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广东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2024-07-02 18:49孔韬
国际公关 2024年10期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

摘要:为促进广东的大学教育向全球化转变,政府需要扩大财政和政策支持;大学需要采用全球性的教育规范,并增强全球的协同和互动;要主动募集全球的教育基金,并采用社区投资模式,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提供全球性的人才与知识援助。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广东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问题及解决策略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不断推进,广东省已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合作的重要区域之一。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广东高校不断加强国际化办学水平,积极吸引海外优质教育资源,开设国际化课程和项目,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改革,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注入新的活力。同时,广东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和机遇,如何加强内外部交流和合作,推动高校更加紧密地融入全球教育体系,助力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和发展,成为广东高等教育的重要课题。

一、广东高等教育国际化在粤港澳大湾区环境中的优势

(一)地理位置优越

广东位于南部沿海地区,毗邻港澳,地理位置优越,在开展国际化教育过程中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现在,广东省有4个拥有独立法人地位的中外联合教育机构,这个数量接近全国的一半。另外,也有5个未获得法定身份的跨境联合培训机构,提供包括专科、大学、硕士以及博士在内的多种类型的教育,且覆盖了多个不同等级的合作国家与地域。特别是在粤港澳大湾区的科技发展趋势下,粤港澳三地的大学可采取联手开展教育、增强教师沟通、实施学生分配以及举行各类比赛等措施,推动粤港澳三地大学的教育对话和协同,对广东的全球化教育品质及标准的提升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1]

(二)经济实力雄厚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经济增长迅猛,具备强大的财政实力,可以为国际化的教育事业提供丰富的财政援助。为吸引更多优秀的海外留学生,2023年,广东省财政厅下达省政府来粤留学生奖学金高达205万元,并且通过严谨的财政预算,制定了1万元到3万元人民币不等的奖学金标准,分别对本科、硕士、博士不同层次的留学生进行奖励。此外,广东省也积极推动省内高级学府的建设,并为其提供了充足的政策和资金援助。这些大学持续进行国际学术研讨、协同办学等活动,为提升广东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和国际影响力起了重要作用。

(三)政府大力支持

政府对广东省高等教育国际化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在粤港澳大湾区,各大学之间构建了更多的互动交流平台,通过共享创新合作的方式,如课程的互认、学生的互派等,进一步推动全球顶尖大学间的交流。广东省在最近一轮的教育变革里,注重促进粤港澳地区的教育融合与发展,打造并吸纳优秀的大学及其相关专业,并且不断创新人才的培训模式及其科技的创新实力,从而提升广东的全球教育的素质与标准,以适应粤港澳大湾区的国家策略要求。

二、当前广东高校国际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全球知名大学稀缺,国际化程度还需进一步提升

虽然广东省内拥有众多的高等教育机构,但是享有盛名的国际知名大学却寥寥无几。依据US News、QS、THE、ARWU四大全球大学排名,中山大学位列500强名单。相反地,面积仅有733平方公里的新加坡,却拥有南洋理工大学、国立大学等10所QS排名前500的大学。所以,广东省应该加强顶尖大学和专业的构建,提升广东教育在国际教育界中的影响力。

(二)合作办学学历较低,专业合作缺乏多样性

目前,广东省已经实施了多种不同的合作办学模式,包括高级专科、本科、硕士、博士,外国学士、硕士、博士以及其他各种层次和类型。但是,84.21%的教育是高等专科,15.79%的教育是本科,硕士和博士的教育则相对较少。此外,仅有极少数的全球联合学院拥有独立的法人地位,例如,中山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联合工程学院仅提供电子与计算机工程专业。在国内外的联合教育项目里,经济管理和工商管理专业是主要的,而其他的理工类专业则相对较少。因此,需要进一步开发更多样化的专业和课程。

(三)办学体制缺乏灵活性,市场力量参与不足

现阶段,广东高校尤其是公办学校的主要资金来源仍然依靠省财政拨款,市场资金基本很少主动投入到学校中,这也导致各高校办学体制缺乏灵活性。要让市场参与到国际化教育中,加强外企与高校之间的校企合作,构建完善的协同体系。需要大力推广国际科研协同、中外联手开展各类国际教育项目,以此来支持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与发展,形成一个以政府指导为主,国内企业、外企和侨资企业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教育体系,共同开展校企合作、产教融合项目,为各高校国际化教育发展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注入更多国际人才培养元素。

(四)国际化评估的关注度不足,缺乏质量保障

目前,广东省各高校没有一套统一的国际化教育质量评估体系,各高校开展中外合作项目中,均偏重项目的立项和审批工作,但对于项目质量提升没有相应的激励措施,各高校也没有明确的努力方向,这导致国际化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模糊不清的情况,同时也缺少有力的监督体系。所以,需要建立一个科学且公正的国际化评价机制,对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进程进行全方位审查,并能够及时识别并处理存在的问题。

三、广东高校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发展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各高校教学标准不一致,缺乏实质性合作

粤港澳大湾区是一个拥有多个教育体系的地区,这种差异化存在导致区内高校教学标准不一致,三地高校间的合作项目难以深度开展。由于广东、香港和澳门在世界贸易组织框架下属于不同的关税区,导致各校在教学成本上大有不同,从而限制了高等教育资源的流动。尽管粤港澳地区一直在合作办学、人员交流等方面存在合作,但这些表面合作距离构建全球科技创新中心还有一定的距离,缺乏实质性的合作。因此,在国家层面需要加强引导规划粤港澳大湾区教育体系下的高等教育协同发展体制机制。

