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化传承的小学德育领域拓展与方法创新

2024-07-08 09:33:28吕永山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24年3期
关键词:教育创新文化传承道德教育

吕永山

[摘 要]基于文化传承的小学德育融合了文化的继承和创新,在庆祝传统节日、传递传统艺术、加强传统道德教育等方面,通过举办节日活动,融入书法和国画课程,以故事叙述培育核心价值观等拓展小学德育领域,加深学生对文化的理解和价值观的形成。同时将现代技术与跨文化交流活动相结合,利用互联网资源、互动学习工具以及国际合作等手段增强教学效果,创新教育方法,如项目式学习、创造性思维训练等,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关键词]小学教育;文化传承;教育创新;道德教育

当下,小学德育正面临传统和现代两大挑战。文化传承不只是知识的转移而是深层次的价值观的培养。在全球化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中小学阶段怎样通过教育活动将传统和创新进行有效融合成为当前教育改革中的重点。通过开展多样化教学策略,小学德育不仅可以继承文化,还可以激发学生创造力与批判性思维,支撑学生全面发展。

一、小学德育中实现文化传承的意义

小学阶段正是孩子们价值观与世界观初显的关键期,德育起着关键作用。将文化传承和创新融入小学德育中不但有利于儿童对自己国家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与尊重,而且还能激发儿童的创新意识以及创造能力,对儿童全面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文化传承使学生可以认识并感受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例如传统节日、经典文学、历史故事等,而这些文化元素对于儿童价值观、审美观以及人生观的形成都具有其他文化元素所无法代替的重要意义。学生通过学习这些传统知识,既可以加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又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懂得尊重并传承前人的智慧和精神。与此同时,创新被视为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关键动力,在小学的德育中,创新的实践方法可以助力学生形成更为开放和有远见的思考模式。透过现代教育技术的导入与跨文化交流,儿童既可以学习传统文化又可以接触并吸收全球多元文化之精华,对培育儿童成为具国际视野之公民扮演关键角色。

二、小学德育中实现文化传承的领域拓展

(一)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

1. 介绍主要传统节日及其文化蕴含

中国的传统节庆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和历史价值,特别是国庆节和中秋节这两个节日,它们每年都是文化遗产的关键部分。国庆节是中国国家成立的喜庆日子,它标志着祖国的团结和富强,对激发同学们的国家意识、爱国情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德育方面,对国庆节历史背景以及现代表现形式进行介绍,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了解国家发展历程以及其重大意义。中秋节的庆祝活动主要集中在家庭团聚和丰收上,特别强调家庭成员之间的和睦与深厚的亲情。这个节日的欢度有助于学生了解家庭价值与社会责任,也能让他们透过赏月与吃月饼的传统习俗感受传统文化之魅力与博大精深。就小学教育而言,以两大节日文化内涵与庆祝方式为中心展开教学,既强化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同,也加深对于中华文化的了解与尊重。

2.节日活动的组织形式

就小学德育而言,举办传统节日庆典活动需经过精心筹划,才能保证活动既具有教育意义,也能够吸引到学生的参与。以“喜迎国庆”和“团团圆圆度中秋”为例子,学校通常会安排一系列与节日文化有关的活动,例如,制作手工艺品、学习相关的诗词、表演传统的舞蹈和歌曲。这些活动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既学到了传统文化又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与创造力。国庆期间学校可举办看升旗仪式,举办主题画展,讲解国家发展史等活动,使学生感受国家进步与富强。中秋节可以通过制作月饼、组织赏月晚会等方式,让学生们亲身体验,感受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家庭团聚的重要性。这类活动的策划与实施,不仅使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背景有一个深刻的认识,而且也能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兴趣与喜爱。

(二)传统文化艺术的教学

1.书法、国画内容的融入

将书法与国画课程融入小学德育中,是我国传统文化传承的一种有效策略。书法既是学汉字书写的一门技艺,也是修身养性之道。国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欣赏和理解中国传统美学观念。透过这些艺术形式能够让学生深刻地感受中国文化所特有的味道以及哲学思想。比如,老师可指导学生学会《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所提及的多种书法字体与画技,比如楷书、行书、草书、水墨画和山水画。在这门课上,同学们不只是学技法,而是通过绘画、书写等方式抒发情感,领悟传统文化深层次的含义。教师可举办学生参加书法比赛、国画展览等活动,这类活动在展现学生学习成果的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艺术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与鉴赏。

