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习近平“文化自信”的四个维度

2016-12-08 18:09陈玲芬�オ�
山东青年 2016年9期
关键词:文化自信文化

陈玲芬�オ�

摘要:文化自信,是继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之后,中国极为重视的第四个自信。本文从四个维度来展开阐述习近平的“文化自信”:一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自信的传承和创新;二是中国共产党文化自信的充分肯定;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坚持;四是共享文化自信是弘扬中华文明的最佳方式。

关键词:习近平;文化;文化自信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文化的命运总是与民族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推动文化发展繁荣,是世界和我国发展的历史带来的启示,是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必须遵循的大逻辑。

一、文化自信是中国自信的根本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提到文化自信,传递出他的文化理念和文化观。习近平“七一”讲话中,备受瞩目的一个词是: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继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之后,中国极为重视的第四个自信。在习近平看来,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这三个“更”,凸显了“文化自信”在“四个自信”中的地位。

中国的自信,本质上是文化自信。文化是什么?文化,是国家和民族兴旺发达的重要支撑和基本内容。201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深刻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说明文化在人类历史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不可取代性,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到文化自信之所以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根本原因所在。

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自信的传承和创新

中华民族的卓越智慧和民族精神奠定了文化自信的历史基础。中华文化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孝悌忠信、以文化人、中庸和谐的思想;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精神和责任意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政治理想等等为治国理政、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柱和理论源泉。

(一)中华文化是凝聚人心的理想信念。

2013年3月1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中,习近平提到,华民族具有5000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经过几千年的沧桑岁月,把我国56个民族、13亿多人紧紧凝聚在一起的,是我们共同经历的非凡奋斗,是我们共同创造的美好家园,是我们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而贯穿其中的、更重要的是我们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

(二)中华文化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精神基因

在2014年6月6日,会见第七届世界华侨华人社团联谊大会代表上,习近平谈到:中华文明有着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力量。我们的同胞无论生活在哪里,身上都有鲜明的中华文化烙印,中华文化是中华儿女共同的精神基因。希望大家继续弘扬中华文化,不仅自己要从中汲取精神力量,而且要积极推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促进中外民众相互了解和理解,为实现中国梦营造良好环境。

(三)中华文化崇尚和谐 中华民族爱好和平

2014年5月15日,中国国际友好大会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立60周年纪念活动中,习近平提到中华民族历来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中华文化崇尚和谐,中国“和”文化源远流长,蕴涵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在5000多年的文明发展中,中华民族一直追求和传承着和平、和睦、和谐的坚定理念。以和为贵,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理念在中国代代相传,深深植根于中国人的精神中,深深体现在中国人的行为上。

三、中国共产党文化自信的充分肯定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所禀赋和拥有的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保持坚定的信心和发展的希望。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为文化自信提供了坚强的根本保证。

(一)全党要坚定四个自信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提到,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有了“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勇气,我们就能毫无畏惧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就能坚定不移开辟新天地、创造新奇迹。

在2016年6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三次集体学习中,习近平提到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一篇大文章,其中最重要的是围绕坚持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组织路线、群众路线,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严格党的组织生活等重点内容,集中解决好突出问题。要固本培元,把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引导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增强党的意识、党员意识、宗旨意识,坚守真理、坚守正道、坚守原则、坚守规矩,做到以信念、人格、实干立身。

(二) 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95年来,中国共产党人一直致力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创造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形式,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作风、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用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由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

加强和改进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要把握住两条:一是要紧紧依靠广大文艺工作者,二是要尊重和遵循文艺规律。各级党委要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高度,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把文艺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贯彻好党的文艺方针政策,把握文艺发展正确方向。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坚持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一)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聚力量,用优秀文化产品振奋人心、鼓舞士气,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人民提供丰润的道德滋养,提高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要有中国精神,而中国精神必须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前提下,积极深入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的精神世界,把长期以来我们民族形成的积极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充分继承和弘扬起来,使之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服务,为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服务,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服务。

(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

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根基,为我们今天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无穷的智慧与力量。要协调推进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其他各方面建设,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全面进步,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好制度保障和环境条件。

(三)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要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不断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朝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不断前进。习近平提出,“要坚持古为今用、以古鉴今,坚持有鉴别的对待、有扬弃的继承,而不能搞厚古薄今、以古非今,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务以文化人的时代任务。”

五、共享文化自信是弘扬中华文明的最佳方式

全球化深入发展,不同文明交流碰撞,无论在广度上还是在深度上都是前所未有的。人类文明是多样的,各国应当平等地看待世界各民族的文明形态,决不能带着傲慢与偏见,决不能热衷“零和博弈”。人类文明要发展进步,必须改变那种对峙和对抗的思维方式,共享文化自信是展现中华文明的最佳方式。

当今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文明之间的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已然成为时代精神。习近平强调,世界各民族文化互鉴共进是人类文明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中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说:“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表达了中华文化对于文明共存的基本心态。这体现了中国对自身文化的自信,也愿意与世人共享文化自信的文明成果。

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推进人类各种文明的交流交融、互学互鉴中,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维护世界和平。中国将以更加开放的胸襟、更加包容的心态、更加宽广的视野,大力开展文明对话和文化交流,在包容互鉴中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共享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作者单位:中共浙江省委党校,杭州 浙江 311121)

猜你喜欢
文化自信文化
文化与人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谁远谁近?
网络文学 很有“文化自信”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