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三教改革”背景下,中职语文文化传承面临着全新的机遇和挑战。作为培育职业人才的院校,如何在三教改革背景下完成中职语文文化的传承,十分值得探讨。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和案例法探讨了“三教改革”背景下中职语文文化传承和参与的时代内涵,以及中职语文文化传承和参与的路径。教材内容的改革要引入“生本”地域资源;中职教师教学理念变革下的文化传承与参与也要相应地进行改变;教学方法变革下的文化传承与参与要做到现代信息技术和传统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要拓展课外阅读,结合专业特色,并组织生动活泼的文化实践活动。
关键词: 三教改革;中职语文教学;文化传承
中图分类号: G633.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9052(2024)06-0170-03
引言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孕育了优秀的中华儿女。优秀传统文化素养是学生职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职语文教学中的文化传承与参与体现了语文学科的担当与使命,语文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但长期以来,中职语文教学把重点放在了语文的工具性上,忽视了语文的人文性。语文教材中蕴藏着的深厚的传统文化没有被重视,失去了传统文化对学生人文性培养的机会,语文的“工具性”学习也缺少深度和内涵。目前,西方文化和价值观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职生的思想、语言和行为方式。而中职生又缺乏辨别能力,甚至因而形成了错误的价值观念。因此,中职语文教学迫切需要加入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这不仅是学生自我发展的需求,也是中国传统文化能够更好地走向世界的助力。
一、“三教改革”背景下中职语文文化传承与参与的时代内涵
(一)“三教改革”的时代内涵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了“三教”改革的任务。即:教师、教材和教法的改革。“三教改革”的目标是实现以现代化教育为基础,通过全面推进使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提升,并在时代发展背景下培育具备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三教”改革中,教师是根本,教材是基础,教法是途径。目前,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现代信息技术正在快速而深入地融入教育领域。 2020年,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的《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鼓励职业学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进“互联网+”“智能+”教育新形态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三教”改革在信息时代的内涵就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参与改革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培养掌握现代信息技术、适应时代发展潮流的新型职业教师[1]。
(二)中职语文文化传承与参与的概念
文化传承是指把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通过教育和社会化的传承传递给下一代的过程。中职语文教材的编写是围绕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语言理解与运用、审美发现与鉴赏以及文化传承与参与四个核心而落实的。中职统编新教材中的文化传承的内容主要包括: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聚焦培育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突出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着力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增强文化自信,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文化参与是指人们通过参与不同形式的文化活动来感受、体验和理解文化,从而增强与文化的亲和力和归属感。文化参与包括参观博物馆、美术馆、参加文化节庆、音乐会、戏剧、舞蹈表演等各种艺术活动,也包括参与文化创作和保护活动、文化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
语文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是学习传统文化的主战场,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中有其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当前教育领域正在推行的“三教改革”是通过教材、教师、教法的改革来提升语文教学的质量。在这一背景下,中职语文文化的传承要落实在新的教材中、新的教学方法中,以及拥有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新的教法的语文教师身上。既要在教材改革上做出保障,也要使教师和教法的改革能够体现出语文文化的传承,从而提升中职语文的教学质量,培育中职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素养,提升中职生未来的岗位胜任力和职业适应能力,使中职生能够德技双修,培育出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2]。
二、“三教改革”背景下中职语文文化的传承及参与路径
在中职语文教学工作中,三教改革工作的落实在语文文化的传承上,要通过整体规划使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有利于培育出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只有坚持统筹规划,以顶层设计入手,将教材、教师、教学三个要素的连续性和流动性体现出来,并使这三者的结构与功能得到有效统一,才能以动态平衡为基础,使整体化改革能够发挥出各要素联动的作用。在三教改革工作开展中,中职语文教学课程的建设是集成点,只有以课程作为统领,在改革的过程中融入教材、教师、教学,这样才能破旧立新,使中职语文教学工作可以在结合技术技能人才培育的同时,又能够结合文化传承发展的规律,保证学生有良好职业能力的同时,拥有良好的道德素养与文化素养。
