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可
摘 要:如何妥善指导和支持有“学习问题”的小学生,是班主任经常面临的挑战之一。这类学生的问题多样且难以彻底解决,给班级管理带来了考验。恰当地理解这类学生并探索有效的教育方法,不仅有助于他们的个人成长,也对整个班级、教师乃至社会都有积极影响。
关键词:班级管理;学习问题;问题学生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539(2024)05-0172-03
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班主任必然会遇到一些学习上需要额外帮助的学生,有“学习问题”的学生正是其中一部分,忽视这些学生是不可取的,因为他们可能会阻碍班集体积极向上的发展。如果班主任能运用恰当的教育策略来引导有“学习问题”的学生,便有可能改变他们的成长轨迹。作为一名负责任的班主任,应当避免简单地给这类学生贴标签,而应积极主动探索能够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困难的各种策略。
(一)对“问题学生”的理解
国内外对“问题学生”没有统一的定义,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不同的概念。但普遍的看法是,“问题学生”通常是指那些在学习、行为或心理上与同龄孩子相比存在偏差,需要他人帮助才能解决问题的学生[1]。
(二)对“学习问题”的理解
部分学生在学习领域出现问题,他们通常智力水平正常,但由于受个人、家庭、学校或社会等不良因素的影响,在学业方面出现暂时落后的现象。教师需要注意区分“学习问题”与“学习障碍”。“学习障碍”是指儿童在听、说、读、写、算等能力的获得与应用上存在显著困难,通常是由中枢神经系统的轻微损伤导致大脑部分功能无法正常工作而引起[2]。因此,在班级管理过程中,不应把存在“学习障碍”的学生简单归类为“学习问题”学生,两者本质上有所不同。
若对“学习问题”进行分类,可包括课堂麻木、厌学、注意力不持久、马虎、经常无法完成作业、偏科、学业困难、缺乏学习自我效能感等问题。面对如此多样的问题类型,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时应因材施教,深入了解每一位有“学习问题”的小学生。
造成学习问题的成因相当复杂,可以从学生自身、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层面这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学生自身因素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阶段,不稳定性是其显著特征,也是容易出现学习问题的时期。以下是学生自身的四个主要因素:
1.性格与心理问题
性格内向的小学生在遇到难题时容易产生畏难情绪,他们通常采取忽视或是放弃的方式来应对。久而久之,他们会懒于思考,缺乏思考能力,导致无法处理复杂的学习问题。自卑和懒惰在部分小学生身上也较为常见。自卑心理表现为小学生在和他人比较学业成绩时,常常低估自己的学习能力,认为自己永远学不好。懒惰心理具体表现为不愿意学习、不愿意挑战有难度的题目,缺乏上进心,对自己要求不高。这两种心理都会导致他们在学习上面临各种挑战。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内心自卑的学生不等同于缺乏自信。缺乏自信的学生通常认为自己不具备独立解决学习问题的能力,常常会求助于其他人。在这个过程中,这类学生通过外界的帮助来推进自己的学习。但学习是学生自己需要完成的任务,若过度依赖外力推动学习,就会出现学习问题。
2.知识基础较差
随着学业程度的加深,部分从农村或偏远地区转学到城市或发达地区的小学生常面临知识基础薄弱的问题。由于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和教师水平的差异,这些学生往往无法接受优质的教育,如同地基不稳的大楼,容易出现倾斜,随之引发学习上的困难。因此,我们应当重视并努力改善这一状况,为这些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
3.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能让学习事半功倍,而不良的学习习惯则会导致学习难度加倍。缺乏计划、注意力分散、作业拖拉、不懂装懂等都是不良学习习惯的表现。没有明确学习目标的学生往往不能合理分配学习时间。在课堂上,不少学生容易分心,不能专注于课堂;做作业时,这些学生常常会被其他事物吸引注意力,导致超时完成作业。拖延作业的学生不能按时完成指定任务,从而效率低下。不懂装懂也是一个不良的学习习惯,部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没有解决的学习问题,却放任不管,随着时间推移,问题累积,导致他们的知识基础不牢固。
(二)家庭教育
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对学生学习产生显著的影响,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家长的文化水平
虽然家长的文化水平不能决定孩子的学习成绩,但它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对孩子的学习成绩产生影响。具有较高文化水平的家长往往更重视孩子的学习,能够提出建设性意见来指导孩子,从而对孩子的学习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而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的家长可能没有深入反思自己的学习经历,未能充分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因此也无法给予孩子有效的学习建议[4]。
2.家长的教育方式
家长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学习同样具有重要影响。专制、溺爱或放任的教育风格可能导致孩子出现各种学习问题。过度控制会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损害学业表现;过度溺爱则可能使孩子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应对挫折的能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自制力有限,需要家长在规划学习方面给予帮助[5]。民主型家长则能够在听取孩子的想法、尊重孩子的同时,及时纠正可能出现的问题,有效预防学习困难的发生。
(三)学校教育
学校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场所,教师则是引导学生学习的关键角色,这两者对学生的学习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学校教育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可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1. 教师教学