2.传统音乐与舞蹈的学习

学习传统音乐和舞蹈,是小学德育文化传承的又一个重要内容。这些艺术形式在民族文化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可以将传统文化中的喜爱与尊重植入孩子们的内心。通过对传统音乐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了解并体会各个历史时期音乐的风格与表现形式,还可以加深学生对于中国历史文化的认识。在《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课程中,学生有机会接触到各类传统乐器,如二胡、笛子、琵琶等,并欣赏相关的音乐作品。舞蹈教育涵盖了民族舞蹈和古典舞蹈两大部分,通过舞蹈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节奏感,还可以通过身体语言更深入地理解和表达中华文化的内涵。教师可通过举办音乐会、舞蹈表演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传统艺术的神奇之处,进而培养学生传统文化的自豪感与归属感。

(三)传统道德教育

1.诚信、正直、勤劳等价值观的培养

就小学德育而言,正直、诚信、勤奋等价值观构成了文化传承的核心要素。通过有计划的教育策略将这些传统美德内化于学生行为准则与思想基石之中。教师可以通过特定的课程和活动,如角色模拟和情景模拟,来有效地向学生传达这些价值观的重要性。诚信乃为人之本,通过讲说历史人物诚信事迹,使学生从动人的事迹中领悟诚信的可贵。尊重是构建社会和谐的根本,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小组活动,教导学生如何尊重他人的观点和文化背景。勤劳的价值可从学生每天的学习任务和所布置的家务劳动中得到发展,比如经常开展“劳动是最为光荣”的周月等,以增强勤劳的正面作用。这些活动与课程设计既有助于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养成,又能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并践行这些传统美德,进而深刻理解并尊重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智慧。

2.通过故事讲述强化文化理解

故事讲述对于传统文化教育来说,是极其行之有效的途径。故事不仅是小学德育课程传递知识的载体,也是引发情感共鸣、加深文化理解的一座桥梁。通过种种有教育意义的报道,可以使学生从感情上建立起对传统文化的联系,进而对其有更深刻的认识和尊重。《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像《诚实守信的小猎人》这样的故事并不仅仅是讲一个单纯的剧情,更多的是通过剧情中角色的选择与作为来展现诚信,勇敢这些品德的重要。教师可以这些故事为切入点展开论述,带领学生探讨其道德冲突,人物性格以及文化背景等问题,让他们在探讨中促进道德判断与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另外,以故事为载体进行多媒体呈现,比如,与动画视频、角色扮演等相配合,能让故事情境变得更生动形象,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这种互动式故事讲述方式不仅使学生们在快乐的气氛下进行学习,而且有助于学生们在实践中对这些价值观有更深刻的认识与运用。

三、实现文化传承的小学德育中现代化手段的运用

(一)结合现代技术传承文化

1.利用多媒体和互联网资源

将多媒体与互联网资源整合到小学德育当中已经成为文化传承创新实践。学生可透过视频、在线课程、电子书籍及互动网站等方式,超越时空限制而接触大量文化知识与资源。如学校可利用多媒体呈现中国历史文献、传统故事及经典诗词等,让学生受到视觉与听觉双重刺激,对内容有较好吸收与了解。另外,借助互联网资源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各种博物馆,虚拟参观历史遗址,或者参加线上文化交流活动。这一途径在大大丰富学生学习体验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学生也可以透过互联网与世界各国同龄人进行沟通、共享自己的文化特色、加强对文化多样性的了解与尊重。

2.开发互动式学习工具

研制互动式学习工具,是现代科技和教育有机结合的又一创新实践。学生可以利用互动软件和应用程序,通过游戏、模拟和其他参与性活动来学习传统文化。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但让学习过程变得更生动、更有趣,而且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参与度高、学习动力强。如开发一个模拟古代中国历史的策略游戏使学生扮演历史人物去解决具体历史背景下所产生的种种问题。这类互动学习工具既能使学生在娱乐中学到历史文化知识,又能发展其问题解决能力与决策能力。类似地,舞蹈与音乐之间的有关互动应用,还能带领学生了解传统舞蹈步骤与音乐节奏之间的关系,并在经历与练习中加深对于传统艺术的认知。这些互动式学习工具在发展过程中融入教育心理学最新研究成果,注重学生主动学习与自我探索,既有利于文化进一步学习,它还顺应了现代教育对人才的要求,使传统文化教育具有传统性和前卫性。

