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育应致力于为儿童建设一个发挥创造力的环境。“为了创造”的园本行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以体适能运动创造“健康的堡垒”,以亲自然游戏创造“热烈的兴趣”,以专用室活动创造“未来的可能”。
关键词:陶行知;创造教育;园本课程
我园地处吴文化发源地——江南第一古镇梅村,取名“崇德”,旨在传承泰伯的至德精神。在多年的办园实践中,我们遵循幼儿发展规律,形成“陶融至德”的办园理念。这一理念深受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的影响。作为中国教育改革的先驱,陶行知先生强调:“创造教育就是行动的教育,有行动才能有知识,有知识才能有创造,有创造才有热烈的兴趣”[1];教育的核心任务是帮助儿童生长,使其拥有“健康的体魄、农夫的身手、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趣、改造社会的精神”[2];教育应致力于为儿童建设一个发挥创造力的环境。在创造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我们关注幼儿需要,尊重幼儿发展规律,展开了“为了创造”的园本行动。
一、体适能运动:创造“健康的堡垒”
1941年,陶行知先生呼吁必须建立健康之堡垒,“希望大家把儿童健康当作幼稚园里面第一重要的事情”[3]。体适能是指在身体、心肺和肌肉等方面的整体健康状态。良好的体适能对于幼儿生长发育、认知提升和社交交往都有重要的影响。体适能运动作为园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受幼儿喜爱。在体能循环、“乒乓小将”等体适能运动中,幼儿获得多样的运动体验,形成健康的体态,产生愉快的情绪,并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一) 尊重规律的体能循环运动
我园依据幼儿身心状况和动作发展水平,开发适合小班、中班和大班三个年龄段的体能循环运动,把走廊、楼梯、功能室等公共空间充分利用起来。其中,添置的跑酷器械凭借亮丽的色彩、多样的组合、丰富的玩法,激发了幼儿持续运动的热情。在体能循环运动中,幼儿的速度、力量、身体灵敏度与平衡能力得到系统的锻炼。上肢力量普遍不足是我园幼儿体质测试中发现的主要问题。于是,在体能循环运动中,我们针对性地设置了攀爬区。进入大班,幼儿除了可以自行开发不同运动器械的玩法,还可以运用大型建构玩具创设运动情境。这在无形中激发了幼儿的创造能力。
(二) 尊重兴趣的“乒乓小将”运动
乒乓球不仅对保护视力有积极作用,还可以促进左右脑协调发展,锻炼平衡性、柔韧性和协调性,让幼儿终身受益。为了增强乒乓球运动对幼儿的吸引力,我园将乒乓球融入具体的体适能运动中,开发“乒乓小将”运动,设计“对墙击球”“纸杯传球”“抓捕乒乓球”等趣味游戏;同时利用乒乓球作为科学探究的道具,设计关于压力、浮力、滚动、旋转等知识的科学游戏。丰富多彩的游戏,增强了体能活动的趣味性,提高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其运动习惯。比如,为了帮助幼儿掌握挥拍动作,我们把软轴乒乓球训练器放置在涂鸦墙前面,请幼儿绘制一些怪兽的头像作为击打目标,将练习挥拍的过程变成打怪兽的过程。我园的体能循环运动面向全体幼儿,但“乒乓小将”则由幼儿根据兴趣自主选择。两种方式互为补充,为幼儿建构健康的堡垒。
二、亲自然游戏:创造“热烈的兴趣”
大自然是儿童最好的学习场,幼儿需要在亲近、探索自然的过程中认识周围的自然事物和自然现象,并发展初步的自然探究能力。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们要解放儿童的空间,让他们去接触大自然……自由地对宇宙发问,与万物为友”[4]。我园的户外场地依据海绵城市的要求设计,在自然起伏的草坪绿地上,土坡、壕沟、灌木丛、沙水池依势而建。这为亲自然游戏的开展提供了便利条件。在自然里游戏、和自然游戏、自然而然地游戏……亲自然游戏从简单的活动开始,帮助幼儿感受和体验大自然,从而与大自然建立亲密联系。
(一) 分享儿童的惊奇发现
