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志愿服务管理的困境与出路

2024-07-02 18:49庞雪峰
国际公关 2024年10期
关键词:志愿服务高职院校大学生

摘要:高职院校是培育青年技能人才的重要力量,是青年成才的重要场所,高职院校要充分发挥志愿服务的育人功能。目前,高职院校志愿服务管理面临管理主体不明晰、专业性不强、缺乏指导教师团队、经费缺乏保障以及育人功能的发挥不足等管理困境。高职院校应结合自身优势,构建以 “团学会”为主体、志愿服务团队为核心、专业教师为指导的 “三位一体”的志愿者管理机制,破解所面临的困境,充分发挥志愿服务的育人功能。

关键词:高职院校;志愿服务;大学生

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八大以来,

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明确提出希望广大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志愿服务工作者立足新时代、发展新作为,弘扬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继续以实际行为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使我国的志愿服务事业蓬勃发展。根据中国志愿服务网站统计,截至2023年12月,我国实名志愿者总数达2.34亿人,志愿者队伍总数135万个,志愿项目总数1 156万个,服务时间总数532 600万小时,记录时间人数8 517万。[1]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广大志愿者用青春和奉献提供了暖心的服务,向世界展示了蓬勃向上的中国青年形象。”如今,以青年志愿者为主题的中国特色志愿服务已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是我们党领导的共青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新工作领域、服务社会需求的一大创举。[2]高职院校是培育青年技能人才的重要力量,是青年成才的重要场所。高职院校应充分发挥志愿服务的重要育人功能,审视当前青年志愿服务管理中的困境,利用职业教育的特点,探索适合职业院校的志愿服务管理路径,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一、志愿服务的“五育”功能

(一)志愿服务的德育功能

志愿服务的精神是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是高校德育所倡导的,也是高校思政教育的必要元素。大学生在参加志愿服务的过程中,通过牺牲自己的课余时间为受助对象提供无偿的服务,可以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感受帮助他人带来的精神愉悦。志愿服务是实践活动,是高校实现德育功能的 “第二课堂”。大学生通过志愿服务活动,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真正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志愿服务活动可以让大学生在实践中展示自己的友好,在实践中实现互助,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行动能力。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体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性和实践性,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有助于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推动社会和谐进步。[3]

(二)志愿服务的智育功能

大学生在参与志愿服务的活动过程中需要具备组织、实施、协调等能力,有些志愿服务还需要志愿者具有相应的专业能力,如医疗志愿者、教师志愿者等。提供优质的志愿服务需要志愿者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运用所学知识。整个志愿服务的过程既是志愿者运用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也是志愿者认知能力锻炼与提升的过程。

(三)志愿服务的体育功能

近年来,我国相继举办了奥运会等体育赛事。在这些体育赛事过程中,都有大学生志愿者的身影,他们为这些赛事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大学生志愿者在为这些大赛提供服务的同时,还要经过严格的培训,涉及相关的专业知识学习。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加上服务过程中的实践,充分发挥了志愿服务的体育功能。

(四)志愿服务的美育功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美育通过艺术教育和文化活动培养人们的审美能力、创造力和文化素养,促进个性发展,提升生活质量。[4]文化活动是志愿服务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类志愿服务过程中,大学生志愿者可以通过亲身体验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与情操。在服务的过程中,大学生是无私奉献的,这也是净化心灵的重要平台,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

(五)志愿服务的劳动教育功能

新时代,通过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实践活动融入劳动教育是大学生构建认知世界的普遍方式,是引领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有效路径,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5]志愿服务是劳动教育的重要载体,志愿服务活动为大学生提供了实践的平台,让学生有机会将所学的科学文化知识运用于实践,理论联系实际,这也是职业教育秉持的教育理念。

二、高职院校志愿服务管理的困境

(一)志愿服务归属管理主体不明晰

中国青年志愿协会是在共青团中央的指导下成立的,旨在组织和引导全国青年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为构建和谐社会和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贡献力量。这表明,共青团和青年志愿者应该既是紧密合作的关系,又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但是在实际管理过程中,高职院校青年志愿者协会是下属校团委的机构,其主要时间和精力放在团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方面,这可能导致青年志愿者协会自主性不足、以管理替代指导。高职院校青年志愿者协会不主动开展各项志愿服务活动,而是等着校团委进行项目的开展,这限制了志愿活动的开展,不利于发挥志愿服务的育人功能,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青年志愿者协会在志愿服务方面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二)志愿服务专业性不强

志愿服务项目类型多种多样,高职院校开展的服务项目更多是关爱老幼病残、社区卫生打扫、各种赛事等方面,内容单一,吸引力不强,专业性不够,学生感到缺乏成就感,活动热情不高,难以选树 “典型”。高职院校是各项专业技能人才培养场所,开展一般的志愿服务难以发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优势。高职院校志愿服务应开展专业性较强的志愿服务,这样不仅可以开拓学生实践平台,也能让高职院校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运用所学习的理论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同时提升参与志愿服务的激情和热度,还可以增加高职院校在所属地区的社会影响力,更好地发挥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的职能。

(三)志愿服务缺少专业的指导教师

目前,在高职院校开展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很少给志愿服务项目配备专业的指导教师,一般是由各个系部团委书记兼任,这极大削弱了志愿服务的质量。大学生在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需要具有专业素养的教师参与解决,既需要懂业务、懂技术的教师,也需要学生工作专业教师。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教师解决问题的方式,积累经验,提炼指导思想,在今后参与服务过程中独立解决问题。

(四)志愿服务没有专门经费的保障

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不仅需要人力资源、时间资源等,更需要经费的保障。高职院校在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缺乏经费的保障,这导致很多专业志愿服务无法顺利开展。比如,在偏远地区的支教志愿活动中,会产生交通费、食宿费等,如果没有相应的经费投入,会导致活动无法顺利开展。

