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校外寄宿高中生自我管理能力影响因素模型研究

2024-07-08 09:33:28肖楚徐文俊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24年3期
关键词:自我管理能力结构方程模型影响因素

肖楚 徐文俊

[摘 要]农村校外寄宿高中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是影响其终身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采用《农村校外寄宿高中生自我管理能力问卷》,对J市X中的465名农村校外寄宿高中生展开调查,并且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法,构建农村校外寄宿高中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因素模型。研究发现:个人需求、教师引导、课程与教学、家长支持以及同辈群体都对农村校外寄宿高中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有显著影响。并且,个人需求在教师引导、课程与教学、同辈群体对农村校外寄宿高中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中存在中介效应。据此,应从激发个人需求,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优化课程改革,倡导和谐亲子关系,关注良性同伴行为等方面提升农村校外寄宿高中生自我管理能力。

[关键词]农村校外寄宿高中生;自我管理能力;影响因素;结构方程模型

2023年12月29日,教育部发布了普通高中学生教育总数,其中江苏省普通高中学生总数为380642。普通高中学生数量庞大,随着高中生数量逐步增加,相应住宿需求量也会同步增长。早在2004年教育部已对学生校外居住问题,出台了《关于切实加强高校学生住宿管理的通知》,并且规定除“在校内宿舍安排”确有困难,原则上不允许学生自行在校外租房居住。而有的农村高中办学条件较差,并不能提供校内住宿,因此在农村高中生群体中,产生了一种特殊的群体,即农村校外寄宿高中生。学者袁幼阶调查发现,高中生选择校外寄宿的方式,会出现成绩下滑、品德滑坡以及健康问题等现象。这也说明,校外居住确实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而农村校外寄宿高中生作为高中生中的特殊群体,需要提升自我管理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校外的学习和生活。

将农村校外寄宿高中生作为研究对象,以J市X中为例进行调查,旨在探索农村校外寄宿高中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因素以及影响路径,并就此提出适合提升农村校外寄宿高中自我管理能力的策略,以期帮助农村校外寄宿高中生提高自身管理能力,更好地走向社会。

一、农村校外寄宿高中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因素以及假设的提出

(一)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因素

1.个人需求

个人需求作为内部影响因素,有学者从概念的角度定义个人需求,比如,学者叶仁敏等对成就动机进行测量,以此深入了解个体期待以及对于成败的态度,将个人需求和成就动机挂钩。有的学者从个人需要的重要性进行分析,认为个人需求可以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比如,左明章等学者认为个体具备更多主观能动性之后,提升自我管理的需要,就能够区别于动物或机器,在行为中表现出更强的自我管理能力。学者纪文晓提出,学生在满足需求的过程中,自我管理的意识会不断发展,从而可以磨炼意志品质,提升能力。综上,本研究将个人需求划分为自我管理期待、自我管理需要以及自我管理满足感。

2.课程与教学

课程与教学是外部影响因素之一,不同的学者对于课程的概念理解的侧重点不同,有学者注重课程理念,比如,学者陆卓涛认为,核心素养是新兴的课程设计理念,指向素养的课程设计具有重要意义。有的学者认为,课程是育人的核心,课程的开发需要寻求创新,比如,学者王牧华教授指出,未来课程开发应从建构主义走向联结主义,注重多元主体参与合作,为课程开发提供了新思路。有的学者则提出了活动课程的概念,比如,学者刘俊青提出,综合实践课程是一门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用以提升学生能力的活动课程。对于教学的概念,学者有两种普遍观点,有的学者注重教学内容,比如,学者高月新提出,教学内容必须以课程逻辑为依据来设计、组织和输出,这样才能使教学内容成为课程逻辑的具体推进或体现。有的学者则关注到教学的方式,比如,学者卢敏认为,教学方式是指教师为达到教学目的所采用的一种活动的形式,通过组织引导集体或个别活动来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充分的发展。针对高中生的教学方式要更为注重对于学生思维的锻炼,以提升能力为目标,使用启发性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开展积极的讨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其主动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梳理文献后将课程与教学划分为课程设计、课程开发、课程活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3.教师引导

