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瑞月
摘要:面向新时代青少年体育工作发展新诉求,构建切实可行的培养指南和家校社协同培养的体育环境建设是提高青少年体育素养的重要支撑。为了实现青少年体育素养的高质量培育,本文提出了三个主要措施,首先是是构建青少年体育素养培育的培养支撑体系,其次是建设家校社一体的体育素养培养环境,最后是利用大数据数开拓全新的培养方法。为我国青少年提供更加全面、科学的体育素养培育,促进他们身心健康的发展,为国家的未来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青少年体育素养;培养路径;学校体育;家校社
Discussion on the Path of Cultivating Youth Sports Literacy in the Context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Sports Industry
Abstract: Facing the new demand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youth sports work in the new era, the construction of a practical cultivation guide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a sports environment for the collaborative cultivation of the family, school and community is an important support for improving youth sports literacy.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high-quality cultivation of youth sports literacy, this paper proposes three main measures, firstly, to build a cultivation support system for youth sports literacy cultivation, secondly, to build a sports literacy cultivation environment integrating family, school and society, and lastly, to develop a brand-new cultivation method by utilizing big data. To provide more comprehensive and scientific sports literacy training for our youth, to promote their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development, and to cultivate more excellent talents for the future of the country.
Keywords : quality development; youth sports literacy; development path; school sports; home-school community
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各项事业发展的根本遵循,也是体育发展的必然要求[[1]]。2020我国年发布了《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提出启动在高校招生中使用体育素养评价结果的研究[[2]]。由此可知,体育素养已成为促进我国青少年健康的优先发展事项。以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体育发展是中国特色体育道路的新探索,是推动体育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体育素养可以被理解为人类在生命过程中获得有利于全人生存发展的运动要素综合,包括体育知意识、体育知识、体育行为、体育技能、体质水平等内容。它是新时代青少年体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和主要目标之一,也是衡量青少年体育工作开展成效的关键[[3]][[4]]。目前我国已关注到青少年体育素养的培育,但受种种因素影响,我国尚未建构成熟的青少年体育素养培育体系,少年体育是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未来5年是加快建体育强国,推进青少年体育发展的重要阶段,推动青少年体育和文化学习全面发展,努力提高青少年体育素养将全面推进。在此背景下,如何提高青少年体育素养,从而促进我国青少年体育工作更高质量地发展已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梳理我国青少年体育工作的发展历程,理析新时代青少年工作对体育素养培育的新需求,了解青少年体育素养培养的现状与存在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青少年体育素养的优化建议,为切实提高青少年体育素养提供理论参考。
