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扩招契机促办学改革

2020-03-02 07:46周勇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2020年1期
关键词:百万扩招三教改革学分制

周勇

【摘 要】百万扩招是响应业态变化、推进产业升级、缓解就业压力、解决技术技能人才短缺问题的战略之举,同时也是促进高职院校进行系统性变革的重要契机。“怎么招”“怎么教”“怎么管”是扩招学校面临的现实问题。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通过深化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完善柔性化人才培养体系、健全校企共管共育机制,形成了系统解决方案,取得了一定成效。

【关键词】百万扩招;三教改革;学分制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0)04-0017-05

为贯彻落实李克强总理在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高职大规模扩招的利民惠民承诺,教育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做好2019年高职扩招专项考试招生工作的通知》,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了《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校”)认真学习贯彻相关文件精神,系统思考,积极谋划,成为江苏省面向社会人员招生首批22所试点院校之一。为了达到“生源扩招、质量不减”的目标,学校通过改革招考模式、深化“三教”改革、健全学分制管理等举措,形成了系统的解决方案。

一、“怎么招”:深化招考制度改革

扩招生源在哪里?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改革完善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办法,鼓励更多应届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报考。《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面向社会人员开展全日制学历教育试行办法》(苏教职〔2019〕9号)明确指出:招生对象为具有本省户籍或在苏务工(需提供6个月以上劳动合同证明)、具有高中阶段学历或同等学力及以上的企事业单位在职职工、退役军人、进城务工人员及待业人员等。要招收这些社会人士进入高职院校,需要一个与以往完全不同的招考模式。

(一)建立扩招组织

学校召开专题研讨会,统一认识,明确高职百万扩招是党中央、国务院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所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这既是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也是进一步发展新时代职业教育的重大机遇。学校专门成立了高职扩招领导小组,由一把手担任组长,从全校抽调精兵强将编入小组。

(二)创新招考制度

按照“社会急需、适合成人、易于就业”的原则,学校组织力量科学制定招生章程,明确扩招专业,改革招考方式,实施灵活学制,推进校企协同育人。结合常州地区产业紧缺人才实际,学校将校企合作基础好的“应用化工生产技术、焊接与自动化技术”等国家级品牌专业确定为首批扩招专业。实行弹性学制,学制2~6年。采用“综合素质评价+职业适应性测试”的形式组织考试,择优录取。[1]

(三)强化扩招宣传和招考服务

针对潜在生源相对分散等实际情况,学校招生宣传工作点面结合,运用报纸、公交移动电视和多种新媒体开展广泛密集宣传,同时发动学校师生积极参与招生宣传,二级学院领导和专业负责人更是在招生第一线,主动走进深度合作企业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学校先后举办20余场招生座谈会,宣讲招生政策,宣传专业优势,因势利导,认真答疑,让每一位潜在生源充分了解扩招政策和我校招考专业。为解决考生考试时间相对分散、工作不能离岗等问题,学校对报名较为集中地区送考上门,向交通不便的考生承诺专车接送,最大限度地满足考生需求。

(四)加強经费保障

学校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扩招,增加近800万元预算对教学楼进行了电力增容,翻新改造学生公寓,增加100多张床位。学校按要求足额提供奖助学金,考虑扩招生主体收入偏低等实际情况,追加300万元预算,加大助学力度,扩大奖助学金覆盖面,对符合条件的扩招生减免学费。同时完善绿色通道,简化办事流程,不让一位扩招学生因经济困难而影响入学。

学校第一批扩招共投放4个专业400个招生计划,实际有效报名人数684名,录取人数615名,超额完成计划。扩招生中,进城务工人员占13%,企业在职职工占83%,待业人员占3%,退役军人占1%。学校品牌特色专业“应用化工”和“高分子材料”录取了582名扩招生,占录取总数的近95%。常州属于劳动力输入型城市,因此96%的社招生源是进城务工人员和企业在职职工,他们普遍学历较低,但求学愿望强烈。他们的入校必将对学校的内涵建设、教学组织带来较大冲击,如何在教学资源供给紧张但又要保证培养标准不降的情况下组织好扩招生的教学问题?

