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英
【摘要】 目的 探讨护患沟通在微创手术治疗尿路结石中的护理效果及对并发症发生的影响。方法 选取赣县区人民医院泌尿外科2019年1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88例尿路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序号单双数分组,单数者纳入参照组,双数者纳入研究组,每组44例。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护患沟通护理,对比2组患者护理前后手术相关注意事项知晓水平调查问卷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rating scale,HAMA)评分、手术应激反应指标(平均动脉压、心率、去甲肾上腺素)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沟通护理满意率。结果 护理后,研究组手术相关注意事项知晓水平调查问卷评分高于参照组,HAMA评分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诱导前,研究组平均动脉压、心率、去甲肾上腺素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沟通护理满意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护患沟通可以提高患者手术相关注意事项知晓水平,缓解其焦虑情绪,减轻患者手术应激反应,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沟通护理满意率。
【关键词】 护患沟通;微创手术;尿路结石
文章编号:1672-1721(2024)17-0033-04 文献标志码:A 中国图书分类号:R695
尿路结石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泌尿外科疾病,好发于男性,该疾病发病与不良饮食、尿路感染、尿液因素有关,患者表现为腰腹绞痛、尿频、尿痛、尿急、血尿等症状[1]。手术是尿路结石较有效的治疗手段,其中微创手术具有痛苦小、操作简单、恢复快的优势,被广泛用于尿路结石外科治疗中,取得显著疗效。由于患者对医院期望较高,若没有做好沟通工作,易引起患者的不满,引发医患纠纷,降低治疗和护理配合度,影响手术治疗效果[2]。因此,在尿路结石微创手术护理干预中应实施护患沟通干预,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配合积极性,这对更好地提高手术安全性具有促进意义[3]。本研究探讨护患沟通在微创手术治疗尿路结石中的护理效果及对并发症发生的影响,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赣县区人民医院泌尿外科2019年1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88例尿路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序号单双数分组,单数者纳入参照组,双数者纳入研究组,每组44例。参照组男性39例,女性5例;年龄27~73岁,平均(45.32±8.46)岁;病程2~10 d,平均(5.68±1.69)d。研究组男性40例,女性4例;年龄28~71岁,平均(45.46±8.84)岁;病程3~8 d,平均(5.10±1.52)d。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符合尿路结石临床诊断标准[4]者;年龄>18岁者;符合微创手术治疗指征者;查体配合者;具有正常交流能力者。
排除标准:妊娠或哺乳期妇女;肾、心、肝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认知功能障碍或合并精神系统疾病者;中途退出研究者;凝血功能、免疫功能障碍者。
1.2 方法
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协助患者完善相关术前检查,告知患者检查的作用、必要性和注意事项,并向患者发放疾病健康宣教手册,重点口述手术步骤、风险和注意事项。患者进入手术室后,护理人员告知手术成功案例,鼓励患者积极面对手术治疗,用手拍患者的肩膀或紧握患者的双手;调整手术室温度为26 ℃,湿度为40%~60%,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液体出入量,协助医师完成手术操作。手术结束后,告知患者平卧6 h,直至尿液变清澈,鼓励患者下床走动,卧床时适当变化体位,指导患者合理饮食、饮水。观察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若出现血尿或局部疼痛,及时告知医师处理;若完全康复,则协助患者办理出院手续。
研究组在参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护患沟通护理,具体如下。(1)问候。患者入院时,护理人员面带微笑主动接诊,问候患者及其家属,询问患者的姓名,确认身份,并了解患者病情、手术方案、术前检查、术后康复等相关信息。护理人员在引导患者入住病房时,礼貌称呼患者,增加眼神交流。(2)介绍。护理人员向患者及其家属做自我介绍,包括姓名、职务、性格特点等,并介绍尿路感染微创手术医护团队的技术优势,再介绍病房设施、医院公共设施等环境,消除患者的陌生感和紧张感。简要介绍此次沟通的目的,让患者相信可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技术和护理服务。在介绍过程中保持微笑和耐心,给患者留下良好的印象,进一步建立护患合作关系。(3)过程。护理人员向患者详细说明住院期间需要接受的治疗、检查、护理,并重点强调手术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确保患者对手术流程有大致的了解。通过视频、图片等方式向患者讲解尿路结石微创手术的作用、注意事项。在讲解过程中强调微创手术疼痛轻微、风险较低的特点,告知患者手术团队的默契和工作成果。(4)解释。向患者详细解释此次治疗将要做什么、为什么及其影响。术后询问患者有哪些问题或困难,希望得到怎样的帮助,鼓励患者勇敢提出问题,及时恰当回应患者的疑问和不适。(5)致谢。完成护患沟通工作后,护士再次询问患者还有哪些疑问,若患者没有疑问,简单介绍护理工作接下来的安排,并向患者表示感谢,例如“感谢您对本次诊疗服务的积极配合,若您还有任何需求,可以随时呼叫。”