教师引导是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新时代的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榜样、引导者和支持者。比如,学者张熊飞提出,教师不仅仅要充分确认学生的主体地位,更重要的是,要以平等、开放、合作、民主的精神,以身作则,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基于对教师应为学生创造一起可能的条件,成为学生的引导,学者刘洪祥认为,教师要以学生个体价值取向的秩序建构为目标,指引学生自主、能动地建构个体生命成长秩序。教师应当主动给予学生支持,比如,学者姜甜甜等认为,教师的自主支持有助于促进学生的成长,善于自主支持的教师会理解学生的感受,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会提供给学生更多的选择机会,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但是,农村学校相对来说,师源性支持不足,教师工作量大,很难对校外寄宿高中生提供细致的帮助。本研究在此基础上将教师引导划分为教师榜样、教师教导、教师支持三个方面。

4.社会保障

社会并没有给予农村校外寄宿高中学生的全面成长充分的关注,对于学生是否成功,还是较为片面地根据成绩进行衡量。这样的社会环境没有为农村校外寄宿高中生自我管理能力提供较为成熟的支持。比如,学者Andrews提出,青少年期脑功能整合逐步完成,对社会认知能力逐步完善,这也意味着青少年期对社会环境因素更敏感。笔者结合J市X中的特点,因为X中为J市唯一的三星级高中,设施陈旧,社会经济支持欠缺,也没有条件提供校内寄宿,所以会有较多的学生选择校外寄宿的方式,但校外寄宿的相关制度并不完善。校外寄宿生因为有大量独处的时间,部分学生身边携带电子产品,所以很有可能受到网络的影响。本研究将社会保障划分为互联网使用、校外寄宿制度建设以及社会关注度。

5.家长支持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有多位学者从家庭教育的方面入手,进行了与学生自我管理的相关性研究。比如,学者沈友华提出,在家庭背景中,父母的学历、教养方式、家庭结构等都会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造成影响,对于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也存在着影响。学者方浩帆通过实证研究,证明父母教养行为与孩子自我管理能力呈现显著相关,将父母教养行为划分为主观构成和客观结构。学者屈晓兰则通过相关性研究,提出家庭教育与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显著相关。结合农村校外寄宿高中生的特点,农村学生的父母相对来说学历不高,并且校外寄宿生的家长并不能长期陪伴在孩子身边,所以家长的自我管理能力也会影响到学生。本研究将家长支持划分为家长榜样、家长引导行为以及家庭氛围。

6.同辈群体

同辈群体是指拥有相仿年纪,相似经历的一类人。对于农村校外寄宿高中生来说,在校时间长,大部分时间是和同龄人相处,同辈间的行为更容易对彼此造成影响。比如,学者Christakis提出,青少年同伴间行为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传染(social contagion)形式可在关系网络中扩散、传递,成为一种群体行为。同时,同辈间的关系也极为重要,比如,学者Liu Jiaying提出,同伴关系对于青少年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同伴关系是青少年社会化的核心系统之一。一般而言,相处时间久,同龄人之间会在习惯、行为上产生影响。本研究将同辈群体划分为:同辈需要、同辈榜样以及同辈监督。

