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中低学段微项目化学习设计

2024-08-23 00:00:00马梦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4年8期
关键词:真实情境任务驱动核心素养

[摘 要]语文新课标提出“核心素养”这一理念,强调了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这预示着学生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在中低学段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顺应学生的学习规律,根据单篇课文的特点,聚焦微项目化学习,引导学生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在微项目化学习中,教师要找准学生的学习起点,设计达成型任务链、关联型任务链、进阶型任务链等,通过任务驱动的方式,促进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大胆实践,使学生获得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微项目化学习;任务驱动;真实情境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4)22-0034-0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语文新课标”)强调“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育人功能”,并指出“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核心素养”这一理念的提出,预示着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学生的学习不再是一个单向的、线性的过程,而是不仅要理解“是什么”,而且要探究“为什么”和“怎么做”的过程。核心素养具有鲜明的综合性和整合性的特点。在中低学段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以探索的方式学语文,语文课堂也应顺应中低学段学生的学习规律。

在学生、教师、教材、环境“四位一体”的语文世界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材是学习客体,环境是学习支撑,教师是连接学生、教材、环境的桥梁。基于以上关系,中低学段的语文学习应以教材为生长性资源,以环境为浸润式学习场域。教师依据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教学设计,让学生在多样化的真实情境中进行语文项目化学习实践,逐渐形成像专家一样的思维。学生要沉入学习场域,像专家一样思考,自发构想、自主加工、自己调整,获得语文学习的沉浸式体验。在中低学段教学中,教师可聚焦学科学习任务,进行单篇微项目化学习,这是顺应儿童学习观、实现儿童生长的一条合适的路径。

语文新课标提出的学习任务群是由若干个互相联系的学习任务组成的,通过整合零散的客观知识,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展开语文实践活动。语文新课标设置了“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六大学习任务群,它们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既具有整体性,也体现学段性。为了顺应中低学段学生的学习规律,我们通过梳理与整合,将大学习任务群转化为小任务链,融于单篇课文的微项目化学习中。这样,符合学生的整体认知、思维逻辑与游戏精神,成为学生学习的引擎,引导学生用语文的方式解决语文问题。

一、找准微项目化学习起始点

微项目化学习应基于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可能会产生的阻碍、误区来提炼出核心概念,并生成驱动性问题,触发学生的探索与思考。找准学生学习的起点,弄清楚学生应该从哪儿出发,将会大幅度提高课堂项目化学习的效率。在微项目化学习开始之前,教师应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梳理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与能力

学生的学习经验是螺旋式上升的,即使是中低学段的学生,也有语言文字学习的基础和经验。教师根据文本内容,梳理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已经掌握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能进一步明确学生的学习状态,让学生能更好地展开微项目化学习。例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剃头大师》一课,在微项目化学习前,教师设计一份预学单(见表1),引导学生关注单元页、阅读课文,运用已有经验解决简单问题,并进行自我评价。随后,教师设计与之相关的习题,检查学生对本课生词掌握和对主要内容理解的情况,进一步落实概括文章内容的基本方法,为微项目化学习做好铺垫。

(二)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尝试解读文本

在学生进行微项目化学习前,教师要设置一些与学习项目有紧密关联且能让学生自主探究的内容,放手让学生带着审视的眼光来学习。例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大自然的声音》一课,微项目化学习的第一个任务是“循声找词”。因此,在预习单(见图1)的设计上,教师引导学生先探究本课的生字,再进行微项目化学习。

预习要求学生关注双横线中与田字格里的字,发现规律。声音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表示声音的字一般带有口字旁。因此,发现带有口字旁的字,就能引出课文的关键词——“声音”,这样教学水到渠成。此项任务不仅为学生找准学习起点,更为拟声词的学习埋下伏笔,自然地开启课文的探究。

(三)创设真实的课堂学习情境

中低学段语文教学的任务性驱动往往需要真实的情境。真实情境,并不是把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的环境引进课堂,而是联结学生的真实生活,把学生真实的生活经验巧妙地融进课堂,激发学生自觉学习的意识和主动学习的能动性。例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二年级下册《蜘蛛开店》一课,教师创设这样的情境:“一只店都开不下去的可爱小蜘蛛,来到我们中间,向我们诉苦。你会怎么帮助蜘蛛解决他的问题呢?”这个驱动性问题,引导学生沉浸式地学习童话故事。在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入理解,感受童话故事带来的趣味,在心里种下了童话美好的种子。

二、巧构微项目化学习任务链

微项目化学习是实现学生自主探究的途径,任务链是引发学生深度思考的催化剂,真实情境下的任务是学生沉浸式学习的生态场。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探究始终遵循着由语言文字的积累和梳理走向文本的表达秘妙,再到言语的创意表达与交流的路径,这样拾级而上,顺应了儿童的学习观,符合学生的思维规律。在任务链的建构上,教师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一)建构达成型任务链

