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人际交往困扰与对策探究

2024-07-02 18:49孙英郑翊萱
国际公关 2024年10期
关键词:人际交往问题对策

孙英 郑翊萱

摘要:人际交往能力是现代人才必备的素质之一,是大学生需要具备的重要生存能力。正常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心理健康发展、学业成功、人格完整、体验安全感和幸福感的必要保证。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新时代快速发展的需要,使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普遍存在一定的心理困扰。本文从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问题呈现、原因分析、应对措施等方面做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对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1]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重视心理健康与精神卫生。”[2]拥有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更是现代人才发展的需要。人际关系是指人们用语言或非语言信号交流想法、表达情感和需要的过程,它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通常是指人与人交往关系的总称,因此也被称为 “人际交往”。[3]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人生成功的决定因素,是生存与安全等心理需求的需要,是幸福的重要源泉,是人格健康发展的需要。人际关系状况最能体现和反映人的心理健康状况,我国著名医学心理学家丁瓒指出:“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所以人类的心理病态,主要是由于人际关系的失调而来。”[4]新时代大学生是广大青年的中坚力量,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使大学生具备现代人才必备的素质和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大学生常见的人际交往困扰

(一)缺乏自信,不敢交往

由于害羞和自卑心理,一些大学生使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的言行过于受限,难以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绪,甚至造成不理解或误解,从而妨碍了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有的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表现腼腆、忸怩、自惭形秽、心跳加速、脸色绯红、说话音量小、眼睛不敢正视对方,特别是在陌生场合或公开场合,怕被别人关注,怕出错被人耻笑,不敢交往,缩小生活圈子。严重的可导致社交恐惧症。

(二)自我中心,不愿交往

由于自负心理,有的大学生自恃清高,孤芳自赏,不能接受与自己有不同意见的人,不了解别人的感受或根本不在意别人的感受,较少换位思考,缺乏朋友、独来独往;有的大学生过度防卫,内心封闭,认为他人不如自己,或会对自己造成伤害,不愿意与他人互相帮助、坦诚交流。有的大学生担心考试通不过、分流不到心仪的专业,害怕寂寞、独处等,经常生活在担忧不安中,带来一系列不良反应,拉大了与周围人之间的距离。

(三)缺乏技巧,不善交往

大学生尽管有人际交往的主动态度,但缺乏人际交往的知识、技巧和艺术,在交往过程中既不了解自己也不了解对方,导致交往失败。有的轻视交往中的 “第一印象”,不注意仪容、仪表和仪态等个人礼仪;有的不注意沟通方式,在批评、拒绝、劝导他人时不讲究语言艺术;有的区分不清友情与爱情,不知如何与异性交往,不懂得如何爱与被爱;有的不注意交往的基本原则,说话不注意场合,得理不饶人、斤斤计较,不懂得尊重对方的风俗习惯等。这些有损于自身形象塑造的表现影响人际之间进一步的交往。

(四)边界不清,不懂交往

拥有边界感、把握好社交边界,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关键。健康的人际边界能够促进我们与他人的和谐和信任,而人际边界模糊是人际关系中的 “隐形炸弹”,比如,有的人会越位,过分热情,把别人的事当自己的事,过分卷入他人的生活;有的人用过分依赖的方式干扰他人的生活,耗费他人的心力;有的人企图控制他人的生活,让他人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有的人牺牲自我界限,迎合他人,换取他人的关注;有的人以 “亲人”“朋友”等身份道德绑架,窥探他人隐私。这些不懂人际边界的表现,均容易引发人际间的冲突和疏远。

二、大学生产生人际交往困扰的原因

(一)人格因素

交往过程中的人格因素导致的交往困扰是常见的人际交往困扰。人格是一种心理现象,它反映了一个人总的心理面貌,是相对稳定具有独特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它既包括需求、动机、兴趣、理想、信仰、价值观,也包括能力、气质、性格等。人格差异会在互动中带来误解、矛盾和冲突。常见的人格缺陷有自卑、害羞、懒惰、拖拉、虚荣、自我中心、情绪无常、行为怪异、敏感多疑、环境适应不良等,这些不健康因素,既影响活动效率又妨碍正常人际关系的建立。人格不健全的人,与人难以相处,人际关系一般不会好。