2 新时代青少年体育工作发展新诉求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我国青少年体育工作在党的带领下经历了以青少年体育军事化为主导的体育救国时期(1921—1949年)、以青少年体育教育为主导的体育兴国时期(1949—1978年)、以“体教结合”与“体教融合”为主导的体育强国(1978年至今)的三个发展阶段[[5]]。这三个阶段反映了在不同时期党根据我国国情制订具体的青少年体育发展规划,加快了我国青少年体育发展由注重“量”的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为了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高质量发展,2020年《关于深化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体育健康发展的意见》提出启动体育素养在高校招生中的研究,为青少年体育素养的培育提供了政策支持[[6]]。与此同时,党的二十大报告也明确了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和体育强国的目标任务,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青少年体育工作,提出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少年强、青年强则中国强的观点。在此基础上,对我国青少年体育素养培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1)亟需切实可行的培养指南。结合当前我国体育素养研究的结果来看,已取得的一些研究成果为青少年体育素养培养的实践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但是我国目前仍缺乏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细则,导致我国青少年体育素养整体状况仍不容乐观,青少年体质健康仍呈下降趋势,已无法满足新时期我国青少年体育高质量发展的新需求。因此,需将研究重心从单纯的追求学术使命转向具体实践,提供一套具有可操作性和实施性的体育素养培养指南,为青少年体育素养的培养提供理论、方法、与实践应用等全方位的知识供给。
2)亟需建设家校社协同培养的体育环境。体育运动环境对青少年体育活动参度有一定的影响,良好的体育环境是保证青少年持续参加体育活动和培养体育素养的基本条件[[7]]。家校社是构成我国青少年体育环境的重要主体,同时三者也是我国青少年体育素养培养的重要承担者[[8]]。但是长期以来给我国家校社三者所开展的体育活动有其各自场域的独特性,其内容的不同导致了家校社体育活动开展的割裂和分离的体育环境,无法确保我国青少年体育活动的持续参与。目前青少年体育素养的培养实效并不显著(并未得到家庭、学校等的普遍重视),且体育素养的培养更多的被认为是学校的职责,显然不利于我国青少年体育素养的培养[[9]]。因此,需要从现实的角度出发,为家、校、社三方协同培养体育素养的具体落实提供一种可能。
3 青少年体育素养培育的困境
青少年体育素养的培养是青少年体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了解和把握青少年体育素养培育的现状,有助于我们了解我国青少年体育素养的整水平和存在的问题。近年来,我国学者对国内外青少年体育素养培养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分析,这些研究取得了一些实质性的理论成果,并为青少年体育素养的培养提供了有价值的基础理论探索和实践[[10]][[11]]。然而,结合当前我国青少年体育素养培育的实际情况,发现我国青少年体育素养培养并不容乐观:
3.1 应试教育的影响
应试教育是中国教育体制中普遍存在的问题[[12]]。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学生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来应对各种考试,导致他们很难有足够的时间参与体育锻炼。此外,由于体育在大多数中小学的课程设置中并不是主要科目,也导致了青少年体育素养的缺乏。
3.2 体育设施的不足
除了应试教育的影响外,体育设施的不足也是青少年体育素养培育的困境之一[[13]]。虽然近年来政府加大了对学校体育设施的投入,但很多学校仍然面临着体育设施不足的问题。这不仅影响了学生的体育锻炼效果,也限制了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3.3 家庭环境的影响
家庭环境对青少年的体育素养培育也有着重要影响[[14]]。一些家长过分强调孩子的文化成绩,忽视了他们的体育锻炼。此外,由于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工作繁忙,很多家长也缺乏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关注孩子的体育锻炼情况。
3.4 青少年自身的问题
除了外部因素的影响外,青少年自身的问题也对他们的体育素养培育造成了困境。例如,一些青少年缺乏体育锻炼的意识和动力,认为体育锻炼没有必要或者不愿意参与。此外,还有一些青少年由于身体素质等原因,难以适应高强度的体育锻炼。
4 青少年体育素养培育路径
为了推动我国青少年体育工作在新时代的快速发展,探索青少年体育素养的培养的落地途径,促进家庭、学校、社会、政府等相关主体的协同合作。在已有的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青少年体育素养培养研究,主要从培养指南的构建和家校社协同推进体育素养培养这两个方面切入。
4.1 构建青少年体育素养培育的支撑体系
理论和实践应该是相互促进的,为了加强青少年体育素养培养的理论研究成果转化为实践,首先要明确体育素养的要素体系[[15]]。因此,我国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法律来提高社会各界对青少年体育素养培养重要性的认识,为其提供政策支持[[16]]。同时,政府可以加强与高校之间的合作,组建专门的研究团队,就目前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系统性分析研讨,提出通俗易懂、易于操作的体育素养概念。此外,还应加强与国际体育组织机构的合作,研究国外体育素养培养指南和实施方案,借鉴其经验和成功的案例,在吸收各国体育素养研究和实践精华的基础上,结合我过青少年身体发展的特点,了解青少年在不同发展阶段对体育运动技能的不同需求和个体之间的差异,对国外经验进行适应性的调整,制定具有本土化特点的体育素养培养指南。