(二)影响关系及模型假设

基于上述影响因素,本研究提出以下H1-H11共计11条研究假设,并根据这些假设构建出如图 1所示的“农村校外寄宿高中生自我管理能力影响因素理论模型”。

H1:个人需求对农村校外寄宿高中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有显著正向影响

H2:课程与教学对农村校外寄宿高中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有显著正向影响

H3:教师引导对农村校外寄宿高中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有显著正向影响

H4:社会保障对农村校外寄宿高中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有显著正向影响

H5:家长支持对农村校外寄宿高中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有显著正向影响

H6:同辈群体对农村校外寄宿高中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有显著正向影响

H7:同辈群体对个人需求有显著正向影响

H8:家长支持对个人需求有显著正向影响

H9:社会保障对个人需求有显著正向影响

H10:课程与教学对个人需求有显著正向影响

H11:教师引导对个人需求有显著正向影响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工具

在参考国内外相关自我管理能力测评模型或问卷的基础上,本研究根据农村校外寄宿生的特点,使用了《农村校外寄宿高中生自我管理能力影响因素调查问卷》。笔者梳理国内外学者关于自我管理的定义,发现虽然表述上各有不同,但核心都是个体为了更好地发展,而从多方面对自己进行管理。笔者参照前人的研究成果,结合农村校外寄宿高中生的特点,将自我管理能力的构成要素分为自我控制能力、自我反思能力、自我协调能力、自我规划能力。

结合前文对影响农村校外寄宿高中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六个关键因素的分析,量表主体包含自我管理能力影响因素量表和自我管理能力量表两大部分,共计38个题项,每个题项均采用李克特5点计分设计,从“完全不同意”到“完全同意”分别赋值1~5分;人口学信息则包括性别、年级、是否担任班干部、是否为独生子女以及文理分科等,全部编制为单项选择题。

(二)研究样本

笔者以纸质问卷的形式向J市X中的农村校外寄宿高中生进行发放,回收样本479份,剔除无效样本14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7%。在有效被试中,被测对象中男生总人数为221,占总样本的47.5%,女生总人数为244人,占总样本量的52.5%,在男女人数上基本持平;被测对象中高一共168人,高二共195人,高三共102人,分别占比36.1%,41.9%,21.9%,笔者因高三学生课业繁重,并且很多家长考虑到学生高三毕业班的特殊情况,不再让学生进行校外寄宿,所以相对来说高三采集的人数较少;在是否担任班干部上,未担任班干部的学生人数为293,占比63%,担任班干部的同学172人,占比36.9%,未担任班干部的学生人数远大于担任班干部的同学,符合现状的分布;是否为独生子女,独生子女学生人数为237,占比51%,非独生子女学生人数228,占比49%,人数相对均衡;文理分科情况,文科学生225人,占比48.4%,理科240,占比51.6%,分布较为均衡。

三、假设模型的验证与分析

(一)农村校外寄宿高中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模型检验

1.信效度检验

在信度检验上,通过对465份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自我管理能力影响因素量表的克隆巴赫系数为0.891,自我管理能力量表的克隆巴赫系数为0.939,且测量模型中各潜在变量的组合信度介于0.73~0.91之间,大于0.70的参考值,如表 1所示,量表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和可靠性。

2.结构模型检验

利用AMOS26对结构方程模型的拟合度进行验证,选取CMIN/DF、RMSEA两项绝对拟合度指标,IFI、TLI、CFI三项增值拟合指标来测查模型的拟合程度。经检验,研究模型的各项拟合指数,如表 2所示,模型拟合度较好。

3.研究假设检验

通过对结构方程模型的分析,得到如表 3所示的研究模型假设检验结果。研究表明,农村校外寄宿高中生自我管理能力显著受到个人需求(β=0.231,p<0.001)、同辈群体(β=0.371,p<0.001)、家长支持(β=0.323,p<0.001)、教师引导(β=0.125,p<0.05)、课程与教学(β=0.216,p<0.001)等因素的共同影响。研究还表明,个人需求显著受到课程与教学(β=0.196,p<0.001)、教师引导(β=0.177,p<0.01)和同辈群体(β=0.237,p<0.01)的影响。综上,同辈群体的影响效应最大。说明拥有良好的同伴,构建和谐的同学交往氛围,有助于提升农村校外寄宿高中生自我管理能力。其他假设不成立,本研究形成如图 2所示的模型图。

