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实践: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方法

2024-07-08 06:50黄寂然
现代基础教育研究 2024年2期
关键词:劳动实践大思政课爱国主义教育

黄寂然

摘   要:劳动实践与爱国主义教育有内在的联系,劳动实践是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方法。然而,目前爱国主义教育面临内容上情感共鸣的缺失、模式上单向输出的不足等困境与挑战,这关系到新时代青年的培养问题。有必要通过劳动实践探索对爱国主义教育的价值引领,从善用“大思政课”到开启“行走的课堂”实践教学模式等方式,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发展提供思路方法。

关键词:劳动实践;爱国主义教育;大思政课;行走的课堂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有助于青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道德。1 基于此,致力于劳动实践教育,全面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坚持把劳动教育融入课程体系,积极开展实践活动,加强推动多方协同合作,从而推动劳动实践在爱国主义教育中发挥更有效、更深远的作用。

一、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内涵和历史使命

1.爱国主义教育的内涵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核心。爱国主义教育是中华民族持续不断的价值追求,充满着对祖国的深厚情感,彰显着人们的坚定信念,表现为人们的自觉行动。新时代青年只有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积极参与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才能更有作为和担当。

2.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历史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2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历史使命,引导学生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这不仅是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责任所在,也是全体青年的共同使命。

二、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的困境与挑战

1.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缺少情感共鸣点

爱国主义教育未能抓住青少年的情感共鸣点,道理深刻却讲解不生动,缺少具有持续性教育“美感”的优质资源供给。目前,一些商业化、流量化的现象扰乱爱国主义教育话语表达。一方面,新新媒体特别是自媒体的传播方式时常伴随着娱乐化行为,极易引发对爱国主义话语的肤浅性认知和表象化理解,弱化了教育者原有的形象与价值。另一方面,网络平台在教育内容方面呈现出单一化的趋势,且平台建设停滞不前。一部分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的网站存在严重的内容同质化问题,只是官方新闻的“搬运工”,其绝大多数内容都是从传统新闻媒体上复制和转载过来的,对内容缺乏有效的挖掘、思考和开发,没有形成自身的特色与价值。长此以往,爱国主义教育优质内容的匮乏将加剧青年群体自身发展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弱化思维能力和政治素养。

2.爱国主义教育模式以单向输出为主

现阶段的爱国主义教育主要为单向输出模式,缺少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双向互动交流。一是思想轻视,存在爱国主义教育弱化的情况。在当下部分学校日常教学环节中,爱国主义教育还是采取以“应试教育”为主导的教学方式。二是方式单一,存在爱国主义教育虚化的情形。有些爱国主义教育方式是千篇一律、循规守旧,然而灌输方式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时代下新的教育方式、新的传播手段有些格格不入。

三、劳动实践与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在联系

笔者认为,劳动实践是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方法,其不仅是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形式和载体,而且丰富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内涵,提升了劳动教育的质量。

1.劳动实践成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

爱国主义应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改变而不断发展。《纲要》指出,“要丰富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载体”,就要“广泛组织开展实践活动”。1 劳动实践在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中具有重要的育人价值和实践价值。学校要承担起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时代新人的重要使命,要推动践行以爱国奉献、明礼遵规、勤劳善良、宽厚正直、自强自律为主要内容的个人品德的养成,就需要在劳动教育中契合爱国主义教育深意,学生的劳动教育除了“出出汗”,更要明白“为何流汗”,以爱国主义教育提升劳动教育格局,明确我们今天拥有的美好生活是曾经无数革命先辈“流血流汗”拼搏换来的,在爱国主义教育中明白新时代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劳动教育更要融入爱国情、报国心,新时代的劳动教育才能破除劳动教育的简单形式,具有更高的价值追求。

劳动实践成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就是要培养新时代青年勇担使命、感恩奋进,鼓励个人靠实干和奋斗实现个人梦和中国梦,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伟大事业需要伟大精神,伟大精神铸就伟大梦想。回望过去,不同的历史时期总是迸发出新的时代精神,其底色永远是爱国主义精神。新时代的劳动模范如袁隆平、于敏、钟南山等,他们的劳动精神无不体现着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

2.劳动实践成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

爱祖国与爱劳动统一于新时代青年学生的公民道德建设中,二者的融合有助于增强学校德育的合力和效果。“爱祖国”“爱劳动”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应发挥教育合力,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实践活动,使受教育者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和爱国情感,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劳动实践在爱国主义教育中承载着重要的育人使命。进一步说,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要将抽象的学术概念赋予具象的实践载体,要将发散的教学情境聚焦到日常的劳动实践中来,使得爱国主义教育成为生动形象、富有情感的劳动体验。学校要充分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运用仪式礼仪、传统和现代节日、自然人文景观和重大工程开展教育,并且要“广泛组织开展实践活动”。2 显然,实践教育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这不仅是巩固和提升基本理论素养的重要部分,更是培育深厚爱国主义情怀的重要途径,要不断推动基础理论向爱国主义实践转化,让青年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践行爱国主义精神。在劳动实践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真正成为担起民族复兴大任的新生力量。

四、运用劳动实践方法开展新时代

爱国主义教育的路径创新

1.善用“大思政课”