1.3 观察指标
(1)采用赣县区人民医院自拟《手术相关注意事项知晓水平调查问卷》评价2组患者护理前、护理后3 d的手术相关注意事项知晓水平,包括手术作用、手术流程、手术风险、手术配合事项等,总分1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知晓水平越高。(2)采用HAMA量表评价2组患者护理前、护理后3 d的焦虑情绪,包括焦虑心境、失眠、害怕、紧张等14个条目,采用5级评分法(0~4分),总分56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焦虑情绪越严重[5]。(3)记录和对比2组患者入院时、麻醉诱导前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去甲肾上腺素水平,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3 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患者的去甲肾上腺素水平。(4)观察并统计2组患者术后液体吸收综合征、尿源性脓毒血症、尿路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2组并发症发生率。(5)采用赣县区人民医院自拟《沟通护理满意率调查问卷》评价2组患者对护患沟通态度、沟通语气、答疑解惑等方面的满意情况,总分100分,90~100分为非常满意,60~89分为比较满意,0~59分为不满意。满意率=(非常满意例数+比较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手术相关注意事项知晓水平调查问卷评分比较
护理前,2组手术相关注意事项知晓水平调查问卷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3 d,2组手术相关注意事项知晓水平调查问卷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研究组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2组HAMA评分比较
护理前,2组HA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3 d,2组HAMA评分低于护理前,且研究组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2组入院时、麻醉诱导前应激反应指标比较
入院时,2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心率、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诱导前,研究组平均动脉压、心率、去甲肾上腺素水平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5 2组沟通护理满意率比较
研究组沟通护理满意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3 讨论
大部分患者对手术缺乏正确认知,若护理人员未做好护患沟通工作,可导致患者因身体不适或认知水平低而产生焦虑、紧张、害怕的情绪,配合积极性降低,不利于手术顺利开展,可增加手术并发症的发生[6]。为了预防手术风险,临床应重视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护患沟通干预。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研究组患者手术相关注意事项知晓水平调查问卷评分显著高于参照组患者(P<0.05)。究其原因,常规护理更注重患者手术操作护理工作,忽略了患者对疾病和手术的认知需求,单纯依靠宣教手册并不能帮助患者更细致、系统了解与掌握相关知识,故认知水平提升幅度较小。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护患沟通护理,主动询问患者有哪些疑问和帮助,及时恰当地解释,可以让患者更准确把握手术相关知识,将有关信息高效传递给患者,有效提高患者手术相关注意事项知晓水平。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研究组HAMA评分低于参照组(P<0.05),表明护患沟通护理模式缓解患者焦虑情绪的效果更显著。分析原因,护患沟通护理增加护理人员与患者接触、交流的机会,更全面观察患者动作、语气、表情,以此判断患者的心理情况,根据患者的情绪给予相应的关怀和温暖,并解决患者存在的问题,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情绪。此外,护患沟通护理可以准确向患者传达重点信息,包括将要接受的检查、治疗和护理,并给予充分的解释,消除患者的戒备和紧张感,让患者可以身心放松、积极面对手术治疗。本研究中,研究组患者麻醉诱导前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去甲肾上腺素水平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表明实施护患沟通可以减轻患者手术应激反应,为患者手术顺利开展奠定基础。分析原因,大多数患者听到“手术”就会产生恐慌和焦虑情绪,而过度焦虑会引起患者血压升高、心跳加速,促进儿茶酚胺类物质和去甲肾上腺素分泌,进一步诱发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增加麻醉和手术实施的难度;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应激反应的发生率提升,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手术风险[7]。
