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新动向”:问题与防范

2024-07-08 09:22孙来勤范先佐
现代基础教育研究 2024年2期
关键词:新动向乡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

孙来勤 范先佐

摘   要:乡村小学教师建设出现了“选调走”和“不用下”的“新动向”。如不及时有效地防范,乡村小学教师队伍将面临“结构坍缩化”和“信念异质化”的问题。为留住优秀师资,应实施乡村小学教师工资倍增和职称自然晋聘计划;应创新乡村小学教育人力资源管理制度,通过入口、出口、编制、班额等方面的改革,优化乡村小学教师队伍;应实施乡村教育自信提振工程,增强乡村小学教师队伍的内生动力。

关键词:乡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新动向

为推动和促进乡村教育振兴,乡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应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加以特殊的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当前,不少省份已出台了相关政策或指导性意见,正尝试通过优化乡镇驻地中心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做法,以辐射和带动周边乡村小学教师队伍总体水平的提高。但是,研究者在山东、河南、安徽、浙江、湖北五个省份十余县的田野调研发现,一些地方已不再为乡村小学配置师资,且在“合村并居”工作中大量撤并乡村小学,造成了乡村小学生进一步向城区流动。上述做法造成城区小学教育资源的紧张和乡村小学教育资源的闲置,导致乡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出现了“新动向”,派生了新问题。上述问题亟须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警惕,并尽早加以防范或干预。

一、乡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新动向”的基本表征

受乡村人口自然增长率持续走低和城区化进程持续推进的影响,近年来,乡村小学适龄生源和存量在读学生正逐年减少,而相应的城区学生却持续增加。虽然当前城乡小学执行统一的教师编制配置标准,乡村小学普遍“总量超编”却“学科结构性缺编”,而城区小学却“总量缺编”。鉴于此,不少地方以“集约财政和小学师资”或“经营办好城区小学”为目的,改变了以往严格限制乡村小学教师进城工作的做法,采取了更为不利于乡村教师发展的师资配置举措,使得乡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出现了“新动向”。

1.从“留不住”到“选调走”

长期以来,乡村小学始终是偏远闭塞、工资待遇低下、设施设备落后、教师职业发展空间狭促的代名词。乡村小学教师也普遍面临着社会地位低、工作负担重、工作环境差的现实困境,导致了乡村小学教师队伍总体的稳定性较差和离职意向较强。1 自《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实施以来,各地政府普遍采取了提供乡村工作津贴补助、职称指标向乡村倾斜、建造周转住房等举措,力图吸引留住存量乡村小学教师。然而为了获取更为丰富的机会收益,为了便于子女接受城市教育,乡村小学教师“留不住”的老问题依旧没有得以妥善解决。尤其是自2020年7月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颁布《关于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以来,乡村教师住房公积金政策已在全国各地普遍实施,为助力城区存量建成商品房产的消化,很多地方出台了较大幅度的购房优惠政策,支持鼓励乡村教师进城购房,这更加强化了乡村小学教师(尤其是中青年优秀教师)脱离乡村小学的意愿。

与此相呼应,乡村小学适龄生源正在减少,并快速向城性流动。这一状况打破了基于既定生师比的乡村小学教师数量结构的总体平衡,导致乡村小学教师总体富余。在山东P县、安徽C县、浙江W县、河南F县的调研发现,当地政府及教育管理部门通过选拔乡村小学优秀中青年教师进城轮岗、交流学习,向城区小学调配师资,以缓解城区小学教师“总量缺编”的问题。有些地方甚至发布了考试选调公告,以“公开、公平、公正”的方式从乡村小学选调优秀教师向城区流动。以浙江W县为例,仅在2023年,该县就通过公开考试,为城区小学选调了170名乡村小学教师,其中不乏市县级优秀教师、教学能手和优秀教育工作者。

2.从“下不去”到“不用下”

增量乡村小学教师的“下不去”是困扰乡村小学建设队伍建设的“老问题”,主要关涉两类人群:一是参加小学教师编制招考者,二是公费师范毕业生。为解决乡村小学教师“学科结构性缺编”和城区小学教师“总量缺编”的问题,各地均设置了一定数量的城乡教师岗位,但报考城区小学的教师人数远超报考乡村小学的教师人数。以安徽L县2021年的小学教师招考为例,该县计划招考86名小学教师(城区42人,乡村44人),4577人参加了城区42个岗位的招考,1883人参加了乡村44个岗位的招考。因17个乡村小学教师岗位被已录用者放弃,且无人替补,该县不得不组织了第二次招考。

