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秋华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开展床旁血液滤过治疗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对兴国县人民医院2017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60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开展床旁血液滤过治疗,将治疗期间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的29例患者归为常规组,31例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患者纳入综合组。比较2组干预前后心率(heart rate,HR)、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呼吸频率(respiratory rate,RR)、急性生理健康与慢性生理健康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Ⅱ)、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分、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后,综合组HR、MAP和RR水平均比常规组低(P<0.05);综合组APACHEⅡ评分、SDS评分、SAS评分比常规组更低(P<0.05);综合组住院时间比常规组短(P<0.05);综合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行床旁血液滤过治疗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体征和病情,减轻负性心理,有助于康复进程的缩短,并发症发生风险较低,应用价值明显。
【关键词】 急性重症胰腺炎;血液滤过治疗;护理干预
文章编号:1672-1721(2024)17-0020-03 文献标志码:A 中国图书分类号:R473.5
急性胰腺炎为临床常见的急腹症,表现为全身性炎症反应、腹痛、发热等,具有发病急骤、病情进展快的特点,进入重症阶段后可导致患者多器官衰竭,严重威胁患者生命。针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临床采用的主要治疗方式为血液滤过治疗。床旁血液滤过能模拟肾小球滤过作用,有效清除患者血液中的炎症介质和堆积毒素,有助于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保障抗炎因子的合理释放,治疗效果确切[1]。有研究指出[2],对接受血液滤过治疗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实施合理规范的护理干预,能在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的同时减少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情绪。常规护理针对性较弱,不能满足重症患者的护理需求,而综合护理干预包含心理、环境、营养等方面的护理内容,能根据患者实际需求开展护理干预,护理质量较高[3]。基于此,为进一步探讨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开展床旁血液滤过治疗的护理干预措施,本研究选取60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进行对比探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兴国县人民医院2017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60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开展床旁血液滤过治疗,将治疗期间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的29例患者归为常规组,31例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患者纳入综合组。常规组中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36~76岁,平均(63.29±5.72)岁;发病至入院时间5~21 h,平均(11.72±3.16)h。综合组中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35~
72岁,平均(62.36±5.69)岁;发病至入院时间8~26 h,平均(12.10±3.29)h。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经腹部CT检查确诊为急性重症胰腺炎,且胰腺组织出现不同程度坏死;年龄<80岁;发病至入院时间<72 h;无血液系统疾病;临床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或肝肾功能障碍;伴有恶性肿瘤;伴有严重意识障碍或精神类疾病;存在免疫系统疾病;合并急性或慢性感染类疾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床旁血液滤过治疗。治疗期间为常规组患者提供常规护理,包括监护生命体征、遵照医嘱开展工作,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妥善固定血液滤机,按照相关要求进行操作。
综合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1)心理护理。主动与患者沟通,及时了解患者心理变化,在病房适当播放舒缓类音乐,缓解患者情绪。护理人员可告知患者后续治疗、护理方案,并及时将病情进展告知患者,与患者分享既往治疗成功案例,增强患者治疗信心。对于情绪起伏较大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及时进行安抚,必要时可在医师指导下使用镇静药物。护理人员需要向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让患者理解配合治疗对病情转归的重要性,以提高患者对临床工作的配合度。(2)治疗护理。进行血液滤过治疗前,护理人员需要检查过滤器的工作情况,配置合适置换液并根据实际情况对治疗参数进行调整,确保各管道的通畅,上机前仔细对导管进行消毒,下机时应使用质量分数为0.9%的氯化钠注射液冲洗管腔,避免血液残留。指导患者采取正确体位进行治疗,治疗期间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要求,妥善固定穿刺导管,进行正压封管,避免导管发生扭曲、变形或折叠,对患者穿刺部位进行定期消毒,及时更换置管敷料,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并注意观察患者神志、面色的变化情况。此外,护理人员应进行液体管理,确保患者液体平衡,记录患者24 h内的尿量、引流量和超滤液量,合理分配滤过量。(3)营养护理。为患者提供营养均衡的鼻饲液,以患者耐受情况为依据调整鼻饲液输注速度,将起始输注速度控制为10~20 mL/h,之后逐渐调快输注速度,鼻饲时患者需要保持半卧位,护理人员需要提前清理患者鼻腔、口腔分泌物,观察胃潴留情况,可进行分段喂养,根据患者个体耐受情况调整鼻饲液浓度。(4)生活护理。确保患者病房环境清洁,定期对病房进行杀菌消毒,保持室内温度适宜,室内应有适当光照,每日定时为患者翻身扣背,避免压疮。
1.3 观察指标
比较2组干预前与干预后72 h的各项指标。(1)HR、MAP和RR。(2)APACHEⅡ评分由急性生理学评分(含有12项生理参数)、慢性健康评分与年龄评分组成,分为6级评分,分值越高代表患者的病情越严重,提示预后不良[4]。(3)SAS量表由20条评分项目组成,采用4级评分法,评分>50分提示患者存在焦虑情绪,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的焦虑程度越严重[5]。(4)SDS量表由20条评分项目构成,采用4级评分法,评分>53分表示存在抑郁情绪,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的抑郁程度越严重[6]。(5)记录2组住院时间。(6)观察护理期间患者消化道出血、腹腔积液、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此次研究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HR、MAP、RR水平对比
干预前,2组HR、MAP、RR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综合组HR、MAP和RR水平均比常规组低(P<0.05),见表1。
2.2 2组APACHEⅡ、SDS、SAS评分对比
