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思政课”视域下高校学前教育领域文化自信的构建

2024-06-29 00:38晏波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6期
关键词:大思政课文化自信

晏波

摘 要: 高校学前教育领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作为培养未来国家建设者的重要学科,学前教育不仅要注重学生的知识技能培养,更要关注其文化自信的塑造。只有坚持持续创新、注重综合素质发展和文化自信的培养,才能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助力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进步。因此,文章深入分析了大思政课视域下高校学前教育领域文化自信的意义,并进一步研究了高校学前教育领域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大思政课”视域下高校学前教育领域文化自信的构筑措施,以期为高校学前教育领域文化自信的构筑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大思政课”;高校学前教育;文化自信

中图分类号: G64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9052(2024)06-0155-03

引言

目前,“大思政课”是高校教育的核心内容,其视域涵盖了社会、文化、政治等多个领域。而文化自信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了民族精神和文化认同,为学前教育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思想动力。在这一背景下,高校学前教育领域面临着对文化自信进行构筑的迫切需求。构筑学前教育领域的文化自信,可以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大思政课”视域下高校学前教育领域文化自信的意义

(一)培养文化素养深厚的学前教育从业者

文化自信是指对自己所属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感,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学前教育不仅仅是教授幼儿基础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传递文化价值观和培养幼儿的全面发展[1]。因此,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扎实的文化素养。在多元文化的社会中,每个幼儿都有独特的文化背景。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应该理解并尊重这些不同的文化背景,以便更好地与幼儿和其家庭建立联系。通过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和引导幼儿的成长。此外,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应该深入研究自己所属民族的文化,了解其历史、传统和价值观。通过对本民族文化的深入了解,学生可以更好地传承并弘扬民族的优秀传统。这样的学生将能够将自己的文化自信转化为教学实践,以此更好地引导幼儿的成长[2]。

(二)帮助学前教育专业应对多元化的教育环境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学前教育领域也面临着来自各种文化背景的幼儿和家庭。而只有具备文化自信的专业人才,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并有效地进行教育工作。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应该通过学习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来建立文化自信,了解本民族的文化传统,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教育核心价值观,从而为不同文化背景的幼儿和家庭提供教育服务。此外,学生还可以通过学习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增强对多元化教育环境的适应能力。通过了解其他文化的习俗、价值观和教育方式,学生可以与不同文化背景的幼儿和家庭进行交流和理解。例如,在美国的学前教育环境中,注重鼓励幼儿独立思考和表达意见的教育理念,与中国传统的教育方式有所不同。学生可以通过学习这些差异,培养自己的跨文化沟通能力,以此满足多元化教育环境下的幼儿需求。

二、高校学前教育领域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对本土文化认识不足

在当今社会,多元文化的融合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现象。然而,这种多元文化的影响也带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学生对本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度相对较低。这种情况导致其在教学实践中,往往无法真正传承和弘扬本土文化的精髓,而更倾向于拷贝西方的教育模式和理念。比如,全球化的影响使得西方文化和价值观逐渐渗透到各个角落,包括教育领域。西方的教育模式被普遍认为是先进、高效的,因此不少学生和家长更加倾向于接受和追求这种教育方式,而忽视了本土文化的重要性[3]。

(二)教师对本土文化理解程度不够

目前,一些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在对本土文化的理解和研究方面存在一定的欠缺。这就导致了他们在传授相关知识时呈现出浅显的表面性,很难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本土文化教育资源和引导。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来说,深刻理解和研究本土文化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学前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通过教育活动培养孩子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而如果教师自身对本土文化的理解不够深入,那么就很难将丰富的本土文化资源融入教学中去,也就无法引导学生对本土文化进行真正的体验和感知。

(三)课程内容偏向于理论知识

在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中,普遍存在一个问题:过度注重理论学习,而忽视了对本土文化的深入研究和挖掘。这种情况导致学生在接受课堂教育时,缺少机会去感受和体验本土文化的内涵,进而影响了他们对本土文化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理论知识固然重要,其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和框架。但是,在学前教育这个领域,仅仅停留在纸上谈兵的层面,并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需求。学前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和创造力,而这些素质和能力往往是通过多样化的体验和实践来培养的。

三、“大思政课”视域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文化自信的构建措施

(一)引导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学前教育专业中,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五千年文明的结晶,具有深厚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价值理念。其中包括儒家、道家、佛家等各个方面的思想。通过系统的课程设置和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的精髓,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比如,儒家思想强调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注重人际关系、家庭伦理和社会公德。通过学习儒家经典如《论语》《大学》等,学生可以了解到仁义礼智信的核心价值观,并将其运用于实践中,培养出善良正直、有责任感的品质。

(二)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

1.开设相关课程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可以通过开设相关课程来宣传和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些课程可以涵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历程,课程还可以介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核心价值观,如共同富裕、社会公平正义、人民至上等。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性和优势。

2.组织实践活动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可以组织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例如,可以组织学生们参观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项目,如高铁建设、乡村振兴等。通过实地参观和亲身体验,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巨大成就和潜力。同时,学生还可以参与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如支教、社区服务等,进一步增强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认同感和使命感。

(三)引导学生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中,应当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些核心价值观包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奉献精神等,其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学生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基础。通过培养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4],学前教育专业能够为学生打好思想基础。

1.让学生深刻理解爱国主义的重要性

作为中国人,爱国主义是人们应具备的基本情感。学生需要意识到,只有真正热爱自己的国家,才能积极参与国家建设,为国家的繁荣发展作出贡献。通过教授相关的历史知识和现实案例,帮助学生了解国家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伟大成就,从而激发其爱国之情。