二、“怎么教”:完善柔性人才培养体系

生源招进来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要实施高质量的教育教学,让每一位扩招生经过学校培养后都成为职业教育的代言人,成为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的义务宣传员。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做好学情分析。扩招生源具有多样性的特点:[2]一是来源的多样性。扩招生源中有下岗待业人员、在职员工、退役军人、进城务工人员、灵活就业人员等。二是年龄的多样性。扩招生年龄最小的为20岁,年龄最大的为54岁。三是生源学习基础的多样性。扩招生学历起点从中职到本科各不相同,专业背景不一,学习基础差异明显。四是学习需求的多样性。扩招生有愿意脱产的,有要求半工半读的,来自不同企业的扩招生对课程设置需求也不尽相同。这些情况的存在给学校的教学组织带来了极大挑战。

对此,学校各部门联动,成立跨部门协作组,精心设计,高质量实施,初步形成了“五化”扩招生培养体系。

(一)人才培养个性化

学校以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为抓手,深入分析学情,实施一生一策,分类培养。[3]半工半读型生源学习的目的性、针对性强,进阶要求高,实践操作充分,但学习时间与精力有限,这类生源更适合企业新型学徒制的培养模式。[4]学校实行“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校企双师联合培养”为主要内容的人才培养方案,与企业人力资源和技术部门有效沟通,充分对接企业生产实际、学员就职岗位和后续发展需求,突出实用性、实效性、操作性,课程体系实施“一企一案”。比如根据苏利集团的要求,学校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增设了“化工安全生产技术”等课程;根据江苏塞拉弗公司的要求,增设了“光伏产品检测与认证”等课程。考虑企业生产实际,实施工学交替人才培养,实践课时比例不低于总课时数的60%。扩招生在完成必修学分要求的基础上,可以更开放和创新的方式获取选修课程学分。全脱产型生源学习时间较为充分,其构成主要是高中毕业生或中职毕业生,学校对他们的教学实施与在校生基本保持一致,单独编班,对接相同专业普招班或对口单招班,合班上课,分类评价。实行弹性学制,扩招生学习成绩在6年内有效,短至2年长至6年都可毕业。

(二)教学团队结构化

由学校优秀专业教师和企业优秀技术管理人员共同组建混编教学团队,专兼结合,共同制订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开发基于生产实际的教学资源,推进岗位标准和课程标准对接。与以往请企业兼职教师进校园不同的是,依托校企共建的企业学习中心,学校专任教师将课堂设在车间,教学团队分工协作进行模块化教学。理论讲授以专任教师为主,实操讲授以企业教师为主,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等产业先进元素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全面实施面向企业真实生产环境的任务式培养模式,构建“教师师傅—作业作品—共育共赢”校企协同育人评价机制,探索“工学交替—育训结合—德技并修”校企协同培养模式,实现人才共育、共管,最终实现多方共赢。

(三)教学手段现代化

扩招生面临学习、工作和生活的三重压力,尤其半工半读型生源完成学业的难度远大于在校全日制学生。为保证教学效果,学校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实施混合式教学。

一是打破传统学期界限,利用周末、节假日、企业大修等工余时间,采取分段式教学,灵活编制教学计划并组织实施,开展面授现场教学。

二是充分运用信息化技术和平台,采用“面授+实践+网络”的授课形式,在思政课程、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模块课程中开设线上课程、职业培训包等,实施线上线下结合、工学交替结合、课内课外结合的“三结合”混合式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资源立足于自主开发和外部引用相结合,依托“微知库、爱课程、智雅、尔雅”等公共平台和学校自主开发的“工程云平台”实施线上教学,将课前预习、课中教学互动、课后学习反思有机结合起来。

(四)课程实施精准化

学校针对不同社招生源的特点开展精准化教学。江苏苏利精细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主营业务为农药、阻燃剂及其他精细化工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学校与该企业合作开设的扩招班就扣准这一特点,深化课程改革。

一是重构课程体系。在保证开齐开足通识必修课程的基础上,根据企业实际生产需要和学员个人发展需要,学校基于专业知识、操作技能、职业素养、工匠精神、法律常识和安全生产规范等内容构建新型专业课程体系。

二是改革课程标准。学校基于岗位能力需求,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加大实践教学比重,将工艺要求和工作岗位标准融入课程标准。

三是改进课程教材。扩招班教材以自编讲义、活页式教材为主,在毕业标准不降的原则下,教师结合实际生产过程、使用设备和工艺流程设计教学项目,在此基础上充实理论知识,不断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学范围,让学员“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毕业实践要求扩招生基于企业真实生产环境完成相关课程任务,将作业和作品有机统一起来。

四是改革课程评价方式。扩招班的评价采用平时成绩、线上学习成绩与线下考核成绩相结合的方式。因为扩招班的专业课程学习内容基于企业真实生产任务,学生在生产过程中的实际操作表现直接反映学习效果,因此他们在工作中的过程评价可与课程结果性评价有机结合。

