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金弟
摘 要:积极心理学是利用目前心理学中相对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个心理学思潮,其目标是帮助人获得幸福。积极心理学为现阶段的家庭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为提高我国家庭教育水平,家长应以积极的眼光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并采取积极的教育方法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文章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分析高职学生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供对应的解决策略,以彰显积极心理学在家庭教育中的价值。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高职;家庭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G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539(2024)05-0020-03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都是必不可少的,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学生接受学校教育的基础。在开展家庭教育的过程中,高职院校学生家长应从积极心理学视角出发,为孩子营造轻松、愉快的家庭氛围,善用积极的方法培养孩子,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改善孩子的负面情绪,使孩子能以乐观的心态面对学习和生活,进一步凸显积极心理学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一)积极心理学的内涵
积极心理学采用科学的原则和方法来研究幸福,倡导心理学的积极取向,以研究人类的积极心理品质、关注人类的健康幸福与和谐发展为目标。从主观层面来讲,它强调个体的主观体验,包括对过去、对现阶段以及对未来的积极体验;从个体层面来讲,它强调人际关系、行为、人格等方面体现的积极人格;从群体层面来讲,它强调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对公民良好的道德品质进行培育[1]。基于此,结合积极心理学和家庭教育的内涵,在高职院校学生的家庭教育中,家长不仅要注重孩子的积极体验,还要为其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培养孩子积极的性格。
(二)积极心理学的主要观点
第一,以积极的情绪面对人和事。积极心理学以人类的积极情绪作为研究的主要内容,也就是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过去、接受当下和迎接未来。第二,形成积极的人格特质。这也是决定一个人是否具有自我约束能力、自我导向能力的基础,同时,人们在强化上述能力的过程中会激发出积极的人格特质。第三,积极和谐的环境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相关研究提出,一个人的健康成长需要依靠“最优条件”,并在成长过程中强调自我价值,所谓“最优条件”即周围人对待自己的积极态度。要将积极心理学有效应用于家庭教育中,需要家长为孩子创设积极的环境,防止孩子产生心理问题,误入歧途。
(三)积极心理学与家庭教育的关系
通常情况下,家长在开展家庭教育的过程中会将侧重点放在孩子的智商和情商培育上,忽略了对孩子性格的培养和积极天性的维护。积极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人类的积极性格特质,提出应强化个体的积极情绪体验,这也是培养积极性格特质的有效方式。积极心理学在家庭教育中起到关键性作用,家长在教育过程中渗透积极心理学不仅能实现自我提升,还能推动孩子的健康成长。同时,积极心理学有助于家长发现、分析和解决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可以针对不同孩子存在的不同问题提供具体指导,以提高家庭教育效果。
(一)教育预期存在偏差
现阶段,很多家长已经改变了对职业教育的传统认知,但仍有一些家长对职业教育存在偏见,导致家庭教育的开展与预期存在偏差,具体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家长未及时更新教育理念,教育效果未达到预期。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为人中龙凤,但在实施家庭教育的过程中,部分家长的教育观念比较传统,再加上一些高职院校学生还比较叛逆,导致教育效果不尽理想。另一方面,由于高职院校学生的社会经验和人生经历有限,虽然大多数孩子已经成年,但还不能完全脱离家庭教育环境,而一些家长对孩子的过度干预会影响教育效果。如在学校和专业选择方面,一些家长会干预孩子的选择甚至包办一切,从而削弱孩子的学习热情,使家庭教育出现反效果。
(二)亲子沟通存在障碍
高职院校学生在独立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自己的价值取向和想法,希望自己的事情可以自己做主,但部分家长会将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导致亲子之间出现沟通障碍。这是因为实施家庭教育的主体在价值取向上存在矛盾,亲子沟通中意见不统一,无法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同时,由于一些家长的教育观念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与受到新思想影响的孩子无法实现同频,导致亲子沟通更加困难。
(三)家长教育监管意识的弱化