术前强化护患沟通可以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避免患者因过度紧张而影响围术期血流稳定性。明确护患沟通护理的问候、介绍、过程、解释和致谢流程的内容,让患者在短时间内理解和消化接收的信息,保证患者的疑虑得到及时有效解决,使患者保持情绪稳定,对改善患者的应激状态具有促进作用,能够稳定患者麻醉诱导前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去甲肾上腺素指标。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与郁文琴[8]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这表明,护患沟通护理可以降低尿路结石微创手术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这是因为护患沟通护理模式将复杂的沟通理论简易化,让患者清晰了解治疗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并发症及其需要配合事项,使患者积极配合手术治疗和护理,用良好的心态迎接手术,稳定血流动力学,以降低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生理应激反应,规避心血管系统并发症发生风险,从而安全度过手术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沟通护理满意率高于参照组(P<0.05),表明护患沟通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满意率。分析原因,常规护理集中向患者传达与手术相关的信息,让患者在短时间内接受大量信息,无法明确有用信息,降低护患沟通效果,也会影响患者护理满意度。护患沟通护理更注重沟通的交互性、系统性,在问候、介绍阶段,礼貌向患者问好并主动介绍自己和医护团队,可以消除患者的陌生感,逐渐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在过程阶段,简明阐述入院后的治疗和护理工作,将手术相关事项作为此次沟通的重点,便于患者能狗准确掌握此次手术风险和问题,为下一步解释阶段快速进行奠定基础;在解释阶段,可以针对性解答患者的问题和困惑,消除患者的担忧和恐惧,帮助患者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来面对手术;在致谢阶段,向患者积极配合表示感谢,使其感受到被尊重[9]。循序渐进的护患沟通过程可以促进护士与患者的互动,获得患者的认可,有利于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率。
综上所述,采用护患沟通护理模式可以显著提高尿路结石微创手术患者的认知水平,有利于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减轻患者的应激反应,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
参考文献
[1] 周沂蔓,钱苏波,顾珺.基于循证理论的疼痛护理干预在输尿管结石微创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21,25(19):107-110,122.
[2] 梁湛琦,肖荆.泌尿系结石手术患者护理需求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医刊,2021,56(10):1122-1125.
[3] 赖文华,林静华,钟建美,等.基于AIDET沟通的医护一体化护理干预在普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1,18(12):1834-1836.
[4] 胡卫国,李建兴,叶章群.2019年欧洲泌尿外科学会年会泌尿系结石诊治热点和进展[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19,40(4):251-252.
[5] 王纯,楚艳民,张亚林,等.汉密尔顿焦虑量表的因素结构研究[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1,21(5):299-301.
[6] 仇艳苗,李敬敬,邢书生,等.非暴力沟通在手术室护患沟通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0,39(22):4195-4197.
[7] 胡学华,曹红,胡婷婷.探讨问候、介绍、过程、解释、致谢沟通模式在瘤体减灭术中对晚期卵巢癌患者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刊,2021,56(5):550-553.
[8] 郁文琴.护患沟通在微创手术治疗尿路结石护理中的应用及对患者并发症发生的影响[J].当代护士(下旬刊),2021,28(3):67-70.
[9] 梁永玲,李晓燕.手术室腹腔镜手术护理中护患沟通技巧的应用对并发症发生的影响[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20,26(16):2471-2474.
(编辑:肖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