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升
摘 要:化学是自然学科中的基础性学科,中学阶段的重要学科之一,其知识体系大多是基于化学科学实验,并且与人民生活和大自然紧密相联,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对于工读学校的那些崇尚实用主义的学生,教师在化学实验课堂要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引导学生联系日常生活经验从美育角度发现自然界中的化学之美,通过观察去发现化学的自然之美、审视化学之美,通过实验创造化学之美,从而激发“问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化学课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专门学校;中学化学;教学探微;美育;问题学生
在初中阶段开始学习的化学课是与社会生活密切相联的学科,它的知识体系较为复杂和深奥。对于厌学情绪严重的“问题学生”来说,难、繁、复杂的课程都是他们不愿意学的。因此,为了让“问题学生”深入掌握中学化学的知识体系和体会化学反应的奥妙,增强其学习自主性和创造性,教师在化学课教学中必须将化学学科内容与生活化内容相联系,引导学生从美育角度发现生活中的化学之美,探索生活中蕴含的化学元素和知识内容,从而增强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和效率。
一、引导学生发现化学的自然之美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建立起学生的化学知识与生活化体验的对接链,要引导学生由生活入手,在与日常生活自然接触的过程中,发现和探究生活中的化学自然元素,树立化学知识生活化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例如,在中学化学的“物质的物理性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常见化学物质,从固态、液态、气态三方面进行区分和认知,比如常见的水、冰、食盐、食用碱、小苏打、硫磺、煤炭、汽油、煤气、天然气、空气、氧气、氢气、金、银、铜、铁、铝等等,并根据不同物质的形态、气味、颜色进行分类和区别,从物质的外在性状发现生活中的化学之美。这也对学生在做考题中的推断题和现象的描述类的题目有相当大的启发作用。
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实践中,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寻找到化学学科的存在价值和意义。化学技术要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化学原理进行观察和分析,运用自己所学的化学知识加以剖析和解答。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创设化学生活化情境、游戏场景等,组织学生进行有意义的社会生活实验活动,从而提高中学化学教学的有效性和激发“问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实践证明,因为满足了他们实用主义价值观的追求,他们的化学成绩是出乎所有教师的预料的,他们的化学成绩在他们原来的学校里都是名列前茅的。
二、指导学生审视大自然的化学之美
实验是化学学科教学的重要内容和必要环节,提高化学实验活动的趣味性、实用性、可操作性是增强学生学习化学课兴趣和探索精神的关键所在。化学学科是自然学科的一个分支,它在自然界中有其独特的本质和非凡的表现形式,它的知识体系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而在化学实验过程中包含着大量的、独特的审美内容和审美情趣,它与现实生活相衔接,显现出大自然中的化学之美。在化学实验过程中,我们可以对学生进行化学教学的审美教育,通过化学物质、实验装置、实验具体操作等不同形式显示出化学在自然科学中所富含的美的元素。
1.创设生活化内容的化学实验
生活化内容的化学实验要注重选择与生活内容相贴近的元素。诸如:选取生活中常见的物质替代化学实验器具和实验用的材料。常规的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是采用大理石作为材料,而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它与大理石具有相同的化学成分。因此,选用鸡蛋壳替代大理石进行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得到了同样的效果,这不仅增强了实验课的趣味性,还扩展了学生的课外知识,而且鸡蛋壳中的碳酸钙便于人的身体吸收,是各个年龄段人群的补钙佳品,科学利用鸡蛋壳又环保,又经济,又健康。还可以用食醋替代盐酸进行化学实验等;可以选取具有自然地貌之美的天然溶洞为题进行化学原理的阐释;还可以进行化学实验的生活化开发和设计,注重化学实验参与和实验体验相结合,增进学生的审美体验。教师巧妙利用生活中不起眼的材料代替课本上选用的材料,既开阔了“问题学生”的思路,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又将环保意识、勤俭节约意识在无声无息中渗透到学生的心坎,比空洞的环保宣传和说教效果更佳。
2.组织开展“手绘化学实验器材”科学活动、制作叶脉书签和大晶体制作等活动,把化学课与艺术课结合起来,探索跨学科教学活动。
对于化学实验的理解通常是限定于书本上实验内容的埋头操作,为完成实验而实验,这不利于学生对化学实验原理的深入思考以及对实验器材外形的细致观察,完全忽略了化学实验由内而外、由物及物的完整之美。因此,组织学生开展“手绘实验器材”“制作叶脉书签”和“大晶体制作”等教学活动就是对中学化学课教学的大胆探索和创新,让学生在自主思考、自主设计、自主创新的轻松氛围中,采用不同的方式对化学实验器材加以细致的描绘,并在对化学器材进行细致观察的前提下,解析化学实验中器材的内在几何结构、实验用途,体悟实验器材所包含的化学成分和科学原理,从而增进学生对化学实验的深入理解,激发他们对科学实验探索的兴趣。例如,可以采用手绘素描的方式,对化学实验器材进行描绘,欣赏这些器材外在的线条美、结构美、设计之美。见图1:
三、教会学生用化学原理创造生活之美
“制作叶脉书签”和“大晶体制作”等教学活动就是要教会学生用化学原理创造美的生活。比如,组织学生制作叶脉书签,指导学生一步一步进行操作:采集外形优美、大小适宜的树叶,用氢氧化钠溶液对树叶进行浸泡去掉叶肉后制成叶脉,然后用双氧水浸泡漂白,晾干后在叶脉上绘图,再涂上颜色,即可得到美丽书签,同学们可以作为礼物互相交换,也可以馈赠亲朋好友。如下图所示:
还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大晶体的制作,使学生对溶液的知识有更进一步的理解,同时也获得美好的体验,让学生插上梦想的翅膀,激发学生的创新与想象力。比如,学生在制作出大晶体后,在晶体上插上色彩艳丽的鸡毛,就制成了学生心中想象的凤凰。他们还给它取名为“冰晶凤凰”。如图3所示:
通过上述活动,可以引导学生将化学的自然美元素和大自然的化学之美通过实验引入学生的生活之中,创造美好生活。通过化学实验操作实践,挖掘大自然中的化学之美,从而提高学生对化学实验的探究兴趣和激情,提高学生的创造精神、创新精神和人文涵养,获得良好的美育效果。
综上所述,在专门学校为“问题学生”教学化学课不应该是死板的、僵化的,更不应该是索然无味的,而应该是“以真创美、以美导真”,探索化学课中蕴含的自然美、生活美。尤其在化学实验内容中,包含有深刻的生活哲学思想、自然界物质自身之奥妙以及物质之间的科学关系。我们可以在化学实验中领会其中所蕴藏的生活哲学内涵,在物质变化的过程、变化的形态下感受到化学学科深层次的美感,不能仅停留在认识化学药品的色泽、化学反应的发光发亮等表象,而要在化学实验中去感受唯物辩证的生活哲理。例如,在化学实验中水的沸腾、镁带的燃烧、碱式碳酸铜的分解等,这些物质现象的深层变化可以充分体现出生活中的神奇之美,从而提高化学课的教学效果。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化学学科是一门研究物质及物质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化学之美不仅表现在实验室的实验过程中,而且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要让学生发现化学的自然美,欣赏化学的美、感受化学的变幻莫测和物质生成之美,让学生把化学的科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创造生活之美,达到使学生感知美、体会美、欣赏美、珍惜美、创造美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马贵飞.让实验和多媒体成为初中化学的双翼[J].考试周刊,2015(A0).
[2]李晓燕.初中化学教学生活化实践研究[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