(二)农村校外寄宿高中生自我管理能力模型分析

1.模型分析

本研究计算了自我管理能力、教师引导、课程与教学、同辈群体以及家长支持5个维度与农村校外寄宿高中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效应系数,具体如表 4所示,以此判断各因素对农村校外寄宿高中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程度。由表4可以得出:自我管理能力=0.734教师引导+0.644课程与教学+0.956同辈群体+0.323家长支持+0.236个人需求。归一化处理之后,农村校外寄宿高中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因素作用比例依次为25.4%、22.3%、33.1%、11.2%和8.2%。

分析上表,从总效应上来看,同辈群体对于农村校外寄宿高中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最大(影响效应的比例为33.1%),其次是教师引导(影响效应的比例为25.4%),接着是课程与教学(影响效应的占比为22.3%),然后是家长支持(影响效应的比例为11.2%),最后是个人需求(影响效应的占比为8.2%)。

尽管个人需求的直接效应占比不高,但是个人需求承担了中介作用,可以分为三条路径。第一条路径为“教师引导—个人需求—自我管理能力”,具体为(0.530×0.203)/0.734=0.147,占到总效应的14.7%,第二条路径为“课程与教学—个人需求—自我管理能力”,具体为(0.504×0.140)/0.644=0.109,占到总效应的10.9%,第三条路径为“同辈群体—个人需求—自我管理能力”具体为(0.752×0.203)/0.956=0.159,占到总效应的15.9%。说明,个人需求在同辈群体对于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之间产生了较大的中介效应。

2.结果讨论

本研究构建了农村校外寄宿高中生自我管理能力影响因素的结构模型图(如图2所示),并且明晰了各类影响因素对于农村校外寄宿高中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占比,农村校外寄宿高中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因素作用比例依次为教师引导25.4%、课程与教学22.3%、同辈群体33.1%、家长支持11.2%和个人需求8.2%。

同时,本研究发现个人需求虽然直接效应占比不高,但是承担了中介效应,在教师引导、课程与教学以及个人需求对农村校外寄宿高中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之间起到了中介作用。所以,不仅要关注到农村校外寄宿高中自我管理能力的外在影响因素,还要着重关注内在影响因素。

四、思考与建议

(一)关注个人需求,提升自我管理能力

本研究发现,农村校外寄宿高中生对于自我管理的个人需求会对自我管理能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个人需求在课程与教学、教师引导和同辈群体对农村校外寄宿高中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过程中存在中介效应。

首先,要学会正确认识自我,树立合理的目标,怀有积极的心态面对困难,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其次,建立起自我效能感,依据自身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自我管理策略,学会及时进行自我调节。最后,适时给予鼓励,善于自我反思。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经常给予自己积极的暗示,适当自我奖励,总结反思经验,充分利用生活中出现的自我管理的情境,提升自我管理能力。

(二)优化课程教学体系,拓宽自我管理渠道

课程与教学对农村校外寄宿高中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为了优化课程内容与形式,注重提升自我管理能力的实践教学,学校层面更应多关注到农村校外寄宿高中生的特殊性,适时适当地为学生开设具有创新型的课程,安排课外活动,构建起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平台,为学生们进行自我管理打开通道。

(三)组建优秀教师团队,提供自我管理引导

教师引导对农村校外寄宿高中生自我管理能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首先,学校要注重教师的培训,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让教师职业的归属感和责任感,提高教师本身的自我管理能力。其次,要引导教师关注自身的发展,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结合自身的兴趣、特长和能力,制订切实可行的方案帮助学生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四)倡导和谐亲子关系,营造自我管理氛围

家长支持对农村校外寄宿高中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家长首先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跟上时代的发展,做成长型父母,与孩子之间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并且,主动与学校加强联系,形成合力,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帮助孩子提升自己的自我管理能力。

(五)关注同伴良性行为,提供自我管理支持

同辈群体对农村校外寄宿高中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正处于人生特殊时期的高中生,更容易和自己的朋友、同学敞开心扉,也会去有意识地模仿身边的榜样。在日常的交往过程中,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请同学们互相分享交流自己的自我管理经验,以获得同伴来源的心理支持。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教育学生数(总计)[EB/OL]. (2023-12-29). http://www.moe.gov.cn/jyb_sjzl/moe_560/2022/gedi/202401/t20240110_1099517.html.

