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课程对高职学生家庭沟通与感恩情感的影响

2024-07-07 05:04陈芷妍
当代家庭教育 2024年6期
关键词:家庭教育

陈芷妍

摘 要:家庭教育关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家庭教育课程以家庭关系、家庭沟通、家庭文化等为主要教学内容。本研究以高职学生为研究对象,探究家庭教育选修课对学生家庭沟通与感恩情感的促进作用。实验组学生参加为期8周的家庭教育课程学习,对照组学生在同一时期参加心理健康课程,在课程开始前和结束后对两组学生进行家庭环境、家庭沟通质量和特质性感恩情感问卷测试,结果显示家庭环境与家庭沟通质量得分无显著差异,但两组学生在特质性感恩这一问卷中后测得分均高于前测,说明家庭教育课程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感恩情感强度,培养学生的感恩品质,构建和谐家庭。

关键词:家庭教育;家庭沟通;感恩情感

【中图分类号】G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539(2024)06-0031-06

202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施行,家庭教育从传统“家事”上升为新时代的“国事”。《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明确提出,要推进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配合,学校应组织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和实践活动,促进家庭与学校共同教育[1]。教育部公布的2022年工作要点明确提出要落实家庭教育促进法,推动学校提升家庭教育指导能力,探索在高校开设家庭教育选修课[2]。新时代背景下,家庭教育建设有了新要求、新方向,家庭教育作为一门处于发展初级阶段的学科,课程研究的专业性不足,课程建设不够体系化,对家庭教育实践的指导能力也不够,在学科建设方面还需进一步探索与积累[3]。因此,家庭教育课程目前并未在高校广泛开设,通常是作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课程而开设[4],但为了普及家庭教育促进法,强化家庭对教育事业的重要责任,对于非教育专业的学生也需进行家庭教育的指导,在高校开设家庭教育公共选修课对学生、家庭、学校、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有研究发现高职学生家庭教育存在诸多问题,如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差,家庭环境不良、家长教育方式不当等,为做好高职学生家庭教育,学校需加强家校沟通合作,引导家长维护良好亲子关系[5]。但同时也需认识到学生在进入大学阶段已经成年,有能力维护家庭关系、承担家庭责任,而且高职学生大多会在毕业后进入工作岗位,组建新家庭,成为未来的父母,在学校接受科学的家庭教育指导将对他们的未来生活大有裨益,也是他们将来进入家庭生活的现实需要[6]。

为促进课程建设,探索开设家庭教育课程能否促进学生家庭沟通,增进家庭关系,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为指导,从家庭教育的概念出发,在学校开设家庭教育选修课,结合学生个人成长经历,以情感体验为主,帮助学生正确看待家庭因素对自己的影响,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和婚恋观,能够支持理解关爱父母,与家人和谐相处,具备建立新家庭的信心和能力。本研究结合家庭教育课程内容与课程目的,选取家庭环境、家庭沟通质量和感恩情感问卷作为干预指标,检验家庭教育课程对学生家庭沟通与感恩情感的影响。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根据学校课程开设情况,在2023年3月-5月开设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学生自主选课,从中选取66名高职大一学生作为研究参与者,告知学生自愿参加课题研究,请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填写问卷,学生问卷填写情况不作为课程最终成绩的评价标准或影响因素。实验组开设为期8周的家庭教育选修课,共34人,其中男生23人,占67.6%,女生11人,占32.35%,平均年龄18.88±0.88岁;对照组在同一时期接受8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共32人,其中男生7人,占21.88%,女生25人,占78.12%,平均年龄18.69±0.82岁。

(二)研究工具

家庭环境量表(FES)中文版,由费立鹏等人于1991年修订。该量表共有90个项目,采用Likert2点计分法(1表示“是”,2表示“否”)[7]。本研究选取该量表中的亲密度分量表和情感表达分量表,每个分量表包含9个项目,一共18个项目。得分越高,说明家庭成员越亲密,越倾向于互相表达情感。本研究中该量表两次测试的克隆巴赫信度系数为0.735、0.752。

家庭沟通质量量表,由吴献在2019年编制,共12个项目,采用5点计分(1表示“非常不符合”,5表示“非常符合”)[8]。该量表包含两个分量表,分别是家庭沟通的问题维度和家庭沟通的关系维度,每个分量表6个项目。得分越高,说明家庭沟通的质量越好。本研究中该量表两次测试的克隆巴赫信度系数为0.894、0.903。

