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芬
摘 要:初中语文阅读是高中语文教学的基础,积极做好与高中语文的衔接教育,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具有深远影响。而高中语文也应该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注重与初中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衔接。鉴于此,以基于核心素养目标的中学语文初高中衔接阅读教学为主题展开研究,分析核心素养背景下初高中语文阅读衔接教学的内容和价值,再结合实践案例提出具体的方法与策略,包括分析两个学段的差异,强化衔接教育意识;把握新课程教学目标,建立完善阅读体系;关注学生个性化需求,充分挖掘学生潜能三个方面,有效促进初高中语文的有效衔接,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目标;中学语文;初高中衔接;阅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539(2024)05-0082-03
*本论文是2021年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课题“核心素养目标下中学语文初高中衔接阅读教学策略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FZ2021ZX013。
新课改背景下,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尤为关键,它不仅关乎学生的知识的积累,更涉及综合能力的提升。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为帮助学生将来能够更快、更好地适应高中阶段更为深入和复杂的学习内容,教师需在满足学生实际需求的基础上,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确保课程教学的连续性和整体性。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先了解学生的初中学习情况,再指导高一的学习,让学生在现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建构新的知识,从而顺利进入高中阶段,实现不同学习阶段之间的顺利衔接。因此,在实践中,教师应当根据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构建一条无缝衔接的教育发展路径,循序渐进,从简单到复杂,通过系统、有效的衔接教学提高学生核心素养,逐步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一)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初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衔接对于学生认知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至关重要。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围绕学生当前的认知水平展开,相比高中语文来讲,教材内容较为基础,旨在培养学生的基础阅读能力和文本理解技巧。这一阶段的教学重点在于帮助学生构建起对语文学科的基本认知框架,培养对文学文本的基础理解能力[1]。进入高中后,教材内容更为复杂,不仅包括文学作品的深度解读,还涉及更广泛的文化背景和思想内涵。这一转变要求学生具备更高层次的阅读理解能力,还应具备一定的批判性思维,以便深入挖掘文本的多重意义。
(二)帮助学生适应高考和未来学习的需求
高考作为中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对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从初中到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衔接不仅关乎学生应对高考的能力,更与他们未来的专业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息息相关。高中阶段的语文教材涉及广泛的文学作品和文化背景,对于初中生来说,提前接触这些阅读材料,能够更早地开始培养深度阅读和分析的能力[2];对于高中生来说,回顾初中的语文基础知识,能够更快建立起知识的前后联系。另外,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能够快速且有效地理解和分析各类文本信息,是每个人必备的技能。良好的阅读能力是学生终身学习和个人发展的关键。通过初高中语文衔接,学生将更加自信地面对语文学习的新挑战,从而在知识获取和应用方面展现出更高的效率。
(一)学科知识和技能的延伸
在高中阶段,对于语文阅读教学的延伸,首先体现在对文学作品的深入解读和分析方面,在阅读知识和技能上都有更高的要求。高中生将接触更广泛的文学流派和历史时期的作品,从而提高他们的文学欣赏和批评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的核心任务是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超越字面意义,挖掘更深层次的内容。具体来讲,包括识别和解析文学作品中的主题和象征元素,例如探讨一个特定隐喻如何反映作品的核心思想,或者一个拟人化的角色如何增强文本的情感表达。通过这样的分析,能培养学生对文学深度阅读的能力和欣赏力。
同时,高中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还包括对复杂文本的分析,特别是对古典文学作品的深入探究。例如在学习宋词或唐诗时,学生需要探讨这些作品中的诗意、用词选择及其与当时社会环境和文化传统的关系。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不仅能够提高对文学语言的感知能力,还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从而培养出更为丰富的文化视野和审美能力。
(二)学习方法和习惯的引导
高中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强调学生学习方法和习惯的发展。教师会教授学生如何有效地进行文本分析,包括如何提出问题、寻找证据和构建论证等,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和分析文本,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同时,学生还将学习如何整合信息和观点,形成自己的见解。为此,教师可能会提供研讨会、辩论赛等活动,帮助学生练习这些技能。此外,教师还会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如定期阅读、做笔记和总结,以及学会如何利用图书馆和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
(一)分析两个学段的差异,强化衔接教育意识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要实现初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衔接,教师首先应深入分析两个学段的教学差异,树立衔接教学的意识。为此,教师需要对初中和高中语文教育的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学习目标等方面进行全面而细致的比较分析。例如初中语文教学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如基础语法、简单文本的理解等,而高中语文则更侧重于深度阅读、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以及文学作品的深层次解析[3]。明确这些差异后,在不同学段,教师需要考虑教材的内容与形式的体现,从教材的编排角度来展开初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衔接。
在初中阶段,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适当引入高中阶段的阅读材料,并在教学中适当增加对文学、历史背景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引导他们进行批判性思考,帮助学生逐渐适应高中的学习难度,有效提升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4]。例如在部编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下册《海燕》的教学中,针对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师可以重点解读《海燕》的象征手法。解析海燕象征着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的深层含义,分析作者在特定历史时期采用象征手法的原因,帮助学生理解象征手法的应用。为了适应高中阶段对深度阅读和分析能力的要求,教师可以引入与《海燕》手法相似的高中教材内容,如部编版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的《致云雀》。通过比较这两篇作品中象征手法的运用,学生可以学习如何将具体形象与抽象概念联系起来,深化对象征手法的理解,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巩固已有知识,还为他们未来的高中学习铺垫基础。