例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大自然的声音》一课时,教师设置“美妙的森林音乐会”情境任务场,要求学生来设计这场音乐会,成为森林音乐会的策划师,完成“循声找词”“众里寻他”“嘉宾档案”“锁定金曲”等任务。这样,引导学生品词析句,深度思考,感受大自然各种声音的美妙,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学习任务一:“循声找词”,要求学生根据生字中的拟声词,寻找相对应的事物。学习任务二:“众里寻他”,引导学生结合课后练习第二题的思维导图,理清文章内容和结构,找出课文中分别写了谁的声音。学习任务三:“嘉宾档案”(见表2),要求学生为课文中提到的事物寻找相关的词语、句子、段落,特别是有声音的描写。学习任务四:“锁定金曲”,品读描写微风、狂风和水的代表作品,选择描绘它们的音乐作品进行欣赏,想象微风、狂风和水的场景;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读出它们的韵味。这样,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水平,达到提高学生阅读与鉴赏能力的目的。

又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肥皂泡》一课时,教师创设“跟着课本玩游戏”的任务情境,设计达成型任务链。在这个大情境之下,教师设计五个子任务——游戏名称、游戏出处、游戏准备、游戏攻略、游戏创意,引领学生展开语文实践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通过“玩有规——游戏全搜索”“趣有方——攻略大探秘”“写有法——创意新升级”等具体的情景任务,引导学生品词析句,深度思考,在文本、情境、实践中深入体验,理解语言文字表达的情感,感受游戏带来的快乐。最后,引导学生展开创造性表达,以检验学生微项目化学习的效果。

(二)建构关联型任务链

例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二年级下册《蜘蛛开店》一课时,教师用“帮助蜘蛛解决他的问题”这一情境任务来引导学生进行沉浸式学习。为此,教师设计以下几个任务,形成关联型任务链。任务一:明察秋毫,问题“放大镜”。要求学生以学习任务单为支架,梳理故事情节。学生根据任务一的要求,完成“解忧记录卡”(见表3),在反复朗读、琢磨文本的同时,欣赏语言文字的美,梳理、提取相关信息,明确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条件。学生走进蜘蛛的内心,体会文本的语言特色,理清写作的顺序,对童话产生了一定的理解。任务二:绘声绘色,挑战“金话筒”。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尤其是要读出蜘蛛的内心情感,这样为讲述故事做好铺垫。任务三:排忧解难,玩转“金点子”。学生根据童话故事中人物的处境、做事方法以及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为小蜘蛛想出解忧小妙招。任务四:奇思妙想,创意“广告牌”。要求学生为蜘蛛店制作一张广告牌,帮助小蜘蛛推销商品。这一任务能激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开阔学生的思维,为学生搭建表达支架,使学生的学习向纵深发展。

(三)建构进阶型任务链

例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二年级下册《羿射九日》这篇神话故事时,教师可采用进阶型任务链引导学生展开语文实践活动。任务一:读课题,识神力,故事传讲我能行。要求学生琢磨课题,关注人物、关注事件,抓住描写人物的动词,初步感受神话人物的特点。任务二:理顺序,明条理,做一个合格的故事传讲人。学生借助板书提取信息,理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并绘制思维导图(见图2),并能根据思维导图按照顺序把故事讲清楚。任务三:想画面,探神奇,争做一个优秀的故事传讲人。学生先默读课文,发掘故事的神奇之处;再聚焦关键词句,讨论故事的特点,如数字显神奇、动作显神力、变化显神威、想象显神心等,体会神话故事的特点;最后,抓住故事的神奇之处,用自己的语言把故事讲生动。任务四:设情境,加技巧,智夺“金牌故事传讲人”称号。这一任务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生对神话有了一定的理解后,引导学生自己创设故事情境,并通过想象补充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进行创意表达,让故事变得更有趣、更真实。这样的任务,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意表达能力得到有效发展。

总之,学习任务群视域下中低学段的阅读教学,既要根据语文新课标的精神,立足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增强课程育人功能,又要顺应学生的学习规律,聚焦学生的整体认知,引导学生沟通课堂内外,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以开放的眼光、灵活的思维学习语文,促进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全面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 魏星.语用:语文教学的新坐标[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责编 韦 雄)

猜你喜欢
真实情境任务驱动核心素养
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在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职业(2016年10期)2016-10-20 22:18:22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网络应用服务管理》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9:06:52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23:55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今日教育(2016年7期)2016-10-08 09:44:23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双重情境学习模式(DSLM)案例介绍及评析
基于TBM情境下的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模式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