在制订出培养指南之后,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加强宣传,促进体育素养培养指南的实施,然后要对体育从业人员包括教师、教练员等进行培训,给他们提供有效的学习策略,帮助教师更好的理解体育素养,使其能够掌握体育素养的内容并知道如何实施。其次,要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合作,建立包括政府、家庭、学校等多方主体的联动的培养机制。最后,要建立检测和评估机制,根据评估和反馈意见进行适当的调整,确保体育素养的培养的落地能取得实质性的效果。
4.2 重视个体体育素的发展性和差异性
青少年体育素养的培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在培养时需要我们遵循个体的身心发展规律,明晰青少年体育素养的过程中存在差异和不同[[17]]。因此在青少年体育素养培养的过程中,首先我们要对青少年现有体育素养水平有一个详细的了解,在学生已有体育知识技能储备的基础之上传习新知识新技能,并通过系统的教学和练习,更好的促进新旧知识的有效融合。同时,要注意体育素养培养内容的渐进性,重视在青少年发展的不同阶段其体育素养培养的的侧重点应有所不同,加强各个阶段的有效衔接,以实现强少年体育素养持续不断的发展。
此外,我们也不能忽视青少年的个体差异性,要正确看待青少年体育素养差异性的客观存在,积极回应青少年体育素养发展的不同需求。不同学生在身体发育、认知能力等各个方面存在差异,需要根据这些差异制订相应的培养计划,如在小学阶段注重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爱好,建立对体育的喜爱程度,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运动能力和协调能力。在中学阶段则根据学生对体育项目爱好的不同,结合体育素养的差异,向学生提供多样化的体育课程选择,以满足学生个体差异和兴趣爱好的需求。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道德和价值观,如公平竞争、尊重他人和团队合作等,培养学生的品格和道德素养。在大学阶段,则应更加重视学生的终身健康意识的培养,帮助学生了解健康生活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终身参与体育运动的意识和习惯。
4.3 创建学校主导下的家校社的共同培养格局
学校作为青少年体育素养培养的主体,在青少年体育素养培养的过程中发挥着统筹协调的功能。学校领导和教师的素质结构和体育素养深刻影响着家校社协同培养青少年体育素养的运行机制。相对于家长而言,教师具有较高的体育素养水平,其也能更近准的把握青少年身体的发展规律,因此,学校应协同家庭和社会共同承担起培养青少年体育素养的责任,具体可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学校领导、教师等专业人员应对学校体育活动进行系统的规划,具体包括构建聚焦体育素养的课程体系、设计优质的体育教学活动、体教学方法的创新、校际之间的比赛活动等。同时也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体育素养,重视教师的在职培训和能力提升,及时更新体育教师的知识技能储备,帮助教师掌握体育素养培养的理念和方法。
教师应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体育观,提升家庭体育教育的品质,开展体育素养相关知识普及和教育活动,提高家长对体育素养的认识。同时要建立通畅的沟通机制,学校通过家访、座谈会等一系列活动了解家长在青少年体育教育过程中的困惑,也使家长明确体育素养的重要性以及他们在培养孩子体育素养中应尽的责任,进而强化学校和家长对体育素养培养的价值认同。而家长也应该积极配合学校体育教育和体育活动计划,鼓励并支持青少年积极参加体育活动,让孩子有机会接触各类体育活动和比赛,掌握更多的体育文化知识和运动技能,使孩子养成自觉参与体育活动的习惯并促进体育素养的提高。
为了丰富学校体育资源,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在课余时间向学生提供兴趣类课后服务活动,供学生自主选择参加。对于那些课后服务无法满足学生发展兴趣特长等特殊需要的,可以支持体育社会组织进校园,规范引导体育社会组织助力青少年体育发展弥补校园体育活动的不足。与社会多方力量合作,建设青少年体育活动基地,为青少年提供运动器材和场地,搭建高质量的体育活动平台,组织各种体育活动和比赛,从而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青少年体与素养培养的建设中去,为青少年体育素养的培养提供有力的环境保障。
4.4 数据赋能青少年体育素养培养,开拓全新发展路径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我们进入了一个被数据驱动的时代。数据不仅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且也在青少年体育素养培养中开辟了全新的路径。通过数据赋能,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青少年的体育需求,提升他们的体育技能,并制定更有效的体育计划。
首先,在信息化时代,数据赋能为培养青少年体育素养提供了新的方法。利用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我们可以建立一个体育素养网站,实时记录和分析青少年的运动习惯和表现,收集和整理大量的青少年运动数据,从而深入了解他们的身体素质和运动特点,并将运动建议实时推送给青少年,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运动技能,了解青少年体育素养各个方面的发展状况,更好的提高体育素养水平[[18]]。
