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与“互联网+”结合模式探究

2016-10-18 23:34邢翠霞付海霏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6年21期
关键词:志愿服务云计算大数据

邢翠霞+付海霏

摘要:该文论述了“互联网+”在志愿服务行业的发展情况,简述了志愿服务“互联网+” 模式的初级形式,进而指出行业性的平台模式是“互联网+志愿服务”发展的未来,并指出了其必备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的技术特点。

关键词:“志愿服务+互联网”;“互联网+志愿服务”;云计算;大数据

中图分类号:TP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21-0240-02

1 引言

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所谓“互联网+”是指将互联网作为当前信息化发展的核心特征提取出来,与工业、商业、金融业等服务业的全面融合,其中关键为创新。“互联网+”被认为是创新2.0下的互联网发展新形态、新业态,是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演进。自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的层面,各行各业的“互联网+”行动计划相继出台。

相对而言,因公益的特殊性质,中国公益领域的“互联网+”行动较为滞后,但在新环境下,其“互联网+”模式也在不断探索之中。志愿服务是公益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找到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而志愿者来自于社会服务于大众,“互联网+”的桥梁和平台作用尤为重要。

《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指出:“互联网+”是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提升实体经济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即“互联网+”不是简单的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相加,而是要升级改造进而产生新形态。

从这个意义上说,目前我国志愿服务常见的“互联网+”模式 ——“志愿服务+QQ、微信、微博等”,并未产生新形态,都属于“志愿服务+互联网”,即以传统志愿服务为主,以技术为辅助手段。只有当传统志愿服务与“互联网+”技术融为一体,出现质的飞越形成新形态,才称得上“互联网+志愿服务”。

2 “志愿服务+互联网”是志愿服务“互联网+” 模式的初级形式

志愿服务的“互联网+”偏重于社交类新媒体,使用率最高的三大社交类新媒体为QQ、微信、微博。

QQ作为一款即时通信软件,功能丰富且容量大,在电脑端、手机端使用都很方便,用户群体几乎覆盖全部年龄段。腾讯公司2015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截至2015年9月30日,QQ 月活跃账户数达到 8.60 亿,其中QQ 智能终端月活跃账户达到 6.39 亿。普通QQ用户的好友功能、群组功能、空间功能等,已经完全能够满足普通志愿服务项目沟通交流的需要。

微信与QQ同源而生,是一款移动社交软件,2011年初正式亮相,目前已发展为最热门的移动社交平台。腾讯公司2015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截至 2015年9月30 日,微信和WeChat(海外版微信)的合并月活跃账户数达到6.50亿,比去年同期增长39%。志愿服务组织可以通过普通微信号进行宣传、互动交流,也可以选择订阅号、服务号或者企业号来进行传播、实施内部管理。

微博主要指新浪微博,是一种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的社交网络平台、社会化媒体平台,具有简单、不对称和碎片化的特点。微博因其聚集了强大用户群,覆盖范围广、传播快速,是志愿服务组织开重要的推广平台。新浪微博2015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2015年6月微博月活跃用户数为2.12亿,同比增长36%。

除了上面提到的QQ、微信、微博,志愿服务还会用到博客、APP等。博客多用于展示宣传,有新浪博客、搜狐博客、网易博客、腾讯博客等。目前,公益类的APP性质多以捐赠类为主,例如米公益、路人甲等;综合性的有公益宝;志愿服务类的APP数量少,其中“志愿者打卡器”较为实用,是方便志愿者注册、志愿活动管理、志愿者服务时间记录的新一代移动管理工具。

在志愿服务实践中,一般情况下QQ、微信、微博三者会配合使用,QQ、微信侧重于联络、互动,微信公众号多用于志愿服务宣传、招募志愿者,微博侧重于宣传。APP因其性能暂不能满足用户需求,或者推广力度不够,等等,用户覆盖率还比较低。博客和其他社交工具(如人人网、天涯论坛等)较少使用。

以上这些“互联网+”模式,在志愿服务实践中起到了重要的沟通交流作用,但如前所述,它们并没有产生新形态,还属于“志愿服务+互联网”的范畴,是志愿服务 “互联网+”模式的初级形式。

3 行业平台模式是“互联网+志愿服务”发展的未来

相对于其他类型的公益事业,“互联网+志愿服务”更具有产生新形态的基础。

首先,志愿服务的性质和发展现状决定了“互联网+志愿服务”的平台发展模式。(1)民政部发布《志愿服务信息系统基本规范》(MZ/T 061-2015)中指出:志愿服务是“不以获取物资报酬为目的,自愿以自己的时间和只是、技能、体力等帮助他人、服务社会的公益活动”。“不以获取物资报酬为目的”、“自愿”的特性决定了志愿者的构成具有松散性,流动性强,需要有一个能够聚集志愿者、快速进行志愿服务需求对接,促使志愿服务专业化、规范化、常态化的平台。(2)志愿服务组织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志愿服务的经费短缺、志愿服务的人员流失、志愿服务的自主发展性差、志愿服务的管理机制不完善、志愿服务的法律保障缺乏、志愿服务的社会认同感差”等诸多问题。[1]解决这些问题的路径之一就是集中资源建设大规模的“互联网+志愿服务”平台,利用大数据的力量促使问题的改进。

