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的标准化护理在提升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质量中的应用分析

2024-07-14 05:03:20刘茂香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17期
关键词:肠道准备

刘茂香

【摘要】 目的 分析基于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ealthcare 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HFMEA)的标准化护理对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质量的改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6月于上犹县人民医院进行结肠镜检查的7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35例。参照组进行常规检查前肠道准备,研究组基于HFMEA的标准化护理进行肠道准备,对比2组肠道准备效果、肠道准备清洁度、肠道准备依从性。结果 研究组入院评估漏评率、肠道准备不规范率、肠道准备失败率均较参照组更低,且左半结肠、右半结肠、横结肠肠道准备清洁度评分和总分较参照组更高,饮食依从性、运动依从性、用药依从性较参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基于HFMEA的标准化护理进行肠道准备可以有效降低入院评估漏评率、操作不规范率和肠道准备失败率,提高肠道准备清洁度,改善患者肠道准备依从性,具有推广借鉴实效性。

【关键词】 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标准化护理;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

文章编号:1672-1721(2024)17-0027-03     文献标志码:A     中国图书分类号:R473.5

结肠镜检查是筛查结肠病变、辅助诊疗开展的重要手段,结肠清洁是结肠镜检查的前提条件,与检查结果准确性密切相关。肠道准备的质量直接影响肠黏膜的可视化程度,肠道清洁越充分,结肠镜检查时就无需耗费过多时间吸引粪水、转换体位,可以缩短检查时间,进而减少患者重新清洁、推迟检查等情况的发生,减轻检查所导致的疼痛应激,避免推迟检查延误治疗时机,保障患者生命安全[1]。需要注意的是,目前非消化科室患者肠道准备统一性与规范性普遍不足,导致肠道准备质量下降,亟须开展有效管理以改善问题。HFMEA是通过分析流程危险因素,基于风险程度制定针对性措施,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的风险管理工具,其重点在于事前预防,因此可以第一时间消除风险因素[2]。HFMEA模式具有前瞻性和系统性,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临床[3]。本研究选择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开展试验,旨在明确基于HFMEA的标准化护理对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质量的提升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1月—2022年6月于上犹县人民医院进行结肠镜检查的70例患者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35例。参照组男性20例,女性15例;年龄19~70岁,平均年龄(35.82±4.99)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5例,高中或大专9例,大专以上11例;疾病类型,大肠癌筛查27例,息肉摘除8例。研究组男性22例,女性13例;年龄19~72岁,平均年龄(36.17±4.56)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4例,高中或大专11例,大专以上10例;疾病类型,大肠癌筛查25例,息肉摘除10例。2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具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符合结肠镜检查适应证;认知能力、沟通能力正常。

排除标准:合并精神疾病、意识障碍、智力障碍,无法配合检查;合并心肺功能不全、凝血功能障碍、严重高血压;不愿意配合检查;处于妊娠期、哺乳期;病历资料残缺。

1.2 方法

参照组进行常规检查前肠道准备。护理人员于检查前向患者讲解肠道准备的目的与重要性,消除患者抵触与紧张情绪。指导患者完善术前传染病、体征检查工作,确保患者符合结肠镜检查适应证。遵医嘱予以患者腹泻类药物,指导患者口服并饮用大量清水,做好肠道清洁。

