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为解决长期以来听障儿童家长教育康复课程不系统、教育资源匮乏,评价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我校以让听障儿童获得高质量的康复教育为出发点,依据相关课程理论,开发了“菜单式”家长教育康复课程。该课程致力于满足听障儿童家长的个性化需求,同时提升其家庭教育专业水平。通过实施家长教育康复课程,可提高听障儿童家长的心理健康水平、康复技能、亲子沟通技巧,进而促进听障儿童在听觉、言语、语言、认知、沟通和心理方面的能力发展,有助于听障儿童的全面康复。
关键词:听障儿童;家长教育;康复课程
【中图分类号】G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539(2024)05-0034-05
*山东省教育教学研究青年课题《十八年一贯制学校听障儿童康复服务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2023JXQ162。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指出:“各级人民政府指导家庭教育工作,建立健全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可见,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影响儿童的成长与发展。听障儿童由于听力缺陷造成听觉、言语、语言、认知发展存在一些障碍,而家庭是听障儿童发展听能、学习语言的主要环境,因此家庭康复对听障儿童整体康复起到重要的补充作用。只有家庭康复和学校康复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形成最大的合力,提高听障儿童康复的效率[1]。因此,对听障儿童家长的教育也显得尤为迫切。家长教育康复课程是实现家校共育目标的重要途径,特殊教育学校可通过整合康复教育资源,开发家长教育康复课程,提升家校共育效果,进一步促进听障儿童的全面康复。
(一)调查分析听障儿童家长教育课程现状
为明确家长教育的目标、内容和形式,学校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调查分析听障儿童家长教育课程的现状。通过《听障儿童家长康复需求调查表》《照顾者促进幼儿沟通之行为评估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等5种问卷和量表,对家长教育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了解。
通过对家长基本情况的调查发现,家长受教育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在进行家长教育课程设计时要充分考量对内容难度的分级。针对家长最为关心的发音清晰度和语言表达等问题,在课程中需要加入大量的康复类知识。针对部分家长心理健康状况、部分家庭亲子关系不和谐等问题,在课程中需要加入心理疏导等相关内容。
(二)听障儿童家长教育康复课程概述
本研究立足于学校的办学传统和实际校情,致力于解决在学校康复教学中实施家长教育的问题。为此,学校成立了齐鲁名师工作室和家长教育康复课程资源研究开发组,负责康复课程的开发与运行。通过专家进校园、教师跟岗研修等方式提升教师康复技能及家庭教育指导水平。结合专家意见,学校开发了以康复教育需求为导向的“菜单式”家长教育康复课程体系。
1.课程定位
在本研究中家长教育康复课程是指学校对听障儿童家长进行的康复教育理论、内容、方法等方面的指导。家长教育康复课程主要包括四大课程(见图1),分别为康复养育课程、康复教育课程、康复转衔课程、心理疏导课程。康复养育课程是以家庭环境为中心、家长作为康复养育的“实施者”,借助教师的持续指导来完成“康复+养育”的自然发展式康复课程;康复教育课程是以特殊教育学校环境为中心,家长作为康复教育的“参与者”,配合学校完成“康复+教育”的干预式康复课程;康复转衔课程是以普通幼儿园和普通小学环境为中心,家长作为康复教育的“支持者”,帮助儿童完成对新环境的适应的康复课程;心理疏导课程是以听障儿童家长为中心,家长作为“受益者”参与学校组织的心理疏导课程。
2.课程目标
家长教育康复课程目标的架构包括课程总目标和四大课程分目标。总目标是培养一批能熟练掌握科学的康复观念、康复策略及家庭康复技巧等内容的家长,在学校和家庭共同努力下促进学前听障儿童的全面康复。