教师在亲自然游戏中的作用更多的是分享,把幼儿带入一个有吸引力、自由的环境中,鼓励幼儿去体验和探究,并分享他们的快乐和发现。教师要尊重游戏情境属于儿童的事实,可以通过凑近并询问相关开放性问题、作出积极的评论、添加恰当的道具,有时还可以一个支持性的角色进入游戏,来衍生和丰富儿童的游戏。比如,教师主动邀请大班幼儿进入探秘场地,壕沟和隐秘的灌木丛引发了幼儿玩躲藏游戏的兴趣。结合近期“大中国”的主题经验,幼儿萌生了在这片场地继续玩小兵游戏的想法。教师积极支持幼儿的创意,与幼儿一起改造场地、收集道具,成功开发小兵训练营游戏。
(二) 赋能儿童的自然探究
亲自然游戏建立在开放、丰富的材料基础之上。亲自然游戏材料的收集将赋予幼儿亲近自然、探索自然的能力。在此过程中,幼儿收集最多的是低结构材料,比如树枝、落叶、石头、松果等,这是大自然给予幼儿的最便利、最真实、最宝贵、最丰富的教育资源。秋冬季节,教师会把水池变成落叶池,幼儿可以自由观察不同落叶外形的区别,可以倾听脚踩落叶的声音,可以用树叶玩“下雪啦”、“放烟花”等假想游戏,也可以在教师启发之下玩“落叶泡泡机”的游戏。此外,教师还会把奶茶外卖袋折叠成篮子,鼓励幼儿利用树枝、松果、树叶等玩天平游戏,在自然中理解平衡、轻重、多少等数学概念。
三、专用室活动:创造“未来的可能”
工学团是陶行知先生为了“在极困难的农业经济的基础上”普及教育而进行的新的办学形式的试验探索。它“是一个小工场,一个小学校,一个小社会”。在工学团的探索中,陶行知先生还提出“教师教大徒弟,大徒弟再去教小徒弟”的创造教育办法。我园的专用室活动强调让幼儿在拟真的情境中模仿真实社会中的生活。这也是工学团在现代幼儿园的传承创新。
(一) 关联情境,还原儿童的真实生活
专用室活动首先是游戏,是幼儿喜欢的游戏,是能让幼儿坚持不懈、长期探索的游戏[5]。因此,只有在专用室活动的创设中还原儿童附近生活的“真实情境”,才能让他们在游戏中实现沟通、对话和发展。教师辛苦创设的小超市游戏无法得到幼儿的青睐,究其原因在一个“假”字。于是,教师调整策略,带幼儿走进幼儿园附近的超市,帮助幼儿了解超市里有什么,鼓励幼儿对营业员提问,并体验一次购物的经历。真实的经历激发了幼儿再次还原生活的愿望,其中称重、蔬菜清理加工等情节被幼儿迁移模仿。看似重复的游戏因真实的生活而焕发新的生机。
(二) 关注经验,小先生制的即知即传
专用室活动的运营机制是每一个实习场的场主(即负责教师)不变,班级幼儿轮流进入,持续玩一段时间(一般为一个月),保证幼儿经验的提升与拓展。游玩到期后,场主也会鼓励部分幼儿留下,以“小先生”的身份和下一轮没有经验的幼儿共同游戏。小先生制的实施,让幼儿成为专用室活动的主人和学习活动的主体。比如,大班幼儿在创美艺术厅里习得了用泥浆绘生肖龙的本领,场主向几位大班幼儿发出“小先生”的邀约,帮助下一轮进来游玩的小班幼儿画泥龙。在即知即传的过程中,“小先生”也会遇到新的问题,这就激发了新的学习动机。比如,小班幼儿不会握笔。“小先生”思考交流后,调整绘画工具,指导小班幼儿用手指点画龙鳞。具体的问题情境提高了“小先生”的思维敏捷性和高阶思维能力,学习的良性循环由此形成。
学习是心灵通过联结更广阔的世界、生产丰富的象征意义而获得升华的行动。高质量的幼儿教育需要聚焦五个关键性指标,其中重要的一条是——平衡的游戏设计,即实施者有意识地对游戏加以设计和规划,并不仅仅是单纯地玩。“为了创造”的园本行动,在实施中遵循幼儿发展的规律,辩证处理幼儿与教师的关系,不断在实践中催生幼儿创造的可能。
参考文献:
[1][4] 金祥林,李庚靖.论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1):7781,7781.
[2] 李东梅,金维才.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研究综述[J].教育评论,2019(12):7985.
[3] 吴华钿.创造教育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华[J].教育探索,2000(7):1415.
[5] 王向红.“实习场”理念对幼儿园专用室活动的启示[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8(6):15.
(戈林林,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区崇德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