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作芬
【摘要】 目的 探讨腹腔镜广泛性子宫全切术患者应用血栓风险评估对其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预防效果。方法 纳入2019年10月—2021年10月于新泰市人民医院行腹腔镜广泛性子宫全切术的98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血栓风险评估指引下的护理。比较2组DVT发生率、术后恢复情况、凝血功能[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首次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TT、PT、APTT水平高于对照组,健康调查简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评分、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广泛性子宫全切术患者应用血栓风险评估可降低DVT发生率,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借鉴。
【关键词】 腹腔镜广泛性子宫全切术;血栓风险评估;下肢深静脉血栓;凝血功能
文章编号:1672-1721(2024)17-0023-04 文献标志码:A 中国图书分类号:R473.71
腹腔镜广泛性子宫全切术是妇科常见术式之一,适用于子宫腺肌症、子宫多发性肌瘤、癌前病变等疾病的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后遗症少等优点,深受患者认可[1]。DVT是该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是血液在下肢深静脉腔内不正常凝结阻塞静脉管腔引起静脉回流障碍所致,由血液高凝状态、血管内膜损伤、血流滞缓三大危险因素引发,表现为患肢肿胀、疼痛,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对患者生活、工作和身心健康造成不利影响[2-3]。相关资料显示,我国每年约有280万子宫切除患者,DVT发生率也处于较高水平,对其防治是当前妇科工作的重点之一[4]。为减少腹腔镜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后DVT的发生,予以规范、系统的预防措施尤为必要。本研究探讨腹腔镜广泛性子宫全切术患者应用血栓风险评估对术后DVT的预防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19年10月—2021年10月于新泰市人民医院行腹腔镜广泛性子宫全切术的98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9例。对照组年龄35~65岁,平均年龄(48.25±5.02)岁;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19~29 kg/m2,平均BMI(23.67±1.35)kg/m2;疾病类型,子宫腺肌症12例,子宫内膜异位症9例,子宫肌瘤28例。观察组年龄37~63岁,平均年龄(48.19±4.75)岁;BMI 19~30 kg/m2,平均BMI(23.74±1.29)kg/m2;疾病类型,子宫腺肌症14例,子宫内膜异位症10例,子宫肌瘤25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本研究获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年龄35~65岁;临床资料完整;语言、认知功能正常。
排除标准:严重凝血功能异常者;有肺栓塞、DVT病史者;心肺功能不全者;合并恶性肿瘤者;精神疾病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1)健康宣教。介绍疾病相关知识及术前、术后相关注意事项,指导患者学习有效排痰和咳嗽方法。详细介绍手术情况,填写知情同意书。(2)术前护理。术前1 d进食半流质食物,22:00后禁食,保证充足的睡眠。(3)术后护理。对患者生命体征、手术切口、阴道流血和残端出血情况进行观察。记录引流量和颜色变化,确保引流管通畅。待病情稳定且肠鸣音恢复后,指导患者进食流质食物,待肛门排气后可予以半流质食物,待排便后可过渡至正常饮食。对于排尿困难者应采取多种方式诱导排尿。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血栓风险评估指引下的护理。(1)成立护理干预小组。小组成员由4名病房护士、3名手术室护士、1名医生和1名护士长组成,小组组长由护士长担任。对小组成员进行统一培训,要求所有成员充分了解腹腔镜广泛性子宫全切术及相关疾病知识,并掌握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的相关知识及不同风险分级的预防措施。制定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指引下的护理方案,每周进行1次组内讨论,对护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探讨,不断完善护理方案,确保护理方案的可实施性和科学性。(2)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对术后患者综合因素和临床基本风险因素进行评估,分为低风险(0~1分)、中风险(2分)、高风险(3~4分)和极高危风险(≥5分)。(3)具体护理措施。针对低风险患者,予以健康教育,通过微信推送、口头、观看视频等方式向患者讲解血栓形成及危害;在床头、病历本上悬挂等级标识,及时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指导患者早期活动,清醒后进行踝泵运动,即患者躺在床上,大腿伸直,全身放松,用力将脚尖绷直,持续3 s后放松,之后用力勾脚尖3 s,以踝关节为中心,脚趾做360°环绕,15 min/次,6~8次/d;每隔2 h更换1次体位,术后6 h可取半坐卧位,24 h可下床活动。针对中风险患者,予以健康教育、早期活动的同时给予机械预防或药物预防,间隙性气囊加压或遵医嘱给予低分子肝素钠和抗凝药物。针对高风险患者,予以健康教育、早期活动、机械预防和药物预防。针对极高风险患者,在健康教育、早期活动的同时,若无大出血时可联合机械及药物预防,若存在大出血风险应先机械预防,大出血风险降低时可继续联合机械及药物预防(术后6~12 h开始使用,使用至患者可自由下床活动即可)。
1.3 观察指标
(1)DVT发生率。干预3 d后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血管阻塞静脉处无血流信号或血流信号低,且患肢皮肤呈黯红色或青紫色,皮温高,下肢明显压痛则可判定为DVT。(2)术后恢复情况。记录患者首次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3)凝血功能。干预前、干预后采用细胞分析仪测定TT、PT和APTT。(4)生活质量。干预前、干预后采用SF-36量表评估,包含生理职能、躯体功能等8个维度,共计36个条目,每个维度0~100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质量越高。(5)护理满意度。采用医院自拟满意度调查表评估,其Cronbach's α系数为0.85,重测效度为0.87,总分100分,评分≥80分为满意,60~79分为基本满意,<60分为不满意。总满意率=满意率+基本满意率。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DVT发生率