鉴于城区小学普遍出现的教师“总量缺编”,各地逐步增加了对城区小学教师编制调剂补充的力度,乡村小学教师配置工作正从“下不去”逐步演变为“不用下”。山东S县与湖北J县均强调“鉴于超过半数小学生在城区就读,且致城区小学教师数量缺口较大的现状,今后几年,新调剂的教师编制主要用于城区小学”。浙江Y县因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实施办法》,从2016年至2020年,陆续为乡村小学补充了约700名教师。但从2021年以来,便再未补充过。该县北部和东部几个偏远山区乡镇的小学教师存在的“学科结构性缺编”问题仍未得以妥善解决。同时,该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跟加盟托管的乡村小学之间的城区教师支教活动,也因城区小学师资的不足而无法开展。

二、乡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派生出问题

乡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对于乡村义务教育具有基础性、托底性战略价值,已成为乡村振兴和乡村教育振兴的重要领域。如果不能得到有效建设,乡村教师队伍将派生出以下问题。

1.乡村小学教师队伍“结构坍缩化”

“坍缩”原本是一个天体物理学概念,用于形容恒星因内核燃料枯竭和温度降低,不能提供足够的热量和张力来平衡内核的引力,导致星体结构被挤压而向内收缩,其内部物质结构也被破坏而进入的一种失衡状态。2 这一概念为组织社会学所引用,用于形容一个组织因无法持续加入新成员以及核心成员的剥离,而出现了组织结构内缩、组织体量缩小、组织功能衰减、组织成员凝聚力降低的一种状态。3 当前,乡村小学教师队伍正面临着类似的困境。鉴于乡村小学教师“总量超编”,导致乡村小学教师队伍既无新增“能量来源”,又失去存量“内核能源”。同时,伴随乡村小学撤并的是乡村小学组织结构、组织生态和教师人际关系的再建,是同事、师生、上下级关系的重新磨合与逐渐适应。如不加以及时有效地遏制,上述失衡状况必将造成乡村小学教师队伍体量的总体收缩和内部凝聚力的持续降低,并最终“结构坍缩化”。

以湖北J县某镇为例,2017年秋季开学时,该镇尚有1所中心小学和6所村小,在编教师236人,平均年龄为44.6岁,55岁及以上者的占比为35.9%,副高及以上职称者为47人。因生源自然减少和向城性流动,从2018年起,政府便不再为该镇配置小学教师。2021—2023年,该镇驻地周边的3所村小并入了中心小学,将另外3所村小合并为1所村小。截至2023年秋季开学,该镇共有在编小学教师229人,实际在编在岗小学教师186人;43人被以“岗编分离”的形式,选调去了城区小学。目前,该镇在编在岗教师的平均年龄为48.3岁,55岁及以上者的占比增长到41.2%,副高及以上职称者仅剩28人。在编在岗教师中有105名教师在县城购置了房产,他们在进城轮岗指标上的竞争极为激烈,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同事和上下级关系,甚至影响到了课程的安排和课后服务的布置。

2.乡村小学教师队伍“信念异质化”

“信念异质”是金融学术语,是投资者对未来收益产生的不同预期。1 投资者的“信念异质化”程度越高,金融市场往往越不稳定,投资者普遍收益的概率也将随之降低。借用金融学术语,如果将乡村小学教师比作理性投资者的话,那么乡村小学教师职业就是其投入文化、时间和精力成本而“购买”的“产品”。他们之所以选择并从事乡村小学教师职业,正是基于对乡村小学教师职业收益预期的一致性认知。我国采取了一系列优化乡村教师队伍的举措,如公费师范生培养、乡村工作补贴、乡村教师职称改革等,其实都是为了确保并提升乡村小学教师队伍的“信念同质化”程度。

然而,对浙江Y县、湖北J县、安徽C县等地的调查发现,有些地方因县级财力紧张而难以及时足额发放乡村工作补贴,也有些地方正因城区教师基数扩大而难以确保乡村小学教师职称的“即评即聘”。而且,随着乡村优势家庭的持续进城,带动优秀学生的持续流失,乡村小学存量学生多为中等生和后进生。以安徽C县某镇中心小学为例,截至2023年秋季开学,超六成的存量学生为留守儿童、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儿童或单亲离异家庭儿童。乡村小学生源质量不断降低,乡村小学教师正面临学生更难管、成绩更难提、工作成就感更低的困境;又因超七成的乡村小学教师已在城区购置了房产,使得不少乡村小学教师对其职业收益的预期产生了动摇。与此同时,乡村小学教师对便于子女接受城区教育、享受城区生活便利条件、获取更高职业效能感的诉求在持续攀升。2 如任凭上述现象或问题的持续蔓延,乡村小学教师队伍的“信念异质化”程度将不断加剧,必将影响到乡村小学教师群体的职业信心和留职意向,进而影响到乡村小学教师队伍的稳定性。

