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互联网+”教学背景下,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是教育领域的重要任务。本研究旨在探索一种可行的路径,以提高教师在“互联网+”教学环境中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本文深入研究了目前教师在信息化教学领域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研究结果显示,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需要包括教师个人能力提升、资源支持与平台建设、培训与专业发展三个方面的综合措施,本研究的结论对于促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全面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互联网+”教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互联网+”的概念也逐渐兴起。在教育领域,“互联网+”教学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热点和趋势。在这个背景下,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成为一个重要的任务。
1"“互联网+”教学理念的内涵
教学理念作为“人对教学现象的看法、认识或思想”[1]指导着教学策略和教学行为的产生。那么“互联网+教学”的理念是指在互联网搭建的环境中,各个教育要素之间产生实质性联系的过程,将互联网的思维思维融入日常对课堂教学问题的思考之中,即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主动参与下,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传授科学文化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来指导学生全面的学习,并借助信息化手段等技术优势促进学习者身心全面发展的教育教学活动。
“互联网+”教学具有教学主体时空分离、教学过程智能生成、教学评价全面及时等特点。“互联网+”教学能妥善处理因材施教与教学规模的矛盾,合理解决教学资源分配不均的难题,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充分发挥集体的作用。
2"“互联网+”教学理念下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
2.1"教师信息化教学意识水平普遍有所提高,但存在偏差
在教育领域,“互联网+”教学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热点和趋势。在这个背景下,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成为一个重要的任务,加之线上教学的进行,信息化培训的接踵而来,不同层次的教师都能够意识到在教学过程中掌握一定的信息化手段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具有较强信息化教学意识与责任感。虽然教师信息化意识水平在普遍提高,但是当前教师对信息化教学的认知不够并存在一定偏差,相当多的教师对信息化教学的认识局限于机械地把图片、视频加载在PPT技术运用到教学过程的层面中,并没有考虑整个教学过程信息技术的使用是否合理、是否能够促进教学。
可以说,目前所进行的信息化教学大多数只是披着信息化技术外衣的传统课堂教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并没有真正做到现代信息化技术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的融合加以创新。
2.2"教师信息化教学应用实践与反思有待提高
教师信息化教学应用实践能力是指在信息化大环境下,教师有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开展线上线下教学、创新教学过程的能力[2]。
目前,教师信息化教学应用能力整体水平还不高。一方面,部分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不够熟练,缺乏对新技术的更新和学习的意识;另一方面,教师在信息化教学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教学设计以及在课堂教学中打破原有的教学模式,导致教师在信息化教学的应用实践能力低下,教师能选择恰当的信息技术,以及适合教学策略和方法,但是信息技术融合课堂教学中的能力较差。这也间接地说明了教师在信息化教学中应用能力整体水平还不高,难以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教师信息化教学反思能力是指教师借助信息化手段对教学实施过程及效果进行监督评价,发现教学过程的优势与不足,从而进一步优化教学效果的能力[3]。据了解,多数教师会在课前导入、内容讲授和线上学习中运用信息技术,但是对线下和线上教学的过程没有进行监督与管理,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中很少运用信息化手段,可以看出,教师没有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关注,教师信息化教学反思的能力是不足的。
2.3"教师信息化教学的设计开发有待加强
在“互联网+”教学背景下,教师需要掌握多种教育技术工具和平台的使用,如在线教学平台、教学管理系统、教学资源库等。由于教师本身的专业背景和教育经验有限,他们在技术应用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欠缺。这就需要教师在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过程中,加强对技术应用的学习和实践,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
同时,基于“互联网+”教学,教师的信息化能力包括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研发能力、新型课堂模式的驾驭能力、面向教学研究的反思能力。在信息化教学中教师应该能够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需求,合理选择和整合信息技术工具,以教学设计、教学理念等理论为基础,设计富有启发性和互动性的教学活动。其次是教师的教学管理能力培养,教师应该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教学过程的监控和评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最后是教师的教学评价能力培养,教师应该能够利用信息技术提供全面、客观、准确的评价数据,进行科学评价,为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但是,从前期的教师信息化教学大赛,再到后期的教师教学能力比赛改革过程就可以看出,相当多的教师对这些能力准备不足,表现不佳。一直以来停留在“纸上谈兵”时期,不能形成“课堂中用、时时用、普遍用”的信息化教学新常态。教师要适应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就要从自身教学能力入手,不断更新理念,适应教育发展,学习新技术,灵活恰当地融入课堂教学。