其次,5G时代的到来为青少年体育素养培养带来了更广阔的可能性。我们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打破地域的限制,创造出身临其境的运动体验,使青少年随时随地参与体育活动。既弥补了体育设施和场地不足的问题,还能激发青少年的兴趣和热情,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最后,数据赋能青少年体育素养培养,为我们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时代,通过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我们能够更加精确地了解青少年的体育发展,这将有助于培养出更加健康、积极、有活力的青少年,为他们的未来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5 结论
青少年体育素养培养有助于促进青少年体育工作和我国体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加强对体育素养培养的实践探讨,并加快实践成果的落地。同时,我们还需要构建一个家校社会一体化的培养环境,将体育素养培养的理论和政策走向具体的实践中去。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文提出加快构建青少年体育素养培育的支撑体系、改善家校社分离的体育素养培养环境,并利用大数据赋能青少年体育素养培养,开拓全新培养路径。在构建青少年体育素养培养体系的过程中,还需加大对体育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投入,构建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专业化的师资队伍等作为保障。使体育素养的培养走出学校、走进家庭、走向社会,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促进青少年体育素养培养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桦.以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国[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22,56(12):5-9.
[[2]] 丁力,郑智巍.制度变迁视域下学生体育素养评价体系的公共政策历史逻辑和实践意义[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1,45(07):67-75.
[[3]] 朱亚成,季浏.关于提升我国青少年体育素养研究的文献综述[J].浙江体育科学,2020,42(01):81-88.
[[4]] 姜勇,朱美晓,赵洪波.文化回应教学视域下青少年体育素养解析及培养路径[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21,47(05):39-44.
[[5]] 王延隆,谢婷婷.中国共产党百年青少年体育工作发展历程、特征与展望[J].体育文化导刊,2021,(10):8-14.
[[6]] 田恒行,孙铭珠,尹志华.澳大利亚体育素养的构成、测评、培养及启示[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21,40(04):15-24.
[[7]] 陈长洲,王红英,项贤林等.美国体育素养战略计划的特点及启示[J].体育学刊,2019,26(02):96-104.
[[8]] 张加林,唐炎,胡月英.我国儿童青少年体育环境特征与存在问题研究[J].体育科学,2017,37(03):21-34+97.
[[9]] 鞠文强.青少年体育素养培育体系的建构机制研究[J].体育与科学,2021,42(05):59-65.
[[10]] 张旋,段少楼,张旭.国外青少年体育素养培育研究——以英、美、澳、加为例[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21,40(01):133-140.
[[11]] 李卫东,沈鹤军,朱乔.国内外体育素养文献分析与对比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21,47(01):41-49.
[[12]] 刘璐,翟靖韬.学业竞争内卷化对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的困扰及纾解研究[J].体育学刊,2023,30(04):106-111.
[[13]] 刘莹,苑廷刚,敬龙军等.“双减”政策下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机遇、挑战与路径[J].体育文化导刊,2022,(04):53-59.
[[14]] 王先茂,王健,鲁长芬等.学校、社区、家庭体育一体化发展困局、域外经验与发展对策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9,45(03):112-118+126.
[[15]] 陈亿,王学彬,彭莉等.澳大利亚提升国民体育素养经验及启示[J].体育文化导刊,2023,(03):47-53.
[[16]] 田恒行,孙铭珠,尹志华等.国际体育素养体系的多维比较与发展趋势分析[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23,35(03):336-347.
[[17]] 胡小清,唐炎.《澳大利亚体育素养标准》的框架体系、特征与启示[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0,44(07):50-58+68.
[[18]] 田恒行,孙铭珠,尹志华.澳大利亚体育素养的构成、测评、培养及启示[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21,40(04):15-24.