(二)各高校定位不相同,缺乏高层次合作

现阶段,香港的大学教育质量处于顶尖,广州的进步程度更加显著,深圳、澳门以及珠海的表现则处于中间。然而,珠三角地区的其他城市的大学教育则显得比较不足。在粤港澳大湾区,三地的高等教育发展目标存在显著差异。现在,各个主要城市的大学发展常常是独立运行的,并未达到一致的战略目标,同时,也缺少高等教育的协同发展机制以及优秀资源的共享与合作平台。由于这些难题,使高等教育的高层次协同发展出现延迟。因此,要在广东政府的支持下,加强与香港、澳门高校对接,共同制订合作计划,实现地区间教育资源的互补。

(三)各高校发展水平不同步,缺乏多渠道合作

广东省内高校的国际竞争力与其经济强省的身份并不匹配。无论从规模还是品质来看,香港已经拥有一些顶尖的研究型大学,并且在全球大学的排行以及为社区提供的服务中也有优秀的表现。虽然澳门在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方面具备天然优势,但其后续发展却受到了一定的制约。澳门的学生和教师来源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而相对较为单一,缺乏全球顶尖的研究型大学。观察粤港澳三大区域的大学发展情况,可以发现每个区域都面临某些限制。为了打破这些限制,必须采取集中式的发展策略,构建覆盖大湾区的大学联盟,同时利用联合教育等方式,充分利用各自的优点,共同推动大学的进步。

四、广东高等教育全球化发展战略

(一)政府:加强财政和政策支持

政府在教育工作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要提升人才教育和全球化人才规范的一致性,需要主动运用政府的资源,打造一个高品质的全球化人才教育平台。广东省政府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初期阶段,有必要增大财政援助,同时也需要建立更为全面的政策和法规框架,这样才能克服体制和机构的阻力,改良政策环境,从而有效地促进高等教育的全球化。[2]广东省政府需要对广东所有大学的高等教育全球化进程的当前情况及存在的难题有深度的理解,同时,依照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蓝图,确立教育的策略性目标,进行最高级别的策划与实施。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政府有能力为财政困难的高校提供足够的资金,帮助他们优化和发展全球性的教学结构。对那些现阶段正处于高等教育全球化进程中的高校,需要加大扶持力度,激励它们主动探索新的全球性协同项目,以此增强其在全球的影响力,并为其他大学树立典范。此外,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内高校间的深入合作,政府需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以保证其可持续发展和规范化发展。

(二)高校:制定国际化教学标准,推动国际合作与交流

需要根据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特性,构筑一个全面的、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教育体系来进行人才的培育。目前,广东不少高校尽管具备一定国际化合作交流的意识,但是在课程设置、教材选择、教学方法、评估标准、教学质量等方面还没有达到国际化标准,需要着力改革并创新全球化的教育体系,以展示其在教育中的功能,需要科学地规划并设定具有专门性的课程,并且把这些课程的知识和实践技巧融入各个行业,以便真正地培养出满足全球标准的杰出人才。每个高等院校构筑一个具备国际视野的教育模式,从而让全体师生形成对于国际化的认识,并主动投身国际化的互动和协同工作,营造一个充满开放、宽广、多样性的国际化学习氛围。对于教育工作者的全球化,需要同时吸纳来自世界各地的杰出教育工作者以及拥有海外留学经历的专业人士,同时,还需要提升教职员工的海外研修和沟通能力,从而塑造出拥有全球视角的高素质的教育团队。[3]

(三)市场:大力筹集国际教育经费,引入社会投资机制

目前,广东高校主要依赖政府财政支持来获取办学经费。单靠政府的经济援助不能满足大学的全球化进程需要。开展中外合作过程中,可引入市场力量,开拓办学资金来源。各高校应建立校企合作平台和机制。[4]借助大学的科研能力,通过与公司、社会团体的协同工作进行研究和创新,提升大学的科研质量,加强大学的科研能力,并且提升大学及其相关领域在全球的影响力。通过向公司、社会团体等提供知识和智力成果,获取回报和投资,这为教育的全球化提供了关键的资金支持。同时,教育机构应该指导教师深度研究区域经济和产业的发展状况,积极开展科研项目,寻找发挥教育服务功能的方法,以此为区域产业的发展提供支持,并通过企业的盈利来增加教育资金。广东的大学具备与国际高等学府合作的实力,通过建立 “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基金,开展全球性协同和沟通,共建孔子学院、汉语教学学会、广府文化交流中心等机构,推动教职员工和学生的相互学习交流活动,从而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发展大融合。广东的大学应最大化地运用其校友的资源,把华侨校友和海外校友捐赠的资金和物资投放于中外合作项目,或用于海外留学生奖学金。借助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公司、海外华人等的投资和捐赠,借助市场资源来为大学的全球化教育提供资金支持。

五、结束语

广东省应该培育出符合新时期的全球化专业人士,推动大湾区的合作与开放。

参考文献:

[1]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2.

[2] 欧小军.“一国两制”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大学集群发展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8(09):17-22.

[3] 杜怡萍.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职业教育的发展转型[J].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18,17(04):1-5.

[4] 吴世勇,王锐娇.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的需求分析及整合策略[J].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学报,2020,41(01):17-24.

基金项目: 2023年度校级科研重点项目: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机制研究 (项目编号:GDXZKYZXZ202301)。

作者简介: 孔韬,女,汉族,广东广州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

猜你喜欢
粤港澳大湾区
以自贸区法治创新推进深港深度合作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深化深港合作创新
关于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创新设计圈的建议
以“双转型”引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从设想走向实践
论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生态系统
加快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建设的几点思考
湾区经济:国际步伐与中国格调
“粤港澳大湾区”,即将崛起的世界级城市群
“粤港澳大湾区”,即将崛起的世界级城市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