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本土资源培养幼儿科学素养实践研究

2024-07-01 17:52翟可英
当代家庭教育 2024年5期
关键词:本土资源科学素养幼儿

摘 要:随着社会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全球竞争的加剧,培养具备科学素养的未来人才已成为国家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本文对利用本土资源培养幼儿科学素养进行了深入探析,提出了建立“一挖二开三整合”模式、建设“科技+”园本课程、形成家-社-科-园科学教育系统三条路径,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

关键词:本土资源;幼儿;科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539(2024)05-0169-03

幼儿期是一个对世界和自身充满强烈好奇心的阶段,幼儿开始关注周围生活和环境中的事物,开始初步探索科学知识。本土资源包括本土地理、民风习俗、传统文化、生产和生活经验等,体现了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人文资源的统一体,是幼儿最熟悉的身边事物之一。利用本土资源培养幼儿科学素养有利于幼儿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

一、幼儿科学素养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幼儿园科学教育环境创设不合理

一些幼儿园科学教育环境创设较为形式化,科学角区域设置单一,或种植几棵花草,或养几尾小鱼,缺少科学实验器材、模型、图书等资源,因此幼儿也就缺乏科学探索机会。还有一些园所不能合理利用走廊、楼梯、墙壁等进行科学宣传,科学环境较为杂乱。另外,部分幼儿园缺少科学宣传图片,尤其是著名科技人员、重大科技事件与科学现象的宣传,不利于培养幼儿的科学理想。

(二)幼儿园科学课程脱离幼儿生活

幼儿园科学课程设计过于抽象与理论化,缺乏启发性与趣味性,课程内容脱离幼儿的直观经验与生活实际,难以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与主动性。同时,幼儿园科学教育理念偏向结果导向,将科学教育视为传授知识与概念,幼儿观察、记录与实验的机会较少。另外,幼儿园科学教育没有将科学原理与幼儿生活联系起来,不能帮助幼儿发现科学的普遍性与实用性。

(三)幼儿园科学教育主体单一

幼儿科学教育主要由幼儿园单方面完成,教育主体单一,一些教师缺乏足够的专业科学知识,科学教育质量不高,无法有效提升幼儿的科学兴趣。幼儿园单一的科学教育主体限制了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多样性与创新性,幼儿科学体验感不够丰富,难以培养幼儿的科学思维与探索精神。另外,幼儿园单一的科学教育主体难以帮助幼儿全面认识科学价值,不能有效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二、利用本土资源培养幼儿科学素养的模式与策略

本模式与策略以建构主义理论、探究式学习理论与儿童认知发展理论为基础,探索利用本土资源培养幼儿科学素养的教育模式,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科学教育”课程,有效提升了幼儿的科学兴趣,发展了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提高了幼儿园教育质量。

(一)建立“一挖二开三整合”模式,助力幼儿科学素养培养

作者所在幼儿园,在多年的探索实践中构建了利用本土资源培养幼儿科学素养的“一挖二开三整合”模式,提升了幼儿的科学兴趣,创新了幼儿的科学思维,拓宽了幼儿的科学视野。

1.挖掘本土资源的科学知识,打造科学教育环境

挖掘本土资源的科学知识容易拉近幼儿与科学的距离,激发幼儿的科学兴趣。在科学角种植本土植物,如两广地区种植火龙果、百香果、黄皮果等,让幼儿在观察与记录熟悉的植物中了解本土气候,培养科学意识;创设本土文化科学主题墙或科学长廊,如“我爱家乡”“我爱海洋”“我爱星空”等,让幼儿了解身边的科学,激发好奇心;利用本土资源制作实验器械,鼓励幼儿利用竹子、陶泥、艾草、花生等本土资源制作量杯、容器、尺子、水槽等,激发了其科学兴趣培养科学思维。

2.开展科学探索活动,开发园本科学教材课程

开展形式多样的科学活动,如大自然探索活动,帮助幼儿了解身边的科学,激发科学兴趣;探索土特产的科学原理,让幼儿探索蓑衣、陶器、艾香包的制作过程,探索这些物品的科学原理,掌握简单的科学方法,培养幼儿的科学思维;开展环境保护活动,了解垃圾分类、水资源与环境的关系,探索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了幼儿的科学态度。幼儿园还组织教师利用竹子、陶泥等本土资源开发园本科学教材,编写《“竹”够有趣》《“竹”够精彩》《“竹”够神奇》《“陶”趣无穷》《因“泥”精彩》《“泥”真奇妙》等园本教材,把这些教材与科学活动结合起来,建设了园本科学课程,提高了教育质量,提升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