三、乡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新动向”的问题防范

尽管党和国家从提高地位待遇、创新挖潜编制管理、畅通城乡一体配置渠道等方面,提出了系列推进乡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指导性意见,出台了系列专项支持政策,但受制于县级政府的政策创新能力不足和财政压力,有关政策举措并没有实质性突破长期困扰乡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机制体制性阻碍。同时,因受传统行政理念和思维惯性的影响,加之缺乏上级政府的专项支持或财政转移支付资助,县级政府大多失去了优化乡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意愿和动力。这是导致当前乡村小学教师建设出现“新动向”且派生出“新问题”的关键所在。为警惕和防范乡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以上问题,为努力造就一支热爱乡村、数量充足、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的乡村小学教师队伍,亟须通过一系列纵深性和创新性政策改革,来破解有关机制体制性阻碍。

1.实施工资倍增、职称自然晋聘计划,真正吸引留住优秀师资

近些年来,乡村小学在校舍建设和设施设备更新等方面,已获得了长足进展。但乡村小学教师队伍的总体结构没有获得根本性优化,总体质量没有实质性的提升,乡村小学教师职业依旧不具备留住优秀师资的强大优势。虽然各地普遍实现了“乡村小学教师的平均工资待遇不低于当地公务员”,但乡村小学教师的职业声望和社会地位依旧远低于当地公务员;虽然各地普遍实现了“乡村小学教师的平均工资待遇高于城区小学教师”,但乡村小学教师职业发展的机会成本和工作强度却远高于当地城区小学教师。为留住优秀乡村小学教师,亟须通过工资制度和职称评聘制度的进一步革新,来提高乡村小学教师的经济收入和职业声誉,让其享有较高的社会声望。

首先,鉴于县级财力普遍薄弱,应上移乡村小学教师工资待遇的财力来源,将其列为国家、省、市、县四级政府(或省、市、县三级政府)共同的事权。其次,实施乡村小学教师工资倍增计划,将岗位工资的占比翻倍,基于岗位所在地的偏远程度和工作生活环境的艰苦程度,分档分类,进一步差序提升岗位工资的占比;维持城区小学教师职称工资的标准不变,将乡村小学教师的职称工资翻倍;维持乡村小学教师五险一金个人承担部分的比例不变,将单位承担部分的占比翻倍。最后,实施乡村小学教师职称自然晋聘计划,在满足特定乡村工作年限、年度考核、聘期考核和师德考核等基本条件的前提下,自然晋升高一级职称,即晋即聘,及时享受高一级职称待遇;在乡村小学工作满10年,直接晋聘中级职称,满20年,直接晋聘副高级职称,满30年,直接晋聘正高级职称;如脱离乡村小学教师岗位,则撤销其自然晋升职称,终止其自然晋升职称待遇。

2.创新乡村小学教育人力资源管理,优化乡村小学教师队伍

当前,城乡统一的编制配置标准已造成乡村小学教师“总量超编”,并形成不再为乡村小学配置青年师资且选调优秀师资的“合理、合规”的借口。然而,综观发达国家乡村小学教育发展改革,多在乡村小学生源持续减少的时期,优化了小学教师队伍,开展了小班化教学。1 因此,村小数量和规模的持续走低,恰恰为在乡村小学率先开展小班化教学提供了良机和载体。这种现状有助于打造一支“小而全、小而专、小而精”的乡村小学教师队伍,进而实现“建设一批小而美、小而特、小而优的乡村小学”的乡村教育战略目标。目前,各地乡村小学教师队伍的整合,只是村小被大规模撤并之后的教师人员再聚合、再分配,以及教学岗位的再组合。而教师队伍总体的年龄、学科、职称结构和专业化程度并无根本性改观,在一些地区甚至还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恶化。因此,亟须创新乡村小学教育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优化乡村小学教师队伍,进而规避乡村小学教师队伍的“结构坍缩化”。