干预前,2组APACHEⅡ、SDS和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综合组APACHEⅡ、SDS、SAS评分比常规组更低(P<0.05),见表2。
2.3 2组住院时间对比
综合组住院时间为(26.63±5.61)d,常规组住院时间为(32.78±6.49)d,综合组住院时间比常规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34,P<0.001)。
2.4 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综合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急性重症胰腺炎病情进展快速,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均较高,可导致胰腺组织出现不同程度损伤甚至坏死,对多器官功能均有影响,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机体内存在大量促炎因子,对毛细血管通透性造成影响,血液中毒素较多,而床旁血液滤过以弥散原理为依据,可对肾小球滤过作用进行模拟,对血液中炎症因子和毒素进行有效清理,是挽救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重要治疗措施[7]。但是,血液滤过治疗毕竟属于一项侵入性操作,患者免疫水平低下,在高代谢状态下较易被病原菌侵入,引发感染等,不利于治疗的顺利开展,因此有必要配合规范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进一步提升护理效果。
虽然常规护理模式在临床上应用范围较广,在多种疾病的临床护理中取得较高成效,但是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对护理要求更高。综合护理干预以患者为中心、以病情作为指导,可结合患者实际需要提供全面性、综合化的护理干预措施,护理方案较为合理,兼顾患者生理与心理,整体护理质量较高[8]。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综合组HR、MAP和RR水平均比常规组低(P<0.05),表明对接受血液滤过治疗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实施综合护理能够改善其生命体征。原因为,综合护理干预中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系统化、规范化的护理服务,护理人员及时检查过滤器的工作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对治疗参数进行调整,确保治疗期间各管道的通畅。妥善固定导管,能避免治疗期间导管扭曲、折叠情况,从而保障血液滤过治疗效果,有效控制患者病情[9]。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综合组APACHEⅡ、SDS、SAS评分比常规组更低(P<0.05),说明在血液滤过治疗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病情,减少患者负性心理。这是因为,综合护理能为患者提供环境、生活、心理方面的干预措施,护理人员能根据患者心理状态实施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服务,并将与疾病和后续治疗的相关信息告知患者,能够帮助患者树立治疗信心,稳定患者情绪,从而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期间依从性,获得更优治疗效果。APACHEⅡ评分是临床应用广泛的客观评分方式,有助于了解危重患者的病情。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病情危急,生命体征不稳定,患者受疾病影响容易出现恐惧、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影响血液透析治疗效果,而综合护理干预能为患者提供舒适、整洁的住院环境,在护理人员的陪护下患者不良情绪可得到缓解。本研究结果显示,综合组住院时间比常规组短(P<0.05),说明进行综合护理可缩短血液滤过治疗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康复进程。这是因为,综合护理措施具有针对性,可结合患者病情进展情况制定护理方案并进行液体管理,确保患者液体平衡,实现滤过量的合理分配,促使治疗效果得到提升,缩短康复时间。有研究指出[10],在综合护理干预下实施床旁血液滤过治疗,可缩短患者治疗时间,减少医疗费用支出,在促进患者早期康复的同时减轻了患者的经济压力。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下,护理人员能为患者提供营养支持,并根据患者耐受情况对鼻饲液输注速度进行调整,可避免因输注速度过快而引发肠道反应,而且合理的营养支持能帮助患者维持基本的身体机能,有助于患者病情的控制。本研究结果显示,综合组干预期间并发症总发生率比常规组低(P<0.05),提示血液滤过治疗中采用综合护理有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血液滤过治疗能利用滤过膜对患者血液进行高通透性滤过,可清除血液中炎症介质,提升抗感染细胞因子水平,改善患者炎症反应,避免疾病进展对机体其他器官造成损伤。但是,血液滤过治疗需要患者禁食,可导致患者免疫力下降,病原菌感染的风险较高。在综合护理模式干预下,护理人员能为患者提供适合的营养支持,能在患者治疗期间避免营养不良的同时提高机体免疫力;护理人员观察患者胃潴留情况,能在确保患者获得规范化营养支持的同时对消化系统进行保护,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11]。
综上所述,行床旁血液滤过治疗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体征,改善患者病情,减轻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情绪,缩短康复进程,并发症发生风险较小,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袁野.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连续性静脉血液滤过治疗的护理措施[J].中国医药指南,2021,19(3):236-237.
[2] 胡东祥.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2021,33(1):52-53.
[3] 李楠.床边血液滤过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2021,33(1):49-51.
[4] 陈碧群,王宝春.综合护理干预在急性重症胰腺炎病人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全科护理,2020,18(29):4000-4003.
[5] 杨丽平,江宇云,梁阳娣,等.ICU优质护理对行床旁血液滤过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8,31(24):3750-3752.
[6] 张婷.重症胰腺炎患者血液滤过治疗中的护理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20,39(2):146-148.
[7] 王俊.风险护理在泮托拉唑钠联合血液滤过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护理中的应用及对患者血清hs-CRP水平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9,38(24):4163-4166.
[8] 杨岩.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行床旁血液滤过的护理措施及效果[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12(2):138-139.
[9] 徐同香.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连续性静脉血液滤过治疗的护理措施[J].当代护士,2019,26(10):127-129.
[10] 王淑敏,温雅,晋忠会.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行床旁血液净化的综合护理干预效果[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20,31(6):763-764.
[11] 李彩凤,王艳春,张雪.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床旁血液滤过的护理体会[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11(24):188-190.
(编辑:徐亚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