研究组基于HFMEA的标准化护理进行肠道准备。(1)组建团队。建立由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2名)、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3名)、护士(10名)组成的HFMEA团队,团队成员先行接受HFMEA模式培训,考核通过后才可上岗工作。(2)筛查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团队成员就院内结肠镜检查失败案例进行归纳总结,分析失败的风险因素,查阅资料评估肠道准备失效模式,团队成员根据临床经验估算失效模式发生严重性(S)、发生频率(O)、检测度(D),三项总分均为10分,1~10分别代表非常不可能发生—非常有可能发生,计算失效模式的风险系数(RPN),RPN=S×O×D,RPN越大则安全隐患越大,RPN>125则需要制定改进措施,见表1。(3)制定改进措施。完善入院评估,团队成员查阅相关文献,完善入院肠道评估项目,具体分为一般资料和其他资料,一般资料包括患者年龄、体质量、既往病史、肛门直肠手术史,其他资料包括肠道准备失败史、高危药物使用史、文化程度、饮食习惯、依从性,根据入院肠道评估单筛查肠道准备失败高风险人群。占位性病变观察,对于疑似肠道占位性病变患者需密切观察口服腹泻类药物后情况,若灌肠后仍排出较多粪渣,则指导患者用肥皂水灌肠或开塞露刺激排便以处理积粪。宣教指导,护理人员详细了解患者的受教育程度、认知能力、接受能力,采用患者能够接受的方式进行宣教,比如口述、图解、亲身演示等,强调肠道准备的重要性,讲解肠道准备的目的、流程、需注意的细节问题等,若患者仍不能理解,可在肠道准备前1天使用微视频再教育,积极回答患者疑问,强化患者对关键步骤的认知,可要求患者家属配合,共同予以患者支持,在肠道准备期间做好辅助工作。便秘干预,对于长时间便秘者,入院当晚可给予穴位贴敷,大黄粉加食醋调至糊状,贴敷于天枢穴、神阙穴;检查前3 天食用半流食,可适当食用香蕉、蜂蜜等通便食物,不宜食竹笋、韭菜等,避免饮用带色饮料;检查前1天晚间在护理人员指导下口服腹泻药,药量比常人需多1/3,排便后再入睡;检查当日清晨再次口服腹泻药,药量比常人多1/3,可视情况遵医嘱使用西甲硅油乳剂辅助用药,消除肠道准备气泡。饮食准备,为患者盛装食物的容器规格需统一,叮嘱患者检查前进食量控制在1平碗内,禁食刺激性食物,若患者消化吸收功能良好,叮嘱患者进食后减少饮水,降低活动频率;考虑检查时间过长、安排不当会影响患者进食时间,可统一安排检查时间在餐后1~2 h。制定肠道准备规范,团队成员商讨制定肠道准备标准操作流程,患者入院后进行全面评估,确认是否有肠道准备不充分影响因素,若有则遵医嘱予以缓泻剂,随后开展肠道准备宣教;检查前1天备齐腹泻药,告知患者药物使用方法,当晚服药,服药后指导患者缓慢步行,并顺时针按摩腹部,排便后观察大便情况;检查前4~6 h再次服用腹泻药,缓慢步行并配合按摩腹部;护理人员确认排便是否合格,若不合格及时清洁灌肠或加药服用补救;排便合格后4 h进行肠镜检查,Boston肠道准备评分≥6分即认为肠道准备合格;制定标准流程后对所有医护人员进行培训,结合案例进行流程示范,要求全体人员贯彻落实,并加大监管力度。

1.3 观察指标

(1)肠道准备效果。统计2组入院评估漏评率、肠道准备不规范率、肠道准备失败率。(2)采用Boston肠道准备评分量表评估2组肠道准备清洁度,量表分别对左半结肠、右半结肠、横结肠进行评价,每项因子0~3分,0分为肠段存留大量固体粪便和不透明液体,无法直视结肠黏膜;1分为肠段遗留粪渣和不透明液体,能正常观察结肠黏膜;2分为肠段遗留少量粪渣和不透明液体,能正常观察结肠黏膜;3分为肠段无粪便、不透明液体残留,能清楚观察全段结肠黏膜。将左半结肠、右半结肠、横结肠评分相加得到总分(0~9分)。(3)采用杨新颖等[4]研制的肠道准备依从性量表评估2组肠道准备依从性,量表从饮食、运动、用药3个维度进行依从性评估,每个维度各3个条目,任一条目不符合即认为该维度依从性差。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纳入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肠道准备效果对比

研究组入院评估漏评率、肠道准备不规范率、肠道准备失败率均较参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2组肠道准备清洁度对比

研究组左半结肠、右半结肠、横结肠肠道准备清洁度评分和总分均较参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 2组肠道准备依从性对比

研究组饮食依从率、运动依从率、用药依从率均较参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结肠镜检查是诊断肠道疾病的常规方法,由于肠道疾病的发病率逐年递增,结肠镜检查工作量也明显增多[5]。完善肠道准备是保障结肠镜检查顺利开展、提高患者检查耐受度的关键措施,良好的肠道准备有利于高危腺瘤、结肠息肉等疾病的检出[6]。基于此,本研究采用基于HFMEA的标准化护理提高肠道准备质量。HFMEA是通过分析失效模式的效应与原因,针对高风险失效模式进行针对性处理的持续质量管理模式,能够使风险管理标准化,提高检查安全性和有效性[7]。

