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学校、教师、家庭要重视新时期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理解心理健康教育中家校共育的实际意义。学校要理清心理健康教育、家庭教育的概念及其联系,解读当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家长教育理念滞后、家庭教育方式与内容单一、家校社联合机制不健全等问题,采取优化家长教育理念、应用科学教育方法等策略,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以更加科学、系统、长效的机制和举措来开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各种心理问题的诊治、干预,为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支持。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家庭教育;问题梳理;措施分析;家校共育
作者简介:蒯裕华(1981—),男,江苏省丹阳市正则小学。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的教育教学不仅要重视提高学生的文化水平,还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通过有效的教育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家长作为学生教育的主体,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但部分家长由于缺少教育经验、与孩子的沟通不到位,未能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指导价值。因此,家长需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选择合适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一、心理健康教育概述
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使用心理学相关的教育方法,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心理健康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学校和家长需要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提高学生的基础素质。常见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包括学习心理辅导、情感教育、健全人格培养以及心理修养指导等。二是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进行矫正,主要针对少数存在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的学生开展心理辅导。部分学生由于学习压力较大,存在课堂注意力不集中、厌学等问题,个别学生还出现了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学生常见的行为问题包括多动、说谎、打架等。教师和家长需要深入分析学生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指导措施。
二、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通过分析与家长、学生的沟通对话以及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笔者认为目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家庭教育存在以下问题。
(一)家长教育理念滞后
教育理念是教育工作的基础。部分家长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过度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未深入分析他们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部分家长忽视家庭氛围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家庭氛围紧张或冷漠,对孩子的性格塑造产生了负面影响。造成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家长的教育理念不正确,在教育中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在管教孩子时未能从他们的心理发展规律以及实际需要出发,不仅无法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还可能使孩子与自己逐渐产生心理上的隔阂[1]。
(二)家庭教育方式与内容单一
家庭教育直接影响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家庭教育方式与内容单一,会导致心理健康教育效果不佳。一是部分家长采取的教育模式为严格约束或宠溺放任,在处理孩子的心理问题时,往往采取说教的方式,未能深入分析其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二是部分家长往往在孩子出现心理问题之后才开始关注心理健康教育,他们的心理健康知识不足,教育引导存在一定的问题。三是部分家长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关注重点在于孩子是否存在心理疾病,只要孩子不存在抑郁症、焦虑症等心理疾病,他们就认为自己的教育工作有效。这些错误的教育方式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家长需要结合孩子成长发展的实际情况,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以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使其主动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2]。
(三)家校社联合机制不健全
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需要学校和教师的努力,也需要家庭和社会的积极参与,多方共同推动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和发展。目前,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心理健康课程为主,传授的心理健康知识有限,需要进行拓展和补充,但从当前实际情况来看,部分地区的家校社联合机制不健全,导致社会力量无法充分发挥其教育作用,不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实施。
三、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家庭教育的开展措施
面对现阶段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各方需要正确认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采取合适的教育措施,为学生构建美好的学习与生活环境。
(一)优化家长教育理念
为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家长应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明确心理健康教育对孩子成长发展的重要性。为此,家长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深刻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家庭教育具有亲密性和长期性,父母作为孩子的启蒙老师,能够充分了解他们的特点,及时采取心理健康教育措施。由此可见,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比学校教育更持久、更深远,家长应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家庭教育工作的重点。二是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学校和家庭在心理健康教育上的总体目标是一致的,即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使其获得全面发展。家庭教育应侧重培养孩子理解世界、珍爱生命、关爱社会、感恩人生、创造生活的积极心理素养,使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三是摒弃过度重视成绩的教育理念。一方面,家长应不断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储备,正确看待孩子的学习成绩,避免给孩子过大的学习压力;另一方面,家长应教导孩子在提高成绩的同时注重自身能力和素养的发展,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主动与其沟通,了解其内心所想。四是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家长要努力营造和谐、民主、友爱的家庭环境,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成长[3]。