大学生特质性感恩情感问卷,由张萍等人在2015年根据我国的文化背景所编制,共有13个项目,使用6点计分法(1表示“完全不符合”,6表示“完全符合”)[9]。问卷共有三个维度,分别是感恩的敏感性、感恩的强度和感恩的持续性。得分越高,说明感恩情感越强。本研究中该量表两次测试的克隆巴赫信度系数为0.793、0.872。

(三)研究设计

根据学校实际教学安排,将参与调查学生自然分为人数相当的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参与家庭教育选修课学习,对照组在同一时期参加心理健康课程学习,两组学生的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任课教师相同。2023年3月-5月,学校心理中心开设家庭教育选修课,共8周,每周2学时,共16个学时,教学内容包含家庭关系、家庭沟通、家庭与个人成长、父母养育行为、家庭文化、恋爱与婚姻等主题。心理健康课其中一节课的主题也为家庭与心理健康,其他课程内容包含人际交往、情绪管理、恋爱与性等内容。家庭教育课程与心理健康课程授课内容存在少许重叠。家庭教育课程内容如表1所示:

2.家庭教育课程对家庭沟通与感恩情感的影响

家庭的功能状况可以通过家庭亲密度和家庭沟通等方面进行评估,家庭成员间的情感反应和家庭沟通情况也能反映家庭关系状况。家庭关系与家庭沟通也是家庭教育课程中的重要教学内容,为了解课程对学生家庭关系的影响,选取亲密度、情感反应和家庭沟通质量等作为教学研究的干预指标。在本研究中,两组学生在家庭亲密度与沟通质量上平均得分均有提高,但未达到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且在前测时得分均较高,因此难有显著提升,说明家庭环境与家庭沟通质量是家庭相对稳定的状态,难以在短期内有明显改善。而家庭教育作为选修课开设课程时间较短,大多数学生在此期间一直在校学习,也缺乏与家人进行深入沟通的机会,因此可能对家庭的影响有限。这也说明家校共育是一项需要长期落实、持续推进的工作,家庭教育课程也需要其他的家校育人活动的辅助,才能对学生的家庭沟通和家庭关系起到促进作用。

家庭教育课程有助于促进增强学生的感恩情感。本研究中两组学生感恩强度得分和感恩总分均有明显提高,说明家庭教育课和心理健康课均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感恩情感。感恩教育是家庭教育课程中重要的思政元素之一,课程中通过角色扮演、家庭故事讲述等活动增进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理解父母,感恩父母,在实践中传递孝心,传承美德。同样,在心理健康课的家庭与心理健康课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为学会换位思考,感恩父母,增加对父母的宽容和理解。学生感恩情感的增强说明课程达到了一定的教学效果,对学生的思想价值观起到正向的引导作用,学生能够对父母表达感恩,也更容易对生活中他人的帮助产生感恩之情,树立更加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二)研究局限

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家庭教育课程具有较好的教学效果,但由于现实条件限制,在选择参与者时不能做到随机分配实验组和对照组,而且在本研究中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人数均较少,可能需要开展大规模的教学研究才能进一步验证家庭教育课程的教学效果。此外,尽管通过课程学习,学生的感恩维度的分数有提高,但在统计分析中未出现显著的交互作用,不能证明两组学生存在明显差异。可能是由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家庭教育选修课在教学内容上存在少部分相同内容,难以对两类课程进行绝对的划分,如果设置一组学生作为既没有上心理健康课,也没有上家庭教育课的空白对照组,可能会有更显著的结果,更能体现家庭教育课程的教学效果。

家庭教育作为选修课,课程开设时间较短,对学生的影响有限,研究也缺乏后续的跟踪调查。今后可在课程结束后继续开设相应的家庭教育活动,在暑假期间促进学生与父母的沟通交流,并对参与课程的学生进行长期跟踪调查,深入探讨课程对学生影响的持续性和有效性。还可对学生进行访谈,收集学生的课程感悟等文本资料,在此基础上对课程进行评估,通过学生反馈进一步完善课程内容与教学体系。

(三)建议举措

1.加强课程建设,增强家庭教育互动

家庭教育在我国仍是一门处于发展初级阶段的学科,除了学前教育等相关专业,许多高校也并未开设家庭教育选修课。但《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提出,对课程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在探索建设家庭教育课程时,可将传统文化美德作为思政元素融入教学中,将家庭文化传承与孝文化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吸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弘扬家庭美德。

家庭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影响学生个人,也可间接促进学生的家庭沟通,可通过在课后预留“亲情作业”等方式,增加家庭成员的互动,增加家庭教育心理体验和行为训练。例如开展“与父母一起体育锻炼”“与父母共同阅读一本名著”“帮父母做家务”“给父母一句爱的表达”等活动,让亲情实现双向对流,创造学生与父母之间适当的交流途径和表达心声的机会,培养感恩之心。

