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莉琪
【摘要】 目的 探讨脑出血患者术后预防肺部感染中应用振动排痰机联合呼吸道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2月—2022年3月在余干县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74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7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呼吸道管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振动排痰机干预,比较分析2组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排痰情况、干预前后呼吸频率、心率和血气分析指标变化。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和干预后呼吸频率、心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aCO2)均更低,术后第1天、第3天和第5天排痰量更多,痰液量消失时间更短,动脉血氧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O2)更高(P<0.05)。结论 脑出血患者术后应用振动排痰机联合呼吸道管理能促进痰液排出,有效预防肺部感染的发生,同时还能改善血气分析指标,促进预后转归。
【关键词】 脑出血;术后肺部感染;振动排痰机;呼吸道管理
文章编号:1672-1721(2024)17-0044-03 文献标志码:A 中国图书分类号:R473.74
脑出血也称自发性出血,是一种脑血管实质性破坏后引起的出血,以头晕、头痛和呕吐为主要表现。手术是临床治疗脑出血患者的有效手段,但由于术后机体反应性下降且常伴昏迷,大部分患者术后常发生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其中肺部感染尤为突出。该并发症可影响患者肺功能与氧摄入,使病情加重,甚至引起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影响病情恢复[1]。为预防肺部感染,医护人员在脑出血患者术后多实施呼吸道管理,虽然能够改善患者呼吸功能,但也存在排痰力度不足的缺陷。振动排痰机是目前广泛应用于排痰治疗的一种仪器,它可通过叩击和振颤促使黏膜表面黏液松动而排出,与呼吸道管理同时进行有助于加快恢复[2]。本研究对脑出血患者术后肺部感染预防中应用振动排痰机与呼吸道管理的联合效果展开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2月—2022年3月在余干县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74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7例。对照组男性20例,女性17例;年龄45~75岁,平均(56.87±4.23)岁;出血部位,小脑6例,丘脑10例,基底节10例,脑叶11例。研究组男性19例,女性18例;年龄45~75岁,平均(56.90±4.18)岁;出血部位,小脑8例,丘脑8例,基底节13例,脑叶8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获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符合《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2014)》[3]制定的脑出血诊断标准;经影像学检查确诊;具备手术指征。
排除标准:合并严重营养不良者;入组前已发生肺部感染者;合并意识障碍、自主能力障碍者;合并神经源性呼吸衰竭者;合并传染性疾病者;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
1.2 方法
对照组行呼吸道管理干预,具体如下。(1)有效吸痰。因气管切开患者存在咳嗽与排痰困难的情况,应及时将患者气道中积液清除,其间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具体操作为术后前3天,间隔30~60 min为患者吸痰1次,此后延长至2 h左右吸痰1次,每次吸痰时间在10~15 s,保证动作迅速;吸痰过程中选用合适的吸痰管,并做到一用一换,吸痰深度需超过喉管或气管长度,保证吸痰时手法正确,首先吸净喉管和气管中的痰液,再更换吸痰管对口腔、鼻腔中痰液进行抽吸。(2)气道湿化。实施间歇湿化,间隔2 h应用无菌注射器向气管套中点滴2 mL湿化液,对痰液进行稀释;针对痰液黏稠患者,则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湿化液量和点滴次数,间隔0.5 h湿化1次,每次应用3 mL湿化液。(3)切口护理。采用质量分数为0.9%的氯化钠注射液棉球清洗切口周围皮肤、外套管,再应用聚维酮碘棉球消毒患者切口四周皮肤,随后更换无菌剪口敷料,铺盖无菌纱布于切口上,发现痰液浸湿纱布需尽快更换。(4)避免误吸。协助患者平卧,采取头高脚低体位,头部偏向一侧,不定时清理口腔和鼻腔中的分泌物或是呕吐物,间隔2 h为患者翻身更换体位,避免痰液淤积于肺底及后背部;随时观察和倾听患者喉头情况,为存在痰鸣音的患者拍背,即五指并拢,掌心呈空心状,由肺底至肺尖,由肺外侧至内侧,通过叩击与震动促使痰液游离而排出。(5)雾化吸入。定时为患者进行雾化吸入,3次/d,20~30 min/次,以发挥抗感染和化痰等作用。雾化药物选用盐酸氨溴索,雾化前清理痰液,雾化后10 min内吸痰,确保药物被充分吸收。