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离不开家长全方位的呵护,随着学生步入中高等教育阶段,他们接受家庭教育的机会逐渐较少,特别是对于去外地读书的学生来说,家庭教育的机会更是少之又少。由于距离较远,家长无法随时了解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家长的教育监管意识,而部分学生也会因为不适应新环境出现负面情绪,这也是如今高职院校学生家庭教育需要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
(一)家长立足职业教育,设定合理教育预期目标
高职学生家庭教育存在教育预期偏差问题,家长应立足积极心理学视角加以改善:第一,设定科学的教育预期目标。高职学生经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家长对孩子的生活习惯和学习能力也有充足的了解,家长应基于此做好准备,不论是孩子进入普通高校还是职业院校都不会与心理预期产生过大的偏差[2]。第二,了解职业教育远景并保持乐观心态。当今职业教育发展不断向好,且社会也愈发需要全能型职业人才,家长应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避免在开展家庭教育时因偏见而产生负面情绪。第三,为孩子提供空间。家长在与孩子进行交流时应留给他们一定的私人空间,不多过问孩子在学习和生活方面的小事,并且多倾听孩子的想法,改善家庭教育氛围,以提高家庭教育效果。
(二)善于运用赏识教育,做孩子优势的发现者
部分高职院校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较少获得成功的体验,事实上,每个人都有自己未被发现的闪光点,需要家长去发掘。积极心理学强调应发现和强化人们的优点,当一个人能够发挥自身优势时他们可以感受到成就感和喜悦,这也是如今高职院校学生所需要的积极体验。为此,家长在开展家庭教育时应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并运用积极的教育方法引导孩子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他们提供自我成长、自我展示的平台。需要注意的是,不论孩子成功还是失败,家长都要给予鼓励和赞扬,让孩子意识到自身的价值,并感受到努力没有白费,被父母看在眼里。这样,孩子会在父母的支持下自觉强化自身的优势,增强自信心。积极心理学提出,每个人都具有潜能和独一无二的闪光点,高职院校学生家长应对孩子具备的正向潜能予以重视,及时发现并给予孩子鼓励和认可,通过赞赏和肯定促使孩子积极健康成长。
(三)积极对待教育问题,抓住孩子的成长机会
高职院校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错误,而部分家长为了孩子不再犯错会直接指责他们。虽然出发点是好的,但让孩子接收到否定的情感信息,这会对他们的积极性、自我责任心造成不利影响,长此以往孩子会排斥和父母沟通,也不愿意接受指导[3]。对此,家长不仅要约束自身,也要学会积极对待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些教育问题,将他们的错误当成教育机会,引导孩子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例如,有些家长认为孩子没有考上普通高校,将来会存在就业困难的问题,但换一个角度来看,高职院校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学生除了可在学校中掌握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提升学历,只有适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因此,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家长在教育过程中要避免一叶障目,要尽可能去理解孩子,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成因。在理解孩子的行为后,家长要引导他们冷静思考,找到有效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法。以积极的角度看待孩子,能够拉近亲子关系,并在亲子交流中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提升他们的幸福感和价值感。
(四)营造和谐家庭氛围,做孩子成才的陪伴者
家庭是孩子的直接成长环境,家长是孩子最强大的支持者,家长不仅要为孩子提供物质支持,也要提供情感支持。积极、和谐的家庭氛围能让孩子在健康的环境中成长,帮助他们减轻学业压力,增强孩子的幸福感[4]。家庭氛围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直接影响,不同家庭氛围下培育的孩子会形成不同的性格特点:在民主型家庭长大的孩子具有较强的责任感,并且与父母之间的关系更加亲密,能够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尊重和支持,能在与父母的沟通中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反观专制型家庭和放纵式家庭,由于家长会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进行过度干涉,孩子对父母的依赖感较强,遇到问题时也不会主动解决。对此,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家长应营造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根据孩子的成长需求予以相应的支持,这不仅要体现在语言上,更需要家长付诸行动。另外,在孩子成长早期,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有利于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从而使孩子对父母建立起信任感。
