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例谈

2024-08-26 00:00:00周步新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24年8期
关键词:作业设计自主学习核心素养

【摘 "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对此,教师可以作业为抓手予以落实。在设计和使用作业时,要以学习目标为导向,提供自主学习支持;要强化作业过程链,促进知识自主建构;要丰富作业形式,不断优化自主学习效能。由此,学生借助作业,实现自主学习,发展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作业设计;自主学习;核心素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积累和积极探究。由于作业的本质就是自主学习,教师可以作业为抓手予以落实,帮助学生建构语文知识体系,有效提升核心素养。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以学习目标为导向,提供自主学习支持

目标是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以学习目标为导向设计语文作业,并将作业评价前置,能使作业内容更有针对性,有助于实现教、学、评的统一。教师需先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学情制订学习目标,然后对照学业质量标准设计作业任务,使其富有情境性、实践性和统整性,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以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威尼斯的小艇》一课的作业设计(如表1)为例,教师围绕单元主题“领略异国风情”,创设了“跟着课本去旅行”的作业情境。接着,依据单元语文要素和《课程标准》第三学段的相关要求,确定本课的学习目标。在此基础上,对照相应的学业质量标准,明确本课作业评价的具体内容及其指向的实践活动。

围绕驱动性问题“由于游客激增,世界博览园威尼斯场馆急需讲解员。一名优秀讲解员须预先准备好讲解稿,并能讲清楚景点的特点。你想试试吗?”,教师规划了三项不断进阶的作业,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内容,明确课文介绍了哪些特点,并抓住这些特点,以合适的视角进行介绍,做到声音响亮、语言连贯、态度大方。此外,教师还需要为学生提供一部分支持型作业,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喜好等自主选择作业。

上述语文作业基于第三学段学生已有学习经验进行设计,不仅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了生字新词,还引导学生完成了教材中的课后习题和配套的语文作业本中的基础练习题,保证每个学生都能达成基础性目标。此外,还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策略,自主选择视角,在最近发展区内实现发展性目标。同时,引导学生通过创意表达,对课文内容进行自主转化,实现知识的迁移应用,努力挑战拓展性目标,真正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二、强化作业过程链,促进知识自主建构

基于知识本质进行自主建构,是实现自主学习的关键。语文作业的设计要强化过程链,让学生经历并感受知识的创生、验证、传播等过程,促进知识的能动建构。

知识可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两类。在语文学习中,汉字的读音和结构、字词句段的含义等属于陈述性知识,用于辨别事物。掌握这类知识,关键是要了解“是什么”和“怎么样”。程序性知识则是一种可操作的办事方法,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教师设计作业内容时,不仅要帮助学生理解某个词句或某段内容的概念、含义,促进其对陈述性知识的建构,还要引导学生建立指向理解的图式,即认知结构,使学生经过多次这样的练习之后,熟能生巧,从而促进其对程序性知识的建构。

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是神话故事单元。神话源于口耳相传,适合用来讲述。本单元的课后习题中也提出了讲故事的要求。可见,讲故事是学习本单元课文的重点,也是呈现学生学习成果的关键形式。以《精卫填海》一课的作业设计为例。本课是一篇文言文,学生需先将课文内容转化为白话文再进行讲述。鉴于四年级学生已有借助注释学习文言文的经验,本课的学习应聚焦于发现古今词义的不同和表达语序的不同。基于此,教师制订如下学习目标。

1.认识“帝”“曰”等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少”“为”,会写“溺”“衔”等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停顿。熟读成诵,结合注释和示意图,按顺序连贯地讲述精卫填海的故事。