(二)跨文化交流活动

1.组织国际日或文化交流周活动

在小学的道德教育过程中,举办国际日或文化交流周的活动被视为一种创新的方法,其目的是增强学生对跨文化的理解和尊重。这类活动一般都有学校师生参与,并以一系列精心编排的节目与活动来展现世界各地文化的多样性。比如学校可将一周定为“世界文化周”.每天都有不同班级承担着介绍一国文化的任务,其中有本国传统服饰,美食,音乐,舞蹈等。通过这类活动,同学们既可以了解他国的文化,又可以在实际工作中了解文化展示与表现的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收集,整理与呈现材料,并适当表现出对其他文化的推崇与赞赏。这样既加强了学生组织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又极大地促进了社交技能提升等。

2.与不同文化背景的学校建立友好关系

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建立学校友好关系,是跨文化交流中又一创新性实践。这一般是通过姐妹学校计划或者国际合作项目来达成的,学生可以通过信件交换,视频会议乃至互访活动等方式与国外同伴进行直接沟通。这种沟通大大拓宽了同学们的眼界,让同学们从小养成国际化思维。学生通过与各国学校建立连结,可于日常学习过程中接触不同教育方法及文化背景,不但提升学习乐趣,更加强对全球多元文化之了解及尊重。比如,学生们能够通过项目合作来讨论全球性的问题,比如,环境保护和文化遗产保护,这类活动使他们认识到,虽然文化是多元的,但是很多全球性挑战都需要我们一起努力来应对。另外,教师还可借助这些友好关系来交换教育资源,如分享教学计划,教育工具以及专业发展机会等,既充实教师教学资源又促进教学质量。这样学校就能建立支持性的、对等的国际网络,给学生更开放、更宽容的环境。

(三)创新教学方法

1.项目式学习方法的引入

项目式学习方法的提出是对小学德育的创新性实践,该方法以真实的项目任务来驱动学生积极探索,合作解决问题,从而加深了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提高了实践能力。项目式学习中学生并非被动地接受知识,而应该是学习过程中的主导,要对项目进行规划,搜集信息,分析资料,最后将结果呈现出来。这一教学方法能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现实或者贴近现实的场景之中,如教师可就“环保”或者“社区服务”等问题设计方案,同学们要学习有关背景信息、提出解决方案、切实参与社区问题解决。通过这类活动,同学们在学习有关学科知识的同时,也学到了怎样合作,怎样当众说话,怎样批判地考虑问题等。

2.创造性思维训练

创造性思维训练是小学德育中推动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另一种方法。通过专项训练课程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尝试解题新途径,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解决复杂问题等能力。这类培训一般包括绘制思维导图,解决开放式问题和参加头脑风暴会议。教师可设计系列思维挑战游戏、创造力练习等活动,比如让学生自己设计未来学校或者创设新节日等。通过这类活动让学生畅所欲言,不必为对错而烦恼。这种开放式思维训练帮助学生在放大自己想象力与创造力的过程中,还可以学习到怎样接纳与融合同伴们的各种意见。

通过小学德育文化传承及创新实践,既能增强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及尊重,又能激发其对于现代创新的关注及投入。实施这一教育模式,有利于培养有国际视野、有本土情怀的一代新人,从而为其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凯莉.基于传统文化的小学德育策略分析[J]. 学苑教育, 2023,(22): 7-8+11.

[2]王维花.如何利用传统文化促进小学生德育[J]. 当代家庭教育, 2022 (21): 158-160.

[3]李爱萍.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教育中的价值及其实现路径研究[J]. 试题与研究, 2022(20): 49-51.

[4]叶少梅.基于传统文化的小学德育策略[A] 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第四届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 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 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 2021: 3.

[5]张志斌.小学德育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初探[J]. 读写算, 2021 (17): 41-42.

(责任编辑:刘莹)

猜你喜欢
教育创新文化传承道德教育
什么叫美好的道德教育
新教师(2023年12期)2023-03-14 10:11:29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甘肃教育(2020年20期)2020-04-13 08:04:22
多元文化背景下高职生价值观教育创新探讨
试论如何在古代汉语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浅论中职学校的教育创新
考试周刊(2016年85期)2016-11-11 02:26:35
关于传统戏剧文化传承的思考
戏剧之家(2016年20期)2016-11-09 21:49:03
浅谈大学校园设计中的文化传承意义
人间(2016年26期)2016-11-03 17:58:50
浅析后进生转化工作的教育理念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
中国市场(2016年36期)2016-10-19 04:59:10
创新信息技术支撑教学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