(五)教学服务贴心化

半工半读型生源多工作在企业岗位一线,自由支配时间有限,交通也不方便。为让学生安心学习、方便学习,学校送教上门,先后与东方日升、赛拉弗、佳尔科药业集团等扩招生较多的龙头企业共建7个企业学习中心。任课教学团队编制开发导学学案,满足扩招生自主学习的需要,帮助他们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导学学案明确课程的学习目标、重点难点,指导学习方法,告知学习进度安排、评价方式,让扩招生心中有数。学校还建立扩招班点对点学习辅导机制,依托信息技术构建师生实时交流平台,实现联系渠道畅通,师生交流无障碍。

“五化”培养体系充分尊重了扩招生的特点,尊重了职业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职业成长规律,尊重了行业企业的生产规律,为扩招生提供了高质量、适合的整体学习解决方案。

三、“怎么管”:创新“1212”管理模式

为了更好地帮助扩招生完成学业,保障教学秩序,学校在实践中探索构建了“1212”管理模式:构建一个育人体系,实行校内、校外双导师制;建立一个学分银行,实行导学、督学相融合。

(一)坚持立德树人,构建“三全育人”体系

学校以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为抓手,将思想政治工作贯通教学体系、教材体系和管理体系,实现全过程育人;抓好课堂教学主阵地,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实现全员育人;依托“学习强国”“学校智慧党建”“智慧学工”等网络学习管理平台,实现线上线下、课内课外、校内校外全方位育人。专业支部和企业支部结对共聚,确保意识形态工作无盲点,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二)校企双导师制协同育人

学校扩招生多为半工半读生源,他们拥有双重身份。学校和企业与学生签订三方协议,明确各方职责。学校和企业同时为每个班配备专人进行班级管理,实施校内、校外双导师制(即双辅导员制)。企业导师受学校业务指导,享受校内辅导员同等待遇,定期参加校内业务培训、例会等活动,将学生、職工管理有机统一,实现校企协同育人。

(三)建立个人学分银行,实施学分制管理

学校探索建立以扩招生个人学号为账号的学分银行,突破传统的学习时段限制,将技能培训与学历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实行弹性学制。根据中职起点和其他专业本专科学生以往的学习经历,对他们已学习的相同或相近课程、已取得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参加的企业技能培训、生产过程中的发明创造等进行学习成果认定和学分兑换,部分课程允许免修。有序开展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的学分认定和转换。如将扩招生接受企业入职培训、安全培训和专项培训与他们安全课程、实习课程、专业实践课程的学习有机对接。学分银行实行零存整取,当学生取得规定学分并达到毕业要求后,由学校进行学历电子注册,并颁发普通高校全日制专科毕业证书。

(四)实施学生自我诊改,推行导学与督学制

扩招班每门课开课前都要编写导学手册,明确学生学习进度安排,明确学习路径和方法,明确考核评价方式,指导学生更好地完成课程学习。在导学基础上,学校加强对学生线上课程学习的督学工作,每一个学生每一门课程都有专人负责,定期向学生反馈其线上课程学习进度、效果,加强对其学习过程的监测、预警。以学期为单位组织学生开展自我诊断,指导学生加强事前学习目标标准制定,事中进行监测反馈,事后进行诊断改进,确保扩招生学习不掉队,能如期完成学习任务。

四、结语

高职百万扩招使更多的学生拥有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面对扩招生生源的多样性、需求的复杂性,高等职业教育传统的教学模式将难以为继。百万扩招将在一定程度上倒逼职业院校推进产教深度融合,订单培养将成为主流,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在体制机制创新、教师队伍建设、“三教”改革等方面做出不懈的努力。学校将在目前的工作基础上不断开拓创新,在完成扩招任务的同时改变治理结构,深化教学改革,提升育人品质。

【参考文献】

[1]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面向社会人员开展全日制学历教育试行办法[Z].2019-04-24.

[2]梁克东.高职百万扩招须同步提升质量[N].中国教育报,2019-04-02(009).

[3]教育部等六部门.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Z].2019-05-06.

[4]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的意见[Z].2018-10-12.

猜你喜欢
百万扩招三教改革学分制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策略思考
财务管理教学发展的趋势研究
基于产业集群的职业教育“三教改革”人才培养创新研究
找准症结破解难题
推进中职学分制改革对策分析
“百万扩招”形势下高职院校的改革路径
百万扩招政策下高职教育的应对与转型
高职百万扩招背景下高职院校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高职“百万扩招”任务的责任分解
“学分制”盘活远程教育工作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