破解爱国主义教育主导性弱化、内容缺乏情感共鸣等难题,就要善用“大思政课”,以劳育人,以工匠精神为核心,以劳动实践为抓手,让劳动精神融入爱国主义教育,推进爱国价值观与劳动精神相融合。

以大思政课“学中做,做中学”的育化理念,在“大思政课”内容设计上,遵循教育规律,体现不同阶段教育课程内容的连贯性、教育目标的统一性,就是要实现劳动教育设计的分层递进来强化爱国主义教育成果。在“大思政课”教学实施中,按照“小学讲情怀、中学讲道理、大学讲逻辑”的思政课教育教学规律构建进阶式教学内容体系,把爱国主义精神教育与劳动精神教育创造性地结合起来,用好红色资源和劳动教育载体,使爱国主义教育的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互为补充,形成爱国主义教育的协同效应。小学阶段,劳动教育的核心应聚焦于启蒙爱国认知,在日常劳动中感知劳动的乐趣,从完成个体劳动到参与集体劳动,学会与他人合作劳动,认可劳动光荣,完成小学生对个人与国家关系的具象表达和价值认同。中学阶段,劳动教育的核心应聚焦于理性认知,通过课堂授课、社会实践等各种途径增加认知,逐步达成理论联系实践,在增加劳动知识、技能的同时,开展社区服务,适当参加生产劳动,使学生熟练掌握一定劳动技能,初步养成认真负责、吃苦耐劳的品质和职业意识,理解劳动创造价值,具有劳动自立意识和主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情怀。大学阶段,劳动教育的核心应聚焦于稳固价值观,结合学科和专业积极开展实习实训、专业服务、社会实践、勤工助学等,使学生增强诚实劳动意识,积累职业经验,树立正确择业观,自觉把国家命运与个人前途紧密联系在一起,不断激发爱国热情和报国之志。

2.开启“行走的课堂”实践教学模式

“行走的课堂”实践教学模式通过劳动实践感受新时代中国发展的艰苦卓绝和波澜壮阔,用好红色资源和劳动教育平台,引导青年以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姿态去主动思考和自觉实践,破解爱国主义教育模式单向输出的难题。

一是重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劳动实践活动,学校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首先,要承担劳动教育主体责任,在机构设置、人员配备、课程设计等方面要职责分明,分工清晰。其次,要明确劳动教育核心要求,坚持以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掌握正确必备的劳动技能为主导。最后,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劳动教育形式,旨在不断激发学生对劳动实践的热情和渴望,并积极参与其中,形成良性循环。同时,学校要积极组织并开展劳动周工作,按照学生的年龄和学段的特点进行科学安排:小学低中年级,在校园里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小学高年级和中学,积极鼓励学生走出校园,利用寒暑假和节假日开展“多彩假期”研学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劳动热情;高等学校,则是要加强引导大学生投入更加真实的社会实践,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西部计划”、乡村振兴计划等,使学生积极走进基层生产生活,养成勇挑大梁、承担责任的优秀品质。由此在真实情境下创设的一系列劳动实践活动,以大中小学不断进阶的培育模式,强化学生的劳动责任、品质和精神,从而在劳动实践中厚植和增强学生的爱国精神。

二是坚持爱国主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融合,引导中小学生积极参加实验活动、科技发明比赛、劳动技能竞赛等,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实践动手能力;引导大学生结合自身所学的专业,通过实验实习实训、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各类竞赛来提升自身实践能力,强化自身专业技能,培养创新创业精神。针对当前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难题,高校要在教学中引导广大学生以科技强国为学习动力,鼓励大学生开展常态化科研实践,不断提高其科研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能力,为日后从事科技创新事业奠定基础。大学生在毕业后要积极主动融入社会,要志存高远,也要脚踏实地,在平凡的岗位创造出不平凡的劳动,用自己的劳动智慧和劳动创新来为强国建设添砖加瓦。

三是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提升实践教学地位,为爱国主义教育固本培元、凝心铸魂提供平台。通过从传统教室到真实场景空间,拓展教学场景的空间;从静态纸质教材到动态鲜活素材的转化,丰富教学资源和教学内容;从学生听到学生讲,实现教学方式的变革;从行动到心动,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要求;从“学而信”到“信而学”,提升教学效果。实践教学要立足爱国主义教育,一是可以邀请新时代榜样人物和劳动楷模走进课堂,与青年学生互动。在亲身感受楷模的经历与事迹中,学生会深刻体会爱国的深刻内涵与时代意义,由此爱国主义的种子在心中生根发芽;二是要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中国大地上去做调查研究和撰写论文,去调研社会的生产生活实际问题,在实践中了解、体会爱国主义的更多元化的特点,使得学生既开拓专业视野,又体会祖国日新月异的发展,最终爱国主义的真情实感油然而生。

猜你喜欢
劳动实践大思政课爱国主义教育
走进社会大课堂,善用“大思政课”
正确把握善用“大思政课”的精神实质
“大思政课”的理论要义与实践导向
高校“大思政课”格局下舞蹈课堂与思政内容融合的思考与探究
劳动实践与唯物史观的形成
基于《德意志意识形态》的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探究
浅谈如何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浅谈化学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
开展劳动实践,培养留守儿童生存生活能力
马克思分配正义观的阐释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