(一)教材内容改革下的文化传承和参与
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对语文教材内容进行改革和深入挖掘,以学生实践能力发展为基础,透过语文教材的知识内容完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递和弘扬。同时,教师也要对语文教材中蕴含着的文化因素进行有效选取,以突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也就是说教师要根据学情对变革后的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因子进行合理地增删。
1.引入“生本”地域资源。
中国地域辽阔,各地的风俗习惯、地域风情、人们的思想认知有很大的差异。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要立足于“文本”里的地域资源,同时链接“生本”地域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来开展教学,这样可以让语文课堂活起来,增强学生的亲切感。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文化认同感与自豪感。图书馆、网络、博物馆,到农村进行野外调研等都可作为了解地域资源的素材。
2.利用教材内容。
利用课本中的经典文学作品和文化篇目完成对传统文化内容的解读,使学生自觉进行传承和弘扬。与此同时,还要结合时代发展的特点以及学生未来从业的要求,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进行结合,才能在使用教材的同时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内涵的解读,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和正确的价值观。
只有教师所教授的内容能与企业文化相一致,才可以通过语文教学传承文化。在教材的使用上,教材建设需要解决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问题。很多中职院校过于重视语文知识教育的理论性和系统性,使学科化教学定位在知识本位,这就导致中职院校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无法将能力本位进行充分的体现。在三教改革下,可以使中职语文教学工作的落实以能力本位为基础,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将立德树人落实到语文教学中[3]。此外,在传统教学中理论灌输导致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性较差,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较低,而在三教改革的推进下,则可以将产教融合的方法应用到教学中,使教学系统性得到提升,在提高语文教学实效的同时,使文化传承的开展有利于培育出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并使中职教育实现高质量落实。
(二)教师教学理念变革下的文化传承与参与
教师是弘扬语文文化的重要力量,中职语文教师只有提高自身的素养,具备良好的知识储备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引经据典地完成学生价值观的引导,才能推动“三教”改革的进一步落实,传承并参与到语文文化的建设中[4]。
一方面,中职教师要重视传统文化的教学,认识到传统文化对于中职生人格和职业素养形成,以及今后应聘和工作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中职语文文化的传承与参与要以学生为主体,要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传承和参与传统文化的热情,让学生在语文知识的学习中自主挖掘传统文化的因子,并和自己的专业结合起来,落实和应用到自己的日常生活和未来的工作中;
三、教学方法变革下的文化传承与参与
(一)现代信息技术和传统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
新时代教学方法的变革主要体现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上,而现代社会各种信息技术的出现为这种教学方法的变革提供了便利,为教学方法变革下的中职语文文化的传承与参与提供了重要保障。像微课的使用,以及在线学习平台的使用,既能打破传统教学的不足,也可以使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得到提升,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比如《林黛玉进贾府》这一课就是新版语文教材中被保留下来的篇目。作为四大名著之首的红楼梦可以说是一部传统文化的盛宴。小说中人物形象的言行举止,贾府的房屋布局、陈设,各种传统节日的过法,以及人物之间关系的相处模式、社会生活关联等等,都是传统文化活生生的体现。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把这篇文章当作传承和参与传统文化的重要学习内容。首先,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认真观看87版电视剧中的林黛玉进贾府一集,并对这里面蕴藏着的文化进行讨论归纳,比如林黛玉两次推让座位,不同身份人物的房屋布局、屋内陈设,以及言行举止等处处显示出古代封建社会大家庭内部严格的等级制度;然后让学生从知网数据库中搜集关于林黛玉进贾府的文化表现方面的文献资料并认真阅读,归纳总结这篇文章体现出来的传统文化内涵;接下来可以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对这篇文章涉及的内容进行还原,从角色扮演的布局、角色的装扮、到角色的语言等都需要学生自己进行设计,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文化的传承中。学生表演完后,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深化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比如,黛玉为什么两次推让座位,推让座位时为什么猜到座位是贾政的。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两次座位推让不仅体现了黛玉谨小慎微的性格,同时也表明在古代作为一个贵族之家有着诸多的规矩,黛玉必然会事事在意,时时留心,再继续引导学生去网络搜寻关于古代文化礼仪方面的内容。通过以上步骤学生自然会传承并深深地参与到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同时还会对其他传统文化内容产生浓厚的探索欲。