除了课后作业,也可通过第二课堂开展家庭教育活动。如每年的5月15日是国际家庭日,所在周为家庭教育宣传周,可在学校开展家庭教育周宣传活动,如召开家庭教育主题班会、办家庭教育宣传海报,组织家庭教育故事分享会,征集家庭教育相关视频等,鼓励学生和家长参与到活动中来,既是对家庭教育知识的普及,也有助于家校协同育人。还可通过学生社团开展志愿服务,如设立青年志愿者协会、孝心志愿服务队等学生社团,与社区、中小学、福利机构合作定期开展志愿活动,发挥学生专业知识做好志愿服务,如护理专业学生对老人进行护理服务和体检、机电专业学生提供家电维修服务等。将感恩奉献之心扩大到服务社会层面,通过第二课堂的思政教育作为第一课堂的补充,培养学生家国天下的情怀和担当。

2.加强家校合作,构建家校合作育人机制

“互联网+”背景为家校合作提供了诸多便利,但家校合作在高职教育中较为薄弱,很多家长都认为,大学学习是孩子和学校的事情,在家校教育中存在缺位的现象,家校合作也缺乏针对性、有效性和全面性。针对本研究中高职学生与家庭成员沟通频率较低、时间较短的现状,有必要通过家校合作教育模式对学生家长提供帮助和指导,促进学生家庭的建设。

线上线下多渠道强化家校合作。在线上,可通过网络媒介作为家校合作平台,帮助家庭参与教学合作,对家长和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如学校可建立家长微信群,开设微信公众共享平台,以便家长了解学校的各项活动和学生发展现状,提供咨询服务,便于家长与学校教师及时沟通反馈[11]。还可开办网上家长学校,开设公益课程,提供在线学习资源,为家长传播正确的教育理念。在线下,“走出去”与“请进来”方式相结合,多渠道促进家校沟通。寒暑假期间,辅导员和教师可以走出去进行家访活动,如在寒暑假期间开展“万名辅导员进万家”活动,通过与家长和学生的面对面交流了解家庭教育的困惑与现状,传达学校的关心,了解家长的心声,形成家校育人合力。将家访工作与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相结合,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还可以请家长进校园参与学校活动,如在开学时举行新生家长会和校园开放日,帮助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也可在班级内开展主题班会,邀请学生家长给学生进行家庭教育主题讲座,谈谈作为家长的期盼与知心话,促进学生与家长互相理解。

四、结语

在高校探索开设家庭课程是促进家校合作的新途径,通过课程教育学生、影响学生,从而增强学生与家庭的联系,间接影响学生的家庭关系和家庭氛围。本研究发现通过家庭教育选修课的学习,学生的家庭环境与家庭沟通质量无明显提升,但学生的感恩得分有所提高。说明通过课程教学影响学生家庭是一个较为缓慢的过程,但对学生进行家庭教育初见成效,还需持续性开展,才能逐渐发挥学校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同时也需开展更多线上线下活动作为家庭教育的第二课堂,加强学校与家长的直接联系,落实家校共育。

(责任编辑:刘婷婷)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EB/OL]. http://www.moe.gov.cn/jyb_sjzl/sjzl_zcfg/zcfg_ qtxgfl/202110/t20211025_574749.html.2021-10-23.

[2]教育部.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点[EB/OL].http:// www.gov.cn/xinwen/2022-02/09/content_5672684. htm.2022-02-09.

[3]杨雄,刘程.新时期家庭教育学科发展与课程建设思路研究[J].当代青年研究,2021(2):5-12.

[4]李燕,吴维屏.家庭教育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9.

[5]关蕊.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学生家庭教育问题与对策[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52(4):26-28.

[6]吉榕榕.大学生家庭教育课程开发[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8(28):114-115.

[7]费立鹏,郑延平,邹定辉.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增刊):93-98.

[8]吴献.家庭沟通媒介的使用对家庭沟通质量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9.

[9]张萍,陈晓惠,张敏.大学生特质性感恩情感问卷的编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28(3):97-100.

[10]刘榆虹.家庭沟通模式对大学生代际沟通的影响[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21.

[11]刘晓斌.高职“互联网+”家校合作教育模式探索——以襄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7(4):10-13.

猜你喜欢
家庭教育
浅谈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教育生态学视角下的离异单亲家庭教育问题研究
浅析隔代教育对儿童成长的影响
混血家庭的悲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庭教育之我见
论犹太人的金钱观教育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