[2] 袁幼阶,袁伟.中学生校外租房现象调查分析[J].教学与管理, 2008(01): 33-36.

[3] 叶仁敏, Kunta H.成就动机的测量与分析[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2(02):14-16.

[4] 左明章,王勇宏,余树乔.面向智能时代的中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测评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J/OL]. 现代远距离教育, [2024-01-05] https://doi.org/10.13927/j.cnki.yuan.20231025.001.

[5] 纪文晓.大学生自我调适之需求满足探析[J].当代青年研究,2006(10):36-43.

[6] 陆卓涛,田薇臻,毛玮洁.破解教育新常态之谜,重塑课程与教学使命——第十八届上海国际课程论坛述评[J].全球教育展望,2021,50(04): 119-128.

[7] 王牧华,邱钰超.联通主义视角下课程开发的未来走向[J].课程·教材·教法,2021,41(12):26-32.

[8] 刘俊青.浅谈农村高中综合实践课程的开展形式及其评价[J].教学与管理,2001(07):57-58.

[9] 高月新.课程逻辑:学科教学内容组织设计的内在依据[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41(29):38-41.

[10] 卢敏.教育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影响因素研究[D].大连: 辽宁师范大学, 2022.

[11] 张熊飞.对教师“主导作用”的再批判——再论教师的引导作用[J].中国教育学刊,2015(06):10-14,37.

[12] 刘洪祥.价值·问题·兴趣:教师“引导者”的角色定位[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38(29):42-44.

[13] 姜甜甜,曹阳,龚少英,等.教师自主支持对高中生网络学习投入的影响:自主动机和主动性人格的作用[J].心理科学,2023,46(06):1336-1343.

[14] Andrews JL, Ahmed SP, Blakemore SJ. Navigating the social environment in adolescence[J].Biol Psychiatry,2021,89(2):109-118.

[15] 沈友华,李青合,徐逸湉.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及影响因素分析[J].山东高等教育,2016,4(04):50-55, 92, 4.

[16] 方浩帆.青少年自我管理能力及其与父母教养行为·学校氛围·学校投入的关系[D].广州:广州大学,2019.

[17] 屈晓兰,申素月.城市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相关因素分析——基于长沙市麓谷中心小学的调查[J]. 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14(06):41-46.

[18] Christakis NA, Fowler JH. Social contagion theory: examining dynamic social networks and human behavior[J]. Stat Med, 2013, 32(4):556-577.

[19] Liu J, Zhao S, Chen X, et al. The influence of peer behavior as a function of social and cultural closeness: a meta-analysis of normative influence on adolescent smoking initiation and continuation[J]. Psychol Bull, 2017, 143(10):1082-1115.

(责任编辑:朱福昌)

猜你喜欢
自我管理能力结构方程模型影响因素
浅析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亚太教育(2016年36期)2017-01-17 19:06:00
我国信托业资本配置效率影响因素研究
企业内部知识源R&D搜寻活动对吸收能力的作用机制
价值工程(2016年31期)2016-12-03 23:01:46
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中连续性护理的效果分析
今日健康(2016年12期)2016-11-17 14:21:48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改进ARMA模型参数估计
软件导刊(2016年9期)2016-11-07 17:39:03
环卫工人生存状况的调查分析
中国市场(2016年35期)2016-10-19 02:30:10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7:09:07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4:40:12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3:45:52
消费者网络购物行为决策影响因素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