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共育视角下农村留守儿童校园欺凌成因剖析及应对策略

2024-06-30 17:39魏田康艳艳
中小学班主任 2024年11期
关键词:校园欺凌家校共育留守儿童

魏田?康艳艳

[摘要] 农村留守儿童因缺乏家庭关爱,性格多数怯懦沉默,在学校里容易成为他人欺凌的对象。基于家校共育视角,探究农村留守儿童校园欺凌问题的成因和应对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家庭和学校两个层面对留守儿童校园欺凌现象的成因进行剖析,从树立共育理念、加大沟通力度、建立共育机制三个方面探讨了农村留守儿童校园欺凌现象的应对策略,为一线老师和学校管理者提供思考与借鉴。

[关键词] 家校共育;留守儿童;校园欺凌;应对策略

校园欺凌是发生在校园内外,以学生为参与主体的一种攻击性行为。农村留守儿童因为缺乏家庭关爱,容易成为被欺凌者,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农村留守儿童校园欺凌现象亟须引起关注。2016年2月4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强调了家庭在关爱保护农村留守儿童中应承担的责任。2022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施行,这是我国首次对家庭教育进行专门立法,家校共育得到法律上的认可和保障。当下,基于家校共育视角来探究农村留守儿童校园欺凌问题的成因和应对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农村留守儿童校园欺凌的成因剖析

2017年,《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下文简称《治理方案》)首次对“校园欺凌”的概念进行国家层面的界定:中小学生欺凌是发生在校园内外、学生之间,一方单次或多次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另一方身体伤害、财产损失或精神损害等的事件。农村留守儿童遭遇校园欺凌偶有发生,其产生的原因有很多,以下从家庭和学校两个层面作成因剖析。

(一)家庭层面

1.教养方式不当

研究表明,家庭教养方式不当容易引发学生的不良行为。隔代教育中,隔代监护人往往重养不重教。祖辈作为临时监护人,给予孙辈更多的是溺爱与纵容。在这种教养方式下长大的孩子易产生极端心理,既可能成为被欺凌者,也可能成为欺凌者。

2.父母陪伴缺位

农村留守儿童家长的缺席使得其缺乏对子女的思想及价值观的教育和引导,很容易导致儿童产生思想认识上的偏差。在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中,亲子陪伴少、父母情感支持缺失等问题还会导致孩子缺乏自信心和存在感。研究表明,缺乏家庭关爱和教育的儿童最容易参与欺凌或被欺凌。

3.亲子沟通不畅

约翰·鲍尔比的依恋理论表明,早期的依恋关系会对儿童个体在社会认知方面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个体在未成熟时期(青少年期)经历不利的依恋体验,会导致其在今后的发展中出现异常依恋模式,不利于今后的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发展。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父母长期不在儿童身边,亲子沟通多以电话、视频等方式为主,很少当面沟通。临时监护人文化素质偏低、年龄偏大,与孩子沟通较少,难以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除此以外,留守儿童的家庭环境、教育观念、父母职业以及家长受教育程度等因素,也会对校园欺凌带来一定的影响。

(二)学校层面

1.教师关注不够

教师是农村留守儿童的校园守护人,防治校园欺凌,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相对于一般儿童,留守儿童长期缺少父母的陪伴和关爱,更需要得到教师的关爱。但因为工作强度大,加上学生人数多,教师很容易忽略对留守儿童的关心。研究表明,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相比,在人际交往中更缺乏自信心,这就造成了留守儿童很少与教师主动沟通。因此,在教师不主动关注的情况下,留守儿童很容易被忽视。

2.学校管理粗放

校园欺凌隐蔽性强,学校管理很难全面触及。大多数学校在防范校园欺凌的知识普及、宣传教育等方面较为重视,但在校园欺凌排查、跟踪、干预上做得还不够。大多数学校还没有建立一整套科学的管理机制,对留守儿童的家庭状况、心理评估、学业成绩、行为表现等还没有建立动态、精准的数据台账,在校园欺凌防范与处置方面还缺乏比较成熟的做法。

3.教育评价偏差

留守儿童由于家庭的特殊性,在很多方面的表现与非留守儿童有一定的差距。而当下,很多学校对于学生的评价尺度相对单一,部分留守儿童在单一的评价尺度下很难得到老师的欣赏与认可。不仅如此,他们还会因为学业、行为、心理、性情等方面的异常表现受到老师的批评,从而加剧其自卑、懦弱等性格的形成,这些都可能成为留守儿童校园欺凌滋生的“温床”。

二、家校协同防范农村留守儿童校园欺凌的策略

(一)树立家校共育理念

1.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同等重要

学校要引导教师和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认识防范校园欺凌,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同等重要。农村留守儿童父母不在身边,但其临时监护人要为儿童提供及时的教育和引导,对孩子多一些耐心,多一些关爱,走进他们的内心,取得他们的信任。留守儿童只有与临时监护人彼此信任,才会敞开心扉,及时告知自己在学校遇到的问题。

