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志愿服务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载体作用

2016-10-19 03:09刘艳彩
中国市场 2016年35期
关键词:志愿服务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刘艳彩

[摘 要]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是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重要方式和途径,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形成向上向善的正能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志愿服务也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服务社会、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的重要途径。文章通过A学校在2015年暑期在合肥高铁南站为例,探讨高校充分发挥志愿服务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在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过程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要求。

[关键词]大学生;志愿服务;思想政治教育

[DOI]10.13939/j.cnki.zgsc.2016.35.194

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努力拓展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之——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意见》中指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积极组织大学生参加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重视社会实践基地建设,不断丰富社会实践的内容和形式,提高社会实践的质量和效果,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增强社会责任感。2014年,中央文明委《关于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意见》指出,青年是志愿服务的生力军,学校是开展志愿服务教育的主阵地。要把志愿精神作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学校的教育教学,体现到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中,不断增强广大青少年的志愿服务意识。

大学生在志愿服务活动中能够更好地参与社会生活,了解社会情况,并能将自己的所学用于实践检验,也是学生实现自我教育的重要途径。所以,大学生志愿服务成为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在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也发挥着积极有效的作用。

1 志愿服务的内涵和特点

国际社会对其进行概括为“志愿精神是一种自愿的、不为报酬和收入而参与推动人类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和完善社区工作的精神,是公众参与社会生活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式,是公民社会和公民社会组织的精髓”。志愿服务精神为“奉献、友爱、互助、进步”。

(1)自愿、无偿是志愿服务的显著特征,只有自愿才能够成为志愿,只有自觉主动的自愿才能成为长久的志愿,组织者要注重参与者的自愿,尊重参与者的主体性,调动志愿者的积极性、主动性。

(2)服务社会、关爱他人是志愿精神的宗旨。通过开展志愿服务,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青年整体素质,学会关爱他人,服务社会。

(3)发展、进步是志愿精神的理想意愿。志愿者通过参加各项活动将关怀带给社会的同时,传递了爱心,传播了文明,传递了正能量。

(4)奉献、共赢是志愿精神的核心价值理念。志愿服务体现着个人作为一个社会个体履行社会责任的强大的精神力量,志愿者是一个没有国界的名称,没有报酬的工作,是一件无私不计报酬的工作。

(5)高尚、崇高是志愿服务精神的风貌。在全社会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 A学校2015年暑期合肥高铁南站开展志愿服务情况

在2015年暑期,学校组织78名学生志愿者,从7月6日至8月14日,分两批前往合肥高铁南站担任志愿者,本次服务活动时间长、规模大,影响深。每名志愿者累计服务20天,服务旅客多达200万人次。志愿者岗位主要有:北广场,到达大厅,志愿者服务台,公交落客区,公交车候车处,到达大厅各个出站口。服务内容主要有站内问询,出行指南,行李打包,失物招领,换零钱和特殊旅客服务等。78名志愿者是在积极主动报名参加服务活动的百多名学生中经过选拔考察定下来的,实践活动中,每位志愿者都严格遵照学校的志愿服务规定,坚守岗位,做好志愿服务手册和工作登记,就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总结和归纳,同时志愿者之间进行工作交流,更好地做好志愿服务。除了精湛的业务能力之外,做好志愿服务的另一关键点是热情周到,在为旅客提供服务时,志愿者们时刻注意自己的仪态仪表,言行举止,回答旅客的问题时简明扼要,容易记住。在志愿者的工作岗位上为旅客们提供了高质量的服务,并且让他们亲身感受到学生的志愿者精神。志愿者们用耐心诠释奉献,用热心标注友爱,用真心实现互助,用恒心取得进步,用实际行动响应了:“有困难找志愿者,有时间做志愿者”的号召。以下是部分志愿者工作岗位的具体安排。

本次志愿服务活动历练了一支队伍,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志愿者们对社会服务和实践有了更深的认识,同时锻炼了学生接触社会的能力,坚定了回报社会、奉献社会的信念,树立了当代大学生的积极向上、无私奉献的精神。学生们发扬了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团结协作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体现了大学生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为日后的生活、工作积累了坚实的基础。

3 志愿服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3.1 志愿服务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教育是中华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思想素质和理想信念与祖国的发展和前途密切相关。因此,在十八大精神引领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尤为重要。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引领青年大学生树立崇高的价值取向,把个人人生价值的实现与国家的繁荣发展结合起来,在历练中铸就人生、在奉献中体现价值,在报效社会中创造美好生活。

3.2 志愿服务有助于推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

志愿服务具有崇高的精神价值,这是超越物质追求的。对于大学生志愿者来说,参与志愿服务有助于精神文化的提升,在活动中彰显了个体的无私奉献精神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因为志愿服务主要是帮贫济困,帮助有困难的群体,或者是进行公益活动,社区发展,服务社会,在整个过程中,志愿者们应以积极的、健康的思想指导自身的行为,用良好的精神面貌投入到服务活动中,同时,大学生以规范的道德体系约束自己,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道德规范,关心关注社会问题,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信任,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在合肥南站的志愿服务过程中,大学生们表示,在整个过程中因为服务别人而带来了快乐和自豪感,感觉自己的人生价值得到了体现,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增强,感觉到自己的人生价值得到了展现。

3.3 志愿服务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大学生志愿者们在活动中为服务对象提供良好的服务,同时也能够受教育、长才干,将自己的所学运用到实践中去,促进自身专业技能的提升。同时,志愿者活动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志愿服务活动中,志愿者应和服务对象等建立良好的交往与沟通能力,平等交往、互相尊重、诚实守信、宽容大度。在实施志愿服务过程中,对于大学生提高自己的表达理解能力、人际应对能力、人际融合能力以及解决问题能力、吃苦耐劳等都有很大的帮助。

3.4 志愿服务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大学生通过参加志愿者行动,从校园走向社会,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学到了课堂上没有的知识,能够更好地、直接地接触社会,提前进入社会,体验社会角色,尽快地转变角色适应社会,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必须加强自身对社会的认识水平和适应能力,掌握必要的进入社会的知识和技能,为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打下必要而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德.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2]赵静.浅谈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对学生管理工作的启示[J].人口与经济,2007(4).

[3]朱占峰.管理学原理[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4]王昊.人力资源管理教程[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6.

[5]郭泉.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启示[J].管理视野,2011(1).

猜你喜欢
志愿服务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媒体时代的高校红十字建设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