在高中阶段,教师进行阅读教学时需要注意与初中的相关篇目或知识相衔接,训练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并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例如在部编版语文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的新闻文本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引入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新闻篇目。该单元的新闻涉及新闻消息、通讯、特写和评论等,单元任务要求新闻采访与写作,说明初中阶段已经要求学生要能够明确新闻定义、分类,并尝试写作新闻。因此,高中的新闻阅读教学,可以通过设置学案,让学生回顾初中所学,并查找新闻常识,来判断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的几篇新闻的分类,梳理新闻思路,尝试新闻评论写作。这样做不仅避免了新闻知识的重复教学,还增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本,同时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表达能力,实现初高中教学内容的无缝衔接。
总之,教师应积极主动分析两个学段的差异,强化衔接教学意识,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他们主动探索和研究,在课堂内外持续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还能认识到自己在阅读和理解方面的进步,从而更加自信地迎接高中学习的挑战。
(二)把握新课程教学目标,建立完善阅读体系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初高中语文阅读衔接教学应紧密把握新课程教学目标,为学生建立一个全面而完善的阅读体系,确保教学内容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学习水平。为此,教师需要深入理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内涵和要求,围绕核心素养的要求设计完善的阅读教学体系,在教学中不断优化和调整教学内容,使之既适应学生当前的认知水平,又能够为他们未来的学习打下基础[5]。例如引入多样化的阅读材料,来丰富学生的阅读经验。设计一系列活动,如小组讨论、文本分析和写作练习,以促进学生的深度思考和理解。让学生在初中阶段开始初步接触高中阶段的学习要求,如更深入的文本分析、复杂的思维挑战和创新的表达方式等。通过循序渐进的方法,学生能够在初中阶段逐步建立起扎实的阅读基础,从而顺利过渡到高中阶段更高层次的阅读学习,确保他们在语文学习的各个阶段都能取得持续的进步。
例如在部编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龟虽寿》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核心素养的要求设计一个完善的阅读教学体系。首先,教师应深入讲解《龟虽寿》的内容,同时引导学生理解曹操的思想感情及其所体现的历史价值观。同时,教师可以将这篇课文与七年级上册《观沧海》、高中必修上册《短歌行》进行群文阅读,引导学生对三首诗歌的背景、思想感情及表现手法进行对比分析,理解曹操的复杂情感及其创作手法,对作者的创作背景、内容及手法有整体性的认识,提高思维能力,初步涵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而在高中学段,教师教学《短歌行》时,将初中学过的《观沧海》《龟虽寿》再串联起来,侧重评价曹操的情志,鉴赏曹操诗歌的语言风格,开展小组讨论分享、小组互评等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的能力。
总之,教师应明确初高中阶段不同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设计中充分考虑学生当时的认知能力和思维水平,有大局观和延伸意识。在不同的学段,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跨越初高中两个阶段的完整阅读体系,而且能够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促使他们对文本有更深入而全面的理解,从而在思维和认知能力上实现全面发展。
(三)关注学生个性化需求,充分挖掘学生潜能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初高中语文阅读衔接教学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通过有效的指导充分挖掘他们的学习潜能。为此,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兴趣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在阅读教学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兴趣设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和阅读材料,以便学生可以在挑战与支持之间找到平衡。例如,在初高中教材群文阅读时,对于阅读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设置更高的学习目标,如深入探究文本的深层含义,分析比较作者的写作技巧等,以激发他们的深度思考和批判性分析能力。对于阅读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则可以通过简化的文本和更具体的阅读指导,帮助他们理解基本内容和主题,从而逐步提升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统编版语文教材在初高中学段选取了一定数量的诗化小说。比如九年级上册的《故乡》和下册的《溜索》,高中必修上册的《百合花》和《哦,香雪》,必修中册的《荷花淀》和下册的《边城》。在进行联读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兴趣设计差异化的阅读任务和学习目标。教师可以给学生推荐阅读课本中的诗化小说篇目,设计有分层次任务的学案。对于阅读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设置更深入的阅读任务,如分析归纳诗化小说中的深层次主题和写作技巧,甚至鼓励他们进行课外的扩展阅读,以提升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对于阅读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教师设定较为基础的阅读目标,如理解单篇文本的主要内容和基本主题,同时提供更多的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逐步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有趣的教学活动和生动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高阅读能力。通过这种差异化的教学方法,学生不仅能够在适当的挑战中获得成长,还能在教师的支持下找到阅读的乐趣和自信,为之后的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综上所述,初高中衔接是一个承前启后的过渡时期,是否能做好两个学段的有效衔接,对学生未来的学习会产生重要影响。为此,在初中学段,教师应逐步引导学生探索更为丰富和复杂的文本,通过对高中阶段知识的预先接触,学生能更好地适应高中的学习要求;在高中学段,教师应考虑到学生当下的认知发展水平,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回顾初中所学,关联新知,做好初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衔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而在学习层面和思维层面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帮助学生更好地准备高考,并为他们的未来学习和职业发展奠定更好的基础。
(责任编辑:陈娟)
[1]李秋絮.断崖之下,建阶为路——初高中文言文教学有效衔接的策略[J].教育观察,2020,9(11):115-116.
[2]朱菁,任强,冯彩霞.初高中语文统编教材现当代诗歌衔接性探讨[J].景德镇学院学报,2021,36(02):19-25.
[3]王翔.初高中衔接学段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探微[J].语文建设,2021(13):40-44.
[4]孙伟,白雪.初高中语文衔接课程初探[J].中国民族教育,2021(10):53-55.
[5]韩大庆.浅谈初高中语文教学的差异性及衔接[J].河南教育(教师教育),2022(07):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