(二)应用科学教育方法
家庭教育方法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家长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需结合学生的心理现状及成长需求,选择科学的教育方法。
1.采取民主型教育方式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迅速发展,对独立生活有强烈的心理需求,部分学生甚至会出现自我教育倾向,抵触家长的约束和干涉。尤其是小学高年级的学生,随着知识和能力的积累,他们有更多的精力去参与各种活动。基于上述发展特点,民主型教育方式更贴合学生的发展需求。家长与孩子沟通时,应尽量站在孩子的视角,通过换位思考了解孩子的思维模式,充分尊重其隐私和独立需求等。在做与孩子有关的家庭事务的决定前,家长应与孩子沟通,强化其参与感,让其感受到自己是家庭中重要的一员,否则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比如,部分家长希望孩子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培养兴趣爱好,便代替孩子选择了兴趣项目,并未征询他们的意见。这不仅会影响孩子的个性化发展,还会使孩子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严重时还可能导致心理问题。同时,在一些孩子自己的事情上,家长可以让孩子自行做决定,也可以对其进行引导,但不强迫。
2.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培养自信心有助于提高心理素质。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多给予孩子真诚的赞美和鼓励,肯定他们的努力和成就。赞美应具体、真实,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关注和支持。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设定合理的期望,避免要求过高或过低。过高的期望可能会让孩子感到压力,产生挫败感;而过低的期望则可能会导致孩子缺乏挑战的欲望和动力。此外,家长要教导孩子积极面对困难和失败,培养他们的抗挫折能力,通过挫折教育,让孩子正确看待失败,及时从负面情绪中走出来,避免因负面情绪堆积而产生心理问题。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家长也要给予学生支持和帮助,让学生感受到身后始终有人支持自己,从而树立克服困难的自信心[4]。
3.掌握正确的沟通方法和技巧
家长要选择合适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孩子的爱,让孩子理解并接受自己的爱。一方面,孩子如果意识到家长是关爱自己的,在遇到问题时会更愿意主动表达,进而使家长能够及时发现孩子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另一方面,家长采取有效的沟通方法和技巧,有助于缓解孩子的不良情绪,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第一,家长在与孩子沟通时,应避免夸大事实,尤其是当孩子犯错时,家长不应夸大孩子的过错,避免孩子出现抵触情绪。在沟通时,家长应尽量避免使用“你总是……”“你就会……”等话语。第二,在与孩子对话时,家长应尽量不使用较为笼统、模糊的话语,避免双方因理解不一致而产生矛盾。比如,当孩子犯错时,家长需要明确指出孩子具体存在的问题,让孩子明白家长是对具体的行为表示不满,而不是在否定自己。第三,家长应尊重事实,在指出孩子的错误时要有理有据。一些家长面对孩子的错误,经常说“你每次都这样”“你每次都有话说”,孩子听到这些话后容易产生愤怒、悲伤、失望等情绪,这既不利于解决问题,又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4.反思教育模式
家长需要经常反思自己的教育模式:一是反思自己是否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根据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反馈,分析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不足;二是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是否让孩子反感;三是反思心理健康教育是否达到目标。家长可以定期与孩子一同进行心理健康测试,引导孩子主动表达自己的看法,了解孩子的心理发展情况。
(三)完善家校社联合机制
为保证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学校、家庭和社会需建立健全联合机制,形成教育合力,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
从学校的角度出发,学校方面需要积极与家长沟通,利用家长交流会等机会向家长传递学校的管理理念、教育方法等。可以组织家长聆听心理健康教育讲座,让家长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也可以借助社交平台向家长分享正确的教育方式和技巧,丰富家长的专业知识储备。
从社会的角度出发,需要充分发掘社会教育资源,发挥社区组织力,组建家长互助组织,宣传推广学生心理健康识别及家庭正向教育理念。在社区内宣传相关理念和知识,推动更多家长关注和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掌握正向亲子教育理念和相关技巧,促进家庭关系和睦。
从家庭的角度出发,家长需要重视孩子的日常表现,如果发现孩子可能存在心理问题,可以在第一时间与教师交换信息,寻求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家长也可以通过参加社区组织的各种科普活动等,积累专业教育知识。通过构建家校社一体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可以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拓宽途径,提升家庭教育的质量[5]。
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为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保障学生的心理健康,家长应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同时,学校要努力搭建家校沟通联系的桥梁,建立家校社一体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整合教育资源,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戴华炳.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家校联动模式的探索[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6(7):52-54.
李玲.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家庭教育误区及解决对策分析[J].现代教育论坛,2021,3(11):57-59.
魏玉玲.浅议当前小学心理教育中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考试周刊,2019(80):11-12.
董筱雯,蒋小春.家庭教育对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J].心理学进展,2022,12(10):3450-3454.
辛清.小学生教育与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分析[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9(34):6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