(二)拓展课外阅读,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
仅通过教材内容的使用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以及审美能力,以此实现对中华优秀文化进行传承与弘扬,是远远不够的。只有让学生能够接受人类文化的发展与进步,能够对人类文明优秀成果进行汲取,这样才能透过语文学科教育教学工作的落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并为学生学好专业知识与技能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学生具备终身发展与就业创业的能力。课外阅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通过课外阅读,可以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了解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文化特点,感受不同时代文化的魅力,继而强化学生的文化素养。特别是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可以使学生在复杂的故事情节中、在丰富的人物形象下,了解不同时代社会的背景以及生产运作的模式,了解不同时代的人性,培育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文精神,以及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结合专业特色,深化文化内涵
在“三教”改革背景下,中职语文文化传承和参与要结合学生的专业特色,这样学生才能明确自己所学专业的意义和价值,并潜移默化地应用于将来的工作中[5]。比如传统文化中的工匠精神在不同的专业中就有不同的具体内涵。以护理专业的学生为例,工匠精神体现在对每个病人的耐心细致,对护理知识的精通和护理技能上的炉火纯青等。教师在教学中就可以通过一系列发生在医院护理部的动人故事,使学生了解工匠精神在自己专业中的具体体现,明确自己学习的这门专业在未来从业时会产生哪些价值,明确护理工作的真正意义。传统文化和专业的结合可以使概括性很强的传统文化变得亲切、实际、可触摸得到。
(四)组织文化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文化魅力
中职语文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在“三教”改革背景下,中职语文文化传承及参与路径要以组织文化实践活动为基础。只有构建不同的语文实践活动,才有利于学生将语文中的传统文化应用到实际,从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像朗诵、演讲、写作比赛等形式都可以作为传统文化传承和参与的载体。目前,中职院校有许多语文社团,教师可以通过社团的形式组织文化实践活动。比如:组织学生进行文化展览,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构建不同的活动摊位,向社会宣传中国的传统文化,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内化自己学到的文化知识,还可以进行文化传承。再比如,组织学生参观国内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古迹以及博物馆,感受其背后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另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文化研讨活动或讲座活动,邀请相关专家学者为学生讲解中国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
通过不同的文化实践活动,使学生对文化有新的认知和理解,强化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感。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文化创新能力,为学生的个人发展和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
最后,在教学方法的使用上要多元化,通过不同的教学形式来吸引学生。因为中职生正处于成长发展的活跃期,此阶段的学生难以在课堂学习中长时间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和参与传统文化的兴趣。
结语
在三教改革背景下,中职语文文化传承与参与的路径要从“三教改革”与中职院校教育教学的根本出发,在注重文化传承与参与的同时,使所有教学活动的构建可以指向学生综合能力与文化素养的同步提升。只有确保所有活动的构建具有实践性、实用性和创新性,才能以不同视角培育学生形成良好的综合能力和文化素养。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学生的道德情操得到发展,使文化素养得到提高,最终服务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强化,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关波.中职语文教学改革及创新的原则和途径[J]. 卫生职业教育,2023,41(04):34-37.
[2]方瑞玉.“三教”价值观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2,(12):137-139.
[3]敖姗嫦.中职语文教学专业适应性:内涵及生成研究[J]. 两岸终身教育,2022,25(03):47-53.
[4]洪小.新课程标准下的“三教”改革实践探索——中职语文应用文写作教学策略探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1,5(20):66-69.
[5]徐海.新时期中职语文课程改革途径探析[J]. 现代职业教育,2019,(08):120-121.
作者简介:林秋英(1979.05— ),女,汉族,福建省龙岩人,大学本科,讲师,研究方向:语文教育教学 、班主任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