2.4"教师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整合能力有限
基于“互联网+”教学,教师的信息化能力应具有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研发整合能力,教师需要将信息化技术与课程内容进行有机的整合,使信息技术教学资源成为教学的有力支撑,教师应当可以根据课程的需要,选择合适的信息化技术工具和资源,进行有效的课程设计。
在当下,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新技术手段被广泛使用,将教育带入了一个大数据存储、分析以及挖掘的新时代,教师有更多的资源和方式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如精品课程共享平台、MOOC课程平台、在线教学平台等,一系列网络教学平台建设了很多的课程资源,但是网络教学平台上已经建设好的课程资源因教师的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模式的不同并不能适用于教师在本校的实际教学。教师要进行课程的信息化教学就需要根据本校的学生学情、自身的需要和教学目标进行自建或是二次的加工开发,这样开发建设成的课程资源才能准确地反映教师自己的教学想法,但是很多的教师并不能达到,大部分教师会选择直接使用网络上下载的资源,整合开发的能力是有限。
3"“互联网+”教学理念下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路径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离不开学校师资培训体系的建立,全面的师资培训体系是提升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基础。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及时鼓励教师参与教学设计与研究是提升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重要途径。共同的协作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营造良好的信息化教学环境是提升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重要保障。
3.1"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增加教师的信息意识,促进教师全方位发展
在信息化时代,知识和技能更新迅速,教师应当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以适应教育发展的新需要,而教师培训是教师专业发展、增加知识、提升技能和终身学习的重要途径。
建立健全教师信息化培训机制是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基础。教师信息化培训应该从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两个方面进行,既要注重学科知识和教学理论的传授,也要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盲目地开展教师培训会出现很多问题,一方面,一些教师培训的内容和方式与信息化教学的要求不够贴近,无法真正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另一方面,教师评价体系中缺乏对信息化教学能力的评价指标和方法,无法准确评估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机制应该是全方位、多层次的,包括集中培训、分散培训、在线培训等多种形式,以满足不同教师的需求。
因此,在教师培训之前,培训方应以多种方式手段了解当地学校教师信息技术水平,了解教师的实际学习需求,然后针对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年龄层、不同的信息技术需求和不同的信息化水平,如:同年龄段、接受能力相同和信息化教学需求相同的教师作为一类别,提供系统性的培训课程和资源,保证培训的针对性,帮助教师掌握信息化教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培训内容应结合现今课堂教学信息技术变化的趋势和教师在信息化教学实践中所面临的问题进行设计安排,包括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的最新发展趋势,教育技术工具的使用方法,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开发、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具体的实施,在线教学平台的操作技巧等,能做到在培训中理论学习和实践演练的一体化贯通,以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
3.2"教学导向:注重角色定位,培养符合实际需求的人才
未来社会必定是多元的,需要各种类型的人才,因此在“互联网+”时代,教师存在的意义在“引导学习”而非“传授知识”,数字化教学资源的丰富及个性化越来越能满足学生多样化“学”的需求,但在创造性学习过程需要教师的引导。在信息化教学背景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设计、开发、实施过程中,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转变教育观念,明确学生是“学”的主体,进而以教学为导向,根据学生的认知、兴趣爱好结合信息化技术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等,助力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实现个性化学习。
3.3"依托教学团队:助力教师信息化,从教学实践提升信息化能力
协作性是教师职业的特点之一,虽然每一个教师在备课、讲课等都有自己的独特风格,但是在“互联网+”教学背景下,我们需要培养各方面全面发展的人,这不会成为一名教师的劳动成果,是教师团体甚至于是各方面教育的结果。在信息化教学过程中,往往需要跨学科、跨领域的合作,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基本情况、教学内容和能力倾向组建信息化教学团队,从学生的情况、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等方面共同进行整体的教学设计,通过教师群体的合力以及各自的优势互补让信息化教学团队发展得以壮大,以群体的教育智慧全面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教师个人可以借助组建教学团队平台,强化相同学科或不同学科教师间合作、交流、分享、反思,快速提升团队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