(五)激发孩子内在动能,推动孩子的健康成长
李中莹先生认为,每一个孩子都具备使自己拥有快乐人生所需要的能力,而家长能够帮助孩子挖掘、释放这种能力。高职院校学生家长要对孩子各阶段成长过程予以高度关注,陪伴孩子的健康成长。家长应培养孩子对自己的决定和行为负责的意识,学会自我独立成长,这就需要家长激发孩子的内在动机,释放孩子内在的成长能力。在开展家庭教育时,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建立学习目标、激发学习潜能,以内在动能推动孩子的成长。对于高职院校学生而言,如果他们感到不是为自己而学,而是为了迎合父母而学习,那么就无法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同样,当部分家长对孩子失去耐心后,指责会不断增加,不利于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导致孩子出现敏感、情绪化等问题。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家长应理解孩子的想法,并在生活中给予支持和鼓励,让孩子明白应为自己而努力学习和生活,这样才能有效激发他们的内在动能。
(六)亲子积极沟通,给予孩子充分的理解
不论处于哪个年龄段的孩子都希望与父母进行有效交流,父母也希望孩子能够将自己的真实想法表达出来。如今有部分高职学生的家长无法充分理解孩子,担心与孩子交流时说出让他们不开心的话,也有些家长为了不增加孩子的压力,不敢与孩子多交谈。对此,家长应转变教育思路,努力学习亲子沟通技巧,提升沟通效果。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卡尔·罗杰斯提出,一个人对他人进行理解,并分享他人的感受,基于此做出的反应能力即为共情[5]。在实际生活中,共情能力较强的人在看到某些事情时会感受到当事人的情绪。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家长应提高自身的共情能力,以提高亲子沟通效果。高职学生具有分辨是非的能力,家长应建立有效的亲子沟通机制,防止在沟通时出现各说各话的问题。需要注意的是,家长不应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到孩子身上。高职学生拥有独立的行为能力和思考能力,在与孩子面对面交流时,家长应开诚布公,营造和谐的沟通氛围;在与孩子进行语音、视频通话时,家长可以将孩子近日的学习和生活作为话题,在发现孩子的问题后提供引导,注意沟通时的分寸。可见,有效的亲子沟通能够让孩子形成良好的品格,使他们能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和生活,进一步提升幸福感,从而提高家庭教育效果。
(七)家长积极参与培训,加强家校社协同共育
部分高职学生家长由于自身缺乏家庭教育意识和专业知识,对家庭教育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家庭教育是当今社会的热点话题,学校和相关部门也会针对家庭教育组织开展讲座、培训等活动,向家长传授先进的家庭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对此,家长应积极参与此类活动,在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中接受专业指导,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增强家庭教育意识。例如,高职院校会定期组织开展家庭教育讲座、在微信公众号推送相关文章等,家长应对这些内容予以关注,重视高职学生的家庭教育问题,并在教育实践中贯彻积极心理学理念。另外,高职教育与社会实践关系密切,学校应让家长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如在敬老院中当志愿者,感受亲情的温暖,为家庭教育创造机会。家长应加强与教师、辅导员之间的沟通联系,通过家校远程教育平台对孩子在校的学习和生活进行了解,凸显父母关爱的家庭教育优势。
综上所述,当今社会学校教育的地位举足轻重,而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同样不可忽视。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的家庭教育能够为高职院校学生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使学生养成积极乐观的品质。家长应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努力学习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弥补传统教育模式中的不足,为孩子提供更优质的家庭教育,通过家校协同共育,进一步促进孩子身心健康成长。
(责任编辑:谢蓓)
[1]苏雨涵.基于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家庭教育策略分析[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教育,2023(2):127-129.
[2]董亚静,李琳,李玉强.积极心理学视域下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探析[J].教育研究,2022,5(5):43-45.
[3]张月炎.运用积极心理学助力家庭教育[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2(S01):76-78.
[4]马淑芬.家庭教育中培养青少年积极心理品质的策略探究[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3(29):74-76.
[5]姚丽蓉.基于积极心理视角下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开展的策略[J].中华活页文选(高中版),2023(10):0178-0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