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YSQ01B型振动排痰机(常州思雅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干预,具体如下。由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操作,分析患者各项情况,包括病情、机体状况及耐受度,以便针对性地开展叩击治疗;指导患者行侧卧位,护理人员将机器电源接通后为其进行治疗,频率为15~25 r/s;护理人员左手持一次性叩击头,右手引导叩击头由内至外、由上至下叩击患者肺部,每侧肺排痰时间为10 min,3次/d,于餐前或餐后2 h进行;针对肺部感染发生风险高的患者,为其叩击时可适当延长时间并增加频率,各患者使用后的扣击头均及时更换、统一处理,避免交叉感染。
2组均连续干预1周。
1.3 观察指标
(1)记录2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肺部感染诊断标准参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4],若患者术后以下5项出现3项,即可确诊:出现呼吸道症状,即咳嗽、呼吸深快、浓痰等;双肺听诊可见干湿啰音,伴或不伴肺实变体征;体温升高达到38.5 ℃及以上,同时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升高≥1.0×109/L;痰培养结果显示存在致病菌;胸部X射线检查结果可见炎症改变。(2)排痰情况。记录2组患者术前,术后第1天、第3天和第5天的排痰量以及痰液消失时间。(3)于干预前1天和干预结束后监测并记录2组患者呼吸频率和心率。(4)于干预前1天和干预结束后采用MEDICA EasyStat血气指标分析仪监测2组患者的血气分析指标,包括PaO2和PaCO2。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比较
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更低(P<0.05),见表1。
2.2 2组排痰情况比较
术前,2组排痰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第1天、第3天和第5天的排痰量较对照组更少,痰液消失时间较对照组更短(P<0.05),见表2。
2.3 2组干预前后呼吸频率和心率比较
干预前,2组呼吸频率和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以上指标均较干预前下
降,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4 2组干预前后血气分析指标比较
干预前,2组PaO2、PaCO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以上指标均得到明显改善,且研究组PaO2水平相比对照组明显更高,PaCO2水平相比对照组明显更低(P<0.05),见表4。
3 讨论
脑出血是一种致残率和病死率相对较高的临床综合征,患者主要表现为头痛与呕吐,同时处于意识障碍状态中,如昏睡、昏迷等。高血压是脑出血的常见高危因素,这类患者的血压持续升高后将促使脑底小动脉产生病理性变化,一旦过度劳累或情绪激动后,剧烈升高的血压将会导致脑血管破裂出血。脑出血发生后血肿的占位效应会减弱患者咳嗽与吞咽功能,影响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甚至会导致气道梗阻。临床医护人员会采取气管切开的方式改善患者脑组织缺氧与缺血的症状,使病情得到有效控制[5]。然而,气管切开属于有创操作,患者术后呼吸屏障作用消失,易诱发肺部感染,进而影响预后。鉴于此,为脑出血患者进行治疗时需尽可能预防肺部感染,减小疾病对患者生存构成的威胁。
呼吸道管理是危重症患者急救过程中保证呼吸道通畅的一种重要手段,具有维持有效通气和使气体充分交换的意义,能够争取宝贵的救治时间,促进各项治疗顺利开展[6]。然而,呼吸道管理通常是通过翻身与叩背、气道湿化和雾化吸入等方式进行,即使护理人员注意清除患者分泌物,也存在排痰效率低、整体效果欠佳等不足[7]。振动排痰机是专门为存在肺通气障碍患者而设计的仪器,它可弥补呼吸道管理的缺陷,在实际应用中可达到促进肺深部痰液排出的目的。既往研究表明[8],应用振动排痰机可促进患者分泌物清除能力的提升及肺部通气功能的改善。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表明研究组的护理方案在预防肺部感染方面效果理想。分析原因,呼吸道管理有助于痰液引流,护理人员做好一系列相关工作可使炎症得到控制,减少肺部感染的诱发因素。同时,振动排痰机是通过物理低频振荡,在患者肺部实施特定方向且周期变化的治疗,有助于排痰,改善肺部通气,避免痰液淤积而引发肺部感染[9]。