3.整合多方资源,构建多元科学教育主体

幼儿科学素养的培养需要幼儿园、家庭、社区与相关部门支持,需要整合各部门资源构建多元科学教育主体。首先,整合家庭资源开展亲子科学活动,开展“变废为宝亲子巧制作”“亲子创意绘画作品”“科学小故事演讲比赛”等活动,促进亲子关系良好发展的同时培养了幼儿的科学思维。其次,整合社区资源开展科学实践活动,通过参观博物馆、开设科学讲座、开设工作坊等形式向幼儿讲解科学原理、进行实验演示或提供探索性的学习活动,为幼儿带来身临其境的科学体验,使幼儿掌握了基本的科学方法,发展了幼儿的科学思维,培养了幼儿的科学态度。最后,整合部门资源开展科学宣传,通过科普展览、科学电影、科学家故事等宣传科学,鼓励幼儿运用科学思维解决问题,开拓了幼儿的科学视野,充实了幼儿的科学知识。

通过“一挖二开三整合”的科学教育模式,对幼儿科学素养的培养产生了积极的意义。首先,本土资源与幼儿的生活经验紧密相连,通过挖掘本土资源的科学知识激发幼儿对科学的探索热情。其次,通过实践活动,幼儿能够亲身体验科学探索的过程,培养观察、实验设计、数据分析等科学技能,有效理解了本土资源所蕴含的科学知识,培养了幼儿运用科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再次,在探索的过程中,幼儿把科学知识与语言、数学、艺术等学科结合起来,能够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的应用和意义,促进幼儿跨学科能力的发展。

(二)建设“科技+”园本课程

在利用本土资源培养幼儿科学素养的过程中,幼儿园建设了“科技+”园本课程,增强了幼儿对本土环境和文化的认知,培养幼儿运用科学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幼儿科学素养提升奠定基础。

1.以愉悦身心为原则,确定课程理念

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要求,课程以“乐玩科技”为理念,将科技与娱乐相结合,通过创新的科技手段,为幼儿提供丰富、愉悦的娱乐体验。通过游戏、互动体验与艺术创作激发参与积极性,有效激发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2.以儿童发展为尺度,确立课程目标

根据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学科知识以及儿童认知发展规律,确立以下课程目标:挖掘本土资源的科学知识,理解本土资源的丰富内涵;激发环境保护意识,初步建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开展科学探索活动,学会应用科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3.以幼儿生活为基点,选择课程内容

本土资源环绕幼儿的生活,以幼儿生活为基点选择课程内容容易激发幼儿的认同感并产生探索兴趣:幼儿熟悉的自然资源,如山脉、河流、湖泊、植物、气候、能源等;幼儿了解的文化遗产,如文化遗址、古屋、古桥、陶瓷、戏剧、传统节日、民俗文化等;幼儿熟悉的特色产业,如农产品、手工艺品、饮食文化、旅游景点、文化创意产业等。

4.以路径多样化为载体,优化课程组织与实施

课程的组织与实施应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与学习特点,多种活动与多种路径相配合,优化课程组织与实施。利用家庭、社区与幼儿园的教育力量,合力培养幼儿科学素养;利用集体教学、区域、游戏、小组与个体学习的教育力量,让幼儿充分体验科学探索的乐趣;利用班级活动、年级活动与幼儿园活动的教育力量,开展形式多样的科学趣味活动;利用日常生活、劳动与种植的教育力量,渗透科学意识。

(三)形成家-社-科-园科学教育系统

本成果整合家庭、社区和部门资源,为幼儿提供多样化、丰富的科学学习体验,形成了家-社-科-园科学教育系统,促进了幼儿科学素养的提升。

1.家-园合作关系更加融洽

家园合作关系是幼儿园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钦州市第五幼儿园利用本土资源培养幼儿科学素养以来,家长对幼儿园教育关注度提升,经常定期交流幼儿的习惯养成与发展,家园合作内容更为丰富。同时,家长参加幼儿园活动的积极性提升,对幼儿园发展提出建议,家园沟通更为顺畅。此外,家长更愿意与幼儿园共享资源,如中班某幼儿家长得知幼儿园需要稻草开展科学活动后,给幼儿园送来一大筐稻草,及时解决资源不足问题,家园共育获得长足发展。