首先,在乡村小学教师队伍的入口端,秉持“宁缺毋滥”的原则,提升新入职乡村小学教师的师范专业性和乡土根植性,务必招聘补充学科专业对口且对乡村教育抱有情怀的青年师资。其次,在乡村小学教师队伍的出口端,鉴于乡村小学教师队伍总体年龄偏大,以及中老年教师职业倦怠突出的现状,尽快建立和完善乡村小学教师退出机制,退出或退养不称职、不胜任、不合格的老教师,退出职业倾向低下且长期岗编分离的其他教师。再次,参考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的平均标准,将乡村小学的生师比调整为15.8∶12 (或更低),消除县级政府从乡村小学向城区小学选调优秀教师的“政策依据”。再次,率先在乡村小学开展小班化教学改革,按照小学25人左右的班额来编班。3 最后,革新县管校聘政策内容,打破不同乡镇间的“单位壁垒”,基于相邻乡镇间小学教师的人员数量多寡和学科结构性缺编的实情,基于“学科互补”和“就近支援”的原则,开展乡村小学教师跨乡镇、跨学校的紧缺学科走教兼课。

3.实施乡村小学教育自信提振工程,增强教师队伍内生动力

当前,“乡村小学行将消亡”和“乡村小学投入等于资源浪费”之类的言论在社会蔓延,甚至出现了“乡村小学教育过时和落后”的价值判断。1 上述疑问和认知瓦解着乡村社会对乡村小学教育的自信,加深了乡村小学教师队伍的“信念异质化”程度。乡民认为村小教师是“差教师”,送子进城就读;村小教师忌讳自己的职业身份,思“离”思“调”;村小校长怀疑自己的工作价值,得过且过。有关政策话语也无视乡村小学教育自身的优势和特色,进一步强化了对乡村小学教育“落后”的认知2,导致了乡村小学教师职业发展和专业发展的内生动力普遍低下。为建设一支熟知乡村教育价值、热爱乡村教师职业的小学教师队伍,应尽快实施乡村小学教育自信提振工程,以增强其内生动力。

首先,持续开展有关乡村教育优势的宣传报道,努力营造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乡村小学教育发展和乡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舆论氛围,挖掘、宣传、树立一批“张桂梅”式的优秀乡村小学教师楷模。其次,调整有关高校师范教育专业的课程结构,增加《乡村教育概论》《乡村教育发展与改革》《乡村教师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等课程的内容、学时和学分,从师范教育的源头来培育未来乡村小学教师的乡村教育情怀。再次,增强乡村小学教师培训的“乡土性”,开展符合乡村小学教育及乡村小学教师独特需求的专题培训。同时,提升培训的层次和数量,增加国培、省培等高层次培训中乡村小学教师的名额。副次,实施“乡村小学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选拔一批既精通教育教学业务,又极具乡村教育情怀的优秀乡村小学教师,通过为期一至两年的师范院校学习研修,将其培养成为既掌握较强教育教学创新改革理论,又具有较强教育教学能力的乡村小学教师排头兵。最后,强化党建引领,选拔一批党性强、业务精、懂管理、肯奉献的党员教师,担任乡村小学校长;培育一批觉悟高、成绩好、干劲足、有情怀的中青年小学教师,发展成为中共党员。发挥党员校长和党员教师的楷模示范作用,通过对普通乡村小学教师的政治引领、组织引领和作风引领,逐步改观在乡村小学教师队伍中弥漫的“坐、等、靠”等惰性风气。

The New Trend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 Team in Rural Primary Schools:Problems and Precaution

SUN Laiqin 1,FAN Xianzuo 2

(1.School of Teacher Education, Weifang University, Weifang Shandong,261061;

2.School of Education,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Wuhan Hubei,430079)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re have been some new trend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 teams in rural primary schools. For example, some excellent rural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are selected and transferred into urban primary schools, and county-level governments no longer assign new teachers to rural primary schools. If no effective measures are taken,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 teams in rural primary schools will face such problems as structural collapse and heterogeneous belief. In order to retain good teachers, it is important to double teachers salary and implement the plan for gradually upgrading these teachers academic job titles; it is necessary to innovate the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system in rural primary schools to optimize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 teams through the reforms in recruitment, job transfer, officially budgeted posts, and class size; and it is necessary to cultivate self-confidence in rural education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intrinsic motivation of rural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Key words: rural primary schools,construction of teacher team in rural primary schools,new trends

猜你喜欢
新动向乡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
咱村有了新动向
新动向
各地“抢人大战”折射哪些新动向
浅谈乡村小学电教设备管理
高校校内创业实训基地建设
应用型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分析
教师文化建设是实现学校内涵式发展的根本保障
浅谈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些新动向说明了什么
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 办有气质的乡村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