对小学生来说,如果教师始终采用单调乏味的教学方式,学生可能会失去兴趣并分心。而那些能够根据不同学科内容调整教学方法的教师更容易吸引学生注意,促使他们专心听讲。此外,如果教师仅按部就班地授课而不进行适当的拓展,学生可能会觉得学习枯燥无味,进而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
2. 班级人数
教师的精力是有限的,当班级规模过大时,教师难以关注到每个学生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遇到学习困难的学生可能得不到及时帮助,小问题可能积累成大问题,影响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教育工作者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并积极寻求解决方案,以更好地服务每一位学生。
3. 校风与班风
不良的校风与班风会使学生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学习问题,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常见的问题包括学习氛围薄弱、纪律松散、教师责任心缺失以及管理混乱等。这样的环境不仅削弱了学生的学习动力,也损害了教师的教学质量,同时还会损害学校的整体形象和声誉。此外,不良的校风班风还可能导致诸如作弊、欺凌等负面行为的出现,破坏学校的和谐与稳定。
(四)社会层面
学生的学习受到社会层面各因素的广泛影响,这些因素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两点:
1. 社会经济环境
社会经济状况是影响小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经济条件较差的家庭可能面临学习资源短缺和学习环境较差等问题。这些学生可能没有足够的书籍、学习工具和电子设备,无法像其他学生那样轻松获取信息和学习资源。此外,经济压力还可能导致居住环境不稳定,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和专注力。这些因素都可能削弱他们的学习动力和成绩。
2. 社会文化因素
社会文化背景对小学生的学习有着深远的影响。一些社会文化观念,如过分强调应试教育和功利主义学习观,可能使学生感到学习枯燥或者压力巨大。在这种观念驱使下,学习可能被视为单纯为了取得好成绩的手段,忽视了对知识的探索和兴趣培养。这可能导致学生丧失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甚至产生对学习的抵触情绪。功利主义的学习观可能使学生过分追求成绩和回报,增加了他们的心理压力。
不同的学生可能存在不同的学习问题,这就要求班主任在班级管理时能够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类别和不同程度的问题思考相应的教育转化策略。
(一)课堂麻木问题
当学生对课堂感到麻木时,教师首先要积极关心该学生,找出麻木的真正原因;接着,应多采用正面的语言、鼓励的话语来激励学生重拾对课堂的兴趣;最后,在整个过程中,班主任要耐心等待,因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解决问题同样需要时间。与学生进行交谈时,班主任不应以高姿态对待学生,而应拉近心理距离,让学生能够信任并放下心中的防备。
(二)厌学问题
针对厌学的学生,班主任首先要挖掘背后的真实原因。如果是学生自身的问题,班主任要及时进行个别辅导,强化基础知识,并根据学生现有的水平分层布置作业;如果涉及家庭因素,班主任应该主动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共同协商解决策略。班主任还应利用班集体的力量,在班上成立互助小组,让较为优秀的学生帮助厌学的同学,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增强对学习的兴趣。
(三)注意力持久性问题
对于小学生来说,长时间集中注意力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当学生在课堂中分心时,教师可言语提醒或表扬认真听讲的学生以鼓励分心的学生集中注意力。教师应使用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有趣的教学内容来吸引学生,将他们的注意力拉回课堂。
(四)马虎问题
许多小学生会表现出马虎的学习态度,作为教师,应该让学生了解马虎的后果,并帮助他们找到不再马虎的学习方法。例如,在做数学计算题时,及时验算以避免错误,班主任应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经常不写作业问题
对于经常不写作业的学生,班主任应及时与任课老师沟通,通过正强化的方式激励学生,对于学生的小进步给予及时表扬,帮助他们重建自信和学习兴趣。同时,要注意不给学生太大的压力,以免适得其反。
(六)偏科问题
学生出现偏科时,班主任应与学生的弱势科目的任课老师交流,共同分析问题所在,并通过各种有效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将学生擅长科目的学习方法迁移到弱势科目中,互补促进。班主任还可以利用晨会课和班会课邀请成绩较好的学生来分享学习技巧。作为教师,要有全局观念,不因个别科目的暂时落后而放弃任何学生,应坚持全面发展的理念。
(七)学业困难问题
遇到学业困难的学生,班主任首先要尊重他们,避免因成绩不佳而导致自卑;接着适时沟通了解问题的真实原因,并与任课老师进行个别指导,夯实知识基础;最后鼓励学生建立学习自信心,这样有利于他们的学业进步。
本文分析了学习问题的成因及有效的转化策略。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时,应借助各方力量,共同应对学生学习问题。必须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给他们予时间、关爱和耐心。笔者相信,在充满爱、关怀和自由的班级里成长的孩子,无论存在何种学习问题,终将得到解决,他们会成长为社会、教师、家长和自己喜爱的人。
(责任编辑:谢蓓)
[1]关文信.问题学生教育指南:小学班主任版[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8.
[2]林薇.学习的烦恼:学习障碍儿童的心理与训练[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3.
[3]白毓秀.问题学生的心理分析毓转化对策[J].中国培训,2008(12):8.
[4]周凯菀.小学阶段“问题学生”转化策略[J].文理导航,2022(30):11.
[5]赵兰兰.小学问题学生研究——以徐州市M小学为例[D].徐州:江苏师范大学,2018.
[6]程丽娟.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厌学问题的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22.
[7]王艳.“问题学生”的成因及其教育策略研究[J].广东教育(综合版),2023(11):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