3.结合图片等展开想象,根据精卫填海的故事,选择“游”“溺”“衔”“湮”中的一个环节,将神奇之处讲清楚、讲具体。

针对上述三个学习目标,教师设计了“我是诵读家”“我是故事员”“我是传承人”三个具有挑战性的进阶式作业,以强化作业过程链。

作业一引导学生借助课文注释自主学习,运用语文作业本上的习题(如图1)自主检测,从而读准字音和节奏、读懂故事内容,以促进学生对文言文陈述性知识的建构。

作业二引导学生在朗读、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梳理精卫填海的起因、经过。教师可运用录音工具记录学生讲述故事的语音,并从中选取典型样例,让学生对照样例,发现自己的优点与不足。同时,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文言文的古今异义、表达语序等,在促进学生对文言文陈述性知识建构的同时,加强他们对神话讲述这一程序性知识的建构。

作业三引导学生基于语言文字和图画展开想象,感受精卫填海的精神,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传承无畏困难、勇于挑战的精神。同时,以单元主题“做神话传承人”为引领,将课文学习与《山海经》整本书阅读相结合,开展项目化学习,通过争“精卫章”等系列活动,推进课内外知识的多维度交融,将作业、言语实践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有机结合起来,从而促进学生对神话学习这一程序性知识的建构。

三、丰富语文作业形式,优化自主学习效能

《课程标准》指出,要关注学生校内外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设计主题考查、跨媒介创意表达等多种类型的作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综合学习的能力。基于此,语文作业需要关注各种热点问题,巧妙统整学生的兴趣爱好,实现知识、能力、思维方式等的融通。

(一)问题统整促语文深度学习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提出并解决问题是促进语文深度学习的重要手段。教师可以设计以问题为统整的语文作业,引导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培养其问题意识。同时,鼓励学生根据问题类型的不同,采用合适的思考路径及策略加以解决(如表2),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促进他们的自主学习。

例如,在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母鸡》一课中,作者对母鸡的态度前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让学生感到十分困惑。教师可引导学生聚焦这一主问题,了解作者态度变化的原因,并让他们采用鱼骨图、韦恩图等形式表征自己阅读思考的过程,个性化地诠释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深度理解文本内容以及文章主旨。

(二)热点思辨促多元思维发展

热点一般是当下引起广泛关注、讨论的事件或话题,往往蕴含较强的情感色彩和价值判断。理性地看待热点,是每个公民应该具备的素养和能力。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关注班级、学校乃至社会中的一些热点事件,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提高他们的思辨力、判断力,促使他们成为正直、善良、守诚信、有担当的人。

例如,在学习了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口语交际《说新闻》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课余的碎片化时间阅读新闻,搜集近期的热点。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学做新闻主播”“编辑新闻周刊”“辩说新闻热点”等项目化作业。这不仅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培养了他们的严密性、发散性、批判性、深刻性等思维品质及理性精神。

(三)兴趣爱好促学习能动持续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完成感兴趣的作业时,思维会更加活跃,学习自然事半功倍。因此,教师设计作业时,应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统整,激发他们自主完成作业的动力,更大程度地发挥他们的学习潜能。

比如,教师可以结合《中国诗词大会》节目、诗人评传、诗人纪录片等,统整课内外古诗词的阅读,设计跨学科作业,鼓励学生通过搜集和整理图书、报刊、视频等多方面资源,全面深入地了解自己感兴趣的中国古代诗人或词人,并采用海报、PPT甚至小视频等自己喜欢的形式,多元化地呈现学习成果。这样的作业不仅改变了纸笔类作业受时空等客观条件限制,内容、形式相对单一的状况,还能推动学生不断突破自我,追求自主发展。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作业设计需要明确素养立意,以学业质量标准为依据,以教、学、评统一的语文学习活动为主线,注重情境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真正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发展。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教育学院)

猜你喜欢
作业设计自主学习核心素养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探讨
文理导航(2016年30期)2016-11-12 15:26:32
关于优化小学语文作业的教学探讨
南北桥(2016年10期)2016-11-10 16:47:56
初中数学教学中作业设计策略探讨
南北桥(2016年10期)2016-11-10 16:33:38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作业设计探究
人间(2016年28期)2016-11-10 00:19:32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03:04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今日教育(2016年7期)2016-10-08 09:44:23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