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课堂与教研训评融合创新模式教学实践研究

2024-07-01 16:41吴春兰
当代家庭教育 2024年5期
关键词:创新模式教学实践

吴春兰

摘 要:广西玉林市玉州区在“三个课堂”教学的大背景下,探索并创新出“同步课堂和教研训评相结合”的新型教研模式,并逐步形成了玉州特色。通过对教学研究机制进行优化、对教学载体进行创新,并对其进行特色教学,从而创造出优良的教学生态,厚积教研内容,打造出一种教研文化,对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的优质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同步课堂;教研训评融合;创新模式;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539(2024)05-0127-03

*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专项课题《玉州区“同步课堂1+N教研训评一体化融合创新模式”实践应用研究》(2023ZJY686)。

广西玉林市玉州区于2022年11月成为第二批广西基础教育信息化融合创新实验区,以信息技术“教研训评一体化”融合创新模式为主要实验内容,在开展同步互动教研基础上,对教研训评融合创新模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收到了一定的效果。随着科技手段的应用,玉州教育的发展从形式到内容都在悄无声息地改变着。许多老师也在不断拓展自己的教研领域,突破了传统的教研屏障,促进了教研的理念、方法和方法的改革。逐渐探索和创造出富有本地特色的“同步课堂与教研训评融合创新模式”的模式,创造出一个良好的教研生态,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文化。

一、同步课堂与教研训评融合创新模式实践

(一)统筹建设“三个课堂”基础环境

2019年,玉州区建成玉州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主要功能为“一网二平台三应用”。一网即建成玉州区教育系统城域网;二平台即建成教学资源平台和教育管理平台;三应用即教育视频会议系统、教育录播直播系统和教育监控系统,已具备了全面实施教育数字化、线上化教学管理的条件[1]。

到2023年,玉州区将“三个课堂”应用的基础环境基本覆盖到全区内所有中小学校,充分满足了“三个课堂”在各中小学的日常需求。建立并完善以信息技术拓展优质教育资源覆盖范围的有效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了开不齐、开不足、开不好课的问题,大幅度提升了课堂教学的质量,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技能与信息素质。使学校的办学水准得到了普遍提高,有效缩小了区域、城乡、校际之间的教育差距,促进了我区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

目前,玉州区各中小学数字校园普及率实现3个100%——信息化建设环境已实现宽带网络100%全覆盖,班级多媒体教室100%全覆盖,“专递课堂”100%学校全覆盖。

(二)统筹建设“同步课堂”教学应用系统

玉州区“同步课堂”教学应用体系的整体构建,集中管理和调度当地“同步课堂”的应用,将“三个课堂”的应用管理与玉州教育公众服务平台相结合,加强“三个课堂”的综合管理,为全区“三个课堂”提供基础信息管理、数据管理、网络巡查、课堂记录、在线观摩、在线评估、视频存储与点播、质量监控与评估等功能,以满足全区“三个课堂”的数据集成与管理需求。通过对各校“三个课堂”实施情况的资料收集与统计,对“三个课堂”实施的成效进行动态监控[2]。

“三个课堂”平台将与网上学习空间“人人通”平台相结合,实现资源共享,教学支撑,学习互动,学情分析,决策评价。“三个课堂”的智能化、共享性和互动性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三)全面推进“三个课堂”教学应用实践

1.建设专递课堂。在实践中,为统筹组织好我区的“联校网教”,玉州区根据实际需要适切地选择专递课堂应用场景,采用“同步无生课堂”、“同步有生课堂”、异步“双师教学”等多种开课方式,统筹优化我区教师队伍结构。合理配备英语、音乐、美术等学科的教师,利用专递课堂优先解决缺少师资、开不齐开不足开不好国家规定课程的问题。充分利用广西“双师教学”模式改革试点项目开发的“系统化全程陪伴式”义务教育课程资源,开展课堂教学和教师培训。

2.组建名师课堂。在教研中,玉州区统筹组织区内的特级教师、广西教学名师、正高级教师和优秀教师等,通过名师示范课、名师大讲堂、网络研修共同体、名师空间等形式,形成名师课堂资源。遴选的名师应覆盖各学段(含学前教育)、各学科。名师课堂通过直播和点播的方式在网络端和有线电视端等多端呈现共享,充分发挥出名师示范引领作用。组织网络研修共同体定期开展常态化的网络教研活动,创新网上教研活动的组织形态,如线上线下观摩听课、教学研讨、学习研修、协同备课等,带动我区教师教学水平整体提升。