观察组有1例发生DVT,发生率为2.04%(1/49),对照组有8例发生DVT,发生率为16.33%(8/49),观察组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04,P=0.036)。
2.2 术后恢复情况
观察组首次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凝血功能
干预前,2组TT、PT、APT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TT、PT、APTT水平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4 生活质量
干预前,2组SF-36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SF-36各维度评分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5 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较传统开腹手术而言,腹腔镜广泛性子宫全切术因其微创特点,已成为子宫疾病患者的常用方法[5]。但由于手术时间较长,术中CO2气腹会阻碍下肢静脉回流,从而引起静脉血流淤滞,且腹腔镜手术虽属于微创手术,也属于有创操作,可能会引起机体应激反应,使凝血系统被激活,极易导致患者出现DVT[6-7]。DVT的形成既影响患者术后康复,也会增加患者医疗费用支出,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因而增强预防意识,对DVT发生风险进行评估,并据此采取针对性防范措施,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是国际上常用的DVT风险评估模型。本研究采用的是改良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模型,仅纳入了与妇科疾病密切相关的指标。结果显示,观察组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首次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TT、PT、APTT水平高于对照组,SF-36评分、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表明腹腔镜广泛性子宫全切术患者应用血栓风险评估可有效预防DVT,改善凝血功能,促进术后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基于血栓风险评估的护理,通过成立护理小组,对小组成员进行培训,可增强护理人员的预防意识和防治知识,确保护理措施实施到位[8]。本研究根据不同风险等级予以健康教育、早期活动、机械预防和药物预防,通过健康教育使患者充分认识到DVT的危害性,提高患者重视程度及治疗、护理依从性;早期活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避免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从而达到预防DVT的目的;机械预防主要采用间隙性气囊加压,可有效促进静脉排空和血液淤滞,增加下肢动脉血液,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从而预防DVT的发生;低分子肝素钠和抗凝药物的使用可预防血凝块形成,预防DVT。血栓风险评估的落实可起到提前预防的作用,针对不同风险等级患者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措施明确、直观、可操作性强,确保护理行为的科学、规范、执行到位,从而降低DVT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可融洽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9-10]。
综上所述,腹腔镜广泛性子宫全切术患者应用血栓风险评估可有效预防DVT,改善血凝状态,缩短康复进程,提高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沈居丽,贾惠芳,郜玫,等.基于风险评估的集束化护理在预防全子宫切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22,43(2):160-165.
[2] 罗艳,帅永开.改良截石位联合加速康复外科预防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观察[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9,16(5):188-191.
[3] 胡素雷,袁华.改良截石位结合临床护理路径运用于腹腔镜子宫全切术中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探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27(8):905-908.
[4] 焦翠丽,张艳艳,陈晓,等.预防性护理预防老年脊柱骨折术后患者压疮和下肢深静脉血栓风险的价值[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1,30(7):774-777.
[5] 索宏兵,张蓓.妇科手术患者术后使用低分子肝素钙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及安全性观察[J].山东医药,2019,59(11):84-86.
[6] 汪君芬,夏群伟,陈玉飞,等.阶段性管理干预对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8,33(11):1021-1024.
[7] 阳慧.血栓预防策略对高危因素妇科围术期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研究[J].陕西医学杂志,2018,47(5):580-582.
[8] 李林红,陈婕妤.循证护理干预对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情绪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8,22(2):97-99.
[9] 李小梅,曾秀文,谢秋娴.延续护理在改善腹腔镜次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性生活质量中的作用[J].广东医学,2018,39(9):1426-1428.
[10] 刘琼英,黎秋容.快速康复外科干预模式对腹腔镜子宫全切术患者应激反应及康复效果的影响[J].医学临床研究,2018,35(9):1817-1819.
(编辑:徐亚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