2.园-社协同关系更密切

幼儿园与本地的博物馆、公园与教育部门等共同规划与资源共享,举办科技节,利用数字技术,为幼儿带来身临其境的科学实验,拓宽了幼儿的科学知识,发展了幼儿的科学思维,培养了幼儿的科学思维与科学态度。

3.建立园-科合作关系

幼儿园与科学研究机构、高校、媒体合作开展科学讲座,参观科研院所,在幼儿园设置科学宣传栏,展示科普文章、图片与视频,电视、广播等媒体进行科学宣传报道,创造科学文化氛围,拓宽幼儿科学视野。

三、实践研究的效果与反思

(一)提升了幼儿的科学素养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本成果构建了“一挖二开三整合”的科学教育模式,通过阅读科学故事、诵唱科学歌曲、观看科学电影、参观博物馆、观察动植物、制作手工艺、聆听科学讲座等形式,认识与理解身边的科学知识,激发幼儿的科学探索兴趣,发展幼儿的科学思维,幼儿掌握了基本的科学方法,形成具有批判精神的科学态度。幼儿科学意识入眼、入脑、入心,初步形成讲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习惯,提升了幼儿的科学素养。

(二)提高了教师专业发展水平

在多年的科学实践中,钦州市第五幼儿园教师利用本土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科学教育活动,编写了《开启科技的大门》《“竹”够精彩》《“陶”趣无穷》《小中大班科学知识》等15本园本科学教材,激发了幼儿科学兴趣,提升了幼儿园教育质量。同时,教师在实践教学中与高校专家结成学习共同体,通过研讨培训、参与社群、反思实践等,申报科学课题17项,其中省级以上课题6项,市级课题4项,园本课题7项,并撰写论文44篇,发表论文23篇,获奖论文44篇,提升了教师的科学研究能力。另外,教师还充分发挥科学探索精神,认真钻研教育活动过程,力求让每个环节符合科学要求,并积极参加各级各项比赛,获奖500多项,有效提升了教师教育水平。

(三)辐射效果显著

多年以来,钦州市第五幼儿园利用龙头幼儿园优势,组织骨干教师到集团园开展培训活动30多场次,培养骨干教师300多人;向家长开设讲座20多场,受益幼儿8300多人。同时,本成果先后在钦州市钦北区大垌镇中心幼儿园、钦州市钦北区那蒙镇中心幼儿园、钦州市钦北区平吉镇中心幼儿园、钦州市钦北区小董镇中心幼儿园、北海市海城区小海豚幼儿园、南宁市江南区第一幼儿园等开展专题讲座,推动了本土资源融入幼儿园课程的步伐,加深了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另外,2022年1月23日,在北京印刷学院附小召开的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心理教育专业委员会心理教育研究十四五课题研讨会(线上线下结合)上,成果主持人翟可英作的《以科技+积极语言融入幼儿教学的实践探索》报告,进一步扩大了成果的辐射影响,推动了幼儿园科学教育发展。

四、结语

利用本土资源开展科学教育活动培养幼儿科学素养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同时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今后幼儿园将在幼儿园开设本土资源观察场所,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的本地生物和自然景观,鼓励幼儿开展科学探索活动。幼儿园将进一步加强与科研机构、大学、博物馆等合作,设计具有本土特色的科学活动主题,激励幼儿教师不断丰富科学知识,提高科学教育技能,利用家长学校不断提升家长对幼儿科学素养的认知,为幼儿打造一个强大的科学学习环境。

(责任编辑:张玲玲)

参考文献

[1]陆嘉怡.开展生命科学教育提升幼儿科学素养—以小班活动“观察花生芽”为例[J].好家长,2023,(33):20-21.

[2]梁军萍.转变教师教育观念提高学生科学素养[J].长治学院学报,2005,(6).

[3]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发展科技教育事业提高青少年科学素质议[N]大众科技报,2006-03-12.

[4]赵亚辉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创新型国家建设之基[N]人民日报,(200):03-21.

猜你喜欢
本土资源科学素养幼儿
从“要遵守”到“我来管”——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初探
如何培养学生真实记录的科学素养
践行美好教育 培养科学素养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如何在日记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注实验数据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依托本土资源 提升科学素养
有效借力本土资源 创设幼儿游戏环境
浅谈利用本土资源,创设幼儿园走廊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