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保健与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研究

2024-08-26 00:00:00张欢欢林婕
科技风 2024年24期
关键词:职业素养

摘"要:老年保健与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要素丰富,包括沟通能力和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要求教师讲授理论知识和发展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关注学生职业素养的发展,促使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落地。老年保健与管理就业前景和就业方向相对广阔理想,这就需要高职院校紧跟时代和行业发展步伐,借鉴优秀的经验,摸索性地拓展人才培育路径,为学生从事各岗位夯实素质能力基础。

关键词:老年保健与管理专业;职业素养;培育模式

老年人的健康需求增多,促使养老服务业发生巨大变化,使得社会发展对老年保健与管理专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增大。专业建设与职业教育改革对接市场发展需求,制订发展高职生职业素养的人才培养方案,将职业素养的培育任务渗透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全程,让学生不断向各岗位人才的标准靠拢,整合优化与高效利用现有的职业教育资源。

一、概述

(一)高职老年保健与管理专业

该专业旨在培育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强调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扎实的科学文化基础;丰富老年人康复保健和健康管理、疾病预防、营养膳食指导等专业知识和能力;毕业生有从事老年人康复保健和健康评估、健康照护等养老机构的管理和活动策划岗位的胜任力。该专业设置了“老年膳食营养与保健”“老年健康管理”“老年康复保健技术”“医养结合养老机构运营管理”等专业核心课程;“传统中医保健技术”“老年生理与心理概论”等专业基础课程。学生在校内外进行老年人健康管理和康复保健、康乐活动策划组织等实训。该专业的职业面向包括健康管理师和保健调理师、健康照护师等职业,老年健康照护与老年保健等岗位。该专业的就业前景广阔,毕业生可在康养综合体、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养老机构等单位工作[1]。

(二)职业素养

职业素养是指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也是从业者依据职业岗位内在规范与要求,逐渐养成的作风与行为习惯。职业素养一般包括职业道德素养、职业知识素养、职业技术素养、职业行为素养。其中,职业道德素养是核心,起决定作用。高职老年保健与管理专业学生要想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职业发展能力,需要具备以下职业素养:一是沟通能力。能够与老年人进行有效的沟通,了解其服务需求与健康问题,提供适当的帮助。沟通能力也涉及可清晰并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和需求,尊重他人的观点等倾听能力;积极倾听、表达清晰、妥善处理冲突等沟通能力;善于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通过社交能力来获取更多的资源和支持等社交能力;妥善处理自己的情绪和他人的情绪,达到最佳沟通效果等情感管理能力。二是建立良好关系的能力。与老年人、医护人员、家属以及其他相关工作人员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包括一定的领导力、问题解决能力、社交能力等。三是心理承受能力。有承受和适应面对老年人的病痛、衰老和死亡等现实的能力。除此之外,毕业生从事的工作类型不同,需要面对工作中的各种压力和挑战,灵活应用专业知识技能,处于各种工作情境和职业场景,有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必不可少。四是专业知识。掌握老年服务与管理必备的机构管理、健康照护、康复保健等专业理论基础知识,有对机构、社区、住宅老人进行生活及健康照护以及规划、建设和管理养老机构能力。形成职业知识素养,需要学生具备多种素质能力,包括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道德意识,遵纪守法;良好的职业道德,有诚信品质与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有刻苦钻研的实干精神;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和文化素质;有利用哲学原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法律观念;有在岗位一线不畏艰苦,踏实肯干的业务能力和精神品质;有一定的体育知识技能,身体健康,心理正常;会利用所学专业知识正确收集与归纳及整理技术文件和报告。五是团队合作能力。团队协作共同完成康复护理、护理管理、社区康复护理及卫生保健、心理护理等工作任务。六是创新能力。创新能力对于老年保健与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有助于其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不断推陈出新,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机遇,推进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持续改进。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使其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老年保健与管理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发展学生对问题的提出和分析及解决等能力,轻松应对复杂的老年保健与管理问题;可增强学生的竞争力,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取得较高的职业生涯成就;推动该专业的创新发展,带动专业水平和竞争力的提升。七是服务意识。需要该专业的学生关注老年人的身体和心理特点及健康需求,提供专业的医疗保健服务;关注老年人饮食、居住、娱乐等方面的生活需求,提供适当的生活照顾服务;关注老年人的情感需求,提供情感支持和陪伴;关注服务质量,有专业的服务意识和技能,提高服务满意度;关注各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老年人的生活质量[2]。