(二)认知因素

人际互动过程中的认知因素主要包括对自己的感知、对他人的感知和对互动的感知。自我评价过高会导致妄自尊大,易形成 “我行,你不行”“我好,你不好”的人际交往模式;自我评价过低会导致妄自菲薄,易形成 “我不行,你行”“我不好,你好”或者 “我不行,你也不行”“我不好,你也不好”的人际交往模式。自我评价会影响对他人的评价,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常会偏低评价他人,自卑心过重的人会错误地过高评价他人,或误以为他人也自卑。对交往本身的认知不足和偏差,不了解人际交往的原则与技巧,也会影响交往的效果。

(三)环境因素

大学生集体生活的环境为大学生人际交往创造了条件,但也常常成为矛盾冲突的原因。来自不同地域、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风俗文化、不同家庭的不同个性、不同生活习惯的人住到同一间宿舍,有时较难彼此适应,有时会在交往过程中发生观念上的冲突和矛盾。同时,社交媒体的普及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产生了影响。通过社交媒体,大学生可以更便捷地和他人交流互动、获得情感支持,但也可能导致面对面交流的减少,增加了虚拟社交与真实社交之间的矛盾。

(四)家庭因素

社会对儿童的影响先是通过家庭发生作用的。[5]家庭是 “制造人类性格的工厂”,家庭氛围、家庭教养方式等对于每个人的心理发展十分重要,对个体的人际关系具有重要和深远的影响。良好的家庭氛围使孩子有安全感和归属感;父母离异、家庭暴力、亲子冲突频发等不良的家庭氛围,容易导致大学生产生焦虑或抑郁情绪,从而影响正常人际交往。在消极、否定、拒绝、放纵等教养方式下成长的人,其在人际交往中常表现出消极、依赖、服从、任性、自私等行为;而肯定、民主的教养方式则对个体的人际交往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大学生应对人际交往困扰的措施

(一)培养成功交往的人格品质

人格品质是影响人际吸引最稳定的因素,也是个体吸引力最重要的因素之一。[6]要保证人与人之间进行正常的沟通与互助,需要具备一定的人格品质,成功交往的人格品质如真诚、谦虚、严谨、自信、乐观、宽容、助人、理解、共情等可以提升人际吸引、增强人际信任,是大学生提高交往艺术、取得良好交往效果的前提。大学生要全面客观了解与分析自身的人格品质,不断优化人格要素,选择良好的人格品质作为自己努力的目标,同时针对自己人格上的缺点、弱点予以纠正,培养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友爱互助的人际交往心理品质和健全人格。

(二)加强自身文化理论修养

不少人际交往困扰源于认知的不足,有时知识的匮乏容易使人产生自卑、怯懦、粗鲁的心理,而丰富的知识则使人自信、坚强、理智等。人际交往的问题不一定是负面情绪造成的,可能是非理性认知和信念引起的,因此改变认知、加强自身文化理论修养是改善人际关系的根本。大学生要自觉养成读书学习的习惯,不能仅局限于专业知识的学习,还应不断拓展知识面,开阔视野心胸,努力做到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协调发展,提升综合素质和内在修养。培养 “慎独”精神,经常自省在人际交往中存在哪些非理性认知和信念,并以合理的信念取而代之,不断在学习反思中涵养平和心态、丰富自我。