相关研究显示[8],开展基于HFMEA的护理后,患者肠道准备良好率可达85.33%,相较常规肠道准备患者的68.00%更高,且患者结肠镜检查时间更短,肠道准备满意率更高。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入院评估漏评率、肠道准备不规范率、肠道准备失败率均较参照组更低(P<0.05),与上述研究结果相符。原因为,基于HFMEA的标准化护理强调“事前”,要求医护人员对导致肠道准备失败的风险因素进行总结分析,找出关键因素并制定应对措施,如入院评估不充分,则完善检查项目;患者存在便秘情况,则予以药物或饮食干预;通过制定完整的肠道准备标准化流程,让医护人员工作更有条理;对所有医护人员开展知识培训,使医护人员能够提供更专业的服务,从而提高肠道准备质量,降低失败风险[9-10]。本研究中,研究组左半结肠、右半结肠、横结肠肠道准备清洁度评分和总分均较参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究其原因,基于HFMEA的标准化护理针对不同患者予以不同干预,如便秘患者多次用药、疑似占位性病变患者遵医嘱灌肠,同时调整检查时间,对患者进行饮食干预,确保检查一致性,有效提高患者肠道清洁度。依从性低是导致肠道准备失败的关键原因,会影响患者肠道准备耐受性,增加清洁不充分风险,故提高患者依从性是临床研究重点之一[11]。本研究还发现,研究组饮食依从性、运动依从性、用药依从性均较参照组更高(P<0.05),表明基于HFMEA的标准化护理可以通过改善患者认知提高其依从性。分析原因,基于HFMEA的标准化护理强调宣教的灵活性和针对性,根据患者不同情况选择差异化的宣教方式,同时考虑到部分患者理解能力较差,以微视频作为载体,使患者能够身临其境学习相关知识,通过视觉冲击增强宣教效果。对于老年患者以及受教育程度较低患者,该方法更易于理解和记忆,且微视频可以反复播放供患者重复学习,进而提高肠道准备宣教干预效果[12]。让患者家属共同参与到肠道准备中,可以让患者感受到家人的支持,强化患者的主观能动性,进而提高肠道准备质量。

综上所述,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基于HFMEA的标准化护理进行肠道准备,可以有效降低入院评估漏评率、操作不规范率和肠道准备失败率,提高肠道准备清洁度,改善患者肠道准备依从性,具有一定的实效性,可推广借鉴。

参考文献

[1] 徐苗苗,付秀荣,张娜,等.老年结肠镜检查患者肠道准备失败风险评分模型的构建及验证[J].中华护理杂志,2022,57(11):1337-1344.

[2] 杨英姿,吕琼,王非,等.健康体检人群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2,19(14):2074-2078.

[3] 蒋桂芬,华东育.微视频结合团体集中肠道准备宣教在老年结肠镜检查与患者肠道清洁中的效果[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2,42(3):581-584.

[4] 杨新颖,张悦,关玉霞.COX健康行为互动模式在门诊结肠镜检查患者肠道准备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1,27(2):209-213.

[5] 郭盛丽,袁薇,朱婷,等.患者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失败风险预测模型的系统评价[J].护理学报,2022,29(1):35-40.

[6] 刘淇,曾静.老年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关键点把控的护理干预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1,18(17):2657-2660.

[7] 黄娟娟,苏洁,周莹,等.运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提升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质量[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0,6(2):8-12.

[8] 陈缨,王吉平.运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降低结肠镜检查治疗前肠道准备的失效率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31(34):2640-2643.

[9] 陈香凤,朱倩兰,张明霞,等.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围手术期住院患者检查流程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19,19(5):365-369.

[10] 钮晓芳,沈建英,范敏.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住院患者预约检查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6):125-126.

[11] 陈小燕.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提升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质量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21,19(26):3710-3712.

[12] 蔡礼梅,张丽颖.全方位宣教联合个性化护理方案在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21,37(36):139-140.

(编辑:徐亚丽)

猜你喜欢
肠道准备
聚乙二醇4000散在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中的临床观察
医学信息(2017年6期)2017-04-18 03:08:26
甘露醇注射液联合ORS Ⅲ用于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的实用性评价 蔡玉刚
今日健康(2016年7期)2017-04-12 01:44:23
聚乙二醇电解质口服溶液用于术前肠道准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中外医疗(2016年33期)2017-03-02 19:46:38
复方聚乙二醇序贯甘露醇改进胶囊内镜肠道准备
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对大肠息肉内镜下治疗后再检出影响的研究
洗肠散联合结肠灌注透析在提高肠镜肠道准备效果上的研究
0~3岁婴幼儿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方法研究
复方聚乙二醇联合乳果糖在便秘患者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效果研究
结直肠癌患者使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清洁肠道的疗效观察
伊托必利联合复方聚乙二醇在老年便秘患者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中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