3.打造名校网络课堂。为提升教研实效,玉州区统筹遴选区域内办学实力强的优质学校(含幼儿园),培育建设本地的名校网络课堂。每所名校依托校本课程、优势学科等开展网络课堂建设,汇聚优质课堂实录以及教案、课件、微课、作业习题、考试题库等教学资源,形成优质教育资源库。名校网络课堂通过直播和点播的方式在网络端和有线电视端等多端呈现,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提升我区教育教学水平[3]。例如,玉州区东环小学开发了“和·慧”四基教研模式,实现了一校主备,上传备课教案,开展网上研讨,根据“备学生、备内容、备交互、备技术环境”的有效性,组织各校学科教师分工协同在线修改备课教案,设计教学活动。授课教师课前需要熟练掌握技术设备的使用方式,加强信息化教学能力。在教研中,全体教师扫码签到后,授课教师借助网络教学平台设备,开展教学互动进行授课。听课老师根据授课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开展在线交流研讨。

(四)建立健全“三个课堂”运行机制和考核激励机制

为进一步提升教育影响力,玉州区推广“中心校带教学点”“一校带多点、一校带多校”的教学和教研组织模式。明确不同应用模式下主讲端和听讲端学校在课前备课、课堂教学、教学反思、课后作业、考试评价等关键环节的工作要求和操作规程;科学确定主讲端的辐射范围,合理控制听讲端的数量;加强主讲端和听讲端的线下互动和定期交流,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人文关怀。整合教研室、电教仪器站、教师进修学校、优质中小学、信息化企业等多方力量,加强“三个课堂”应用实践的研究,及时解决运行过程中的问题。

为提升教师的参与积极性,对于一些承担“专递课堂”“名师课堂”主讲任务的教师,其教学工作量按一定课时系数折算计入绩效考核,在评优评先、职称晋升评定时予以倾斜,能优先得到高品质培训学习机会,以拓展其专业发展渠道。

二、同步课堂与教研训评融合创新模式的应用困境

(一)学校的教育环境有待改善

长期以来,城区学校与农村学校之间教育发展不均衡。一些农村初中学校教育质量不高,少数薄弱学校考上示范性高中择优生的学生人数少之又少。学生所获得的教育资源不均衡,导致了学生发展不均衡。另外,一些教师的课堂教学比较传统,教学方式比较单一,教学资源相对匮乏,因此学生学习兴趣不浓。还有一些学校课程设置不合理,部分学科教师相当紧缺,尤其是部分农村中小学,面临着按照课改要求开足课程的难题,特别是艺术、体育、科学等学科教师满足不了形势需要。

因此,需要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构建教学应用实践共同体,通过同步课堂、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联校网教、协同教研、双师教学等,助力学校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课程,提高薄弱学科教学水平,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二)教研机制有待完善

因为缺乏相应的理论知识和科学研究能力,一些教师在进行课题研究时都会感到畏惧,主动性、能动性不足,这也导致了同步交互式课堂的教学与研究分离,教学研究流于形式,教学质量停滞不前。要想实现高质量的同步交互课堂,就必须以教育科研为前提,确立“问题就是课题”意识,以课堂为依托,对同步交互课堂进行专题研究。

(三)信息化教学技术有待提高

在“互联网+教育”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同步互动信息课堂的出现给广大一线中小学教师的信息化水平带来了新的机遇和现实挑战。在此基础上,基于网络的同步课堂与教研训评融合创新模式,更需要为广大教师的教研实践提供信息技术支持。但是一些教师对于同步互动课堂的设备使用还不够熟练,信息技术与学科的融合不够深入,教学资源的采集和处理能力不足,网络平台无法被有效地应用到教学中,这使同步互动课堂的先进性和有效性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三、同步课堂与教研训评融合创新模式的应用效果

“线上与线下教学融合、同一时空的混合学习”成为玉州教研的新亮点:以龙头校带动学区校、城区校带动中心校、中心校带动村小和教学点,推进同步课堂及国家课程数字资源常态化应用。每学期分学段学科开展全区性的同步教研、同步备课活动,一个主会场带动10多个分会场互动教研、集体备课,“双师”教学由原来的1+1同步教学到现在的1+3、1+4、1+5、1+N同步教学。