2.培养集体主义精神

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为一个集体,团结和互助是发展的基石。学生应该明白只有通过团结合作,才能实现共同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组织一些团队活动,让学生感受到集体的力量和重要性。同时,也要培养学生具备分享与帮助他人的精神,从小事做起,让学生明白团结互助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前提。

3.培养奉献精神

奉献精神也是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奉献精神是指为社会、为他人无私地付出自己的努力和才智。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只有主动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才能更好地实现个人价值。通过开展志愿者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到奉献的快乐和成就感,激发其对社会公益事业的热情。

(四)引入中国特色教育理论

中国特色教育理论是根据中国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而形成的一套独特的教育观念和方法论。其核心思想以培养品德为重点,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强调国家和社会的需要。通过引入中国特色教育理论,学前教育专业可以更好地适应中国社会的需求。此外,中国特色教育理论也强调了个体差异的重要性。在学前教育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制订个性化的教育计划,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运用中国特色教育理论,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种方法强调了知识、技能和品德的综合培养,促使学生不仅具备了良好的学前教育的专业能力,还具备了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为了更好地构筑学前教育专业的文化自信,高校需要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建设。只有拥有扎实的思政课教学素养和丰富的专业知识,教师才能够提供切实有效的教育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5]。因此,高校应该注重培训师资队伍,提升其专业水平,以便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

在培养师资队伍方面,高校可以采取多种措施。比如,高校可以加强对教师的职前培训,向其传授优质的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这样一来,教师能更好地理解学前教育的特点和目标,并将其融入自己的教学中。同时,高校还可以鼓励教师参加各类培训班和研讨会,不断提高其教学技能和教育观念。通过与其他教育工作者的交流和互动,教师可以不断学习和成长,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除了培养师资队伍的基本素质,高校还应该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学科研究。学前教育是一个发展迅速的学科领域,要保持与时俱进,必须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因此,高校应该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学术环境和资源支持,鼓励其开展教育科研项目,并积极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通过不断研究学前教育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教师可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服务。

(六)建设学前教育专业文化自信的保障机制

1.加强社会合作与实践基地建设

为了加强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高校应积极与幼儿园、社区等相关机构进行合作,并建立实践基地。这样的合作关系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实践机会,让其能够在深入了解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将其运用到实际教学中。

通过与幼儿园的合作实习,学生可以亲身参与幼儿教育活动,与幼儿互动并观察其行为和发展过程。这样的实践经历,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幼儿的需求和兴趣,从而提供针对性的教育支持。同时,与幼儿园的合作也能够使学生熟悉幼儿园的管理模式和教育方法,为将来的工作做好准备。社会合作则可以为学前教育专业提供相关资源和支持。例如,合作机构可以提供专业的教育器材、图书和教具,以及各种教育活动的场地和材料。这些资源的共享将为学生的学习和实践提供更好的条件,促进他们的专业发展和自我提升。

2.加强评估与监督

加强评估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状况,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通过对教学内容的评估,可以确定是否符合文化自信的要求,以及是否满足国家课程标准和教育发展需求。同时,评估还可以帮助了解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适应学生的需求,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监督的目的是确保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遵循相关政策和规范,并且积极投入文化自信的构建中。通过监督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促使教师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此外,监督还可以帮助学校和教育机构对教师进行评价和奖惩,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为了加强评估与监督,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建立评估机制。要明确评估的内容和方法,以确保评估的客观性和公正性。评估不仅仅可以通过课堂观察来进行,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收集数据。例如,可以组织教师进行教学反思,从而了解其对教学过程的认识和改进。二是开展定期评估。定期对学前教育专业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评估结果可以作为学前教育专业改革的参考依据,推动其持续发展。三是建立监督机制。除了评估机制,还需要建立一个有效的监督机制,以确保学前教育专业的质量和教学水平。一是设立监督部门或委员会。专门负责对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进行监督。这个部门或委员会应该由有经验的教育专家和行业人士组成,其可以通过教学检查、问卷调查等方式来监督教学质量和教师水平。二是监督教学质量和教师水平。监督的重点应该是教学质量和教师水平。通过教学检查,可以了解教师在课堂上的表现和教学方法是否合理;而通过问卷调查,可以征求学生和家长对教师的评价和建议[6]。

结语

综上所述,“大思政课”为高校学前教育者提供了广阔的思考空间,使其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传递国家核心价值观。在这个过程中,文化自信成为推动学前教育领域发展的动力。未来,高校学前教育将继续深化文化自信的构筑,培养更多具备国际视野的教育精英,为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贡献力量,为培养更加自信、坚韧、有担当的新一代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水新.基于立德树人的“大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时代应然性[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3(20):108.

[2]张世义,陈颖.质量文化视角下高校学前教育师资培养质量保障机制建设的挑战及其应对[J].当代教育论坛,2022(5):34-42.

[3]康莉,燕琦琪.新时代山西革命文化融入高校师范生教育的路径研究——以学前教育专业为例[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7):139-141.

[4]齐珺.融入生命教育的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实践[J].校园英语,2022(50):103-105.

[5]姚为久,濮燕屏.论高校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J].文教资料,2022(19):87-91.

[6]陈烨.多元文化背景下民族高校学前教育课程教学现状分析与思考[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7,5(3):88-92.

作者简介:晏 波(1980.11— ),女,汉族,云南省曲靖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学前教育五大领域论与教学。

基金项目: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云南省民办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21J1258)。

猜你喜欢
大思政课文化自信
党史学习中“大思政课”的价值旨向与实践进路
走进社会大课堂,善用“大思政课”
“大思政课”的内在逻辑、基本遵循与实践进路
正确把握善用“大思政课”的精神实质
“大思政课”的理论要义与实践导向
高校“大思政课”格局下舞蹈课堂与思政内容融合的思考与探究
融媒体时代如何践行基层群众文化自信
浅析习近平“文化自信”的四个维度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