(三)掌握人际交往的原则和技巧

人际交往是一门科学,不仅需要良好的交往能力、交往态度,还需要掌握人际交往的原则和技巧,以消除导致交往困扰的不利因素,改善人际关系,增加人际吸引力。大学生要认真学习并遵循人际交往的原则,如平等、尊重、宽容、适度、互利等,自觉甄别朋友圈、思想圈、生活圈;用好人际交往的技巧,如能够主动与人交往、重视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讲究交往的行为规范、语言表达积极且有效、耐心地倾听与及时反馈、学会控制情绪和换位思考、能够妥善处理他人的不当言行、培养高雅丰富的兴趣爱好、培养个人的幽默感、在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中了解别人同时也让别人了解自己。

(四)发展正常的异性交往

异性互动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反映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大学生正处于亲密对孤独的冲突阶段,发展亲密感对能否满意地进入社会有重要作用,健康良好的恋爱关系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具有促进作用。[7]随着性生理的成熟、性心理的逐渐成熟,青年大学生产生了同异性交往的强烈愿望,这是一种正常、合理的现象,但同时与恋爱和性有关的问题恰恰是最困扰大学生的问题之一,如果处理不当,心理上会受到巨大伤害。大学生应把握端正交往动机、尊重对方、保持人际距离、建立广泛朋友圈、把握友情与爱情的界限等异性交往原则,使自己在与异性交往中增进相互间的了解,培养与异性相处的能力,促进人格的完善。

(五)重视健康家庭的建设

家庭是人类社会中最小却是极重要的单元,关系孩子的终身发展、千家万户的幸福、社会的和谐稳定,“家庭与社会支持保护心理健康”。[8]推进健康家庭建设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重要体现,是深入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9]大学生关注健康家庭建设,对其将来组织幸福家庭、发展事业和培养下一代健康成长,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学生应主动学会化解代沟加强亲子关系,充分尊重、理解、接纳父母;重视对长辈的照顾和对晚辈的关爱,与家庭成员进行有效沟通;主动参与学校和社区开展的家庭教育培训,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培育传承优良家风,把健康家庭的建设作为人生的重要内容等。

四、结束语

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心理健康不可或缺的条件,是获得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心理健康的人乐于与人交往,交往中保持独立而完整的人格,能客观评价他人、友好相处、乐于助人,交往中的积极态度多于消极态度,在社会生活中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充足的安全感。相反,心理不健康的人,总是游离于集体,难以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也不能在健康的人际关系中获得个人成长。青年大学生是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一支重要力量,要成为堪当时代重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身心健康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大学生要珍惜个体心理成长重要阶段的大学时期,提升认识水平,丰富内心体验,提高个人魅力,完善自我人格,学会经营亲密人际关系,建立清晰、坚固又灵活的心理边界,不断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努力做一个内心灵性敏感、理性平和、坚韧自强、健康快乐、实现自我价值的人。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9.

[2]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发明家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49.

[3] 文书锋,胡邓,俞国良.大学生心理健康通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77.

[4] 樊富珉.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7:16.

[5] 叶奕乾,祝蓓里.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180.

[6] 杨艳杰,钱明.大学生心理健康通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0:98.

[7]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EB/OL].[2023-03-05].https://mp.weixin.qq.com/s/HegrJdn5m_ 7qALdasAxOAw.

[8]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2022年国民心理健康调查报告:现状、影响因素与服务状况[EB/OL].[2023-02-26].https://www.sohu.com/a/646738306_121124316.

[9] 人口监测与家庭发展司.《关于全面开展健康家庭建设的通知》文件解读[EB/OL].[2024-01-19].http://www.nhc.gov.cn/rkjcyjtfzs/s7785/202401/29127bb59ac94847a0be946705f3d5bf.shtml.

基金项目: 新疆农业大学2023年校级教研教改项目 (项目编号:2023KCSZ19)。

作者简介: 孙英,女,汉族,河南舞阳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

郑翊萱,女,汉族,新疆乌鲁木齐人,本科,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

猜你喜欢
人际交往问题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社交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浅析校园心理剧的应用及其对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
被人情绑架的乡村酒席——记忆乡村文化
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