在同步课堂与教研训评融合创新模式之下,授课双方在网上通过“教学研究”和“实践共同体”的方式开展网上教学教研活动:共同研究两端师生的教情及学情;探索合适的教学策略和突破重点、难点的方法,并设计同步交互的融合点;选用适合于教学流程的器材与教学资源,落实信息服务教学的支撑点;针对两端各层次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学习能力,进行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发掘学生的学习生长点。应用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学科之间融会贯通

东成小学“1+1”“1+3”同步课堂、古定中心小学“1+N”同步课堂、旺瑶小学“三化”和毓教研模式、城西中心校“1+n”网络联校、锡昂中学“一课二上三研讨”,积极鼓励中小学校进行跨学科交叉研究,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二)教师的成长与培训

1.以“大兴教育”为动力,玉州区开展“毓秀·星级导师”培养工作,目前有玉州区五星级导师61人,四星级导师196人,三星级导师515人;参加广西特级教师工作坊15个,获得玉林市名师称号28人。

2.为实现“三个课堂”的常态化机制,2023年以“集中培训+直播同步”方式开展了3次同步课堂专场培训活动,参训教师覆盖全区中小学校[4]。

(三)融合创新及成果

1.玉州区各学校各学科教师,能够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熟练使用电子白板教学、利用有关基础教育资源应用平台开展教学活动、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学习诊断和教学评价,设施设备利用率达到较高水平。

2.始终坚持问题导向,聚焦融合创新实验区的目标及任务,紧紧围绕“信息技术+教研训评一体化”融合创新模式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如小学毕业班语、数、英教学与复习研讨活动,中小学新型学习方式训练及综合应用暨“1+4”灵动课堂示范交流活动,“三个课堂”示范基地“1+2”同步课堂比赛等。

3.积极组织全区学校开展教改课题研究。2021年-2023年,教师参与教育信息化研究课题获结题92项,其中广西教育科学规划课题6项,玉林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12项,玉州区级课题74项,其中自治区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玉州示范区课题47项,《交互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创新发展实践研究》重点项目县级子课题27项,形成有影响力的信息化教育教学成果16项。

4.重视提升培训,积极参与各项活动。2021至2023年间我区组织教师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11项次,培训达到24648人次;教师撰写论文42篇获奖,其中广西义务教育学校数字资源建设及应用论文征集获奖13篇;玉州区“毓秀教育?岗位大练兵”——教育信息化论文获奖29篇;组织开展或参加各级各类教育信息化比赛活动共22项次,8817人次获奖,其中玉州区级奖项6936人次,玉林市级奖项1657人次,自治区奖项224人次。

四、小结

“同步课堂”与“教研训评”相结合的创新模式,为广大一线教师搭建了一个跨时间、空间的教研平台,改变了教师的知识传播途径和获取途径,拓宽了教研思路。同时,高质量的教研机制也推动了同步互动课堂教学的高质量发展。玉林市玉州区的“同步课堂”与“教研训评”相结合的创新模式,为“新生态教研机制”的产生和构建创造了良好的自然教研环境、教研条件、教研氛围,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特别是农村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了内外两方面的保证,唯有外部的生态环境和内部的生态环境,才能让教研效益最大化。

(责任编辑:陈娟)

参考文献

[1]李丽,张苗妙.以“教共体”助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J].人民教育,2023,(18):51-53.

[2]王宜家.协同·对焦·共善:智联共进改进同步课堂——城乡同步教学中如何用技术排故障上好课[J].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23,(07):86-88.

[3]孙璐,于晓,林彬等.面向后疫情时代的四位一体异地同步创新教学模式研究[J].高教学刊,2023,9(19):57-61+66.

[4]李新权.基础教育研修模式的内涵意蕴与构建策略——以区域“教—研—训”融合一体研修模式为例[J].教育实践与研究(C),2023,(03):51-54.

猜你喜欢
创新模式教学实践
网络文化背景下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发展
基于产业集群导向下中小型企业工业产品创新设计模式再造
基于三维软件和云班课APP的机械设计课程教学实践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反思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创新模式的具体方法
高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职业素养+职业技能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高职院校普通话测试管理的创新模式研究
关于配网电力工程技术的可靠性的探讨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