康复养育课程的目标是指导家长在家庭中运用和儿童日常互动的机会自然地完成“康复和养育”两大课题,同时也让家长在和儿童的实际互动中,掌握科学养育的方法和技巧;康复教育课程的目标是指导家长掌握核心康复教育知识和康复教育技能,让听障儿童实现“听得明白”“说得清楚”“交流自如”“知言统一”;康复转衔课程的目标是指导家长应对儿童在普通学校中可能面临的各种问题,让家长掌握支持学前听障儿童长远发展的能力;心理疏导课程的目的是通过心理疏导课程有效排解家长潜在的心理障碍,并让家长掌握一定的教育心理学理论知识和技能,解决听障儿童的一些情绪问题。
3.课程内容
家长教育康复课程内容是在0-3岁婴幼儿教养大纲、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以及听障儿童AVT听觉口语法的基础上研发设置的。康复养育课程包括听觉、语言言语、身体动作、认知、社会性和情绪情感五大板块;康复教育课程包括听能发展、言语矫治、语言沟通、认知发展四大模块;康复转衔课程包括助听设备保养、新环境融入、入学准备、学习习惯培养等方面;心理疏导课程包括“有缘相聚”“雨过天晴”“大家眼中的我”及“新的自我”等主题。
4.课程资源整合路径
面对家长教育康复资源“杂、窄、浅、缺”等问题,形成了“2+4”家长教育康复课程资源整合路径。“2+4”是指挑选、优化两个步骤,每个步骤有四个环节。
挑选课程资源流程:寻找—— 创作—— 精选—— 分类。寻找是指全面搜集家长教育康复课程资源;创作是指根据课程目标,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对课程资源进行补充再创作;精选是指进行课程资源精选;分类是指将精品课程进行分类整理。
优化课程资源流程:定要求—— 做调整—— 验效果—— 再完善。定要求是指制定课程要求;做调整是指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调整;验效果是指进行课程实践效果检验;再完善是指根据检验结果对课程进行修改完善。
(三)听障儿童家长教育康复课程实践路径
1.建立听障儿童家长按需选课机制
学校成立选课指导委员会,结合本校实际设计《家长教育课程选课指南》,指南包括四大课程的详细介绍、主要教育对象、教育方式等内容,是家长选课的重要依据。委员会成员根据听障儿童康复现状及家长自身学习能力为家长的选课提供指导和咨询。家长根据指南内容,结合指导委员的建议自主选课。
《家长教育课程选课指南》部分内容如图2所示:
2.创新实施路径,多元化输送家长教育课程
如何将优质课程便捷、高效地输送给听障儿童及家长,完成“送菜”环节,学校通过多年实践探索出一套“CIO模式”。CIO模式即集体教育(C)、个体教育(I)和线上教育(O)结合的模式。
集体教育的教育对象是多名听障儿童家长,通过家长学校、专题培训、集体课观摩及家长开放日四种形式对听障儿童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统一解答。家长学校面向全体听障儿童家长,主要讲授听障儿童全面康复理念及家庭康复必备的核心康复技巧。专题培训面向有康复需求的部分听障儿童家长,专题培训分为听觉、言语、语言、认知、沟通五个专题,家长根据听障儿童的康复水平选择性地听取课程。集体观摩课面向全体家长,以班级为单位每学期举办一次,邀请家长入校听课以了解目前听障儿童康复进度和在班级表现。家长开放日面向全体家长,每学期举办一次,举办丰富多彩的康复活动,增加亲子共处时光。
个体教育的教育对象是一名听障儿童家长,通过个训课观摩、家长进课堂、每日沟通、入户指导和家访等形式让家长了解听障儿童存在的个性化问题,并对家长进行针对性的康复教育指导。个训课观摩是指每学期邀请家长进入听障儿童个训教室观摩教师上课。家长进课堂是指每月一次,教师邀请家长一起给听障儿童进行康复训练,教师先进行示范,家长观摩教师示范后再对学生进行康复训练,教师对该过程进行反馈,这是提高家长康复技能的重要方式。每日沟通是指每天下午,个训康复教师和家长进行一对一的交流,交流关于听障儿童康复内容、效果及在家如何进行康复训练等话题。入户指导是指每学期一次,教师进入听障儿童家庭,指导家长在家庭中如何改善康复环境,如何利用家中的资源进行康复训练。
线上教育是指通过互联网、移动设备等实施线上教育指导。学校开通了四种网上渠道,听障儿童家长可以通过网校课堂、微信公众号和微信、QQ群、康复云平台任意组合接受康复教育。网校课堂主要是以直播的形式进行家长康复教育,学校教师利用钉钉和腾讯平台进行网络直播,将康复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家长。此外,还搭建了“家长说”展示平台,定期邀请一些熟练使用软件的听障儿童家长通过网络直播的形式分享自己的康复教学心得和教育孩子的经验,用榜样的力量促进其他家长的进步。微信公众号主要是及时推送前沿咨讯及经验分享,同时及时发布学校举办的各类活动,让家长了解听障儿童在校情况。微信公众号还设置了家长常见问题的自动回复,让共性问题能得到及时解决。