3.4"建设网络平台,资源共享、交流互动,提供良好的网络教学环境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新信息技术手段的频繁使用,将社会带入了一个大数据存储、分析的新时代,教师有更多的资源和方式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但是现今的信息化教学中出现了大量资源的堆砌,教师把这些资源整合应用到课堂中去解决教学“痛点”,强化课堂教学的效果还存在问题。所以,职业院校提供先进的信息技术设备和建立校园网络教学平台,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和资源支持,强化教师在教学中运用信息化技术的教学意识,切实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的能力。院校还应加强对教师的管理和指导,使其在良好的网络教学环境中,通过网络教学活动设计进行全方位的交流、资源的共享,确保教师能够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学校还可以组织教师间的观摩交流活动,借鉴优秀教师的信息化教学经验,促进教师之间的学习和成长。
3.5"重视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平台,提高教师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
鼓励教师参与教学设计与研究是提升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应积极参与课程设计和教学资源开发,探索适合信息化教学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从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大赛到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大赛主旨的改变就可以看出,现在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看重的更多的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掌控能力,对整个教学框架、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策略融合到信息化技术进行最佳优化设计及实现教学目标的能力。
因此,在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中,教师团队可以通过设计和开展在线课程、利用教学平台进行互动教学等方式,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参与度。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共享,如根据问题和任务设计相应的教学情境,因学生探究,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也可以选择资源制作教学视频、设计在线作业等,以丰富教学内容和提供个性化学习的支持。通过与同行的交流与合作,教师可以相互借鉴经验,共同完善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
学校应重视教师参加大赛,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奖励,激发教师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研究热情,在潜移默化的氛围中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
信息化教学不仅仅是技术的堆积,而是通过教学过程数据的动态收集、分析与评价,实现对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的智能化辅助,让教和学变得更智能、更便捷、更有针对性。智慧课堂时代从各个方面来说对教师的需求越来越高,教师不能被技术所替代,因此教师在信息化教学能力上应不断地创新,能够通过技术整合让学生主动、探究及合作学习,帮助学生构建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通过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在不断的学习中接收新知识、新理念,转变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成为引领教学的一种新形态。
参考文献:
[1]李芒,周溪亭,李子运.“互联网+”时代高校教师的教学新理念[J].中国电化教育,2017(02):14.
[2]迟瑶瑶.“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策略研究[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2(17):104107.
[3]李芒,李兰秀,时俊卿.现代中小学教学策略[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
[4]李芒.互联网+教育教师发展[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7.
[5]刘晶晶.新时期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路径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32(20):3536+41.
[6]曾云蓉.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状况与培养路径研究[J].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0(02):103105+126.
[7]白鸿燕.一位乡村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叙事研究[D].天水师范学院,2019.
[8]汪磊.基于MOOC提升教师交互式电子白板应用能力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9.
[9]赵学明,何银川.“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专业教学水平提升的路径探索[J].无线互联科技,2020,17(08):8587.
[10]唐泽元.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作品的形成性反馈策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20.
[11]李荣慧,张朝霞.高校英语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路径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0,16(32):128129+142.
[12]马慧.宁夏“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建设背景下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J].中国新通信,2022,24(05):136139.
作者简介:李秀(1988—"),女,汉族,宁夏吴忠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教师教育、小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