你认为海伦对简·爱后来性格的形成有什么影响?”两次追问让课堂有了思想的活力。

关键词三:风雅

语文课堂应是风雅的,教师要带着雅兴教课,学生应带着雅兴学习。“崇雅”语文课堂的风雅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表现在教师对文本深入解读的基础上、富有趣味的设计上。工作室经常组织文本解读活动,不断增强教师理解文本的敏感性。同时,我们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体现强烈的设计感。孙仙苗老师的《黄河颂》一课设计感很强,突出表现在以“读”贯穿始终,有听读、自读、齐读、反复读。她抓住了诗歌教学的命脉,以“读”提升学生的兴致,感知诗歌的主题。周逸灵老师在教学《简·爱》整本书阅读时,抓住三个不同的封面设计,引导学生充分理解小说主旨,这样的设计有跨学科的味道。

其次,体现在对传统文化的弘扬上。多数语文课堂在文化积累上着力不多,比如在最基础的审美活动“识字”上做得还远远不够。我们认识到开阔的文化视野、深厚的文化底蕴,是走进文本的基础。当一名学生把“白璧微瑕”写作“白璧微遐”时,笔者会告诉他,“瑕”的偏旁“王”其实是“玉”,而“遐”有“走之底”,意思是想象丰富的人,总会让自己的思想纵横驰骋。我们认为,识字会让学生明白祖国语言文字的伟大,会让学生明白文字是有生命的,一个字就是一篇文章,一个字就能传承一点薪火。在语文课堂上,教师教学生识字,是希望他们将来成为真正的知识分子,而不是不知所以然的“知道分子”。

最后,还表现在对创新思维的激发和培养上。语文是一门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学科,通过语文课堂的学习,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教师要营造民主、宽松的氛围,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可以通过文学创作等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锻炼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孙仙苗和周逸灵两位教师在教学《黄河颂》和《简·爱》时,均设计了形式新颖的读写融合环节,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综上所述,工作室的“崇雅”语文教学主张可以概括为:“正雅”是强调语文课姓“语”,“素雅”是要求课堂回到朴素的状态,“风雅”则关注的是教和学的趣味。如果一节课做到“正雅”“素雅”“风雅”,那么课堂一定散发着浓浓的语文味,课堂生成也一定丰富多彩。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城西中学)

猜你喜欢
黄河颂语文课语文课堂
黄河颂
当代作家(2023年3期)2023-04-23 21:26:58
可怕的语文课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09:54
语文课里挣分忙
语文课应该培养什么?
文苑(2019年22期)2019-12-07 05:29:26
朗读教学初探
教师·下(2017年12期)2018-02-07 15:57:31
黄河颂
诗潮(2017年5期)2017-12-01 04:49:28
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语文课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8:05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中学语文(2015年21期)2015-03-01 03:52:05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中学语文(2015年21期)2015-03-01 03:5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