二、发展高职老年保健与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路径

(一)强调全面发展

为促进该专业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求学生学习康复保健和疾病预防、健康管理等专业知识;学习传统文化,并开设中华孝道文化和爱心教育课程。教师有重构与整合基本素质课、素质拓展课、职业基础课等课程体系内容的能力,形成职业素养与专业课程一体化的课程体系。老年人保健与管理服务的多学科融合的特点突出,还需开设医疗、护理、康复保健、社会照料、心理、营养、社会工作等专业相关的课程,实现医、护、养的有机整合。这就需要学生学习营养学和心理学及医学、康复保健等多学科的知识内容,使其有广阔的就业空间。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组织教师参加相关领域的进修学习,请行业专家或有经验的工作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提高教师团队的专业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教师注重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通过现代教育技术,促使学生直观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提高实践教学的地位和占比,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在亲身体验中掌握实践技能,发展问题解决和实际操作能力。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创新比赛和创新项目研究,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团队活动和项目研究,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以此发展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和志愿服务,了解社会发展实际和现实问题,学会为他人服务和为社会做出贡献,强化社会担当精神和责任感。

(二)培育专业能力

为培养本专业学生的老年健康评估、健康照护、康复保健、康乐活动策划组织和养老机构管理等能力,教师灵活运用案例教学和角色扮演等教法,让学生在体验中掌握专业能力。教师完善教学评价,综合评判学生的老年基本照护技术、老年康复保健技术、老年康乐活动策划组织等专业能力的养成情况。组织学生开展学术研究,使其了解国内外该专业的最新研究成果,提高其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运用企业赞助的基金,奖励职业素养高和学业成绩突出的学生,以及在该行业持续发展的毕业生。校企协同评价考核学生的职业素养能力发展情况,反馈考核结果,促进育人体系和模式的不断优化。

(三)发展职业精神及信息素养

为培养学生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及信息素养,教师采取如下教育路径:一是教师加强健康教育,强化学生对老年人健康重要性的认知度,掌握正确的健康知识与生活方式。二是通过开展职业道德教育与医德医风教育等方式,培养该专业学生的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等职业精神。安排阶段性的全国老年教育产教对话活动和孝爱大讲堂、党课教育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职业操守和人文精神。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通过文明宿舍评比、墙报、易班新闻报道、主题班会等活动,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宣传职场榜样,采取预职业化教育方法,让学生尽快进入准职业人状态,增强他们的职业认同感。学生接受系统的医德医风教育,了解医德医风的原则及重要意义,树立为患者服务的宗旨意识。三是通过开展职业素养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形成良好的职业态度。多种途径宣传国家养老方面的方针政策,介绍国家和地方政府重视养老产业的举措与成就,使其形成更为清晰的职业定位和价值认同。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学生可了解专业的职业发展前景和市场需求。也可以通过参加行业会议或阅读行业杂志等途径,关注行业动态与发展趋势。四是通过社会责任教育与职业情感教育等方式,发展学生的职业情感和社会责任感,并通过重阳节等节日的相关系列主题活动,让学生接触老人及工作人员等主体,深化学生对老人的尊重等职业观念,以此增强其归属感和荣誉感。五是学生能够借助信息技术自主学习,掌握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应用。学会养老机构等单位的智慧化管理软件操作,提高工作能力和信息素养。注重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育,发展学生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网络应用技能和信息安全技能,灵活运用多种信息技术工具和软件,高效处理和管理信息资源。注重培育学生的信息意识与信息伦理,了解并遵守信息社会中的伦理道德规范及准则,明确合规的信息行为,有健康的信息技术使用观念,保护自己及他人的信息安全。训练学生的信息获取与处理能力,掌握检索与筛选及利用信息的方法,高效准确地获取与处理信息,强化创新思维和信息分析能力等。除此之外,针对各种育人活动的展开,需要有完善的监督和评估体系,及时发现和纠正育人活动实施的问题[3]。

(四)加强实训

专业教学对接真实职业场景或工作情境,组织学生展开老年能力评估、康复保健、保健调理、健康管理、康乐活动策划组织、养老机构管理等实训。建立养老院、老年医院等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使其接触到真实的老年人生活环境与存在的问题。高职院校加大资金投入,为老年人常用照护技术、“1+X”老年照护职业技能等级考试、全国养老服务技能大赛等活动展开配置实训器材设施。建立模拟实训室,学生可进行老年基础保健与管理的技能技术实训,满足各课程的实训教学开展的需要。模拟实训室配备智能看护设备、智能体检仪等先进设备,可满足“老年康复”等课程的教学需求,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高职院校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建立现代化老年保健与管理的特色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室包括多功能室与休闲娱乐区、智能化管理中控室、心理咨询室等智能化养老机构实训室;营养配餐模拟实训室;康复训练区和康复护理示教区等老年护理康复实训室等。校外实训室多为高端养老机构和医疗单位、大型康复中心等,为学生展开社会实践与实习及职业实训等活动,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实现社会资源整合与共享。在实训中渗透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使其做到育人内容的内化于心,外放于行。如在“规范使用老年助行器”的实训中,教师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要求各小组规范操作,了解行业规范与评价标准,切实体会到职业从业者的特质要求,强化专业兴趣和为老年人服务的意识及责任心和能力,深化职业认识,激发职业热情。