本研究结果显示,相比于对照组,研究组术后不同时间段排痰量更少,痰液消失时间更短(P<0.05)。由此可见,应用呼吸道管理联合振动排痰机能够促进患者术后排痰,减少术后痰液淤积。究其原因,实施呼吸道管理时,护理人员是通过人工叩背的方式帮助患者排痰,该方式容易使护理人员疲劳,而且叩背时间、熟练程度等均会影响到排痰效果。尽管气道湿化、雾化吸入可稀释痰液,但仍需要借助外力作用促进排痰[10]。振动排痰机在实际操作中应用了物理定向叩击原理,可以同时提供垂直力和水平力,促使支气管黏膜表面黏液、代谢物松弛顺利排出体外。而呼吸道管理的联合应用也有助于维持患者正常的通气、换气功能,保证呼吸道通畅,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排痰效率,减少气道内分泌物[11]。由本研究结果可知,研究组术后呼吸频率、心率和血气分析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呼吸道管理联合振动排痰机对于患者血气分析指标和预后改善具有促进作用。这主要是呼吸道管理能够缓解患者呼吸困难症状,尽可能促进分泌物排出,提高舒适度;加上振动排痰机的渗透性强、操作简单,可选择应用该仪器的单纯振动、单纯叩击功能或是二者联合的方式对患者咳嗽机制进行刺激,快速有效排出细小支气管内的痰液,促使气道通畅,降低痰液咳出难度[12]。在呼吸道管理基础上采用振动排痰机,可发挥深部穿透作用,再加上力度持续且平稳,有助于扩张支气管和淋巴管,增强呼吸道通过性,加快纤毛蠕动速度,使血气分析逐渐恢复正常状态。
综上所述,在脑出血术后患者中应用振动排痰机联合呼吸道管理,有利于痰液排出,改善患者的呼吸频率、心率和血气分析指标,可有效预防肺部感染发生。
参考文献
[1] 陈霞,周俊.脑出血术后院内肺部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干预措施[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0,17(1):98-100.
[2] 吴爽.机械振动排痰机在重症肺炎老年患者机械通气气道干预中的应用[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0,26(14):154-155.
[3]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2014)[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48(6):435-444.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J].中华医学杂志,2001,81(5):314-320.
[5] MALIK M T,MYERS C,KAZMI S J,et al.Recurrent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after exercise in a young patient presenting with sporadic cerebral amyloid angiopathy in a young patient[J].J Vasc Interv Neurol,2020,9(6):12-13.
[6] 刘静,钟琴,王红娟,等.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气管切开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21,18(35):155-159.
[7] 赵艳庚,赵春红,温雅.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应用早期人工气道护理对患者窒息风险和肺部感染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0,39(18):3390-3392.
[8] 冯敏.振荡排痰机联合个性化护理在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症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医疗装备,2021,34
(10):133-134.
[9] 谢春,梁欢.振动排痰机排痰联合呼吸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排痰效果及康复的影响[J].医疗装备,2020,33(4):143-144.
[10] XIE Y,MCNEIL E,FAN Y,et al.Quality of respiratory infection disease prevention in outpatient and emergency departments in hospitals in Inner Mongolia,China:an exit poll survey[J].Risk Manag Healthc Policy,2020(13):501-508.
[11] 卜晓红.护理干预对ICU脑出血患者预防肺部感染的应用效果观察及有效性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17):238-239.
[12] 颜影影,谢云梅.封闭式吸痰联合全胸振荡排痰机对危重症患者排痰效果与呼吸功能影响的观察[J].吉林医学,2021,42(8):1993-1996.
(编辑:肖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