微信、QQ群,作为便捷的沟通工具,能及时进行家校沟通及信息发布,实现教育引领与分享、学校信息发布、班级事务协同及班级家长互动的功能。康复云平台,作为“互联网+”听障儿童家长教育的主阵地发挥着重要作用。学校选择了针对性强、易理解、家长迫切需要了解的内容来构建栏目系统。
家长教育“CIO模式”如图3所示:
(四)改革家长教育课程评价机制
合理的评价机制是听障儿童家长教育康复课程体系持续稳定运行的保障,学校在借鉴美国四层次培训评价模型的基础上,结合实践探索出一套常态化的课程评价机制,包括问卷调查、康复课堂效果评价、教学自评报告、座谈访谈等多种评价形式。通过举办家长康复技能大赛、亲子共读比赛等定期评价家长的表现,使家长教育课程真正落到实处,惠及万家。课程评价机制如图4所示:
(一)“爱的起点”—— 了解听障儿童康复水平及家长教育指导水平
1.收集学生及家长基本情况
学生君君,男,2019年2月出生,双耳佩戴人工耳蜗,听力补偿最适。2022年9月进入语训部进行言语康复训练,与家长主要使用口语交流。
学生家长,女,1989年6月出生,健听,无业。家长的康复诉求是希望学校可以对儿童的言语清晰度进行训练,让不熟悉孩子的人能听清楚孩子的话。
2.对学生及家长进行评估
在查看了君君的声导抗、耳声发射、纯音测听等医院出具的相关诊断结果后,对听障儿童的听觉能力、构音能力和家长的受训经验及教育能力进行评估。通过对儿童的评估发现:君君的听觉能力符合正常同龄儿童水平,不需干预,而言语清晰度落后于同龄正常儿童水平,需干预;对家长的评估发现:家长与孩子的互动不足,对孩子的发展认知存在不足。
(二)“爱的实践”—— 系统全面设计及实施家长康复教育方案
1.设计家长康复教育方案
明确了学生的基本情况和家长的诉求后,需要设计家长康复教育方案。我们根据《家长教育课程选课指南》和家长一起商讨出来的康复教育方案如下(见图5):
2.家长根据方案进行康复教育
家长根据康复教育方案,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有规划地进行康复教育。方案中建议家长选择必修的专题进行学习,选修的内容可以根据家长时间灵活安排。个体教育主要是个训教师对家长进行指导,因此家长可以和个训教师一起协商和完善康复教育方案及灵活调整康复教育内容。
(三)“爱的成果”——家长康复技能显著提高
1.家长康复水平提高。君君家长在康复技能比赛和亲子共读比赛中均取得了优异成绩,家长可以在家进行康复训练,为君君去普通幼儿园提供保障与支持。
2.家长角色的转变。家长由原来的旁观者变成了参与者。家长全程参与君君的康复进程,不再一味把希望寄托在学校,随着家长专业技能水平的提高,君君的言语康复水平也在快速提高。
学校建设家长教育资源共享平台,为全国家长提供康复指导、心理辅导、家长视频课程、家庭康复指导等优质资源,实现信息共享。平台共设4大板块、21个模块,上千条视频及指导方案,保证听障儿童进行科学有效的康复。通过线上、线下的家长教育,家长对康复教育有了全新的认识,家长的康复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显著提升。实践发现,家长教育课程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听障儿童的全面康复,使听障儿童更好地融入社会。近五年已有百余名听障儿童得到康复,进入普小普幼学习。跟踪调查发现,这些接受融合教育的儿童的学习、交往能力明显增强。
听障儿童家长教育课程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实践过程中,还有一些问题需要深入研究。这些问题包括配套资源库的进一步完善与管理;如何进一步提高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能力等。同时,我们还需不断加强对相关理论内涵的研究,以便更好地发挥其价值,造福每一位听障儿童及家长。
(责任编辑:谢蓓)
[1]王京强,王信宝,孙贝贝.学前听障儿童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模式探索[J].现代特殊教育,2022,(03):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