(五)面向从业岗位

专业面向保健调理师、健康照护师、健康管理师等职业,以及老年保健、老年健康照护等岗位,引导学生在各合作单位进行实习。将各岗位的用人标准作为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价值参照,一是将各岗位的用人标准中关于沟通能力的要求作为参照,帮助学生培养与老年人、家属、同事进行有效沟通交流方面的能力。通过参加演讲技巧、谈判技巧、人际交往技巧等各种沟通技巧的培训和实践课程,使得学生掌握沟通技巧和策略,提高其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通过参与参加志愿者活动、社团活动、参加各种社交聚会等社交活动,在真实的社交环境中练习沟通技能,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在养老院、医院、社区服务中心等机构实习,提高沟通应变能力。二是用人标准中,以人际关系的要求作为参照,帮助学生培养人际关系方面的能力。要求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时,了解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和需求、生活和社交环境,有效与老年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在参与老年人照顾和服务的实践中积累经验,提高人际交往能力;通过组织社交和志愿者等活动,发展领导才能,促进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护。三是参照用人标准和素质要求,培养学生与同事协作、共同完成工作任务的团队合作能力。在素养的培育路径中,需要教师建立良好的团队氛围,增强学生团队成员之间的互信与凝聚力;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参与团队活动与团队建设训练等方式,发展沟通与协作能力;注重小组成员的个人发展,提高其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完善团队评估机制,总结团队工作中的不足,为后续团队建设提供借鉴。四是培养学生承担起照顾老年人的责任和义务等。为了让专业学生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服务,在人才培育方面,需要有为老年人提供社区服务和精神慰藉、社交活动、护理服务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将各岗位的用人标准当作是该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价值参照,促使学生全面理解职业要求和责任,为其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基。

结语

老年保健与管理专业是“健康中国”时代背景下的新兴专业,在学生职业素养培育体系方面的建设尚未完善,学生成长成才的路径狭窄和理念固化,还需对接社会发展需求和合作单位的用人标准等,全面优化职业素养培育的流程与模式等,想方设法地发展学生的职业知识素养和职业道德素养等。教师广泛收集学生的意见想法,灵活转变教学策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李美琳,陈雅琦,郭飏.高职老年保健与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现状及影响因素[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2022(4):192195.

[2]况莹莹.重庆市高职院校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现状及培养路径[J].西部素质教育,2021,7(22):7779.

[3]孙伟.产教融合提升老年保健与管理专业高职学生专业思想的作用探讨[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社会科学,2022(8):810.

基金项目:2022年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院级课题领雁培育项目:基于OBECDIO理念的高职老年保健与管理专业《老年常用照护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探究(项目编号:szwzy202330);2023—2024年度江苏职业教育研究立项课题:“1+X”证书制度下高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究——以老年保健与管理专业为例(项目编号:XHYBLX2023261);2021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立项研究课题(重点):基于“健康与社会照护”竞赛的高职院校“产教赛训服”备赛体系构建与应用——以护理高水平专业群为例(项目编号:2021JSJG199)

作者简介:张欢欢,女,汉族,山东烟台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护理教育、老年护理;林婕,女,汉族,江苏苏州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护理教育、老年护理。

猜你喜欢
职业素养
工匠精神的缺失与高职院校的使命
职教论坛(2016年22期)2016-11-19 09:21:54
实践教学中学生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
科教导刊(2016年27期)2016-11-15 21:47:19
“先生”该如何做才好
考试周刊(2016年86期)2016-11-11 08:37:08
教育国际化视阈下来华留学生管理干部之职业素养培育
企业导报(2016年19期)2016-11-05 17:44:06
职业素质培养下的大学生创业就业教育模式构建
技工院校校级领导职业素养的建设及质量评价研究
职业(2016年10期)2016-10-20 21:38:59
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探讨民航机务维修中人为因素
高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职业素养+职业技能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9:08:20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09:5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