2.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共担职责

家庭和学校要树立共同的职责意识,明确协同共育的教育目标。部分家长认为校园欺凌是发生在校园里的现象,学校应该负有全部责任。殊不知,校园欺凌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防治校园欺凌是学校和家长的共同责任。临时监护人发现孩子被欺凌时,应首先与孩子沟通,了解具体情况,鼓励他们说出自己受到的伤害;其次,要教育孩子主动向老师、同学寻求帮助,或者打电话给父母等;最后,由留守儿童父母或临时监护人联系老师或学校,共同帮助孩子。学校要通过开设防欺凌法治讲座、主题班会课、道德与法治课等,加强宣传教育,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校园欺凌、校园欺凌的危害、被欺凌后如何处理等,鼓励他们勇敢地抵制校园欺凌行为。

3.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同频共振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要保持在同一频道上才能有共振的效果。学校要通过入户家访、电话沟通、生活随访等形式与农村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保持密切沟通,主动了解留守儿童的在家表现,互通儿童在校的学习与生活情况,让临时监护人对留守儿童也能做到充分了解。虽然临时监护人不能像留守儿童父母一样照顾儿童,但当他们了解儿童的表现后,一方面可以知己知彼,给予力所能及的关心和帮助,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与留守儿童父母沟通,共同担负起教育孩子的责任。一旦留守儿童在校出现疑似欺凌他人或遭遇校园欺凌的情况时,可以做到第一时间了解并告知父母和教师,大家共商对策,及时化解问题,避免事态进一步扩大。

(二)加大家校沟通力度

1.家校沟通要把握时机

《治理方案》指出,校园欺凌治理要按照教育为先、预防为主、保护为要、法治为基的原则进行。防范农村留守儿童校园欺凌应加强家校沟通,把握好预防的时机。学校要担起主体责任,通过入户家访、家长会、电话、信箱等形式,与家长保持动态沟通。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父母也要主动与班主任、科任教师等交流留守儿童的在家表现。沟通要把握好三个时间节点:一是新学期开学,留守儿童与班主任、科任老师还不熟悉时;二是当留守儿童有异常表现时;三是当留守儿童家庭有重大变故时。在这些关键的时间节点保持家校沟通,能够起到很好的预防校园欺凌效果。

2.家校沟通要保持频次

家校沟通要保持适当的频次。一般情况下,当留守儿童在学习、心理、行为等方面出现问题时,班主任或科任老师要主动与家长联系沟通。作为留守儿童的父母或临时监护人,也要主动联系老师,保持每周一次的频次向班主任或科任老师咨询孩子在校的表现。

3.家校沟通要及时

当留守儿童在学校发生疑似被欺凌的情况时,学校要及时告知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和父母,正视欺凌事件与其不良影响,共同商讨解决方案;当临时监护人了解到孩子遭遇校园欺凌时,要及时与学校取得联系。农村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关注,心理比较脆弱,在受到欺凌后多数会选择隐瞒事实,不敢告诉父母或临时监护人,也不会告诉老师。基于此,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一旦发现学生有异常表现,应及时告知另一方,共商解决问题的办法,让农村留守儿童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

(三)建立协同共育机制

1.建立制度机制

学校方面,成立防范校园欺凌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防范和处置校园欺凌;建立强制报告制度,教师发现校园欺凌苗头或迹象时,必须向领导小组报告;设立举报热线与信箱,便于学生及家长匿名报告校园欺凌事件;设立班级安全委员,负责收集校园欺凌的线索。家庭方面,建立信任关爱机制,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父母应加强对孩子的关爱,让孩子愿意与临时监护人交流;建立及时应对机制,父母应加强学习,了解校园欺凌的应对之道,自己消化、吸收以后,再以合适的方式将方法教给临时监护人,引导、督促他们及时发现孩子的异常表现,与孩子及时沟通;留守儿童父母与临时监护人要保持常态沟通,互通有无。

2.建立活动机制

学校方面,要定期举办防范校园欺凌主题讲座,提高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父母对校园欺凌的认识;提供成长指导与心理咨询服务,为留守儿童提供心理支持和应对策略;设立留守儿童关爱小组,组织全体教师与留守儿童结对帮扶,为他们提供情感支持。家庭方面,倡导家长与孩子经常沟通,把沟通建立在爱、谦虚、信任的基础上,形成相互信任的家庭氛围。

3.建立评价机制

一是建立平等的评价机制。老师、监护人与家长不高高在上,应带着谦逊的态度蹲下来与留守儿童交流,与孩子对话。二是建立欣赏的评价机制。家长要学会欣赏孩子,并教会孩子欣赏他人、欣赏自己,建立自信,这样孩子才会在受到委屈时敢于说出自己的遭遇。三是建立理性的评价机制。不应动辄将孩子间的玩闹定性为校园欺凌,要本着重视但不恐慌的原则,科学甄别,理性对待。

综上所述,家校共育在农村留守儿童校园欺凌应对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利于保护农村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同时,防范农村留守儿童校园欺凌,还应不断明确家校共育职责,构建科学完善的评价制度和家校共育体系,促进农村留守儿童校园欺凌防范的有效落实,为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苏春景,徐淑慧,杨虎民.家庭教育视角下中小学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分析[J].中国教育学刊,2016(11).

[2]孙懿宏.从德育视角看校园欺凌的干预机制[J].现代职业教育,2021(09).

猜你喜欢
校园欺凌家校共育留守儿童
影响小学家校共育的因素以及解决策略初探
《语文学科课后作业的有效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浅议如何化解家校教育的矛盾
社交媒体背景下中学生校园欺凌探析
基于情感需求的农村留守儿童产品设计研究
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教育
浅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目前的状况成因及策略
应立法解决“校园欺凌”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