(五)志愿服务育人功能发挥不足

志愿者的育人功能是全过程的:在志愿服务开展之前,组织志愿者进行相关项目的培训工作;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指导教师对志愿者在活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在志愿服务活动结束后,组织志愿者进行反思总结。在现实志愿服务中,组织者更加注重志愿活动的开展,而忽视了其他方面,对于活动的总结也是简单的文字、图片、影像等资料的堆砌,缺乏对活动过程资料的收集、处理,少有对经验进行提炼总结形成体系框架、对问题进行分析解释发现主要影响因素的环节。这极大影响了志愿服务育人功能的发挥,使高校志愿服务的育人功能难以突破经验层面上升到理论高度。

三、“三位一体”志愿服务管理模式

为充分发挥志愿服务的育人功能,高职院校应结合自身特点,构建适宜的志愿服务管理模式。职业教育以培养专业技能人才为目标,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更加注重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高职院校应为学生实践打造更多的平台,志愿服务恰好可以为学生提供适宜的平台。高职院校还可以充分发挥共青团、学生会组织的作用,利用自身师资的优势,构建以 “团学会”为主体、志愿服务团队为核心、专业教师为指导的 “三位一体”的志愿服务管理机制。

(一)“团学会”为主体

高职院校在志愿服务的管理上,要紧密联系共青团组织和学生会组织,充分发挥两个组织引领作用。青年志愿者行动是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下逐步发展起来的,中国青年志愿协会是在共青团中央的指导下成立的,旨在组织和引导全国青年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为构建和谐社会和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贡献力量。学生会是学生自己的群众组织,以全心全意服务同学为宗旨,发挥学校党政联系广大同学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其基本任务就包含遵循和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组织同学开展学习、文体、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创新创业创优等多种活动,促进同学全面发展。[6]共青团、学生会与青年志愿者关系密切。高职院校志愿服务管理要密切与这两个组织的联系,发挥团员青年、学生会成员在志愿服务中的引领作用,招募积极向团组织靠拢的优秀青年,充实志愿者队伍。在志愿服务活动中,要发动优秀的团员志愿者对青年志愿者进行思想和行动上的指导。团组织和学生会也需要积极听取志愿者的心声,在学校为青年志愿者 “发声”,向有关组织反映志愿服务中的问题,维护志愿者的权益。团组织和学生会组织也应当利用自身优势,为志愿服务向上级组织或社会组织募集资金提供帮助。

(二)志愿服务团队为核心

高职院校青年志愿者在团组织的指导下,积极开展各项志愿服务。高职院校志愿服务的管理可以以志愿者团队为核心,以特色服务项目成立不同的志愿服务团队。各志愿服务团队要充分发挥自主性,以服务项目为中心进行管理。首先,志愿服务团队要针对自身的服务项目,招募优秀的大学生为志愿者;其次,志愿服务团队要积极组织不同层面的培训,增强自身的服务能力;最后,志愿服务团队要充分发挥校级志愿者服务项目平台作用,做好志愿服务的常规工作,开发优质的志愿服务项目。志愿服务团队还应要求参与志愿服务的志愿者进行活动后的反思与总结,进行经验的交流,在交流中提高学生的自我服务的能力。

(三)专业教师为指导

高职院校志愿服务团队要充分利用教师资源。高职院校要开展优质的志愿服务就需要专业的教师做指导,而学校的师资就是可以利用的优质资源。专业的教师要在招募志愿者过程把好 “入门”关。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志愿服务项目挑选适合的志愿者,在招募中可以对志愿者的专业知识、道德品质进行考查。专业的教师可以给志愿者进行针对性专业培训,协助志愿者服务团队解决活动中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开展志愿服务中进行总结,促进志愿者的专业成长。

四、结束语

高职院校志愿服务工作的开展要紧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引领,通过志愿服务让青年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真正践行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在工作中不断克服志愿服务管理中的困境,充分发挥志愿服务的育人功能,有效利用高职院校师生的专业技能,拓展青年学生实践平台,运用好 “三位一体”志愿服务管理机制,不断改进和完善自身管理与服务能力,积极创建良好的团结友爱、乐于助人、甘于奉献的校园氛围,为参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以及社会治理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赵佳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志愿服务重要论述的形成基础、核心内容和鲜明特征[J].中国志愿服务研究,2021,2(2):39-63+ 186-187.

[2] 中国志愿服务网.2023全国志愿服务数据统计[EB/OL].[2023-12-6].https://chinavolunteer.mca.gov.cn/site/home.

[3] 许洪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高职学生志愿服务的德育功能研究[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20(7):13-15.

[4] 卢清,李紫微.新时代高校美育的内涵维度及价值意蕴解析:基于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视角[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23,40(10):73-77.

[5] 王丽娜.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内涵、价值优势及实效性路径研究[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04):57-59.

[6] 李立红.团中央办公厅和全国学联秘书处联合印发 《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会组织章程建设工作的通知》[N].中国青年报,2017-09-05(001).

基金项目: 湖北省高校学生工作精品项目 “高职院校共青团青年志愿者服务管理困境与出路——以恩施职院 ‘栀子花开志愿者服务管理为例” (项目编号:2020XGJPF3034)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庞雪峰,男,土家族,湖北咸丰人,本科,人文教育学院副院长,研究方向:学生管理。

猜你喜欢
志愿服务高职院校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基于协同发展理论的大学生志愿服务可持续化社会支持系统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的大学生志愿服务
发挥志愿服务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载体作用
志愿服务与“互联网+”结合模式探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