其次,我国政府重视志愿服务的发展,不断出台文件提出以信息技术促进志愿公益事业的发展。2013年12月,共青团中央修订的《中国注册志愿者管理办法》,提出建立健全注册志愿者档案和信息管理系统,逐步实现网上注册和管理,促进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2013年12月27日,民政部发布《中国社会服务志愿者队伍建设指导纲要(2013-2020年)》,提出要加快志愿服务信息化建设,促进志愿服务供需有效对接。2014年3月,中央文明委发布《关于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的意见》,提出要依托志愿服务信息平台,为有意愿、能胜任的居民进行登记注册成为志愿者,要规范志愿者招募注册,建立志愿服务记录制度,实行服务记录的异地转移和接续。2015年7月22日,民政部发布《志愿服务信息系统基本规范》(MZ/T 061-2015)行业标准,明确给出了志愿服务信息系统建设的基本规范。

再次,我国已经进行了“互联网+志愿服务”平台模式的有益探索,具备了一定的“互联网+”基础。由于志愿服务属于无偿性质,志愿服务组织属于非盈利组织而且登记备案的正式志愿服务组织与未登记备案的民间志愿服务团体并存,没有足够的人力、财力、物力进行独立的“互联网+”技术融合,所以我国目前几个主流的“互联网+志愿服务”平台主办单位多为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民政等党政部门,共青团等人民团体以及大型志愿者协会等正规社会组织,属于志愿服务行业“互联网+”。代表性平台有中青公益· 国家志愿者公益服务支撑平台(简称“中青公益”)、中华志愿服务网、志愿云、志愿时。中青公益属于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项目(项目编号:2013BAK09B00),由教育部组织、科技部启动,目标是加强“社会公益领域科技创新能力”,实现“社会公益领域科技水平整体提升”;中华志愿服务网是政府志愿服务门户,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主管;志愿云有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推出;志愿时由广州市发展志愿服务事业指导委员会、广州市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共青团广州市委员会共同建设。这些平台免费提供志愿服务精神宣传、实现志愿者、志愿团体和志愿服务项目的管理与供需对接等服务,一般的志愿服务组织加入到这些平台即可。

4 “互联网+志愿服务”平台模式的技术特点

“互联网+志愿服务”平台模式也具有“互联网+”的特征。对于“互联网+”的特征总结起来为以下几点:1、融合。互联网通过把技术跟各行各业内容结合起来,跨界融合,创造一种新的模式。2、数据。互联网把传统产业信息化、互联网化,实现在线化、数据化,以充分发挥数据的价值。3、服务。“互联网+”出现大规模社会协同,各方分工或者说定位不同,需要不同的垂直型、精细化、个性化服务。

与这些特征相适应,“互联网+”平台需运用多种技术,在志愿服务行业有两种技术应用最为突出:

1)云计算。云计算就是数据存储在云端,应用和服务存储在云端,充分利用数据中心强大的计算能力,实现用户业务系统的自适应性。[2]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定义:云计算是一种按使用量付费的模式,这种模式提供可用的、便捷的、按需的网络访问, 进入可配置的计算资源共享池(资源包括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软件,服务),这些资源能够被快速提供,只需投入很少的管理工作,或与服务供应商进行很少的交互。常见的云计算服务有云办公、云安全、云存储、云打印、云通讯、云输入法等。志愿服务平台向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提供志愿云服务就需要应用到云计算技术。

2)大数据。大数据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常用手机地图、购物比价等都是基于历史数据与实时动态所产生的智能决策。可以说,从我们登入微信、QQ,使用互联网开始,就成为了大数据的一部分。大数据(big data),人们用它来描述和定义信息爆炸时代产生的海量数据,并命名与之相关的技术发展与创新。这些数据的规模如此庞大,不能简单用G或T来衡量,大数据的起始计量单位至少是P(1000个T)、E(100万个T)或Z(10亿个T)。所以,大数据也称巨量资料,指的是所涉及的资料量规模巨大到无法透过目前主流软件工具,在合理时间内达到撷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帮助企业经营决策更积极目的的资讯。大数据具有4V特点:Volume(大量)、Velocity (高速)、Variety (多样)、Value(价值)。大数据分析技术是志愿服务精准化和高效化的有效实现途径。[3]

5 结语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在国家战略层面上的推广,志愿服务行业“互联网+”发展必然加速。一方面,搭车多种新媒体技术推进志愿服务进程。另一方面,由于单个志愿服务组织规模不足以形成新生态,所以行业化的“互联网+志愿服务”平台模式成为志愿服务新生态的发展路径。而要达到志愿资源配置最佳化,服务效用最大化,实现开放、共享、共赢,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技术是必不可缺的。

参考文献:

[1] 牛雅林.当代中国志愿服务现状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3.

[2] 斯琴其木格.云计算概念的产生、定义、原理及前景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2).

[3] 孟根方.你我生活中的“大数据”[N].安徽日报,2014-04-08.

猜你喜欢
志愿服务云计算大数据
新媒体时代的高校红十字建设
实验云: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深度融合的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